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3章__物态变化_知识点基础练习(含答案__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气温在0℃时(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室内,水所处的状态为()A.固态B.液态C.气态D.三态都有可能2.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像是()A.B.C.D.3.某类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A.雾B.水蒸气C.水D.雪4.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

该残图物的主要成份是()A.乙烷乙烯B.丁烷丁烯C.戊烷戊烯D.丙烷丙烯5.小明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温度不变,但不吸热 B.冰熔化吸热,温度不变C.冰熔化、沸腾各用4min D.图中DE表示冰的熔化过程6.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淞是()现象.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B.A是非晶体,B是晶体C.物体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A加热7min时是固态8.崆峒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美丽,如图所示。

关羽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从崆峒山中冒出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9.泰州引凤路河边的树“生病”了,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树木输液,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药液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原因是()A.提高了地面上液体的温度 B.增大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减少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凝固点是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11.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为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C.酒精的密度比水银的密度小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13.天然气汽车储气罐内的天然气是经多级加压后变成液态的,燃烧前变为气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汽车在行驶中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C.天然气从储气罐释放出来的过程中放出热量D.储气罐内天然气的压强大于大气压14.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沿海地区的温度变化比城区小——水的比热容大B.灯泡用时间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现象C.夏天在屋子中放冰块后会感到凉爽——冰熔化和水汽化均吸热D.抛起的皮球会落向地面——皮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中正确的是()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小水珠,是液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16.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一组为()A.冰变成水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碘变碘蒸汽C.雾的形成冬天人哈出白气 D.水结冰液态铁浇铸零件三、实验题1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_.(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__m2(选填“>”、“<”或“=”).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ABCD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C.湿手烘干D.冰雪消融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由凝固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草叶上的露珠B.屋顶的白雪C.山间的白雾D.屋檐上的冰锥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凌的形成﹣﹣凝固、吸热B.雾凇的形成﹣﹣升华、吸热C.露珠的形成﹣﹣液化、放热D.湿衣服变干﹣﹣汽化、放热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山上的“白雾”B.铜水铸造青铜器C.深冬树枝上的“霜”D.冰正在减少5.《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如图所示,下列节气名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图1谷雨中“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图2白露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图3大雪中“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图4霜降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6.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河面7.“人工增雨”作业能够有效缓解春季旱情。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干冰可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升华液化B.凝华熔化C.凝固液化D.升华熔化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冰袋中的冰变成水B.口中呼出的“白气”C.地上的水慢慢“消失”D.冰冻的衣服被晾干9.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10.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及答案-1温度(1)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及答案-1温度(1)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及答案-1温度(1)【课时速达标】1.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相比较()A.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热B.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冷C.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冷热水准相同D.水和水蒸气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解析】选C.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水和水蒸气的温度相同,就是它们的冷热水准相同.应选C.2.(多项选择)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如下图,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A.负89.2度B.零下89.2度C.负89.2摄氏度D.零下89.2摄氏度【解析】选C、D.此题考查摄氏温度的读法,生活中摄氏温度的读法很多不太标准,-89.2℃应读作“负89.2摄氏度”或“零下89.2摄氏度”,应选C、D.3.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其中准确的是()【解析】选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A、B错;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只有C项准确.4.(2009·綦江中考)给体温计消毒,以下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人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解析】选C.因为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不能放入沸水中煮,也不能在酒精灯上烧;而放入温水中泡达不到消毒的目的,用酒精棉花擦洗能够消毒.5.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解析】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它有一个很细的口,所以它能够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7℃.答案:热胀冷缩能够376.如图是用常用温度计测量两个不同室温时温度计示数的情况,它们分别是:甲:_____,乙:_____.【解析】从温度计上读数时,首先要看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零刻线,然后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再读出准确值.答案:5 ℃-3 ℃【水平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关于温度计,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A.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常用温度计把冰的温度定为0℃C.常用温度计把冰的温度定为100℃D.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通常用水【解析】选A.我国常用温度计都以摄氏度为温标,摄氏度的规定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为1摄氏度,用1℃表示,所以B、C错.常用的温度计都是以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因为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的,故一般不用水来作温度计内的液体.2.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述几种情况中,温度恰为0℃的是()A.冰层的上表面B.冰层的下表面C.冰层下面所有的水D.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解析】选B.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冰和水的接触面为冰水混合物,其温度为0℃,而冰或水的温度都有可能不为0℃.故准确答案为B.3.(2010·上海中考)为节能环保,国务院规定机关、商场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A.14 ℃B.18 ℃C.22 ℃D.26 ℃【解析】选D.室内温度设置越高,空调消耗的电能越少,根据生活实际应将室内温度设置高一些,更节能.4.以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准确的是()【解析】选D.A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A错;B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B错;C选项中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C错;D选项的读数方法准确.5.(2009·潜江中考)如下图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以下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解析】选D.体温计的示数是38℃,A错;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B错;体温计因为结构中有缩口,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错;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对.6.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 ℃和39 ℃,则以下判断准确的是()A.甲的体温是38 ℃,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 ℃,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 ℃,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体温计独特的缩口结构使缩口上面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中,要使升到玻璃管中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中,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若没有甩就直接测体温,则其温度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即能测出高于38 ℃的人体温度,而不能确定甲的温度是38 ℃,应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9分)7.如下图,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_____℃和_____℃.【解析】在读取没有显示0 ℃刻度的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根据刻度的大小排列特点来判断指示的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答案:-15 358.有三只温度计,它们的测量范围分别是:甲,35 ℃~42 ℃;乙,-20 ℃~50 ℃;丙,-10 ℃~110 ℃.假如要用来测量气温,应选择温度计_____;假如要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择温度计_____;假如用来测量体温应选择温度计_____.【解析】根据温度计的量程,选用适宜的温度计测量不同环境的温度.答案:乙丙甲9.(2009·常德中考改编)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实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到了体温计.图中是一支常见体温计,它的量程是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示数是_____℃.【解析】常见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固定不变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图中示数为36.5℃.答案:35℃~42℃0.1 36.510.下面是张雨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几个实验步骤,请你按准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A.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会儿B.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D.取出温度计E.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F.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解析】准确使用温度计,既要注意怎样放置、测量和读数,又要注意合理的实验顺序.答案:EBCAFD三、简答题(6分)11.(2010·滨州中考)今年世界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个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所以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下图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构造上的不同点能够从量程、分度值、特殊结构上考虑,使用上的不同点能够从适用对象、读取数据时的差异等方面考虑.答案:(1)量程不同(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4)体温计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任选其三)四、实验探究题(7分)12.据天气预报报道,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南南同学记录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提示:能够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2)请根据你画出的图象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的大致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 ℃【解析】图象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图象中不但能够方便地找到某时刻的对应温度,还能清楚地看到一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学习下一节打好基础.答案:(1)(2)26 ℃~28 ℃之间(3)B。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3.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5.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7.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8.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1.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12.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夏天教室的室温约为2 ℃B.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 ℃2.小樱将量程为﹣30℃~50℃的寒暑表放在窗台外测气温。

一段时间后,寒暑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B.当时的气温为11℃C.若按图示方法读数,测得的数据会偏大D.该寒暑表无法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3.下列关于物质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中漂浮的云是气态B.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是气态C.水银是固态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态4.2022年12月疫情期间,小李同学“阳”了后请假在家休息,每天监测自己的体温,某次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所测体温为()A.35.64℃B.36.8℃C.36.4℃D.37.6℃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霜降时节枝条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柱6.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开空调的汽车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C.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7.如图所示的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热水管和冷水管,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却没有水珠。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左水管是冷水管B.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D.左水管外壁上的水珠在夏天比冬天更明显8.如图,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烧瓶内水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烧瓶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如果在烧瓶上方的金属盒上放冰块可以使液化现象更明显D.金属盒底部滴下的水滴主要是烧瓶里面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9.炎热的夏季,各核酸采样点通过搭建爱心帐篷、安装降温喷雾系统、放置空调扇、摆放大冰砖等方式积极做好市民与医务人员防暑工作(如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一、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子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点有熔点没有熔点熔化图像性质(1)OA 之间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是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AB 之间为熔化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熔点(如图中T 1);(3)BC 之间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无确定熔点。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沥青、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

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3.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064 1083 1515 -259A.在-265℃时,氢是液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钢可以用铜锅来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4.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没有全部被熔化以前()A.冰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D.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5.如图是“探究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之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的温度不超过熔点D.烛蜡熔化过程中升温变缓说明烛蜡是非晶体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是晶体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 石蜡是非晶体D.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持续升高7.如图甲所示,是小坤“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更快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C.图丙中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该物质是晶体D.图丙中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8.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B.乙有熔点C.甲的熔点是48℃D.乙是石蜡二、填空题9.民间数九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说的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湖面河水结冰,水结为冰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 寒冷的北方室外大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C.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使于除雪--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D.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2.关于四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春雨是汽化现象B.夏露是液化现象C.秋霜是凝固现象D.冬雪是升华现象3.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4.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5.物体吸热后温度()A.一定升高B.降低C.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D.以上都不正确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B.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大7.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8.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凝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9.两支温度计A和B,在同样的室温条件下,温度计A的玻璃泡外包有酒精棉花球,温度计B的玻璃泡外包有被水浸湿的棉花球,则两温度计A和B ()A.示数相同,都显示室温B.温度计A的示数高于温度计B的示数C.温度计A的示数低于温度计B的示数D.无法判断10、夏天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有水珠,马上用干毛巾擦掉,过一会儿又出现水珠。

新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

新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随堂练习,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2.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A.B.C.D.3.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4.“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

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5.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

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士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A.减小蒸发面积B.降低液体温度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D.三者均是10.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用体温枪测得小明同学体温为36.8℃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7s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11.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12.一只温度计示数不准,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晶体熔点的高低,现将固液共存的甲、乙两种物质按图所示的方法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不计试管中的甲与空气的热传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试管中固态甲变多,则甲的熔点低于乙的熔点B.若试管中固态甲变少,则甲的熔点高于乙的熔点C.若试管中固态甲的量不变,则甲的熔点一定等于乙的熔点D.若试管中固态甲的量不变,则甲的熔点可能等于乙的熔点答案:CAB.甲、乙两种物质均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说明甲、乙此时的温度正好分别是两种物质的熔点,若试管中固态甲变多,说明甲发生了凝固,放出了热量,乙吸收了热量,甲此时的温度点高于乙,即甲的熔点高于乙的熔点,反之亦然,所以AB错误;CD.若试管中固态甲的量不变,则说明甲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没有吸放热,甲此时的温度等于乙,即甲的熔点等于乙的熔点,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答案:D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二者原理相同。

故选D。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B.C.D.答案:B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为4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8~40 ℃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37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2.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1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37 ℃与39 ℃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图1A.37 ℃和39 ℃B.37 ℃和38.5 ℃C.37 ℃和37 ℃D.38.5 ℃和39 ℃3.如图2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图24.如图3甲所示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 min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图35.关于如图4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6.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

如图5所示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图57.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C.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D.沸水的温度一定比温水的温度高8.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玻璃窗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它们均附着在玻璃窗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它们均附着在玻璃窗的室内一侧9.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6中正确反映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图610.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11.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钨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A.用铜锅熔化钢块可行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C.在-265 ℃时氮是固态D.-40 ℃的温度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12.如图7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加热烧杯使甲液体沸腾后,仍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若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B.若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C.若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则乙液体能沸腾D.乙液体一定能沸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2.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5.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处应该刻上5℃B.C处应该刻上-5℃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6.某体温计示数为38℃,若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8.5℃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A.37℃、38.5℃B.38℃、38.5o CC.37℃、38℃D.37℃、37℃二、多选题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8.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B. 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和原理上都相同C. 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 体温计需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下端泡中,而普通温度计不用甩动,其液柱会自动下降三、填空题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正在发烧的小明的体温可能是()A.18℃B.35℃C.39℃D.55℃2.如图是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关于冰锥中的冰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固C.汽化D.液化3.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汽化现象4.如图所示,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热风干手B.冰袋冷敷C.蒸汽熨烫D.干冰保鲜5.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热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热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热6.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近期广东多地突降冰雹如图所示,局地还伴有雷雨大风。

冰在春夏之交或者夏季最为常见,气象人员提醒,如果遇到冰雹等天气过程一定要迅速从室外进入到室内,或者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

关于“冰雹”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最可能是()A.液化B.升华C.凝华D.熔化7.某实验小组探究水沸腾的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适当增加水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A.①B.②C.③D.④8.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二、填空题9.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暑假里,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

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霜”的形成需要吸热C.“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D.“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答案:AAB.夏天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B错误;CD.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CD 错误。

故选A。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答案:D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露的形成是属于液化,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答案:BA.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答案:B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3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 ;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

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 ,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B、60℃C、75℃D、80℃4、学校在疫情防护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

当学生参加考试时,要求体温小于37.3 ℃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 ℃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

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 ℃ ~45 ℃B、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该考生应该在常规考场D、体温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为固液共存的状态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7、冰箱的制冷剂在蒸发时()A、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B、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C、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D、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8、口罩作为防疫“神器”人人都必须佩戴,冬天在室外,如果口罩佩戴不严实,戴眼镜的同学,眼镜片上就会出现白雾遮挡视线,这个白雾是如何形成的()A、吸热熔化B、吸热汽化C、放热液化D、吸热蒸发9、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B、用高压锅炖肉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高C、通过撒盐的方法促使雪熔化,说明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糕会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10、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11、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2、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示数()A、不变B、一直下降C、一直升高D、先下降后又升高最后不变1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1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在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后一会儿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15、“ALS冰桶挑战”是一个让更多的人关注“渐冻”即“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慈善募捐活动,要求参与者将整悀的冰水混合物浇遍全身,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题库(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题库(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利用液化放热的是()A.蒸气熨斗熨烫衣服B.干手器把湿手吹干C.食品冷冻保鲜D.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答案:AA.蒸气熨斗熨烫衣服时,蒸气熨斗放出热的水蒸气,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干手器把湿手吹干是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食品冷冻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冰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液化吸热D.凝华放热答案:B由题意可知,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固,凝固过程放热,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答案:B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C.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水在沸腾时,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用来表示。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3、温度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4、人们规定的温度为00C;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0C。

这样规定的温度为温标(摄氏温度)。

5、温度计可分为温度计和温度计(又叫计)。

6、温度计的构造: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都有(1);(2);(3);(4)。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在构造上的不同点是: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和玻璃泡是连接的;而体温计的玻璃管和玻璃泡是靠来连接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体温计读数。

7、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必须注意:(1)测量范围;(2)液泡要与被测物体;(3)要等到液柱了才读数;(4)常用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体温计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因为体温计的玻璃管和玻璃泡是靠来连接的(前两空选填:能、不能)。

(5)常用温度计用过后甩,体温计用过后和用之前都,目的是利用()把管内的液体甩入泡内;(6)读数时视线要与被温度计相互。

8、如果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没有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壁、容器底接触,温度计离开了被测物体读数,没有等液柱稳定就读数,测量结果会偏或偏。

如果外界高于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结果会偏;如果外界低于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结果会偏。

9、如果体温计没有甩就进行下一次测量,测量方法错误,
测量结果正确、错误。

(选填:一定、可能、一定不)
10、体温计没有甩就进行下一次测量,如果先测量的物体温度高,后测量的物体温度低,后测量的温度是的;如果先测量的物体温度低,后测量的物体温度高,后测量的温度是的。

(选填:正确、错误)
11、体温计没有甩就进行下一次测量,测量的最后一个物体的温度
等于物体的温度。

12、温度计读数时,(1)先要保证温度计的液柱在方;(2)温度计上的标数由下到上逐渐增大,读数为,温度计上的标数由下到上逐渐减小,读数为;(选填:正、负)(3)读数时,要由数读到数。

(选填:大、小)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任何物质都有、和等三种状态。

2、物质的三种状态中,最高状态是,最低状态是。

3、凡是物质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都要热,凡是物质由高状态变为低状态都要热。

(选填:吸、放)
4、物质由态变为态叫熔化。

物质熔化时一定热。

因为熔化是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

夏天吃冰糕感觉凉快,是因为冰糕要的原因。

5、物质由态变为态叫凝固。

物质凝固时一定热。

因为凝固是由高状态变为低状态。

6、物质根据熔化或凝固时温度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和。

7、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不变的一类物质叫。

熔化时温度要升高、凝固时温度要降低的一类物质叫。

8、晶体有:(1);(2);(3);(4);
9、非晶体有:(1);(2);(3);(4);
10、熔点是熔化时的。

11、有熔点,没有熔点。

不同晶体的熔点
一般(选填:相同、不同)。

12、熔化图像是由温到温。

晶体的熔化图像有一段与时间轴相互,这一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

晶体的熔化图像一共有段。

13、晶体的熔化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表示过程,此过程中物质处于态。

14、晶体的温度等于熔点时,物质可能全是态,可能全是态,也可能是态。

15、晶体的温度高于熔点时,物质是态;晶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是态。

16、晶体凝固时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会。

17、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有凝固点,没有凝固点。

18、不同晶体的凝固点一般。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19、凝固图像是由温到温。

晶体的凝固图像有一段与时间轴相互,这一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

20、晶体的凝固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那一段表示过程,它所对应的温度叫点此过程中物质处于态。

21、晶体的温度等于凝固点时,物质可能全是态,可能全是态,也可能是态。

22、晶体的温度高于凝固点时,物质是态;晶体的温度低于凝固点时,物质是态。

23、00C的水和00C的冰的冷热程度。

把右手放在00C的水中,左手放在00C的冰中,手感觉要冷一些,这是因为冰还有一个要热。

24、常言道“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下雪天是一个过程,要大量的;而化雪天是一个过程,要大量的热。

25、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2)。

第三、四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1、汽化是物质由态变为态。

汽化时一定要热。

因为汽化是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

2、液化是物质由态变为态。

液化时一定要热。

因为液化是由高状态变为低状态。

3、汽化的方式有和。

4、蒸发是只在液体发生的现象。

5、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液体蒸发时要热,因此蒸发
具有作用。

—20 0C的酒精蒸发(选填:能、不能)。

6、蒸发的快慢与(1);(2);(3)。

7、探究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有无关系,我们应当用探究方法是,应当控制和不变,通过改变来进行探究。

8、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现象。

9、沸腾只能在温度下进行。

沸点是液体时的温度。

10、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同种液体的沸点改变。

11、液体的沸点与有关,气压升高,液体沸点。

高压锅的原理是。

12、使液体沸腾的方法有(1);(2)。

13、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由变。

沸腾后,气泡上升时由变。

1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2)。

15、气体在温度降到时都能液化。

16、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有:(1);(2);(3);(4);(5)。

17、气体液化的条件是(1);(2)。

18、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2)。

19、常温下的液化天然气是利用的方法制得的;常温下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的方法制得的;常温下的液化氧气是利用的方法制得的;常温下的液化氮气是利用的方法制得的。

20、升华是物质有态变为态。

升华时物质一定要热。

因此升华具有作用。

21、凝华是物质有态变为态。

凝华时物质一定要热。

2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有:(1);(2);
(3);(4);(5)。

2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有:(1);(2);(3);(4);(5)。

24、具有制冷作用的物态变化有、和。

25、春天和秋天,寝室窗户的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在玻璃的表面,寒冷的冬天,寝室玻璃上出现的小冰花在玻璃的表面。

(选填:内、外)26、寝室窗户的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或小冰花一定在温度的那一面玻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