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通用版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1
(满分100分)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确凿.(záo)秕.谷(bǐ) 攒.成(cuán) 博学笃.志(dǔ)
B.啄.食(zhuó) 盔.甲(kuī)蝉蜕.(duì) 风流倜傥.(tǎng)
C.搓.捻(cuō) 惭.愧(cán) 绅.士(shēn) 混.为一谈(hǔn)
D.宿儒.(rǔ) 书塾.(shú) 怪哉.(zāi)花团锦簇.(c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选项全部正确;B选项“蜕”应读duì;C选项“混”应读hùn;D选项
“儒”应读rú。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轻捷臃肿绽开戎尺
B.质朴徜若鉴赏和蔼
C.感概企盼云宵淋漓
D.恭敬消释渊博绣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选项“戎尺”应写作“戒尺”;B选项“徜若”应写作“倘若”;C选项“感
概”应写作“感慨”,“云宵”应写作“云霄”;D选项全部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反复仔细地阅读。

B.一场大雪过后,平日热闹闹的大街,也成了人迹罕至
....的地方。

C.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D.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眼前这个青花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
绘画层次繁多,真是美不胜收
....。

【答案】C
【解析】考查词义的理解。

A.使用错误,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B.使用错误,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C.使用正确,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使用错误,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故选C。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再塑她生命的人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宋人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热风》和散文诗集《野草》。

【答案】B
【解析】B.“战国末期”有误,应为“春秋时期”。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回首过去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答案】D
【解析】A.一面对两面,把“成败”改为“成功”;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等措施”;C.“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故选D。

6.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答案】B
【解析】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规矩了。

并非“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故选B。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为连贯的一项是()(2分)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

__________
①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
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②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③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
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④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
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⑤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A.③⑤①④② B.③④②⑤① C.⑤③①④② D.③⑤④②①
【答案】A
【解析】③句中的“它”紧承句段首句中的“一块低洼的草地”,应为第一句。

⑤句中的“那块草地”紧承③句中对于草地的描述,应为次句。

①句中的“这样的日子”紧承⑤句中孩子们在草地上采花和玩游戏,应为第三句。

④句中的“但是”语义转折,应为第四句。

②句中孩子们折纸船照应④句中的“一场场的雨水”,应为末句。

故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故选A。

8.名著阅读。

(6分)
[甲]还记得有一回A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乙]一到夏天,睡觉时B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甲][乙]两段文字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中,文中A是______ B是______(填人名)(3分)
【答案】《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阿长(长妈妈)
【解析】此题考查名著情节和人物的识记。

[甲][乙]两段文字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甲]描述的是藤野先生将“我”叫到研究室帮“我”纠正血管图,体现了他治学严谨,平等待人。

该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

[乙]文描述了阿长睡觉时喜欢摆成“大”字。

语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2)[甲]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3分)
【答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两点即可,2分),表现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和蔼、没有民族偏见(1分)。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概括。

根据“翻出”“指着”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向我和蔼地说道……”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藤野先生没有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歧视“我”,而是平等待人,同样将医学知识倾囊相授,并且对于血管图的纠正十分严谨,这体现了他治学严谨、和蔼、没有民族偏见。

9.古诗词默写。

(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

(9)一日,孔子在给曾子讲学。

曾子问孔子:“‘知之’‘好之’‘乐之’哪个重要呢?”。

孔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随君直到夜郎西(2)岐王宅里寻常见(3)回乐烽前沙似雪(4)应傍战场开(5)夜发清溪向三峡(6)一年之计在于春(7)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8)不舍昼夜(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默写时,要注意郎、岐、宅、烽、溪、昼、之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二、阅读(本题包括10-21题,共3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分)
《论语》(节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仲尼弟子列传》(节选)
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

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于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蚤;同“早”。

③恸(tòng),哀痛之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必有我师焉.(2)择其善者
..而从之(3)门人益.亲(4)今也则亡.【答案】(1)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好的方面,优点(3)更,更加(4)通“无”,没有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③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益:更。

④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

亡:通“无”,没有。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疑惑。

【解析】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

重点词语: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2.【甲】文段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是:① ,【乙】文中,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②”。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答案】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不迁怒不贰过
【解析】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提取。

根据给出的提示从文中选择合适的句子,根据“点明求学应该谦虚”选择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

根据“颜回好学”选择句子“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他不把脾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13.【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2分)
【答案】示例:安贫乐道,勤奋好学。

【详解】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根据【甲】文语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突出颜回“安贫乐道”;根据【乙】文鲁哀公可孔子的对话,选择语句“有颜回者好学”,孔子认为颜回是最好学的人,突出颜回的“勤奋好学”。

【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他不把脾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就再也没有了。


(二)阅读《蚕儿》,完成14-17题。

(10分)
蚕儿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

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

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吃声。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
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

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

”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

”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

”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

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
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

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

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

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
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14.请根据下表对文章进行梳理,在空格处补充情节或“我”的心理感受。

(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及分析人物的心理。

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温暖;②喜悦;
③老师被调走。

分析人物的心理,需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判断。

15.阅读下面的句子,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深刻含义。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
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

(2分)
【答案】情丝,一方面是实指“我”和学生网出的第一张丝片;另一方面“丝”与“思”谐音,因
此,这里还指“我”对蒋老师的思念之情、“我”与学生结下的深厚情谊以及“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写出了什么即可。

情丝,一方面是实指“我”和学生网出的第一张丝片;另一方面“丝”与“思”谐音,因此,这里还指“我”对蒋老师的思念之情、“我”与学生结下的深厚情谊以及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16.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
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

【答案】这句话中用“牵”"翻”“蘸”“涂抹”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致传神地写出了老师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孩子内心的温暖。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其表达效果;按照“运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了什么,表达了(刻画了)什么情感(什么形象)”的格式来分析。

这句话中用“牵”、“翻”、“蘸”、“涂抹”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老师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孩子内心的温暖。

17.本文以“蚕儿”为题,试体会其妙处。

(3分)
【答案】①结构上:“蚕儿”贯穿全文,是写作的线索;②内容上:本文写的是老师,以蚕儿喻老师,意味深长;③情感上:作者借蚕儿表达对像春蚕吐丝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的赞美,同时表达了“我”对“怎样做老师”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文章题目的作用主要有:①文章的线索;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揭示文章中心;④吸引读者,新颖;⑤语意双关;⑥具有象征意义;⑦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做此题要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内容、中心等方面去解析。

即:结构上,“蚕儿”贯穿全文,是写作的线索;内容上,本文写的是老师,以蚕儿喻老师,意味深长;情感上,作者借蚕儿表达对像春蚕吐丝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的赞美,同时表达了“我”对“怎样做老师”的思考。

(三)阅读《那年花开》,完成18-21题。

(10分)
那年花开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
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

镜子运到的时候,被工人不小心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找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

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将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18.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答案】“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

答题注意结合相关句子的内容。

“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9.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答案】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答题的角度,题干中已经作了明确“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不要从其他的角度进行赏析。

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20.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2分)
【答案】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境作用的能力。

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是有原因的,“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名次,“我”对写作失去了信心。

于是徐老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21.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