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课件(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 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 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由阴晴圆 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 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2.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
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由 思念亲人扩展到人类普遍的情感、体 验,抒发人生无常,并非无憾事的感 喟。想象丰富,富于浪漫色彩。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结构图解
} 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景物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实写
宫阙、琼楼玉宇
虚写
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楼 想象
月圆—人圆
联想
你最喜欢本词中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
小结:这首词上阕把酒颂月,抒写 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 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了月有圆 缺,人有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意 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 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态度。
你是否也有诗人那样的心路历程?当你迷茫苦闷的 时候是否学会了自我化解?要求学生默默思考,自 己跟自己对话。 教师小结:人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当我迷茫苦闷 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苏轼的诗:“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苏轼的诗,总会让人引起共鸣。因为,他 道出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声。
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作品的风格。这首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苦闷——矛盾、纠结——乐观——祝愿。 (1)借酒消愁的苦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纠结、矛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乐观,旷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4)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 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 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 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 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 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3、文体知识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 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 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 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 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 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词基本分为婉约派、 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 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什么时候。
回到天上去。
宫殿。
晚。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 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朱红色的楼阁。
动词做名词,没有睡 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雕花的窗户。
以入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悟
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
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 亲人的怀念。
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为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
久,千里共蝉娟。子,这里指月亮。
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欢饮达旦”----达:到;旦:早晨(天亮) 兼怀子由:怀念苏轼的弟弟
明确: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 夜,因此写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 自己的弟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 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分析:交代时间、地点、作此词的缘由,领起全篇。
水调歌头
苏轼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端起酒杯。把,执、持。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诗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பைடு நூலகம்,四川眉山人。
苏轼有多方面的才能,工书画,诗、词、 散文成就都很高,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八大家” 之一。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
出示画像: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2、写作背景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 悫(què),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 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 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 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 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水调歌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育课件
新课导入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 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 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1、作者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