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老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老王》公开课
一等奖创新教案
11 老王
1.语言运用:理解、积累课后读读写写等词语;学习并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思维发展: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审美鉴赏:聚焦词语,展开文本细读,分析、探究平淡词语背后的深意,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

4.文化传承:学会善待他人,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1.通过文本细读,理解“小人物"老王身上的大品格——向善、求美、务实。

2.聚焦词语,展开文本细读,分析、探究平淡词语背后的深意,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

1.体味作者作为“一个幸运者”的“愧怍"与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

2.学习劳动者优良的品质,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与人道主义精神。

创设情境、多元品读、合作讨论等。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喜欢关注明星,是因为他们有耀眼的光环;我们喜欢关注伟人,是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成就;我们喜欢关注家人,是因为血浓于水。

可以说,生活中吸引我们的常常都是那些散发光芒或身边最亲的人,但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和我们非亲非故、不起眼的普通人。

他们有的在平凡中咀嚼幸福,有的或许遭受了这样或那样的不幸。

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这些普通人,那么我们就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

今天,我们就有这样一个机会,跟随杨绛先生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翻译家,钱锺书的夫人。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蹬(dēnɡ) _绷(bēnɡ) _捎(shāo) _肿胀(zhànɡ)
惶恐(huáng) 取缔(dì) 攥(zuàn) 凑合(còu)
荒僻(pì) 骷髅(kū) 塌败(tā) 镶嵌(qiàn)
翳(yì) 愧怍(zuò) 滞笨(zhì) 伛(yǔ)
门框(kuànɡ) 降格(jiànɡ) 侮辱(wǔ)
(2)词义
【伛】弯(腰)曲(背)。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

【滞笨】呆滞笨拙。

【强笑】强颜欢笑。

【愧怍】惭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

点拨:本文写的是作者一家与人力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这一生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老实厚道,关心人,有一颗善良的心,重义气、讲仁义。

两个字概括:“善"和“苦”。

(若学生不能概括,教师可以分别选择表现老王“善"和“苦”的事例来叙述,使学生从中感悟并概括出来)
2.学生齐读文末重点语句,感知作者写作时的情绪。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
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点拨: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当作者一再追忆起老王时,她感受到的是不安和愧怍。

(解释:“愧怍”有惭愧之意)
(请一学生带着这些情绪,展示朗读;另一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评价;教师从重音、停顿、语气和语调等方面进行补充点评并明确朗读这一段文字时应放慢朗读的语速,加点抑扬的语调,带上不安和愧怍的情绪,并请全体学生再次朗读。

)
3.展示学生预习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探究的核心问题。

老王到底做了什么,使得作者杨绛在每次回想起他时总觉得心上不安,甚至多年后依然愧怍呢?
教师导语: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认真地预习《老王》,并向老师提出一个最想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的问题。

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都仔细看了一遍,梳理整合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读完后都很困惑,老王到底做了什么,使得作者杨绛在每次回想起他时总觉得心上不安,甚至多年后依然愧怍呢?
这也是我们今天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探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散文,就是看别人,见自我。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视角来看一看老王,品一品语言,读一读杨绛。

四、细读课文感知不幸
1.仔细阅读课文第1~4段,咬文嚼字、圈点批注:你从哪些细节读出了老王的“不幸"?
点拨:被社会抛弃——进不了蹬三轮的组织中,一个人单干。

身世孤苦——没有可以依靠的亲人。

(调换语序)
生计艰难——蹬三轮是老王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

(换词比较、关注“小”词)
眼生恶疾——一只眼得了夜盲症,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被恶意中伤——“这老光棍”“年轻时候不老实"这些话语很难不引起听者的联想,老王的瞎眼病非但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反而成了他们茶余饭后妄加揣测、恶意中伤的谈资,被他们所排挤。

(前后勾连)
住所寒酸——“荒僻”“破破落落"“塌败”等词语,强烈地突出了老王居住条件的简陋。

无“家"可归——当作者问起那里是不是老王的家时,老王却答非所问,一个“住”字,何处是他的家园?一个很突兀的词写尽了老王的孤独凄凉。

(发现疑点)
2.在作者苦心经营的语言中,更深入地理解老王的不幸。

教师导语:老王是很不幸的,而作者杨绛在写作老王时也有意无意通过语言的处理来加深了老王的不幸,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学生分组朗读原句“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和改句“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思考能不能调换原文的语序。

点拨:不能。

作者如此处理能带来语调上的起伏,加大了情感上的落差,更凸显了老王的无依无靠。

(2)学生辨析原句“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和改句“他靠着生活的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感受老王在生存底线苦苦挣扎的生命状态。

你觉得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哪个词语非常心酸地道出了老王的生存状态?
教师补充:在现代汉语中,最走投无路,最孤苦伶仃,最无奈、最心酸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字了。

上天无门,入地无路,这就是——“活命”。

(3)学生寻找文中所有的“只"字,并在朗读“只”字所在语句时对其重读。

教师导语:老王没有温暖的家庭,没有能够依靠的亲人,没有健康的身体,这已是大不幸了。

可是悲惨的命运仍然不肯罢休,又将他逼入绝处。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这一次,命运又向他下了重手——使得原本就很微薄的经济收入变得更是寥寥无几。

这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最绝望呢?——只好。

文中还有许多的“只”,我们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要注意每一个“只"都要重读。

点拨:老王只有一只眼。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他只说:“我不吃。


……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老王》这篇文章中,语言平白如话,几乎没什么难以解释的字词,也几乎没有读不通的地方,但大俗即大雅,越是这般不加雕饰的,往往越是刻画到极致;越是这样朴实直白的文字底下,越是隐藏着深刻的意蕴,所以越是经典。

平淡简洁是杨绛作品的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杨绛之女钱瑗曾说:“妈妈的文章像清茶,一道一道加水,喝到后面越喝越有味儿。

"读杨绛的文字,我们只有沉入到字词里,才能感受到平淡简洁的文字底下深深隐藏着的东西。

那么,这样的文章怎么去读呢?我们刚刚在读老王的“不幸”时其实都实践过了,这里老师再把它们总结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在脑海里。

小结:运用换词比较、关注“小"词、前后勾连、调换语序、发现疑点等方法细读文本。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读老王的“不幸”,后读作者杨绛苦心经营的语言,训练学生的信息梳理、整合和分析能力,学习文本细读的方法,为下面环节奠定学习基础。

五、精读课文产生敬意
阅读课文第5~16段,灵活运用换词比较、关注“小"词、前后勾连、调换语序、发现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圈点批注:在老王和作者一家的交往之中,你读到了平凡的老王身上哪些熠熠闪光的地方?
点拨:送冰——车费减半,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实质朴、不占便宜。

送默存(钱锺书)——坚决不肯拿钱,拿了钱也不大放心,心地善良、重情重义、体恤他人。

送鸡蛋和香油——临终前来送鸡蛋和香油,知恩图报。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连普通人家买新鲜的大鸡蛋和香油都有些拮
据,更何况老王这样收入微薄的三轮车夫呢?老王送出的是他最弥足珍贵的东西啊!
教师总结:老王在肉体上、经济上和心灵上都遭受了不公命运的重击,已经是绝望到骨子里了,但是他却拿出最大的善意来拥抱这个世界,这就是他平凡的身上最熠熠闪光的地方,这就是小人物之“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读老王的“善良",发掘平凡的老王身上最伟大的闪光点。

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先教读,后自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独立批注阅读。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穷苦卑微但淳朴善良的老王。

他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他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污染的淳朴的好人。

与老王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又是多么幸运呀!那么,幸运者该怎样对待不幸的人呢?我们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歧视他们。

同学们,请不要放弃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七、布置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作者杨绛眼中的“老王",了解了老王的不幸和善良,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作者对老王的情感。

二、再读课文感知愧怍
1.展示学生预习问题:老王为什么对“我们”那么好,甚至在临死前都要来送鸡蛋和香油?
点拨:作者一家对老王给予了同情和关心,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事情:(1)经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2)“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送了他大瓶的鱼肝油;(3)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4)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勾连前面老王被社会抛弃、被旁人排挤的细节,和作者一家常坐老王的三轮、送鱼肝油和送钱的照顾,可知杨绛一家就如一缕阳光照进了老王灰暗的生活之中,温暖了老王,而且这束光是唯一的一束光。

也正因此,老王才会在病入膏肓,临终之际直着身子前来送大鸡蛋和好香油,老王显然已经把“我们”当亲人了。

2.展示学生预习问题:在和老王的交往中,明明作者一家也救济了老王许多,为什么作者还会感到愧怍呢?
点拨:对“愧怍"的理解之一:老王抱病上门送礼是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

理解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

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

最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

回想起来,老王似乎是带着伤感和遗憾离开自己家的。

所以作者一直“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小结: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剖,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文中的老王是那样善良,他的生活却那样贫苦,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今天,在社会上还有许多像老王那样的人,对比他们,我们是幸运的,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自身的自私、冷漠和无情,都能像作者一家那样,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帮助他们,伸出我们的手给予他们一些温暖,那么他们就会生活得更幸福,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美好。

正如歌曲《爱的奉献》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拓展延伸
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相对现实生活中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点拨: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的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

所以作者一家对老王十分关爱。

现代人缺失的是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3.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立足语言品味,穿插写作指导。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赏析重点片段的时候,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写人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

如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等,整个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