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旋转(一)教学设计
西安市莲湖区丰庆路小学刘少云【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节图形的旋转(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及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将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方面认识并描述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物体的旋转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和平移,并在三年级时,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四年级时结合活动体验了“旋转与角”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

学生对旋转这一现象已经能够感知你,结合生活经验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准确地捕捉到旋转现象。

本课学习重点是画出线段绕一个端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后的线段,这一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太难,课堂上还应以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结合具体情境,从“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三个要素来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旋转的基本要素,进一步明确图形的旋转的特征;
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旋转90°后的线段。

2.方法与途径: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及累计和活动方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评价: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直观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使学生从“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三个要素来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

2.【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放摩天轮、风车的图片。

师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板书课题)
3.小结:生活中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大家熟知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从学生熟知的游乐设施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 观察钟面,认识旋转中心,明确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1)出示钟面模型,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说说时针、分针和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

(时针、分针和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


(3)师:我们把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一下。

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学生在本子上用箭头表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4)课件出示风扇和扳手,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

【设计意图】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因此,我借助钟面模型直观演示,再加上用手势比划和用箭头表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最后让学生观察对比风扇和扳手的运动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进一步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出示空白钟面,先想象一下,如果要把指针从6旋转到9,应该怎样旋转?(指
名上台演示,注意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加入空白钟面和指针的教具,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

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

3.从实物到线段,认识旋转角度。

(1)课件出示课本第28页汽车进出公路收费站的情境图。

(2)出示问题1:汽车进入公路收费站时,横杆打开时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划横杆旋转的过程。

(3)课件演示横杆打开时,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

(4)再仔细观察并想象横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①想一想,横杆在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旋转中心相同、旋转角度相同、旋转方向不同)
②物体旋转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变,位置变了。


③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应该说清那些方面?(绕哪一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观察横杆的运动过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观察实物是怎样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横杆的旋转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获得对物体旋转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而找到准确表达物体旋转过程的方法,完成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建构。

(5)研究线段的旋转
①模拟操作。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横杆的旋转了,如果把横杆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方格图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②画中理解。

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它画在方格纸中。

(学生在方格作业纸中完成)
③提问:旋转前后,线段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线段的位置变了,长短没变。

)【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

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

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

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4.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课本第28页“画一画”
①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②画出线段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⑴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⑵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B’
A’
(2)组织学生讨论画法。

(3)独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学生在方格作业纸上完成。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线的位置变化,确定旋转结果的正误。

(5)小结:在画线段的旋转时,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再借助直尺或三角板及铅笔画图。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是这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出绕线段的一个端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线段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基本练习
(1)填一填
(2)完成课本第29页“练一练”第1题。

(先观察钟面,再讨论交流。


(3)独立完成课本第29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后汇报。


2.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29页“练一练”第4题。

(动手操作,并在方格作业纸上完成,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


4.如图,点P 是线段MN 上的一点,请按下列要求分别画图。

⑴将线段MN 绕点P 顺
时针旋转90°。

⑵将线段MN 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

M ’N ’N ’
M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掌握的更扎实。

四、课堂总结,评价交流
通过这节课得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畅谈自己的收获,同时对自己及同学的表现有个正确全面的评价,既让学生学会了回顾总结,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清楚地把握。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一)
中心点 顺时针
1.旋转的三要素
方 向 逆时针
角 度
形状、大小不变
2.旋转的特征
位置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