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俄国和苏联建设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 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xx·北京海淀二模·21)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由盛转衰。

导致西方殖民体系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①被殖民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③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④不结盟运动反对国际霸权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20世纪前期西方殖民体系的衰落【解析】被殖民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殖民体系的瓦解提供了经济基础,故①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送去了马克思主义,促使了殖民体系到的瓦解,故②正确;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加大了对西方殖民国家的反抗,从而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故③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xx·北京西城一模·22)“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

”该认识导致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重工业的优先发展D.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2.(xx·北京顺义一模·22)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③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④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考点】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解析】经过分析、比较可知:“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和“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是两者的相似之处,故①③正确;“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美国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②错误;“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二轮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世界现代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存专题十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2022·广东百校联考)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3月18日革命 D.二月革命【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同时,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这反映了二月革命前的俄国状况。

故选D。

十月革命和七月事件发生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通知时期,排除A、B;3月18日革命是指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排除C。

2.(202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

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独立宣言》发表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自由女神像落成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记忆能力。

根据题干“1776、1917年”这两个时间分析,结合“某年3月”这一时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3.(2022·百所重点中学联考)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说明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应选D项。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十四俄国十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十四俄国十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十四俄国十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2012届高考历史易错点解析: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主要内容】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1)二月革命:时间、性质、结果。

(2)《四月提纲》:发表时间、内容和意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经过、结果。

(4)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委员会。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几套教材所述内容相似,依据教材扎实复习即可。

估计考试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要求简单。

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默写、背诵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农业、工业、产品分配)、评价(结果和影响、俄国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制度)、作用、评价。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经济发展方针、经济体制的特点)、在经济上的实践(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计划建设)、评价(成就、弊端、教训)。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但教材叙述内容相同。

考点要求明确,因此复习也较为容易。

第一步——记住史实;第二步——思考命题角度,如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不同: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工业国有化——恢复资本主义私人企业、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按劳分配。

对这两大政策作用的认识与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后期造成经济危机并诱发严重政治危机.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世界现代史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24_2025年高考历史世界现代史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1928年,苏联依据国家安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安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靠外资建设重工业 D.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头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相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像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安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全部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起先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复原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整生产的作用。

据此推断,中国20世纪80年头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安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选择B项。

【答案】B“斯大林模式”1.(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更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 61 8785 2733 4841955 285 10617 4527 941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缘由。

(15分)【考点】(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更;“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50年头至70年头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表格美国1950—1975年增长而1975—1980下降得出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头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表格日本1950—1975成倍增长,1975—1980增长较少得出50年头中期到60年头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头放缓;由表格苏联1950—1965年成倍增长,1965—1980年增长削减可知稳步增长,70年头中后期放缓;从据表格1950—1980中国钢产量翻了600多倍得出快速增长。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专题2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1.(x·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9)19.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

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A.1500年 B.1840年 C.1911年 D.1917年【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1500年是新航路开辟,反映的是世界联系加强,属于世界近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故A项错误;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故B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属于中国近代史范畴,故C项错误;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被看作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故D项正确。

【答案】D2.(x·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3)2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解析】1917年俄国“取代了专制……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指的是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更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材料只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步性的肯定,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x·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调研·20)20.“一战”后期,农民在村社的组织下不经官方许可自己行使公民权力,86%的乡农民执行委员会自行分配土地……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

”材料描述的可能是()A.法国的农村大革命B.俄国的农民运动C.中国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D.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农业改革【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和《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颁布【解析】“一战”后期的法国农民基本上没有土地,与题目中的信息“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不符,故A项错误;1917年11月即“一战”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故“不到10%的基层机构听命于政府”,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故“86%的乡农民……自行分配土地”,故B项正确;中国大革命开始于1924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一战’后期”不符,故C、D项错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历史试题分解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2017-2018学年历史试题分解0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俄国十月革命1.(2015·安徽合肥一模·21)下面是不同时期俄罗斯关于十月革命的民意测验数据统计表。

该表说明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A.随着苏联解体,基本否定B.不受时间影响,一直都是否定C.随着苏联解体,认识模糊D.随着时间推移,肯定超过否定【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解析】表格显示,1990年以后肯定俄国十月革命数字增多,故A项错误;表格中显示随着时间变化,肯定统计增多,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后,对十月革命赞同的仍然居多,故C项错误;表格以1990年为界,肯定的数字明显增多,否定的明显减少,故D项正确。

【答案】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5·安徽淮北一模·22)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

”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考点】新经济政策【解析】题干可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问题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C、D项错误。

【答案】B2.(2015·安徽淮南一模·37)(28分)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

——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

高考历史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2高考真题精选】(2012·全国卷)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

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内战时期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期间(2012·广东卷)“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 )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2012·浙江卷)《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存在的局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

也正是因为这些局限的存在,才使空想社会主义者最终失败,而看到了无产阶级力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才最终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

(2012·全国卷)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2012·海南卷)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优化训练二十七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优化训练二十七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优化训练(二十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安徽黄山期末)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限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夫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

在十月革命的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是( )A.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B.主见马上发动武装起义C.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D.希望与临时政府共享权力【答案】 A【解析】据材料“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通过议会选举的方式参加政权的思想,属于和平过渡的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思想,故B 项错误;《和平法令》是十月革命后才颁布的,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问题,故D项错误。

2.(2024·成都试验中学月考)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马上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夫代表苏维埃支配。

这项措施的实施( ) A.促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C.促进了苏俄工业化的快速开展D.使农夫成为土地的全部者【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的措施是一切归公,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所以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项正确。

A、C两项源于斯大林模式,解除;土地归“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夫代表苏维埃支配”,所以农夫并未成为土地的全部者,D项解除。

3.(2024·成都五校联考)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成功”。

安徽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安徽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安徽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1题;共62分)1. (2分)(2019·新余模拟) 下表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年份事件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销往苏联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A . 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B . 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C . 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 . 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2. (2分)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为此,列宁在后来采取的措施是A . 采用余粮收集制B .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C . 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D . 实行固定粮食税制3. (2分) 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

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

”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A .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 .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C . 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D . 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4. (2分)(2017·泸州模拟)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1题;共62分)1. (2分) (2016高一下·太原期末)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A . —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 . 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C . 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 . 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2. (2分)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通告:“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装甲汽车转到了革命委员会一边。

哥萨克拒绝服从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

”通过这份通告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临时政府是被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推翻的②领导这场革命的是布尔什维克党③这场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推翻沙皇统治④彼得格勒起义在性质上是一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A . 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④3. (2分)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A . ①②③B . ①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4. (2分) (2018高二上·江苏期末) 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

该示意图反映出()A .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 . 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 .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 . 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5. (2分) (2020高一下·渭滨期末) 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6.57.8 5.7 4.3 3.6——根据198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A .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 . 与美国长期争霸C . 赫鲁晓夫和勃列涅夫改革的失败D .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6. (2分)(2017·宁城模拟)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专题汇编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专题汇编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课标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2.(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3.(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4.(2015·课标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5.(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6.(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7.(2015·江苏单科,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

2020-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1)

2020-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1)

2020-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1.(2021·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1928年,苏联依照国家打算在乌拉尔地域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大体的技术基础B.冲破了打算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托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考点】新经济政策【解析】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能够看出苏联具有大体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托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项错误;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再从题干中“苏联依照国家打算在乌拉尔地域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可知冲破了打算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故B 项错误;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许诺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

【答案】D2.(2021·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以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熟悉的依据是二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增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立【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搜集制,而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剂生产的作用。

据此判定,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以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一样面临着处置打算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选择B项。

【答案】B3.(202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咱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安徽省安庆市新安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新安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新安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赫鲁晓夫1956年提出了“三和”思想,即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和平过渡,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这一思想A.体现了苏联经济的劣势地位B.有利于苏联赢得外交主动C.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D.迎合了欧洲国家政治需求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国力的增强,苏联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美苏争霸开始,“三和”思想的提出有利于苏联取得外交上的优势,B正确。

1937年,苏联完成“二五计划”,成为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苏联经济的劣势地位”与史实不符,排除A。

材料“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还是一种美苏争霸、冷战思维,不利于苏联工业化进程,C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欧洲国家的政治需求,排除D。

2. “13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

……所有的宪法都遵循伟大的《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

”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邦联体制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B.迫切需要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C.邦联国家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D.亟待强化中央集权以摆脱政治危机参考答案:D根据“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可知,独立之初的美国迫切期待强化中央集权,维护革命成果,摆脱政治危机,故D正确;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3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表明“缺乏法律依据”说法错误,排除C。

3. 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参考答案:B根据“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惟时求民主”可知,西周时期我国即有了民本思想,故B正确;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中“自古以来”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排除D。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讲二战后苏联的改革试题含解析必修2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讲二战后苏联的改革试题含解析必修2

第二讲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一、单项选择题.(·安徽蚌埠一模)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

然而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河南中原名校联盟六评)苏联学者指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

这主要表明( ).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 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 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 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河北石家庄一模)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湖南株洲统一检测)赫鲁晓夫退休后,曾订购水管和营养液混合剂,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

赫鲁晓夫之所以对此事缄默,是因为他 ( ). 对盲目开荒政策有所反思. 认为对农业投资很不够. 对国营农场改革耿耿于怀. 知道经济体制弊端重重.(·山东淄博部分学校二模)年,苏联陆续出台了调整农业政策的法令,改变过去每年制定一次农产品收购计划的做法,实行“固定收购,超售奖励”的制度,农产品收购计划制定后年不变。

这些做法( ). 扭转了苏联农业落后局面.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改变了旧体制框架的弊端. 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上表为赫鲁晓夫时期(年)苏联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俄国和苏联建设俄国十月革命1.(2015·安徽合肥一模·21)下面是不同时期俄罗斯关于十月革命的民意测验数据统计表。

该表说明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 )A.随着苏联解体,基本否定B.不受时间影响,一直都是否定C.随着苏联解体,认识模糊D.随着时间推移,肯定超过否定【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解析】表格显示,1990年以后肯定俄国十月革命数字增多,故A项错误;表格中显示随着时间变化,肯定统计增多,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后,对十月革命赞同的仍然居多,故C项错误;表格以1990年为界,肯定的数字明显增多,否定的明显减少,故D项正确。

【答案】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5·安徽淮北一模·22)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

”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考点】新经济政策【解析】题干可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问题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C、D项错误。

【答案】B2.(2015·安徽淮南一模·37)(28分)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

——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

(6分)【考点】(1)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分配制度上: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

【答案】(1)调整: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分配制度上: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

(任答三点即可)(6分)“斯大林模式”1.(2015·安徽合肥二模·36)(30分)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

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

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表1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

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

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

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12分)【考点】(2)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斯大林模式”【解析】(2)第一小问经济发展模式,据材料一“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和“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经济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也可称之为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据材料二“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和“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发展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可知小农经济占有优势,据材料二“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可知为了迅速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加强国防。

【答案】(2)模式:英: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或答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

)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或答斯大林模式)(4分)原因:小农经济占有优势;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加强国防;为了迅速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

(8分)(育之有理亦可)2.(2015·安徽淮南一模·37)(28分)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

——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材料三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

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

(6分)(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12分)【考点】(1)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3)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分配制度上: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

(3)在论证过程中要体现材料三的观点,即“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在论证过程中做到史论结合即可,可列举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作为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1)调整: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③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分配制度上: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

(任答三点即可)(6分)(3)(12分)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

未能结合史实。

表达欠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2015·安徽马鞍山二模·21)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萨哈罗夫在致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把苏联比喻为“一辆巨大的卡车”,而驾驶员“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却用另一只脚踩刹车”。

这里的“踩加速器”是指( )A.利用科技革命成果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C.支持第三世界国家D.加快工业化步伐【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解析】1970年,苏联处于勃烈日列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重工业领域,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军工业,故A项正确;勃烈日列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不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是苏联经济方面内容,不是政治领域,故C项错误;加快工业化步伐不符合“踩加速器”,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安徽蚌埠三模·21)据所学判断,图3反映的是下列哪国经济指标(1966至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统计情况(%))( )A.美国 B.苏联C.日本 D.中国【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解析】材料图片中显示1966—1985年各类经济指标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美国在1966—1985年这一时段经济出现黄金时代,故A项错误;苏联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停滞不前导致苏联经济下滑的经济特征,故B项正确;日本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腾飞,故C项错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改革开放实行,经济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