音韵语调节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音韵美
与诗歌相比,散文语言“音韵可以不管,对偶也可以不问’,,只求“辞能达意”、“言之成文”即可68。

但优美的散文语言并不排斥音韵美,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音韵本身的和谐能形成语音的音乐美“
音乐是艺术底至纯形式”,“是美底最直接的表现”6,。

因此,优美的散文语言很注重音韵本身的和谐所带来的音乐性,即讲究声韵与平仄。

只不过作为现代散文语言,即使追求音乐美也不可能像文言文乃至诗歌那么严格了,所以,相对说来,散文“音韵可以不管”。

一般说来,双声、叠韵、迭音词是有助于音韵铿锵或宛转的,如冰心的《笑》在很短的篇幅中就有“缭乱”、“仿佛”、“坐在”、“树梢”、“葡萄”、“站住,,等双声词,“千点”、“苦雨”、“侵人,,、“墙上,,、“绿树,,等叠韵
词,“渐渐,,、“隐隐”、“闪闪烁烁”、“微微,,、“默默,,、“慢慢”、“滑滑”、“潺潺”、“飘飘漾漾”等迭音词。

正是这些双声、叠韵、迭音词错落有致的融入,使得《笑》文读来有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听感。

另外,注意押韵也可增加音乐性,像丽尼的《飘流的心》等,就通篇大体押韵,更富诗歌般的音乐感。

再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一段话中的“南”、“慢”、“淡”三字也是隔句押韵。

与押韵相比,散文更强调平仄相间,因而梁实秋提出:“散文不押韵,但是平仄还是不能完全不顾的,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则可循。

”这段对话式的“谈
话”则比前段例句的语调要从容舒缓一些佛是作者在亲切和缓地嘱告读者有关买书事项,显得无拘无束,自在。

有人还进一步指出:“至少在对偶排比这样的整句中应当注意:前一句煞尾是仄声,后一句煞尾则最好是平声,使得声调起伏跌宕,抑扬有致,从而产生声调和谐的美感。

””譬如《故都的秋》中“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拓寺的钟声”共五个整句,每句末尾的五个字联合起来,正好组成了“平平仄仄平”诗歌般的格律。

2、音韵美不仅在于悦耳,更在于悦心音韵还有着表达情感的作用,如中国古代文论屡屡提及的“情韵”就涉及了“情”与“韵”的密切关系。

当代作家秦牧曾在《语林采英》一书中举过两个例子,讲我国著名演员赵丹和某外国著名女演员朗读菜单,引起“举座动容”,把菜单误认作“诗歌”、“悲剧”,这样的事例就生动说明了音韵与表情确有重要联系。

所以,散文中的音韵应该要突出这种声与心的和谐,比如冰心《笑》中的那些双声、叠韵及迭音词,仔细考察一番,就可以发现它们不仅能产生珠落玉盘的音乐性效果,而且还具有象声、心理标志、传达由具象激发
出的抽象等多种功能,其暗示的情绪内容比指明的更丰富,形成了一种宛曲的情绪娓娓播散的艺术效果。

(二)语调美
语调是作者通过话语语气所表现出来的他对于文章内容、材料的一种情绪、情调,也就是说,它是文章内容上的情调和话语上的语气的和谐统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调是统摄了整篇作品的语言风格的。

散文的语调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开笔定调”、“谈话风”、“个人笔调”。

1、“开笔定调”
古人说过:“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2现作家夏丐尊、叶圣陶在《文章讲话》中也说到:“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恰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因为第一句话有可能成为文章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全书的风格和结构,甚至它的长短。

”真是石破天惊之语,语语道破了文章“开笔定调”的奥妙。

散文由于篇幅比较简短,因而为了能尽快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能够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开笔定调”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好的散文语言常常以文章开笔第一句或第一段话作为文章整体信息的缩影,尤其是关系非内容、非主题、非语义方面的基调、韵律、节奏、语气、口气、氛围、态度的缩影。

只有这样的“开笔定调”能统摄、引带、生发全篇,获“万取一收”之效,使得后文的语言能够
如“开流纳泉”般地自动冒出唇齿之间,没有任何的牵强与别扭。

“用分形论的术语说,文章开笔就是文章传达中的文章分形元,象石涛所说的‘一画’,象音乐写作中的‘动机,,象生命的‘胚胎’。

”如何其芳《雷雨》一开始写了雨前的沉闷景象: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了一个圈子后,也消夫了。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向它们温暖的木舍.起笔突兀,句式别异而富有吸引力,暗示着全文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读来绵长而又略显拗涩的句调也与全文悠长而又涩苦的思绪合拍。

相反,朱自清的《春》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种短促轻快活泼的语调吹响了全文的序曲,预示了全文“演奏”的将是欢快的旋律,与《雷雨》“开笔”所定的语调截然不同。

2、“谈话风”
“可以说,小说的文字,是一种讲故事的调子;诗歌的语言,是一种歌唱(音乐)的调子;而散文的笔墨,则是一种‘谈话’的调子。

”’4这种“谈话”调子,“必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发展。

”75显得“一不摆架子,二不板面孔,三不训斥
人,一切话均从心里流出,没半点儿虚假。

犹如冬天炉边共语,夏天棚下闲话,絮絮叨叨,亲亲切切。

”,6因而,“谈话风”的实质是一种倾心交谈的语调,至于方式,可以是独白,也可以是对话;而语调性质,也可以或高或低,或刚或柔。

总之,它的妙处就在于作者能与读者推诚相见,肝胆相照,让读者感觉亲切自然,如沐春风。

比如“谈话风”倡导者朱自清的《儿女》中有一段描写孩子们开饭情形的文字: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

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这是一段独白式的“谈话”,语调干脆利落而又语气连贯,像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在又气又爱地数落着自己的儿女,一气呵成,有快谈纵谈放谈之势,让读者几疑为一场生活实况的“直播”。

这样的“谈话风”语调,读者读来只觉琅琅上口,如道家常,而听者听来就感觉字字入耳,入耳就熟,亲切自然。

再看朱自清《三家书店》中的一段:只有一件,不可着急.你得像逛庙会逛小市那样,一半玩,一半当真,翻翻看看;也许好几回碰不见一本合意的书,也许霎时间到手了不止一本。

3、“个人笔调”
著名作家许杰提出:“我以为,最能看出‘人’来的,却只有小品文。

”了,的确,小说、戏剧、诗歌主要通过情节、场面、意象来间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散文的妙处则在于“能够从一个具有美好的性格的作者的眼睛里去看一看人生。

”’8故散文家大多直接通过语言展露出“赤裸裸”的自我,强调“笔调就是性灵”79。

这种能体现出散文家独特个性的语调即为“个人笔调”。

散文家何谷天指出:“个人笔调……在小品文里是最明显没有了。

”80事实上,散文大家们的语言都有着独特的“个人笔调”,如鲁迅、朱自清、冰心、老舍、杨朔、贾平凹……“一人有一人之笔
调”8,,“人”不同,“笔调”便也不同,个人笔调是“文如其人”的,试看下面两段例文: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

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周作人:《乌篷船》)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华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前段文字语调平淡从容,徐纤自在,湛然和蔼,没有宛转抑扬的错综变化,毫无凌厉、急迫之感,属低调;后段文字的语调正好相反,感情色彩浓烈,长短句落差大,有跌宕顿挫之感,属高调。

只要有人知这是周作人与徐志摩两人的散文,我们就马上能够辨出
第一段是“知堂体”,第二段是“志摩体”。

周作人是一个平和冲淡的人,时常以“淡笔”写“淡情”,用朱光潜的话说:“作者的心情很清淡闲散,所以文字也十分简洁”,认为其平淡的语调有着“人格底子”做基础8,。

故“知堂体”散文一般保持着平等的陈述语气,很少采纳感叹、祈使与设问语气,在语词色彩上也是少修饰、贵简朴、做低调处理。

徐志摩
则“是个偏于感情的人,热情奔放,往往自己也遏制不止”83。

所以他自己声称:“我如其曾经应用浓烈的文字,这是因为我不能自制浓烈的感情。

”8月他的散文语言常常显出高调、长调的“浓笔”色彩,与周作人
的“淡笔”迥然不同。

(三)节奏美
清代散文家刘大私说得好:“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

”85当代有位散文家也说过:“作家在写作时,竭力避免平淡无奇的语言,从节奏感上给读者以美的感受,也是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8‘苏联散文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更强调道:“我不知道你们的看法如何,可我觉得如同诗歌具有准确的节奏规律一样,散文也应该具有、而且实际上确有自己的节奏。

”87这些古今中外的言论都揭示出了节奏对于散文的重要性,至于这种节奏的和谐优美,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语言节奏本身的和谐
“中国文学的音节,基于平仄与声韵者少,基于停顿与句子之长短者多。

”38节奏的形成与音韵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句式长短、整散的变化统一。

与声韵平仄的微观局部作用比起来,节奏的作用是整体性的,因此,自然和谐的节奏是形成散文语言音乐美的主要手段。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一一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里有长句的对偶,也有短句的对偶;以对偶为主,却又夹有散行。

长句延宕缓慢,短句急促活泼,偶句铿锵反复,散句自然流畅,融合成统一的线性语流,使得节奏悠扬起伏、回旋飘荡,音乐旋律感极强。

当然,从这个语段也可以看出,与诗歌有规律性的节奏比起来,散文语言的节奏是自由的、自然的,即“只有我们‘不平均地强调’,创门才获得节奏的生命。

”2、语言节奏与生理、心理节奏的和谐
散文语言节奏的和谐不仅只讲语言形式本身的变化统一所形成的和谐,
创造一种“艺术加工”之美,而且更注重其与主体生理、心理节奏的合拍,创造一种“自然天籁”之美,如中国古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
畴“文气”,就是指内在生理、心理节奏所外化的语言节奏。

用朱光潜的说法,“如果物态的起伏节奏与身心内在的节奏相平行一致,则心理方面可以免去不自然的努力,感觉到愉快,就是‘谐’,否则便是‘拗’。

”9。

例如: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不有个千儿八百年,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杨朔:《泰山极顶》)例文似乎是清一色的散句,也不刻意于长短错综,但读来“口感”很好,原因即在于语言节奏与“生理节奏”相“谐”而不相“拗”。

至于“心理节奏”其实就是指情感节奏,像郁达夫就认为“广义的自然的韵律……在散文里似以情韵或情调两字来说,较为妥当”9,。

散文的语言节奏必须能体现出情感节奏,如杨朔的上段例文,每句话都不长不短,不紧不慢,便恰与作者游山玩水、悠闲自在的心境吻合。

所以,散文的语言节奏用不着如诗歌一般的苦心经营、循规蹈矩,作者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即使无意于调理字句,其内在情感的自然流走,自会在纸上留下自然和谐的语言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