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音乐的诗歌
学习目标
因声求气:反复诵读,注意停顿和押韵,从朗 读中体会音乐的精妙和语言的魅力;
比较鉴赏:总结归纳诗歌摹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赤壁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琵琶行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个人的遭际和政治的环境。
情 声景
课后欣赏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 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 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 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 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全诗如行云流水, 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 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本诗前五句写琴声,采用了比喻、通感、移情 入声的手法,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音乐层次:轻柔细腻——轩昂激越——回荡 悠远——喧嚣高扬——低沉跌落。(每点1分)
2.①比喻(“以声写声”),用熟悉的声音来 作喻体,如百鸟的啁啾声,意在表现琴声的喧 闹;②将听觉的声音化为视觉的画面(通感), 如用浮云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态,来写回荡悠 远的琴声;③移情入声,以儿女柔情、英雄壮 志这些情意来摹写声音。(每点2分,写出2点 即得5分。)
“天子一日一回 见,王侯将相立
昆少时山代玉就碎有凤才凰名叫,,可惜芙仕蓉途泣坎露坷香,兰怀笑才不。
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
十风,二故门被前称融为冷“光诗,鬼”二。十其三作丝品动继紫承皇前代。
马迎”,身价之 高,似乎远远超 过盛唐时期的著 名歌手李龟年。
女积熔极 铸娲浪词炼漫彩石主,补义创天传造处统出,,—驰种石骋新破想奇天像瑰惊,丽逗运的秋用境雨传界说,。,他受到的诗精人湛们技的艺热,
小结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 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 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 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 乐的世界。
比较鉴赏,拓展归类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③变轩昂,勇士赴敌 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 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 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思考:《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泪沾衣 裳,是因为听了琵琶女的乐曲和身世后,联 想到了自己,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而 韩愈呢?他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反应啊?
读其诗,品其人,悟其情
韩愈从颖师跌宕起伏的乐声中,联想到了自己的 宦海浮沉,起起落落。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 第。二十五岁登进士第,却又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 三十六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贬阳山 令。四十九岁时先迁为中书舍人,后降为太子右庶 子。 韩愈作此诗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四十九岁 时),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音乐所表现 出来的升降起伏,正好与自己的仕途相符合。而音乐 中那一只飞出百鸟群的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正是诗人那一年仕途的写照,最 能引起诗人的感伤。因而,韩愈描写的不仅仅是颖师 乐曲中的节奏变化,更是在叹息自己的仕途坎坷之悲 啊。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人间的皇帝。诗人用一种巧妙 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 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进而引起下文诗人凭 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 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这首诗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请对音乐 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 2.清人方扶南赞誉韩愈的这首诗“摹写声音至文”。本诗 前五句写琴声,采用了比喻、通感、移情入声的手法,试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
李凭是梨园弟子, 也是著名的宫廷
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
吴而不丝得蜀参桐加张科高举秋考,试空(“山进凝士云”颓讳不“流晋。
乐师,因善弹箜 篌,名噪一时。
江肃久”辞娥)官啼,归竹后故素只里女而做愁卒过,一,个年李仅九凭品2中7的岁国奉。弹礼李箜郎贺篌,年不。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
古诗文音乐(含声音描写)比较鉴赏
篇 《 听 颖 师 《琵琶行》 《 李 凭 箜 《 赤 壁 赋 》
目 弹琴》
篌引》
乐器 琴 情感
基调
琵琶
箜篌

手法
古诗文音乐(含声音描写)比较鉴赏
篇 《 听 颖 师 《琵琶行》 《 李 凭 箜 《 赤 壁 赋 》
目 弹琴》
篌引》
乐器 琴
情感 基调
凄厉激越
手法 比喻(以 声喻声, 以形喻 声)、侧 面烘托、
前四句,先写琴,再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 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 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前一句,箜篌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 崩;时而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 云。后一句以露珠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 乐声的悲切,又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这句的 描写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具 有形神兼备之妙。
琵琶 悲愤凄苦
箜篌 清脆高亢
比喻(以声喻 比喻,拟 声,以形喻 人,侧面 声),拟声词,烘托,想 侧面烘托,情 象 景交融

愁怨绵长
比喻,直 接描写和 侧面烘托
课堂总结 诗歌鉴赏中的音乐描写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
——白居易
美好的音乐是来自于发出来的声音,发出来的 声音来自于心情,而心情的是否美好是来自于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 破,引来了一场秋雨。同时,音乐的震撼力之大,就连仙境中衰老 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在波涛中翩翩起舞。就连月宫的吴 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 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缠绵轻柔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慷慨激昂(雄壮)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回。荡悠远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喧闹高扬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陡。然跌落
可见前五句运用五个意象(儿女、勇士、浮 云柳絮、百鸟、凤凰),刻画多幅场面(儿女私 语、勇士赴敌、云絮飘扬、众鸟喧啾、凤凰高飞、 失势落千丈),作者通过描写的这些场景,分别 表现了颖师所奏乐曲的变化。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以声写声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正 (比喻)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形写声 (通感)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烘托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以境显声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以人衬声
梦形成入了神自山己教独神特妪的,风格老。鱼《跳李波凭瘦箜蛟篌舞引》。
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
吴当时质李不贺眠在倚长桂安树任,奉礼露郎脚。斜飞湿寒兔。
情赞赏。唐代有 很多诗人都描写 过李凭的演奏。
箜篌构造精良,来衬 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