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京二线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京二线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陕京二线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方法,确立了陕京二线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陕京二线管道穿越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01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A 53 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
SY 0055 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
SY/T 4079 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Q/SY JS0021 陕京二线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Q/SY JS0019 陕京二线管道工程线路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
Q/SY JS0020 陕京二线管道工程埋地钢质管道三层结构聚乙烯
防腐层;
Q/SY JS0032 陕京二线管道工程干线钢管(弯管)运输保管规范;
Q/SY JS0033 陕京二线管道工程内壁(减阻)覆盖层补充技术
条件;
APl RP ll02 钢质管道穿越铁路和公路推荐作法;
《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87)油建第525号文、铁基(1987)780号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关于处理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与公路相互关系的若干相互规定》(试行)
[(78)交公路字698号文、(78)油化管道字452号文]。

3 总则
3.1 陕京二线管道穿越工程,除按照本规范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3.2 施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HSE保证体系,并取得GB/T 1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具有建设长输管道施工业绩和独立完成管道穿越施工的能力。

3.3 施工单位应遵守工程施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符合国家、地方法规。

3.4 施工单位各工种人员,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其操作规程。

4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Q/SY JS0021第4章的规定。

5 材料的验收及管理
材料的验收及管理应符合Q/SY JS0021第5章的规定。

6 防腐管的公路运输与保管
防腐管的公路运输与保管应符合Q/SY JS0032第10章的规定。

7 交接桩
交接桩应符合Q/SY JS0021第6章的规定。

8 测量放线
8.1 一般规定
8.1.1 测量放线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完成。

测量放线工作程序一般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桩→放线。

8.1.2 测量放线应由参加接桩的专业工程师主持。

测量仪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施工测量精度应符合SY0055 规定。

8.1.3 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如下准备工作:
——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
——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
——检查校正所用测量仪器;
——备足测量工具、劳保用品和通讯设备。

8.1.4 测量放线记录及有关穿越测定资料是后续有关工序的指导、检查、验收依据,应及时收集、整理齐全,妥善保管。

8.2 测量
8.2.1 施工单位应依据穿越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设计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河流穿越必须在岸上设置永久性水准点。

测量仪器宜采用GPS 仪、全站仪或经纬仪。

对于丢失的控制桩、水准标桩,应根据交接桩记录等定测资料进行补桩。

依据设计穿越管线平面图、测量成果表,复查设计桩的位置、距离和高程。

8.2.2 在河流、沟渠、公路、铁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等穿越段的两端应设置标志桩。

地下障碍物标志桩应注明名称、埋深和尺寸;壁厚、防腐层变化分界处标志桩应注明变化参数、起止里程。

8.2.3 测量过程中应做好各项测量记录,包括控制桩测量(复测)记录。

8.3 放线
8.3.1 穿越中心线定桩后,按工程需要放出穿越管道轴线和边界线,陆上部分放出用地边界线。

8.3.2 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置,放出穿越轴线,并确定穿越中心桩、施工作业带边线桩。

定向钻穿越时,还应该放出施工设施位置如:发送坑、接收坑、泥浆池、蓄水池等位置和尺寸。

8.3.3 穿越工程采用定向钻敷管时,应根据设计图纸测定入土点和出土点的坐标。

8.4 协调与变更
8.4.1 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穿越公路、铁路、光缆、村庄、农田、林区、经济作物区等地面及地下障碍物等地段时应积极与地方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取得联系,共同看线,现场确认。

8.4.2 对局部穿越线路走向与地方或当地发生重大争议时,施工单位应及时向监理、建设单位反映。

由建设单位牵头同设计等单位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没有设计单位认可,取得正式文件前,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线路走向。

9 施工现场清理和修筑施工便道
9.1 施工场地清理
9.1.1 施工场地清理应在放线并办理征(占)地手续后进行。

9.1.2 施工场地是为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而按规定和要求划定的施工作业场地。

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障碍物应清理干净,沟、坎应予平整。

9.1.3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和植(作)物等进行清点造册。

9.1.4 施工场地清理及平整应由熟悉本段区域内自然状况、施工技术要求的人员带队进行。

参加入员及所用机具应根据地段实际情况配备。

清理和平整施工场地时,应注意保护线路控制桩,如有损坏应立即补桩恢复。

9.1.5 施工场地清理、平整应遵循保护农田、果林、植被及配套设施,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则。

尽量减少农田、果园、林木地段的占地,尽量注意保护。

在沙漠、盐渍土、湿陷性黄土地段,应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和原状土。

施工场地通过不允许堵截的沟渠,应铺设有足够流量的过水管后再回填土或搭设便桥。

9.2 修筑施工便道
9.2.1 施工便道是指连接施工场地与现有运输道路之间的便道。

施工场地作业带是平行于管沟,保证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通过的道路。

施工便道的修筑,尽量利用现有的道路与平坦谷地等当地施工便道,以减少修筑工作量。

9.2.2 施工便道的修筑和占用,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建设单位审批。

施工便道与干线道路的接通,事先应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10 焊接
钢管焊接应符合Q/SY JS0019的规定。

11 防腐及补口、补伤
钢管的防腐补口、补伤应符合Q/SY JS0020的规定。

12 试压
12.1 大中型河流穿越工程、铁路及公路穿越工程的管道试压,采用水压试验,强度试压时间不得少于4h,严密性试压时间不得少于24h,大中型河流穿越试验压力按设计要求执行。

在高寒条件下试水压时,经过设计、监理、建设单位
同意,可适当缩短严密性试压时间。

a)对于大中型河流穿越管道应在地面上做强度和严密性试压,试验压力按设计要求;
b)对于公路和铁路穿越宜在地面上做强度和严密性试压,试验压力按设计要求。

c) 隧道穿越管道试压,是在隧道内单独进行。

试压流程及试验压力按设计要求。

12.2 试压介质应采用洁净、无腐蚀性水,冬季试压时应防止结冰胀管,试压完后应将水吹扫干净。

12.3 穿越管道试压方法及具体要求除执行以上条款外,还应执行Q/SY JS0021的有关规定。

13 河流穿越
13.1 一般规定
13.1.1 标志:有航运的河流或水域应设标志牌,标明禁止抛锚,无航运的水域也应设标志牌,标明禁止挖砂。

13.1.2 施工期间应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污染。

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地貌。

13.1.3 穿越施工,应填写管顶高程测量成果表,并附高程曲线图,以上成果列入竣工资料。

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护岸和护坡的砌筑。

13.1.4 对于河流穿越,施工前要征得有关水利部门的同意。

13.1.5 管道通过大坝前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一般不宜破坝施工。

如确需破坝施工,必须及时恢复。

13.1.6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取得相应的地理、水文、地质等资料。

并应对勘察资料进行复验和认可,若有不足部分,向建设单位提出补勘申请报告。

13.1.7 大、中型河流的穿越,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批准的施工方案实施。

13.2 管沟开挖
13.2.1 导流和截流开挖管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先用围堰方法导流或截流,然后堰内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开挖管沟;
b)导流沟沟底必须低于入口处河流水面,且沟底沿水流方向应有一定的坡度。

导流沟宽度应根椐河水流量的的大小确定;
c)河流上下游两水坝之间的距离应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坝顶应高出施工期最高水位1~1.5m,且不超过河岸最低点;坝的断面应为梯形,其边坡比宜为1:1~1:3;坝顶宽度应根椐河水深度而定;
d)采用围堰方法开挖管沟,应根椐穿越地段的土壤性质、施工方法、施工机具情况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以保证管沟开挖和其它作业正常进行;
e)通过计算和扬水试验确定涌水量,据此准备足够的排水设备。

13.2.2 水下开挖管沟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河床土壤松软、水流速度小、回淤量小的河流,宜采用绞吸式或吸扬式挖泥船开挖管沟。

河床土壤坚硬,如硬土层或卵石层,可采用抓斗挖泥船或轮斗挖泥船开挖管沟;
b)河床地质为砂土、粘土、亚粘土或夹卵石土壤,可用拉铲配合其它方法开挖管沟。

13.2.3 爆破成沟:
a)应根椐河床水文、地质条件和穿越工程的技术要求,选择相应的爆破施工方法,如植桩爆破法,埋入爆破法和裸露爆破法等爆破施工;
b)爆破作业施工人员应按GA 53考试合格后上岗;
c)爆破成沟应执行GB 201的有关规定;
d)爆破安全应符合GB 6722的规定。

13.2.4 管沟尺寸和质量要求如下:
河底管沟的沟底宽度和边坡尺寸应根据土壤性质、水流速度、开挖深度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或根据试挖资料确定。

在无试验条件和资料的情况下,可参见下表1确定沟底宽度和坡度。

管沟沟底宽度和坡度尺寸
土壤名称
沟底a最
小宽度
(m)
管沟边坡
围堰b开挖
围堰开挖沟深沟深
<2.5m ≥2.5m
淤泥、粉砂、细砂Dc+4/D+
3
1:4/1:
3.5
1:6/1:5
亚细砂、中砂、粗砂D+4/D+3
1:3.5/1:
3
1:5/1:4
砂土D+3/D+2
1:2.5/1:
2.5
1:4/1:3
粘土D+3/D+2 1:2/1:2 1:3/1:2
岩土D+2/D+2
1:0.5/1:
0.5
1:1/1:1
a如遇流砂、沟底宽度和边坡资料,应根据施工方案另行确定;
b如用围堰方法挖沟,在沟下焊接时,沟底宽度应为8~12m;
c D为管子结构外径尺寸。

13.2.5 河底管沟应平顺,中心线偏移不应超过50cm(围堰法不应超过20cm),管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3.2.6 大中型穿越工程必须根据岸上水准点控制管沟挖深,严禁管沟未达到设计深度进行敷管作业。

13.2.7 河流穿越管沟深度的检查:
管沟深度的检查:
——对无水(或少水)的管沟的检查:
对已成型的管沟:以设计的水准点标高为基准,用仪器(GPS定位仪、全站仪或经纬仪)对沟底,每10m间距为1点,测其标高(弯管点必测),将设计的沟底标高和实际测设的沟底标高相比较,误差在规范范围内的为合格。

——对水下管沟(不围堰)的检查:
以设计的水准点为基准标高,引相对坐标点和相对标高,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出当日当时水位标高,然后用水面作基准、用测杆或仪器对水下管沟,每
5m~10m间距为1断面,每断面沟底至少测4点(测量管沟中心线,管沟沟底标高和沟宽所测两外测点的间距应是沟底应挖的宽度),2个弯头点必测。

测量结果(纵、横断面图),都绘制在坐标纸上(包括设计的管底曲线),二者相比,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为合格。

13.3 管道敷设
13.3.1 管沟敷管的任何工序均应对管道防腐层进行保护,不得损坏防腐层。

管道下沟前应进行电火花检漏,合格后方可下沟。

13.3.2 管道牵引就位前,应对管沟的几何尺寸和轴线位置进行复测,确认符合设计和本规范规定后,方可牵引。

13.3.3 围堰大开挖,应尽量在堰内进行管道安装、下沟、回填。

13.3.4 在牵引过程中,为保证管道沿管沟中心线前进,管道应有一定的重量,管道在水中的重量可按式(1)计算
G≥1.2Px/f (1)
PX=Cx×DHγ×V2/2g (2)
式中:
G——单位长度管道在水中的重量,N/m;
Px——单位长度管道动水推力,N/m;
f——管道与河底的摩擦系数;
Cx——管道动水推力系数,取1.2;
DH——管道结构外径尺寸,m;
γ——穿越水域中水的重度,N/m3;
V——近管道流层水的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沿河底拖管所需牵引力,应与发送道起动时的牵引力进行对比,以确定最大牵引力。

牵引力推荐按式(3)计算:
N=αf(G′+T) (3)
式中:
N——沿河底拖管所需牵引力,N;
α——起动系数,一般取2;
T——钢丝绳重量,N;
G’——管道在水中的重量N;
f——管道与河底的摩擦系数。

注:在计算牵引力时,视河床地质情况适当考虑钢丝绳在土中的握裹力。

13.3.6 牵引设备能力应不低于最大牵引力的1.2倍。

13.3.7 钢丝绳应按最大牵引力选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3.5。

13.3.8 无论底拖法还是漂浮法施工,都应在岸上设有管道的发送装置。

发送装置可用发送沟、小平车发送道、滚轮管架发送道等方法。

13.3.9 滚动管架发送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牵引管道的长度和重量确定滚动管架的间距和数目;
b)滚动管架高度应满足管道曲率半径(不小于1200D,D为管子结构外径尺寸);
c)滚动管架应有相应的强度和稳定性。

13.3.10 大型河流穿越,应修筑牵引道。

牵引道的长度和宽度应能够保证牵引作业正常进行。

牵引道的承压强度应不低于砂石路面的承压能力。

13.3.11 牵引前应把所用的钢丝绳(牵引主钢丝绳)由河的一岸送到对岸,并应保证把钢丝绳放入管沟内。

13.3.12 采用漂浮法施工注意的事项应按SY/T 4079执行。

13.3.13 稳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下穿越管道必须稳定在所要求的位置上,不应因水流冲击而移动位置,严禁管道浮动;
b)管道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压载物,采取稳管措施。

稳管形式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在管道上压平衡压块、压石笼、浇筑混凝土、复壁管加重等,浮管压载物与管道之间应加垫胶皮(厚度10mm以上),避免对管道防腐层造成损坏;
c)对加重块的施工要求:
——应交付有资质的混凝土预制单位制作。

——加重块制作的原材料,应有合格证,质量证明资料。

——制作的压重块的几何尺寸,混凝土标号(以混凝土试验报告为准)符合
设计和规范要求;
——出厂的加重块: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质量证明资料,原材料质量证明资料。

13.3.14 管沟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下沟管道进行标高测量,标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沟回填;
b)设计自然回淤的管沟,应在管道下沟敷管完后,用人工回填1/3的覆盖深度,或采取其它稳管措施,防止浮管。

13.3.15 敷管后应对管道的中心线、标高和宽度进行复测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13.4 定向钻敷管
13.4.1 一般规定
13.4.1.1 定向钻适宜于穿越的地质条件有:粘土、亚粘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和软岩石层等。

13.4.1.2 穿越管道中心线与地下管线、通信线路或动力电缆间的距离(采用有线控向系统)应大于15m。

避免地下管线和电缆产生磁场干扰地下仪表单元的传感器,使测量误差增大。

13.4.1.3 在穿越长度和工艺条件允许情况下,穿越管道曲率半径应尽量取大一些,曲率半径以1500D为宜(D为穿越管道结构外径尺寸),避免回拖阻力增大。

13.4.1.4 定向钻穿越前,采用GPS定位,全站仪测量(或用经纬仪测量)复查设计桩的位置、距离和高程,并做好测量和复测记录。

穿越中心线定桩后,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置,放出穿越中心桩、施工作业带边线桩;发送坑、接受坑、泥浆池、蓄水池的位置尺寸同时放出。

敷管时,应根据设计图纸测定入土点和出土点坐标。

穿越的入土角和出土角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穿越地形、地质条件和穿越管段管径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入土角控制在9°~12°,出土角控制在4°~8°为宜(Φ1000mm以上的管道出土角应在5°以内),误差按设计要求不大于±0.5°。

13.4.1.5 定向钻穿越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提供地质详勘报告,地质详勘报告至少提供以下资料: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取样深度、含水量、饱和度、颗粒
度、标准贯入数、液性指数、塑性指数、液限、塑限等,有岩石层需提供岩芯采收率、无侧压极限应力、岩石硬度和强度。

13.4.1.6 穿越河流大堤时,为了减少穿越施工对大堤的影响,穿越的入土点、出土点离大堤外底部的距离不小于150m(只适用于Φ1016管)。

13.4.1.7 施工其它方面要求。

a)施工前应制定环保措施,尤其是泥浆处理措施,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b)开钻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各仪表是否准确、钻具是否有缺陷,并按要求填写表格,确保扩孔及回拖中设备运转正常,同时确认配置泥浆的水源是否充足;
c)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扩孔回拖过程中,要确保联络畅通,特别要确保钻机工地与管线工地的实时联络。

13.4.2.1 定向钻施工占地包括钻机场地、管线场地、蓄水池及泥浆池占地、管线焊接占地。

13.4.2.2 钻机安装场地的大小根据钻机型号而定。

泥浆池和蓄水池占地根据管径的大小、场地及地质情况而定,尽量节约用地。

13.4.2.3 在出土点一端,应根据管道中心轴线、占地宽度和长度(为穿越设计曲线管道长度加50m),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放出管道场地、泥浆池占地及管道焊接占地边界线,并标出拖管车出入场地路线和地点。

13.4.2.4 管道预制应在穿越中心线上,如地形不允许,从出土点起200m后方可弯曲,弯曲半径应不小于1500D(D为管子结构外径尺寸)。

13.4.3 钻机安装和调试
13.4.3.1 一般钻机应安装在入土点和出土点的连线上。

钻机导轨与水平的夹角与设计的入土角相等。

13.4.3.2 钻机应安装牢固、平稳,经检验合格后进行试运转。

13.4.3.3 应对控向系统进行准确调校,调校的基准参数应存入计算机内。

13.4.4 泥浆配制
13.4.4.1 泥浆宜用清洁的淡水、膨润土和泥浆添加剂搅拌而成,泥浆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和管径大小确定,泥浆粘度值可按照表2的规定。

13.4.4.2 泥浆粘度宜用马氏漏斗测量,每两小时测一次。

13.4.4.3 配制泥浆不得使用有毒添加剂,穿越施工时,要随时妥善处理废泥浆,不得造成环境污染。

泥浆粘度值表
管径Φ(mm)不同地质泥浆粘度(s)
粘土亚粘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软岩石
钻导向孔40~45 40~45 45~50 50~55 50~55 55~60 55~60 273 40~45 40~45 45~50 50~55 50~55 55~60 55~60 273~426 40~45 40~45 45~50 55~60 55~60 60~65 55~60 426~529 40~45 40~45 45~50 55~60 55~60 60~65 55~60 529以上45~50 45~50 50~55 55~65 60~70 70~80 55~65 注:泥浆粘度为马氏漏斗测量。

13.4.5 导向孔钻进
13.4.5.1 穿越施工应控制导向孔这一关键工序的质量。

应根据设计曲线钻导向孔,并根据管径大小确定每根钻杆的折角,实时跟踪测量,并做好记录,每根钻杆的折角应符合表3的要求(每根钻杆按9.5m计,其它规格钻杆可参照表3数值相应调整)。

13.4.5.2 导向孔实际穿越曲线与设计穿越曲线的偏移量不应大于2m。

出土点沿设计轴线的纵向偏差应不大于穿越长度的1%,且不大于12m;横向偏差应不大于穿越长度的0.5%,且不大于6m;
杆折角
13.4.5.3 钻杆和钻头在施工前应进行清扫,严禁有杂物,防止钻杆内有杂物堵住钻头水嘴造成事故。

13.4.6 预扩孔的钻进
预扩孔的尺寸和次数应根据穿越地质情况和管径大小确定。

当地质为中砂、粗砂、砾砂或管径等于或大于377mm时,应进行预扩孔。

管径每增加150mm时,应增加一次预扩孔(对Φ1016管道其最终扩孔直径不小于52")。

13.4.7 管道回拖
13.4.7.1 管道回拖前,应将管道放在发送架上或放入发送沟内。

采用发送沟方法回拖管道时,发送沟内不得有石块、树根和硬物等,沟内宜注水,确保将管线浮起,以避免管线底部与地层磨擦,划伤防腐层。

13.4.7.2 管段与钻具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查切割刀和扩孔器内各通道及各泥浆喷嘴是否畅通,确认合格后方可连接;
b)连接顺序宜为钻杆、麻花钻杆、切割刀、扩孔器、旋转接头、“U”型环到管道;
c)切割刀直径宜比扩孔器直径大150mm,扩孔器直径宜比穿越管道直径大150mm,目的是减小拖拉力,保护防腐层;全部连接完后应送泥浆冲洗,检查各泥浆喷嘴是否正常,合格后方可进行回拖施工。

13.4.7.3 管道回拖施工应连续进行,除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外,严禁在施工中无故停拖。

13.4.8 穿越管道施工
13.4.8.1 定向钻穿越施工的管道,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拖施工。

13.4.8.2 严禁在穿越管道上开孔,焊接其它附件,试压时只允许在管道两端加长段上开孔焊接阀门和安装压力表,回拖后与线路连接时,开孔的加长管道应割除。

13.4.8.3 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试压和吹扫。

13.4.9 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见图1。

13.5 水下隧道敷管
13.5.1 水下隧道敷管焊接除执行Q/SY JS0019规定外,还应执行下述要求:
a)穿越管道焊接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组焊方法,但不排除其他方法。

——洞门处组焊,随焊随牵引,牵引时应采取措施严禁损坏外防腐层;
——在洞口外组焊好,利用发送架(轨道)发送组装好的管道,在隧道的另一侧利用牵引设备牵引管道就位。

b)钢管防腐前须先采用普通超声波探伤仪100%检验钢管本体焊缝的焊接质量;
c)竖井内钢管组装的特殊要求:
——对接环焊缝的焊接工艺评定必须报监理批准;
——对接环焊缝的焊工须按焊接工艺评定进行考试,经监理认可后方可施焊;
——由于竖井内施工的特殊性,钢管组装焊接应编制专门施工方案,报监理批准后执行;
——钢管的吊装应使用专用吊具,专人指挥,严防坠物伤人。

定向钻施工流程图
13.5.2 水下隧道敷管钢管防腐、补口、补伤及内壁覆盖层除执行Q/SY JS0019和Q/SY JS003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要求。

13.5.3 水下隧道敷管的管道试压除执行本标准第12章外,还应执行以下要求:
a)隧道穿越的管道进行一次强度试压,一次严密性试压;
b)试压合格后,必须保证管道最低点的水排除干净;
13.5.4 水下隧道敷管施工安全要求:
施工单位应编制有限空间安全工作计划,并报监理和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审查、审批备案。

管道安装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充水封堵。

14 公路、铁路穿越
14.1 一般规定
14.1.1 定位与对中要求:
a)管道应垂直穿越铁路、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若必须斜穿,其夹角不应小于60°,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0°;采用GPS定位仪、全站仪或经纬仪复查设计桩的位置、距离和高程,并做好测量和复测记录;穿越中心线定桩后,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置,放出穿越轴线,并确定穿越中心桩、施工作业带边线
桩。

b)穿越位置应尽可能避免在软地基或岩石地带及需要深挖处穿越;
c)管道与其邻近构筑物或设施之间的垂直和水平净距,必须满足管道和构筑物或设施维护的要求。

14.1.2 穿越管道的安装应尽量使其与周围土壤之间的空隙最小。

14.1.3 穿越覆盖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穿越铁路时,管顶距铁路轨道底部的埋深不得小于1.7m;
——管道穿越公路时,距公路路面的埋深不得小于1.2m,距路边沟最低处的埋深不得小于 1.0m,路边沟为主要水渠时,距水渠最低处的埋深不得小于1.5m;
——带套管穿越时,套管应伸出路基坡脚2.0m。

14.1.3 采用套管敷设时,套管内应无堵塞物,套管应平直。

14.1.4 钢质套管应完全连接,以确保穿越管道得到连续的保护。

14.1.5 套管封堵:穿越管道与套管端部的环形空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封堵,以防水汽和杂物进入。

14.1.6 套管与穿越管道的绝缘:安装在套管中的穿越管道应采用适当的设计支撑、绝缘物或其它方法使其与套管不接触,并使其安装后无外部载荷传递到输送管道上,可采用PE绝缘支撑的方法使套管和穿越管道绝缘。

14.1.7 套管的绝缘电阻的测量:穿越管道穿入套管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套管内的污物应清扫干净,穿越管道防腐层检漏合格后方可穿入套管内,穿入后用500v兆欧表检测套管与穿越管道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应大于2MΩ,检测合格后应按设计要求封堵套管的两端口。

14.1.8 排气孔管的安装:按设计要求。

14.1.9 操作坑开挖之前,应确切了解地下是否有电线、电缆等隐蔽物。

对此类隐蔽物,应请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现场指定位置,先人工开挖,使之暴露,然后用机械开挖。

对电缆、光缆等重要设施,应采用措施进行保护,保护方法应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

14.1.10 套管采用水泥管时,应考虑对水泥管的防护,严禁出现错口。

水泥套管等级按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