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飞地:果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飞地:果敢
果敢位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以西,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数20多万(超过22万)的少数民族“果敢族”。
果敢族95%以上的血统是中国的汉族,他们的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部的官兵。
果敢的正式称谓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名义上归缅甸管辖,属于缅甸的行政主权范围。
但果敢使用人民币,说汉语,邮政、金融、通信、电力基本来自中国境内,电话还是云南区号。
接受中国教育,使用中国教科书。
缅甸果敢地图:
果敢概述:
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属于中国,被英国入侵后划入缅甸,如今在果敢做生意、打工的中国人多达数万人,老街店铺90%以上由中国人投资,果敢的文字多使用汉字,同时果敢不少水电、基建项目都依靠中国投资者“一手操办”。
一些媒体称果敢特区为“华人特区”。
1852年,英殖民者侵占缅甸,中国开始失去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
英国人发现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合罂粟生长,派人传授种植技术,并指定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
再销往世界各地,后来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败仗的大清国受害最深。
罂粟人称“懒汉庄稼”,每年10-11月播撒在刀耕火种的坡地上,只消间苗一次就不再料理。
直至来年3-4月果实成熟,就可以刮浆制膏,女人孩子都能轻松胜任。
果敢人也和缅北众多民族一样开始垦荒种烟。
百余年后,种贩鸦片成了当地主要经济来源。
到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时为光绪帝在位)谈判定界,订立
《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勘边定界后,果敢正式被划入英属缅甸。
生活在果敢地区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
在果敢大水塘(传统鸦片种植区),记者见到了当年用中英文写就的大清与英缅堪界碑,以及1941年由英殖民者颁布土司杨文炳次子杨振材为“印袭官”的敕封碑。
英人也从中国制,确立了英缅抗日时代杨家的末代土司地位。
离此碑几百米处,建有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抗战时果敢人与中国远征军93师配合,在果敢老街、西山区大水塘一带浴血奋战,使1000多名日寇在此毙命。
因为对缅甸抗日保土有功,1947年在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上,土司杨文炳作为“果敢族”的代表参加了民族加盟缅甸联邦政府的签字仪式,缅政府总算正式承认300年来不被接纳的果敢族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
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是缅甸联邦东北边疆的一个自治区,首府老街市。
截止2015年1月,果敢人口20多万,其中以汉族占多数,世居缅北的汉族称为果敢族,具有缅甸官方法定少数民族的地位。
果敢名称之始,源于19世纪初,兴达户首领将自己的领土定名为果敢。
由于缅甸政府对果敢实施经济封锁,果敢的经济严重依赖中国云南,积极从中国引进资金、技术及人才。
电力方面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通过35千伏南果东线提供。
通信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在附近建有基站,使用中国临沧地区区号,互联网也经由中国对外联系。
果敢的主要人口为中国移民后裔、华侨,数百年来传承著中华文化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相互融合。
今日的果敢文化与临近的云南省镇康县相似。
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
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主要的信仰中心为老街的果敢大庙。
果敢族,在缅甸掸邦北部,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
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
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
1947年在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同意加盟缅甸联邦政府的签字仪式,缅政府总算正式承认300年来不被接纳的果敢族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
率先停战禁毒“洗底”:
1969年4月,果敢立县,彭家声任县长。
占领果敢初期,他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税收,对部下和平民百姓都比较爱护。
所以这段时间果敢社会较为安宁。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缅共内部分化严重,彭家声也随之沉浮,从1977年开始,一直隐居贺岛。
直到后来旧部逐渐控制了果敢的局势,他才复出主持局面。
1989年,彭家声成立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政府达成停战协定,成立了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缅甸境内其他17支武装纷纷效仿。
根据协议,他们可保持现有武装力量和管辖地盘,缅政府向他们提供部分经费及其他物资援助,并给予了开发矿产、森林资源,开放边境口岸和减免进出口税收等特权。
1990年,任特区政府主席的彭家声同意在果敢进行改种禁毒。
2002年底,果敢根除了罂粟种植。
从进入和平年代至今,果敢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果敢地理人口:
果敢是一块狭长的土地,位于掸邦东北部的顶端。
地理座标为:北纬23°24′54〃—24°09′24〃;东经98°24′14〃—98°53′42〃。
它的东边有中国的镇康、耿马及孟定,北边有中国的龙陵(注:缺潞西),南边有佤邦。
除勐汞和长箐山外,西边以怒江为界,但是,自从1989年,果敢的领土已经向西扩张(注:1995年之后,不再领有西岸勐古地区)。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围。
它的北部多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
果敢位于缅甸东北端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地势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间,山与山之间的坝子海拔约1100米,是果敢的精华地带。
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
首府老街和镇康新县城南伞镇仅相距7公里。
2003年果敢人口约14万人,缅甸籍约10万,其中缅籍华人约占百分之九十,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
缅甸籍以外的人口多为华侨。
在果敢经商务工旅游的中国人很多,流动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万左右。
果敢地貌文化:
这块长约十余公里、宽不过几公里的坝子,管辖着缅北萨尔温江东岸总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边境线长达250公里。
今缅甸联邦的这个总人数只有20多万的少数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统是中国的汉族,他们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果敢发展现状:
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缅
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
该辖区于2002 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掸邦果敢第一特区,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5200平方方公里,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中缅国界线长达250公里。
果敢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是以贩运毒品获利为目的的武装割据的历史,解剖它的历史,可以看到缅北数支地区民族武装和贩毒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历史的缩影。
95%由华人组成的今日缅甸少数民族“果敢族”,与云南边疆地区有著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於西南边疆史的学术研究,而且对世人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发展,有著重要意义。
果敢历史:
1、明代以前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
在杨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区未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
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
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
元代,其地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
在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
2、杨氏土司时期
17世纪中叶中国明朝末年,南明政权明昭宗向西南方败退,许多汉人随着明军移入云南和今日的上缅甸区域而没有回到家乡。
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增多,其中有一户杨姓人家迁入了科干山,成为地方势力,并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
1840年,杨国华因为捍卫中国边防有功,受封为世袭果敢县令,成为中国认可的汉人土司政权,保持世袭领导权近250年。
很长一段时期,果敢的杨氏土司同时向中国以及木邦进贡。
1886
年,大英帝国并缅甸贡榜王朝,同时将缅甸北方臣服于缅甸的土司也纳入英属印度。
英国与中国清朝签订条约,界定了中缅两国边境传统上没有稳定归属的土司,一些被分为中国所有,一些则属于英属缅甸。
经过多年谈判,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果敢最后一任土司于1959年被缅甸所废除。
3、战乱时期
缅甸政府取消了世袭的土司权力,数年后将原土司杨振材逮捕。
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族政府军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
杨振声部队退入泰国,彭家声则退入中国。
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经营毒品生意。
果敢始被异族统治,华校被收归国有,果敢华人被迫更名为果敢族,华文改称果敢文。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重新建立。
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败退的罗星汉采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市街烧毁,居民迁出,果敢人民四处流亡。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共产党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领导人遣送中国,与缅甸政府军停战展开和平谈判。
2009年8月再行战事。
缅甸政府军进攻果敢汉族军。
成千上万汉人沦为难民涌进云南省镇康县。
缅政府人员进入了果敢,行政建置开始纳入联邦宪法规范;行政司法管理开始与联邦国家接轨;地方经济建设开始列入国家统筹规划。
从临管会到自治区成立,同盟军改编为联邦边防部队,组建了巩发党参加全国大选。
自治区今辖1县、2区2分区、16乡12社区、277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内含汉、傣、佤、本、苗、崩龙、傈僳、缅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84%。
另有外来暂住流动人口约5千。
现自治区主席白所成,工作委员明学昌、觉色亚,秘书长凯通吴。
果敢军事发展:
掸邦第一特区军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以及缅甸中央政府派驻于滚弄的军队所构成。
果敢同盟军由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所控制,负责特区的治安以及面对中国边境的国防,而中央政府的军队则驻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据点滚弄,负责特区对掸邦其他方面的军事控制,不负责特区内部事务。
特区政府的掌握的边防警力规模由缅甸中央政府规定,但武装和干部配备由特区政府负责,特区政府拥有很高的自主权。
彭家声的汉族军多次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冲突,拒绝政府军收编,一旦战事不利,汉族军会撤退到中国,但中国军队会将其缴械以确保社会治安,待局势稳定,彭家声的部队又会徒手重返果敢,并重新武装起来。
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