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2022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高效课堂复习专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轻轻地打开上册语文七年级课本第二单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
德;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① ( jué)别的情景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那个化为金色花的孩子跟母亲捉迷藏时的匿笑透着孩子纯真的爱;还有那暴雨中无私荫蔽红莲的荷叶传达的母爱……在语文的世界里,那些真挚动人的亲情是治愈②的良药!
1.文中加点字“歧”的读音正确的是( )(1分)
A. qǐ
B. qí
C. zhī
D. zī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1分)
A.决
B.绝
C.觉
D.诀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2分)
A.翻来覆去
B.絮絮叨叨
C.暴怒无常
D.重病缠身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轻地打开七年级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上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B.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C.轻轻地打开七年级课本语文第二单元上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D.轻轻地打开上册七年级语文课本第二单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5.下列敬辞与谦辞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明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小晨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小刚问候小华生病的母亲,小华拱手称谢说:“家母身体已无恙。
”
D.朋友问小赵妹妹的婚姻状况,小赵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
6.某班围绕“交友之道”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2分)
A.甲:我认为交友要讲原则,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就体现了管宁的交友原则。
B.乙:我认为交友须谨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言行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C.丙:我认为交友要真诚。
诚信是传统美德,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D.丁:我认为交友应重志趣,伯牙与子期志趣相投、结为至交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①,不须檀板②共金樽。
【注释】①狎(xiá):玩赏,亲近。
②檀(tán)板:用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
这里泛指乐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表现了梅花浓郁芬芳、香飘万里的特征。
B.首联中的“众芳摇落”与梅花“独暄妍”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不同凡响的性格。
C.颔联中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
D.这首诗虽是咏梅,实则抒发诗人不慕荣利、淡泊致远的思想感情。
8.诗的颔联化用南唐诗人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只是变更了两个字,便成点睛传世之笔。
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10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②,远近称③之,何
所履行④?”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⑤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⑥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⑦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⑧家君法孤,孤法卿
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⑩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太丘:地名。
下文的“邺”也是地名。
③称:称赞,赞不绝口。
④履行:实践,实施。
⑤绥(suí):安抚。
⑥恣(zì):放纵,没有拘束。
⑦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⑧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⑩师:学习。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贤( ) (2)德( ) (3)而(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弱者抚之以仁。
(2)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1.文中的陈元方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默写。
(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 《观沧海》一诗中,逼真地展现出秋风中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的诗句是
“,”。
(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6题。
(16分)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
只有一年冬天,母亲一大早把我叫醒,要我陪她去菜场买菜。
原来她上早班,顺路去菜场买点菜,
叫我拎回家。
外面还是黑乎乎的。
我还从没起过这么早,又冷又饿。
母亲给我买了个大饼,
说吃下去就暖和了。
此招果然灵验。
一路上她脚步匆匆,总问我冷不冷。
其实那
天早晨非常冷,但我攥着她的手,又是第一次与她单独同行,心里却感到很温暖。
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一个老太
在街边散步。
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
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
问父母。
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
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
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
陪母亲散步。
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
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
想得到散步?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那年孩子两岁,一直照顾孩子的岳母有事回老家,我和妻子都上班,只得请
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
黄昏时分,我主动拉上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
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浓郁,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但她却并
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
在返回的路上,我问母亲:“您好像有心事。
”她说:“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会烧。
”原来如此!而我
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
”就这样,我期待已
久想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扫盲时上了几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
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
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
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
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小
说中的故事和人物。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
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上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
地继续讲。
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
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与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
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兴冲冲地看望母亲,她听后自
然高兴,娘儿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
这恐怕是我陪母亲的最后一次
散步了。
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
她开心。
如今母亲已去世。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
得回味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
(有删节)
13.概括“我”陪母亲四次散步中难忘的情形。
(6分)
(1)小时候,“我”陪母亲去菜场买菜,
(2)儿子两岁时,“我”拉上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
(3)“我”回家看望母亲,陪母亲去菜场买菜,
(4)母亲71岁时,“我”陪母亲去菜场买菜,
14.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15.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为什么时常会陪母亲散步?(4分)
16.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8题。
(7分)
老宅里的旧时光
邓迎雪
春天的时候,朋友发来一张我家老宅的照片。
高高的围墙,红色斑驳的大门
紧闭,门外野草丛生,已完全掩盖了进出的道路。
我看了唏嘘感叹好久,看来老
宅的大门已好久没有打开过了。
自从我和家人离开故乡,迁到千里之外的城市,这里就委托堂叔照看着。
二
十多年来,老宅就像一个垂暮老人,孤零零地守着光阴,像是被人遗忘在时光的
海洋里,又像是一颗凝结着岁月尘香的珍珠,常常唤起我许多难忘的记忆。
老宅原先的西屋在早些年拆了,院中的枣树、楝树、椿树、榆树也在当年拆
房时砍去,留下的只有我们当年居住的堂屋。
可无论老宅怎样变化,在我心里它
还是旧时样貌,仿佛那些花、树、小猫、小狗、西屋都在,我还年少,父母也仍
然年轻。
那些年,老宅正青春。
院墙一角养的有狗,有猫,有鸡。
堂屋门前和西
屋一侧还有两棵枣树,院中树木蓊郁,绿意盎然。
夏末之际,枣子结了满树。
到
了初秋,青皮枣子被阳光晒得泛出红晕,我和妹妹就开始琢磨着吃枣。
妹妹身手
敏捷,攀住树干,“蹭蹭”几下就爬了上去,坐在树杈间大快朵颐。
我不会爬树,
只好仰望着妹妹,等她从树上扔下枣来,有时我也会笨拙地拿着杆子打枣。
还不
成熟的枣子吃起来有些木,也不太甜,但我仍旧吃得津津有味。
家里养的母鸡几
乎每天都会下蛋,那是全家人营养的来源了。
只是当时生活艰苦,母亲不舍得全
吃完,总是攒下多半鸡蛋,逢到集市,去集市上换些零花钱。
那些小公鸡每天天
不亮就开始打鸣,完全充当了钟表的作用,鸡叫三遍,也就到了我起床上学的时间。
冬天天明得晚,许多时候,天还黑着,我就背着书包往学校走了。
小村还在
睡着,天幕深远,星子寂寥,明月高悬,地上清辉无限。
我走,月亮也跟着我走,
我往前跑,月亮也蹬起脚,跟我跑起来了。
现在想来,那真是美好的回忆。
乡下孩子懂事早,很小就知道为家人分担忧愁。
放了学,我有时和小伙伴们
去田里拔猪草,有时拿个耙子去路边搂柴火。
夏天的时候,屋内闷热难耐,母亲
就在院子里铺上几张席子纳凉。
我们姊妹几个躺在芦席上,每人手里一把蒲扇,
既扇走了蚊子,又送来凉风习习。
我一边听母亲絮絮地说着话,一边望向辽阔无
垠的夜空。
墨蓝的天空像匀净的丝绸,淡黄的月亮挂在天际,晶亮的星子又多又密,隐隐约约地好像在眨眼睛。
堂屋门前的紫茉莉,随着轻风,送来阵阵浓郁的
甜香。
渐渐地,在母亲的话语声里,我眼皮越来越涩,手中的扇子落下了,慢慢
进入梦乡。
老宅也是我学业的起点。
西屋是三间草屋,也是我读书的地方。
在那里,我多少次如饥似渴地读课外书,也曾无数次在昏暗的灯光下刻苦学习。
有年夏天,家里停电,我受不了蚊虫叮咬,在蚊帐里拿着蜡烛学习,不知不觉睡着了,家里差点儿失了火。
更多的夜晚,我是坐在西屋的小方桌前读书,一边做题一边忍受蚊子干扰。
有时,被咬急了,就在西屋门口点起艾草熏蚊子,烟雾弥漫也把我熏得够呛,有时我把双脚泡进盆里,躲避蚊虫。
也就是在那些刻苦学习的时光中,我的成绩渐渐优秀起来,也让我在几年后,告别老宅,来到远方的城市。
这些年,随着年龄渐长,我越来越想念老宅,就像一头反刍的老牛,不知不觉想起好多陈年往事。
透过岁月的烟尘,老宅里的旧时光清晰如昨。
我好像又看到了童年、少年的我在老宅里慢慢长大,锤炼着自己的翅膀。
老宅是一杯酒,历久弥香;老宅又是我人生的起点,从这里,我走向了广阔的世界。
我想,无论我的人生走得多远,老宅会永远在我记忆里珍藏。
(有删节)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一张老宅的照片引出下文“我”对老宅的回忆。
对照片中老宅的描绘使“我”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让读者的情感随文而动。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老宅比作垂暮老人,被人遗忘在时光的海洋里,写出了老宅的孤独、落寞;又把老宅比作珍珠,写出老宅寄托了“我”对昔日美好生活场景的怀念。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小时候在冬天早上上学时的情景:村子还没有醒来,只有星星和月亮相伴。
D.文章回忆了“我”在老宅中的一些事情,如初秋和妹妹打枣,冬日早晨上学,夏夜与家人在院中纳凉,夜晚在老宅读书。
18.你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所说的“无论我的人生走得多远,老宅会永远在我记忆里珍藏”?(4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写作(50分)
19.请以《最的时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横线处可填温暖、快乐、激动、难忘、遗憾、伤心等词语。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1. B
2.D
3.C
4.B
5.B
6.C
7.A
8.将原句中具象可感的竹、桂变为模糊隐约的疏、暗,让人产生朦胧的美感,丰富了诗的内涵,营造了一个静谧清幽、令人神往的意境;从视觉角度写梅、影、月、水,又从嗅觉角度写梅香,二者巧妙结合,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
(答到一点即可)
9.(1)贤良(2)德行(3)连词,表顺承
10.(1)用仁慈去抚慰弱者。
(2)周公并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11.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12.(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1)母亲关心“我”的冷暖(2)母亲牵挂家中的父亲(3)母亲一路上讲述正读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4)母亲一路上关心“我”的工作情况
14.暗示母亲已经离开了自己,陪母亲散步已经成了一种遗憾;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15.因为“我”在陪母亲散步的时候,感受到了散步给“我”、给母亲带来的温暖、幸福,这是一种天伦之乐;因为“我”目睹了吴老师的儿子在吴老师去世后陪母亲散步“我”懂得了陪母亲散步是一种孝顺。
1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慈爱、重情、好学的人。
17.C
18.老宅承载了“我”许多美好回忆,并且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生命中的一个特殊的存在。
(言之成理即可)
19.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