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备课
教学年级:二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单元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
1、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分的具体活动,逐步丰富、加深平均分
的体验。
2、经历“分香蕉、飞行表演、小熊开店、运动会”平均分的具体操作的数学化
过程,体会除法意义与应用价值
3、结合“快乐的动物、文具店、花园”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4、用乘、除法混编的情境,培养分析问题与选择算法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1)“平均分”抽象为符号化的过程
数学的抽象和简捷是数学的特点之一,通过学生经历具体的实物操作,将对实物“平均分”的过程抽象为符号“÷”进一步认识除法。
(2)除法运算的意义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经历从分实物到抽象为符号的过程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在运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体会互逆运算
(4)体会普遍存在性
二、分桃子学生调研方案
调查时间:
调研目的:
1、了解学生学习“分一分与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有关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分”的过程中的生活经验
3、了解学生学习“分一分”这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的难点
4、了解学生学习“分一分”的兴趣点及喜欢的学习方式
调研形式:调查问卷、访谈
调研对象:一年级(3)班的学生
调研内容及形式:
(一)问卷调查(全班所有学生)
1.
2.
3.
(二)访谈
8块糖分给2位小朋友,你会怎样分?(出示实物)
目的:调研学生对8的分解的情况,并看多少孩子在分的过程中考虑到“平均分”!学生是否本原中具有“平均”的意识!通过前测明确,在教学设计中8的分解过程的落脚点是否该放在体验“平均”与“不平均”的区别上。
三、“分桃子”学生调研分析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分析
四、我们的思考
五、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感受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4、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对“倍”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14课时
特别说明:
本单元是孩子初次接触除法的相关内容,单元比较大,我们选择3个重点的课时:第一课时:分桃子(体验平均分的意义);第三课时:分糖果(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性);第十课时:快乐的动物(体会“倍”的意义)这三个课时是本单元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是初步体验“平均分”体验除法的意义,到大数目的进一步体验,再到理解“倍数”与除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