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1T08:11:00.704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6期第6月第40卷作者:阿斯古丽·艾孜木[导读] 土地规划和利用又称为土地规划,是指根据土地开发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
阿斯古丽·艾孜木
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合奇县自然资源局 843500摘要:土地规划和利用又称为土地规划,是指根据土地开发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历史依据和实际条件合理调整、分配和控制一定范围的土地资源,具有长远规划。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领土资源人均份额较小。因此,大多数人少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国土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一套符合国家经济发
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现国土、资源和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关土地规划和利用的政策各不相同。只有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耕地矛盾,推进城市化,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管理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资源节约和土地资源集约管理利用的要求,在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平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充分把握各地建设用地与自然之间的具体情况,制定实现良好发展的基本战略,明确基本建设用地的评价标准,构建一套合理的发展思路和指导体系,科学评价各地建设用地,促进区域中小城市经济的良好发展。1土地资源及主要类型土地资源指的是人类目前已经使用或将来可能使用的所有土地,包括自然背景下的所有自然属性,经济也指的是土地的社会属性,如人类的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可包括在农田、森林、牧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时空性,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条件,如存在大面积的湿地问题,不适合农业利用,不能纳入农业土地资源,其内容各不相同。将其过去的非农土地资源置于现代社会,可以依靠现代高科技管理手段将其转化为农业土地资源。根据地形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可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山、盆地等,显示了土地本身的自然基础,可以更明显地展现出地形特征。其中,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更适合发展畜牧业,而平原和流域更适合从事农业活动。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可分为林地、草地和耕地。第二,适合开发的土地,即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第三,暂时难以使用土地,主要是高山、沙漠和戈壁等。根据开发利用程度,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研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数量、质量等。从土地利用组合来看,我国东南和西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东南地区以各类耕地、林业和淡水湖为主,土地复盖率高。西北地区的土地大多是草地,多用于种植草地饲养牲畜,草地大多属于半干旱和干旱物种,土地垦殖指数较低,极其难以改造。2指标控制
2.1指标控制内涵
指标控制模型是一种集中管理的模型,其中基准是某一目标或案例的主要内容、质量和数量要求。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控制模型是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目标,在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用地规划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规模和强度等方面对地区土地资源进行向下约束管理的模型。具体指标监测具体介绍了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相关指标的监测情况。如2006 - 2020年规划期,结合土地利用时间和类型,制定规划基准,规划基准的实施可分为近期规划(2006 - 2010年)和长期规划(2010 - 2020年)。各种控制的数量指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最低耕地保有量基准为64041.00mm 2,远期基准为63913.00mm 2。指标按城市(乡)划分,市(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则根据村庄实际情况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的指标值。这种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监测是具体的实施对象,各类土地利用指标自上而下定义的模型是一种指标监测模型。
2.2指标控制的特点 2.2.1以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为实施基础
指标控制模式以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为依托,指标控制按国家、省、县、乡、村分类,从战略规划、控制性规划到详细规划,内容无重复。指标监测应分阶段进行,并在村庄实施。
2.2.2控制因子选取的统一性
作为宏观规划要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因素由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门选择,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划内容要求,并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状况,确定地方规划的控制因素指标。根据上(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选择耕地保护和综合整治、林地面积和复盖率、草地面积、水面面积等基准,结合耕地保护政策,选择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用地数量等限制性指标,指标为各区执行上级(市)土地利用规划到乡(镇)的指标,然后根据同级专项规划具体制定各类土地的指标。3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管理策略 3.1完善法制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管理需要依法进行,那么为了保证管理有效性就必须不断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因此,在提高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管理质量的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推进该项工作的法制建设,基于法律手段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为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奠定基础。比如,完善法律法规并强化执法监督,基于法律条文明确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目的和任务,为指标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3.2改革管理体制
为了能让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更为相符,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改革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制,提高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适应性,让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能切实发挥作用。在此环节,应该积极探索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制度,基于土地的自然与人文属性和宏观管理目标,开展土地功能性分区,然后确定功能区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分区管理规则。当然,在确定土地分区管理规则和权限时,必须依法作业,为保障土地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合法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奠定基础。
3.3强化部门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管理工作职责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但在实际作业环节,为提高管理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着力打造多部门协调作业模式,即可基于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如,以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司法部门、财税部门以及发改委等政府机构为基础,建立基于多部门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构建功能全面且管理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管理体系等。此时,各部门可以协同作业,也可以通过有机结合后组成新的部门。比如,基于省级国土管理部门的规划和规划管理部门,建立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局。这样既可减少部门摩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还为强化管理提供便利。
结束语
土地利用规划是加强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规划,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改善土地管理现状需要人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目前,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土地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规划,进而提高我国土地管理的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希.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22.
[2]王振伟.基于AE平台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3]李亮,吕陪陪.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地理,2016(14):112-113.
[4]邵麒睿,杨利民.吉林市土地利用空间生态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吉林农业,2016(08):116+120.
[5]林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分配管理研究——以三明市为例[A].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州大学.福建省土地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土地分会场论文集[C].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州大学:福建省土地学会,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