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第5章 古典学派:亚当·斯密-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亚当· 斯密,苏格兰启蒙运动 的后裔,将关于繁荣和财政独 立的通用公式付诸文字。在接 下来的下一个世纪中,这一公 式彻底改变了民众和领导者思 考、实践经济学和商业的方式 。
• 它的出版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一个财富丰盈、不仅仅有金 银积累的世界。这个新世界是 每一个人的——不仅仅是商人 和统治者的,而且也是普通人 的。《国富论》是经济独立的 宣言。 • 乔治· 华盛顿被称为一个国家 的父亲,亚当· 斯密则是一门 新科学——财富科学的父亲。
21
• 休谟对斯密而言亦师亦友。 1940年,哈奇森将年仅16岁的 斯密通过书信介绍给休谟,当 时的休谟已经是一位有影响的 哲学家,而斯密仅仅是格拉斯哥 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休谟回赠 斯密一本《人性论》。此后, 两人开始了长达36年的友谊, 直到1776年休谟去世。 • 在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出版 后,他以讽刺的幽默写了一封 信来赞扬他:
22
• “我将继续告诉您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消息。您的书 不很走运,因为公众们的倾向似乎是极力称赞它。
愚傻的人有些急躁地在寻求它,而文人学士则已开
始高声赞扬它。三位主教为了买书昨天来到了米勒 书店,并且问了一些有关作者的问题。……米勒狂喜 不已并且吹嘘这一版的三分之二已经卖出,他现在 确信这本书已经取得了成功。您知道什么样的人只 是根据带来的利润来评价书的价值。根据这种看法, 可以证明您的著作是一本很好的书。”(《亚当· 斯 密传》,第128页)
斯密精彩语录:
• 我别无所好,所好的只是书。 • 除了乞丐,没有人愿意以他人的恩 赐为生。 •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 能力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 原因。 • 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 •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并非 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 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 切。
26
46
一、 劳动分工
1、《国富论》的第1章的题目是
“论劳动分工”。 财富的源泉在何处?这是亚 当· 斯密最关心的问题。《国富 论》不只是一部论自由贸易的著 作,而且是一种关于繁荣的世界 观。斯密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能 带来“劳动的生产能力的巨大改 进? 出超?(贸易顺差?) 更多的金银? 都不是,是高超的管理技术 ——“劳动分工”。
第三节 《道德情操论》
27
• 从1759年出版,到1789年斯密去世前一年, 斯密生前《道德情操论》一共出了6版。 • 此书早于《国富论》,属于斯密早期的代表 作,并且它和《国富论》之间存在紧密的逻 辑联系。 • 《道德情操论》的任务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力 量。
28
《道德情操论》的逻辑
• “道德情操”(Moral Sentiments) 在斯密的年代代表一种不能名状 的力量,天性自私自利的人通过 这种力量克制损人利己的本能。 • 《道德情操论》的主题:人的本 性是自私自利的,社会如何约束 个人自利的渴望,避免社会成员 相互伤害?
33
•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力图 借助于同情和仁慈限制自私自 利和相互伤害。 • “内心的那个人”、人类的 道德、社会的正义原则以及法 律体系维持着社会的正常秩序, 保证社会的和谐安宁。
2010年3月14日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 2010年3月14日 十一届全国人 大三次会议上午闭幕,温家宝 在会后会见中外记者时称,社 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 辉。” • “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 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 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 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 。”
29
逻辑:
• 首先,人们不仅有自私的本性, 而且也有渴望取悦于他人的本 性,即从旁观者的公正道德的 角度检讨和调整自己的行为的 动机。这被称为“同情”或者 “同感”。
30
• 其次,由于“同情”的动机还不 够强烈。当我们思忖将要付诸的 行动时,冲动往往将置理性判断 于不顾;等我们付诸行动之后, 又总是倾向于低估自身行为的伤 害性。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普遍的 道德准则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这 个道德准则是大家根据经验公认 的赞同的行为和不赞同的行为。
• “勿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 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 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 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温家宝表示:“一个正确的经 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 离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 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 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 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
37
第四节 《国富论》
弗朗西斯· 哈奇森的影响。
• 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的导师。 他是一位极有创见的思想家, 也是对对斯密学说与人生影响 最大的一位师长。在斯密交往 的师长和朋友中,几乎没有一 个人能够像哈奇森那样启迪他 的良知,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17
大卫· 休谟
大卫· 休谟 (1711~1776)
生平和著作
• 大卫· 休谟(1711-1776)出生 于苏格兰,比他的同道和朋友 ——亚当· 斯密早了12年。他 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领袖。一 个商业文明和经济自由的倡导 者。
5
• 1751年转到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担任逻辑学 和道德哲学讲座教授直到1764年。1759年出 版了成名作《道德情操论》,奠定了其道德哲 学家的地位。后兼任大学教务长,副校长职 务。
6
• 1763年接受了财政部长查尔斯· 汤森德之子 家庭教师的工作,协议获得每年300镑的终 生年金。 • 1764年开始陪同学生游历欧洲,并辞去了教 授的职务。在旅途中,开始政治经济学论文 的写作。 • 1766年回国后,他回到家乡苏格兰克尔科迪 继续研究政治经济学。 • 1776年出版了震撼人心、影响深远的著作 《国富论》。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伯纳德· 曼德维尔(1670-1733)
– 著作《蜜蜂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 益》,1705、1714、1723年三版。
13
• 个人劣行即公共福利。勤俭对 个人而言虽是美德,但对社会 来说未必是好事,导致失业、 商业衰落和经济崩溃;反之奢 侈贪婪对个人而言是劣行,对 整体而言却是好事。 • 人类生来自私,可在一个井然 有序的社会里,他们被引导着 自愿做最好的事。个人恶行产 生了大众的利益。
休谟、斯密和《自然宗教对话录》
• 1776年1月4日,休谟立下遗嘱 :“我把我的全部手稿毫无保 留地留给我的朋友,格拉斯哥 大学的前任道德哲学教授亚当 · 斯密博士,并请求他出版包 括在这批遗稿中我的《对话录 》……我还要托付他全权处理 除上述《对话录》以外我的全 部文稿。
• 我们之间存有亲密无间的友谊 ,我也完全信任他会忠实地履 行我遗嘱这一部分有关的责任 。但是,作为他费心出力校订 和出版这部著作的一点点报酬 ,我还是要遗赠给他200英镑 ,一出版即付。”
7
• 1778年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 关长,年薪600镑。被委以公 职之后,斯密把大量的精力投 入到实际事物中,没有更多地 著书立说,直到1790年去世。
8
斯密的个性
• 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在他真的 产生了浪漫情怀的时候他可能在舞会上认不 出他的舞伴;在他带着访问者参观鞣皮厂解 释他的劳动分工优势理论时他可能会掉进鞣 皮坑里;他沏茶时他可能会把黄油面包放进 茶壶里然后抱怨饮料的味道太差;早晨起来 他在他的花园里用力吸入新鲜空气在一阵沉 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袍已经到了 离家15英里以外的地方了;在任海关专员时 他无数次受到持枪敬礼的礼遇,可能是试图 回礼,他用手杖表演了一番精心的操练。
• 亚当· 斯密为普通劳动者的福 利写了一本书。在《国富论》 中,他向读者保证他的经济成 功模型将导致“普及到最下层 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 • 它不是为贵族和国王写的书。 实际上,亚当· 斯密对既得利 益者和商业势力罕有尊重。他 的同情是对普通人的。
• 花了12年时间写的大部头著作 ,斯密确信找到了创造“普遍 富裕”的正确的“经济学”。 他称其模型为“天赋自由体系 ”。今天,经济学家称之为“ 古典模型。斯密的模型受到了 艾萨克· 牛顿爵士的启发,斯 密非常推崇牛顿的自然科学模 型,认为它是普遍、和谐的。
44
–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 不同发展”,从经济史的角度 来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发 展的因素。 –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研究经济思想史,对重商主义 和重农主义作了分析批判。 – 第五篇“论国君或国家的收 入”,论述国家的财政收支对 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 本教材归纳为两大部分: • 国富论(P54页) • 竞争经济中的经济规律(P58 页)
第5章 古典学派:亚当· 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1
2
斯密对人类的两大贡献
1759
1776
3
第一节 生平细节
4
• 斯密(1723~1790),14岁就考入 格拉斯哥大学,在这里,斯密完成了 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课 程。 • 1740年17岁时便被送往牛津大学学 习希腊和拉丁经典学说、外语、文 学和哲学。 • 1748年接受了爱丁堡大学聘请讲授 修辞学和文学。
31
• 第三,正义法则为那些不相亲相 爱的自利动机设定了行为的底线。 – “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 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样的基 础。虽然没有仁慈之心,社会 也可以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 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行为 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
(《道德情操论》,第106页)
32
• 最后,由于道德准则对人的约 束也是比较消极的,它需要更 加严格的支撑,这就是法律的 准则,同时这也是国家机器存 在的必要性所在。
• 休谟的一生做过侯爵的家庭教师和 低级的政府官员。退休以后他回到 继承来的庄园里,在那里他进行了 大量的创作。 • 多卷本《英格兰历史》的出版奠定 了他历史学家的地位。 • 他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声望来自于 他在1752年出版的《政治论丛》中 发表的经济学论文。 • 在所有的古典经济学先驱者中,休 谟的思想和亚当· 斯密最接近。
43
《国富论》的结构
– 全书共五篇 –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 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 级人民的顺序”,从分工开始,进而 研究货币、交换价值和工资、利润和 地租三种收入。 – 第二篇“论资本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 途”,主要研究资本的构成、资本积 累的条件和资本的用途。 – 以上两篇基本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 理论的全部内容。
9
第二节 对斯密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10
• 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 • 法国重农学派的影响 • 格拉斯哥大学导师弗兰西 斯· 哈奇森的影响 • 大卫· 休谟的影响
11
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
• 斯密所处的时代正是启蒙运动 时期,这次的知识进步有两大 支柱:人类的推理能力和自然 秩序的概念。 •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斯密自由 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中国知 识界谈到启蒙运动,通常都是 指18世纪由法国知识分子领导 的启蒙运动。事实上,18世纪 另有苏格兰启蒙运动。
• 休谟12岁时就进入爱丁堡大学,在 15岁时离开,没有获得学位。后来, 作为一个杰出的哲学家,因其怀疑 论精神和无神论者,被视为异教徒, 休谟曾两次被爱丁堡大学拒绝聘为 哲学系教授。 • 1732年休谟刚满21岁就开始撰写他 的主要哲学著作 《人性论》,1734 年去法国自修,继续哲学著述, 1736年此书基本完成,1740年出版。
38
• 现代经济学的故事从1776年开始。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发表于1776年,简称《国富论》, 在法律规则的正义框架内,寻求 繁荣的商业社会,即当时工业革 命初期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内在 机制。斯密在其中提出了对后世 影响深远的自由放任的主张,被 认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 (经济学三部圣经之一)。
法国重农学派的影响
• 魁奈的影响:《国富论》称魁 奈医生是“天才而深刻的作者 ”,他提出著名的“自由放任 、自由通行”口号,这是斯密 全身心赞成的说法。 • 杜尔阁的著作《对财富形成和 分配的思考》也对亚当· 斯密 有启示。他的《思考》展示了 对经济学的深刻理解,在许多 方面甚至超过斯密。
• 从重农主义思想家那里斯密得 到如下主题:财富是“社会劳 动每年再生产出来的可消费的 商品”,对于经济中政府干预 最小化的愿望以及生产和分配 循环过程的概念。 • 然而,《国富论》否定了重农 主义的农业,而不是制造业和 商业,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基 本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