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君子食无.
求饱 “无”同“ ”, 。
2.知.
者不惑 “知”同“ ”,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焉{
①见贤思齐焉 ②就有道而正焉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其{
①其“恕”乎
②请问其目 ③吾其还也 ④君知其难也
⑤其一犬坐于前
3.而{ ①人而不仁
②任重而道远
③死而后已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夜缒而出 4.之{ 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②子犯请击之
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④辍耕之垄上
5.如{
①如礼何
②沛公起如厕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④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宗庙之事,如会同
6.兴{
①《诗》可以兴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一日..
克己复礼 古义:。
今义:一天;有一天。
2.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诗》可以..
兴,可以观 古义:。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表示值得。
4.小子..
何莫学夫《诗》 古义:。
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就有道而正.
焉
2.见贤.思齐.
焉
3.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4.君子食.
无求饱
5.譬如平.地
6.请事.斯语矣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句式:
译
文:
2.敏于事而慎于言。
句式:
译
文: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句式:
译
文:
4.如礼何?
句式:
译
文:
5.克己复礼为仁。
句式:
译
文:
6.止,吾止也。
句式:
译
文:
7.仁以为己任。
句式:
译
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我们平时要注意食无求饱
....,不能暴饮暴食。
( )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史为鉴,见贤思齐
....,不断提升自己。
( )
3.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扬温润敦厚的君子之风,那么社会风气也会文质彬彬
....、和谐包容。
( )
4.刘笑任重道远
....,总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得到满意的答复。
( )
5.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疫苗研发问题,虽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虽然疫苗研
发计划也不宜死而后已
....。
( )
6.电视剧《鹤唳华亭》以“礼”制营造出了克己复礼
....的整体氛围,展现了以含蓄、克制、隐而不发为特点的多重情感关系。
( )
七、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
是: ,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 ”。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问题。
(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2)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在上述两则文字中,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B.颜回勤于学习,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即由一点能推知十点。
C.孔子希望大家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
D.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子贡以雄辩著称,孔子批评他说话过于谦虚。
2.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表示,“吾与女弗如也”应理解为“我与汝均不如”。
据此联系上述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孔子的教育技巧。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问题。
(1)(樊迟)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①,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②,不仁者远矣。
”
(《论语·颜渊》)
(2)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论语·为政》) [注] ①皋陶:上古时期东夷部落的首领,曾在舜的手下做过管理刑政的官,以正直闻名天下。
②伊尹:商汤时的贤能辅相,为商朝的建立和富强立下了汗马功劳。
3.请结合第一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举直”的含义,试简要写出分析过程。
4.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指出,“举直错诸枉”有哪些意义?
三、微写作。
5.学校计划举办以“《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为主题的论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要求:引用《论语》中的原文,200字左右。
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0分)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
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
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
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
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
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
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
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
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
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路性情粗野,刚直好勇。
他曾经欺侮孔子,后来被孔子以礼诱导,最终拜孔子为师。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
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皮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
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
D.子路尽忠职守,不避危险。
卫国政乱时,子羔劝他不要进城,子路以“不避其难”为由拒绝了,最终玉碎当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4.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而子路果真死了。
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
(4分)
高考练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不仅要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释义及用法,还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从而全面理解并准确翻译重要字词和文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分)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
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每试必雄.其曹偶。
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
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
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
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
”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
”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
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
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
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
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 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
②蹠戾:乖舛,谬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每试必雄.其曹偶雄:称雄
B.酬.以馆选酬:应酬
C.以乐.留都山川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计:考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4分)
答案一、
1.毋不要
2.智聪明,智慧
二、
1.①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②语气词,无实义
③疑问代词,哪里
2.①副词,大概,或许
②代词,它的
③副词,表示祈使
④代词,那
⑤代词,其中的
3.①连词,表示假设,如果
②连词,表示并列
③连词,表示顺承
④连词,表示转折
⑤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4.①助词,的
②代词,指代秦军
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④动词,往,到……去
5.①如同,像
②往,到……去
③及,比得上
④连词,假如
⑤连词,或者
6.①激发人的感情
②起
③发动
三、
1.一旦
2.两个词,表示肯定前面的内容,接着谈后面的内容
3.可以用来
4.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四、
1.形容词作动词,匡正,端正
2.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齐,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
3.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4.名词作动词,吃
5.形容词作动词,平整,填平
6.名词作动词,实践,从事
五、
1.句式:定语后置句,以“而……者”为标志。
译文: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2.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译文: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3.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
译文:君子对于义是知晓的,小人对于利是知晓的。
4.句式:“如……何”固定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等,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怎样对待礼呢?
5.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
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
6.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7.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仁为己任”。
译文:把(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六、
1.√食无求饱:吃饭不要求饱。
指生活要有节制。
2.√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3.✕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不合语境。
4.✕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不合语境。
5.✕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做某事。
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不合语境。
6.√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七、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片段读写练
1.D “孔子批评他说话过于谦虚”错误,依据“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可知,孔子并不是在批评子贡,而是希望大家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
2.答案①平等待人。
孔子常常将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
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行舍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要更加精进。
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再行深造。
解析“吾与女弗如也”的意思是“我和你都比不上他”,承认老师也有不及学生的时候;从“吾与女弗如也”可知,孔子把自己和弟子同列,由此可见孔子能够平等待人;从“惟我与尔有是夫”可以看出孔子对弟子的肯定与勉励。
[参考译文]
(1)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则出仕,不被任用则隐退,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
(2)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胜一筹呢?”子贡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点就能由此推知十点,我听到一点只能由此推知两点。
”孔子说:“比不上他,我和你都比不上他!”
3.答案根据子夏回答樊迟之问时谈到的舜提拔正直的皋陶、汤提拔贤能的伊尹的事例可推断
出,“举直”应是“选拔、任用正直贤能之人”的意思。
解析“举”,提拔、推举;“直”,正直的人;“举直”就是选用正直的人。
子夏的回答中,皋陶、伊尹都是正直贤能的人,据此可以推断出“举直”的意思。
4.答案可以使奸邪之人受正直贤良之士的影响,从而加以改正;可以使百姓信服君主。
解析由“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可
知,“举直错诸枉”可以使奸邪之人受正直贤良之士的影响与感化,从而加以改正;由“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可知,“举直错诸枉”可以使百姓信服君主。
[参考译文]
(1)(樊迟)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询问知,他说‘选用正直贤良之士,罢黜奸邪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
子夏说:“这话多么含意丰富呀!舜拥有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用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
汤拥有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用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
”
(2)鲁哀公问道:“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选用正直贤良之士,罢黜奸邪的人,那么百姓就会服从了;选用奸邪的人,罢黜贤良之士,那么百姓就不会服从。
”
5.写作指导写作时,要抓住题干要求,即“《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演讲稿”“引用《论语》中的原文”等来写,注意字数限制。
模拟练
1.C 由下文“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可知,“惧诛”“出奔”的是“灵公太子蒉聩”,而不是“南子”,前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
“及灵公卒”表意完整,中间不断开,据此排除D项。
2.C “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错,原文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3.答案(1)以简练的言辞,就可以把案子断得一清二楚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2)恭敬谨慎,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正直,可以亲近民众;恭敬正直从而使社会平静,可以用来报答主上。
解析(1)折狱:断案。
其:语气词,大概、恐怕。
(2)以:连词,表并列。
执:掌握、控制。
此处译为“驾驭”。
比:亲近。
报:报答。
4.答案①子路性格直率,好逞勇斗力。
②子路尽忠职守,临危不避。
解析“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对他的学生非常了解,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才会有“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的预言。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表明子路之死本可避免,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进城讨叛,最后玉碎当场。
由此可见子路尽忠职守,临危不避。
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由子路的性格推断出他的结局,即“嗟乎,由死矣”。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野,喜欢逞勇斗力,为人刚直,头戴雄鸡式样的帽子,佩戴着公猪形象的饰品,曾经欺侮孔子。
孔子用礼逐渐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做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
君子好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好勇无义,就会为盗。
”
子路听到了教导,还没有行动,只怕又听到新的教导。
孔子说:“以简练的言辞,就可以把案子断得一清二楚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别的不行。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穿着以乱麻为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用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已经登上了厅堂(由浅入深),但还没有进入内室(达到更高的水平)。
”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仁德吗?”孔子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仲由管理军政事务,至
于他是否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
子路出任蒲的大夫,向孔子辞行。
孔子说:“蒲地豪壮而勇敢的人很多,又难治理。
可是我告诉你:恭敬谨慎,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正直,可以亲近民众;恭敬正直从而使社会平静,可以用来报答主上。
”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南子。
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害怕被杀就逃亡国外。
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
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逃亡)在外,不能够回来。
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封邑的长官。
蒉聩就和孔悝作乱,用计来到孔悝家中,于是和他的党徒掩袭攻击卫出公。
出公逃往鲁国,而蒉聩入宫立为国君,这就是卫庄公。
当孔悝作乱时,子路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骑马赶回来。
子路遇
到从卫国城门出来的子羔,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白
白地遭受祸事。
”子路说:“吃了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
”子羔最终离开了。
正赶上有
使者要进城,城门打开,子路就跟了进去。
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
子路说:“大王怎么能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把他杀了。
”蒉聩不听从。
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来攻打子路,(他们)斩断了子路的帽带。
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除。
”于是系好帽带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政乱的消息,说:“唉,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子路的死讯。
因此孔子
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再也没有听到过粗野的言语,恶毒的话。
”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齐国。
高考练
1.B 酬:酬报、报答。
方法技巧
文言实词解题技法
1.语境分析法
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文言实词所在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则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的内部语境来推断。
如“且贰于楚也”中的“贰”,根据“于楚”可知“贰”是动词,在这里应解释为“从属二主”。
(2)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需借助句子的外部语境来推断。
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的“敝”,根据前文的“请击之”“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和后文的“不仁”等可知,“敝”是“损害”的
意思。
2.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工整对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故不同句子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
相同或相对。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来推知词义。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指“忧思劳苦”,结合内部语境并运用结构推断法可知,“逸豫”与“忧劳”的意思相对,由此可
推知“逸豫”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3.联想推断法
试题中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关于该词的意思和用法,或根据自己对相关成语的积累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初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1)联想课文语句
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善于对在课文中学过的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分类记忆。
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典型语句,一般要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中的重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等了如指掌。
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
(2)联想成语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大多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如文言文中大多数“既”的意思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既”的意义相同,解释为“已经”或“……之后”。
4.词性推断法
根据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根据词性推知它的意义。
如“失其所与”,“所”后常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所以“与”为动词,意为“结交、同盟”。
5.字形推断法
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
如“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部首表
明其和“水”有关,“设”是动词,与之对应,“济”也应是动词,应解释为“渡河”。
6.古今比照推断法
汉语词汇中的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的构词特点,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人”一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夫人”的意义和用法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