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分析范文(通用11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1
**年荆州中考化学试题根据20**年《考试大纲》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命题的,试题以测试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中学化学教学和提高复习效率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结构
试卷全卷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0分。
第Ⅱ卷的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全卷共17小题,其中选择题为10小题,非选择题为7小题,题量适中,考生答题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从试题难度分布来看,客观题难度不大,且试题编排由易到难,有利于稳定考生心理,发挥正常水平。
二、试题的特点
1、注重“双基”,强调理解和应用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命题比较关注的部分。
中考试题中“双基”考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营养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2、联系实际,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就是要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认识自然与环境的联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禽流感、镉中毒、天然气、熟石灰、xxx打、芦山地震后饮用水的净化均为身边的化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深切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3、稳中求新,知识与能力的平衡
试卷处处体现稳中求新的思想,并充分考虑了分值分布在考察知识点上的有效性,本试卷很好地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平衡。
其中第1、2、3、5、6、7、8题都是传统题型,表述很直白,而且是必考题,学生可得到基础分值。
第4、9题则有一些新颖,考点不易明显被学生发现,考点挖掘出来这就体现了一种能力。
这也是在新趋势下学生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
5、科学探究,突出了学科的应用性
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与前几年相比,2 0**年中考试题加强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6、源于教材,对教材的回顾和升华
试题16题是课本P124页码的教材内容,考察氢氧化钠变质。
13题对学生来说是一道难题,但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晶体与结晶的概念在考题中按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题组设计,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影子”,是对教材的回顾和升华。
三、针对学生做题情况,教学建议如下:
1、打好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不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在重视学生“双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化学基础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迁移、探究、创新的能力。
实践表明,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
2、加强规范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化学用语规范化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
对一些中考中常见的类型题,平时要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
在中考中,综合性强的试题、联系实际的试题、信息迁移的试题、开放性的主观题,学生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就是答题不准确、不严密、不全面造成的。
3、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他们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
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引导学生对探究反应条件、探究实验装置、探究实验原理、探究实验步骤等探究活动的开展,就能促使学生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的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得到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化学实验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4、把握课程标准,深入开展课改研究
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荆州市的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正确地把握中考新动向,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要关注近年来中考变化的趋势,留意中考命题的走向,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禽流感、镉中毒事件、天然气、波尔多液、芦山地震等等。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打破学科界限,沟通知识联系,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初中化学考试命题遵循“重视基础、联系实际、关注探究、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应抓住重点,捏准必考点,重视热点,关注亮点,弥补弱点。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2
**年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研考试于24日、25日进行,此次元调考试中,理化综合保持了与去年相同的试卷形式,即物理76分,化学54分。
其中化学整体来看,题量没有变化,保持着去年的8+6形式,题型上体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
一、试卷变化
从题量上来看,试卷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由8道选择题和6道大题构成。
考查的知识点也与去年元调相同,即考查第一到八章内容。
但从题型上来看,发生了一点小改变,试卷的29题,一改以往分小题的风格,由直接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变为结合小材料的阅读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表达,更体现了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
二、难度分析
试卷整体难度适当,既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一部分分或满分又在某些题上适当拔高,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
其中31题第二问第一空,考查了给予材料情景下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真正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及必要的步骤。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化学用语基本功及配平的能力。
第二、三空考查实验实验装置的选择,但学生要得分点却并不容易,所以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审题到位,实验装置的联系及区别。
32题是考查燃烧的条件等方面的知识,涉及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特殊条件下的性质,实验现象、过程的描述及化学方程式,该题以一个实验装置,三个实验步骤出发,给了学生去思考探究的空间,这对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谋分布空”宏观能力对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考查。
第一二空两处分别两分,既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准确,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综合性强,区分度大,体现了能力立意,选拔功能。
三、易错题分析
另一方面该试卷从一些学生易错点出发把握了试卷的区分度。
如选择题中第2题,把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结合起来,如果学生不能将B、D两选项很好地对比就容易出错。
又如第7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不扎实,xxx之差容易错选。
30题,本应该是一道送分题,但对于那些死记硬背学生没有理解离子的形成,又不认真审题,对于开放性的填空题却无可是从,反而容易出错,主要还是由于学生不能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应用,这是在后期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强培养的能力。
四、下段措施
1.注重基础。
通观历年来各调考及中考,化学的特点始终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分类及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注重落实。
2.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纳。
学生平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化学基本概念要能进行串连,对于物质的性质能进行归纳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多做一些综合类型的题目。
3.加强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平时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
也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多参与到实验中,多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总结和归纳,实验后也要多思考,多提问。
4.保持平常心。
元月调考是考查前八章内容,因此知识点的变形也较有限,而后面要学习的酸碱盐涉及到的反应较繁杂,考查题型也较灵活,不能以元调的难度来衡量四调及中考的难度,希望学生还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稳扎稳打把化学知识功底打牢,在新课结束后,可以多找些历年来的真题试卷做一做,争取在中考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3
过去的荆州化学质检题目,在社会上评价不高。
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①
依靠题目本身的缺陷,来避免学生获得满分。
每次阅卷,老师们都为答案争得面红脖子粗。
下去后讲评时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②
每次质检Ⅰ,就有几道高考原题目(质检Ⅱ和Ⅲ,就是xxx加旧题),以至每次质检大家争相印发各地高考题,且每次有效。
本次考试,有领导开口就问:“有高考原题吗?”
③
过去的荆州题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平时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收集到一起,每一题单独来看都还过得去,可是这么多难题集到一起,就做不动了。
这次荆州质检Ⅰ化学题一改往日印象,题目给人感觉是清新自然,贴近教学。
每做一题,往往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有一种喜悦之情涌上心头。
如T3C_比例模型:一旦比例确定,就只能表示一种
分子了;T8B_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所给反应物不知道反应了多少,所以就求不出△H ;T9B_因为盐酸是无氧酸,所以无法证明非金属性是Cl>C>Si; T10D_
羧酸中的羰基不能与氢气加成;T17(4)_有关推导的过程……
下面就此化学试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知识覆盖全面,比例恰当,综合性强,主干突出。
从上页表1可以看出:实验、双基与计算、元化、理论、有机各占约20%,知识覆盖合面,比例恰当。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题目的综合性较强,一题往往涉及到多个章节,有时很难进行准确的划分。
突出了对实验的考查。
翻看去年市质检Ⅰ的化学试卷,可以看到,实验占到了22分。
今年依然如此。
我们觉得这种导向是应该的,就是要强化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这种特征。
虽然课改的结果使化学实验大大削弱了。
最后第T20:将三大理论与“铝三角”、“铁三角”融合在一起,出人意料之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此题属于中档题,难度系数,区分度,非常之好。
二、试题整体偏易,分数分布不合理,个别地方值得商榷。
从表中可以看到:容易题有11题,中档题有8题,仅有1题(第T9)勉强算是难题。
而容易题中一多半区分能力很差(区分度<)。
导致分数分布不合理(见下页的分数分布图)。
T1:先给出一个大帽子:说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是选择的答案太阳能却和化学没有关系。
做这题时心里感觉特别别扭。
虽然提了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但依笔者编制试题的体会来看,要达到本试卷的程度,绝非一日之功。
这套题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如果一个学生能做到八九不离十,说明基础掌握还是可以的。
如果不是使用上面的这些数据,还真的是无可挑剔,因为上面是用“放大镜”来找问题,
另外,试卷在校对、答案等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
基本上做到了“零失误”。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化学成绩分布(全校所有理科生)
基础差些的班级要讲的:T3C、T4D、T7、T8B、T9、T11、T14、T15、T16、T17(4)、T20(4)
基础好些的班级要讲的:T3C、、T7、T9、T14、T17(4)、T20(4)
四、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按照“以中等试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的原则,力求容易题:中档题:难题=2:6:2或者3:5:2,即减少容易题,加大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
2.本文开头提到的“过去的荆州化学质检题的三大特点”要坚决避免,这是老师们深恶痛绝的。
解决的办法,就是不看答案自己做,把事当事搞。
增强责任感。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4
一、试题特点评价:
试题紧扣高一化学教材,较能准确地反应教学大纲和高考对高一阶段的要求;重、难点把握比较恰当,既突出了基础知识,又体现了能力要求,同时也有明显的区分度;对指导平时教学的针对性比较强,应当是一套比较合适,较好的试题。
二、主观题各大题学生答题情况二大题:
该大题总体得分率不太高,在50%左右,14分的总分中较好的能得12分左右,多数得分在5-7分。
26题:第一空错误较多,只写成温度、能量变化等,说明学生对基本概念较模糊。
27题:①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标错,氧化、还原产物找错;②盐酸表现的性质没有写完;③离子方程式书写中,不拆分,离子符号如C10-3错写成C103等,得分率较低。
28题:第(1)题得分较高,(2)小题带单位。
三大题:基础和能力要求均有体现。
29题:(1)化学式书写错误:如“Na 2 ”、“ Na
CO3”、“ NaCI2”等,没注意题中条件“适量CO2”将C推导成NaHCO3。
(2)离子符号错写如“H”、“OH”、“ CO3”等。
30题:(1)部分同学把要求写元素符号写成化学式。
(2)得分率较低,反应产物错写或没写成离子方程式。
四大题:该题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分较高。
在14分左右,差的仍然只有0-3分。
31题:(1)容量瓶没有写出规格;(4)玻璃棒作用表达不规范,如“搅拌使溶液均匀”。
32题:(1)方程式忘写“Δ”符号。
(2)不会写CI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
五大题:1、该题得分率40%。
2、试题覆盖计算方面的知识点比较到位,能达到检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3、学生答题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①审题不仔细,如对“应用数据”,“还缺…数据”理解不到位,导致结果出错。
②“过量计算”意识不到位,不少学生第(2)问以镁的质量为准进行计算。
③学生对量的单位不重视,不少学生不能用“化学习惯”对应带单位(如g/L 1,mol/L-
1等)。
④学生不能准确用题给信息答题(如题目要求分别用“a”“b”,而学生用“P”、“CB答题)。
三、今后教学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1、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可先安排一定时间重点复习初中化学中有关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类型。
2、高一初始阶段化学教学要着重讲低重心,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5
一、试卷来源:睢县教研室
二、试卷分析:
整份试卷既重视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面广,深浅适中,难度不大,本套试卷全面考查了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但学生初学化学课程,综合能力还比较差,对现阶段学生来说偏难,试卷考查点基本涵盖初中教材第1-4章学习的内容。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如第3题主要考察物质的变化概念的理解不透;第16题的第4小题主要考察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第12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原子、纯净物的概念体会是否深刻。
2、物质的分类掌握不透
如第17题,学生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辨别掌握不熟练。
3、化学用语的书写掌握不规范
如第15题,反映出学生对元素、原子、分子等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不规范,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训练,所以错误率较高。
4、语言表达能力差
如第20、21题,不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叙述不到位,体现在有些知识虽然知道,但语言表达不全面,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够全面、严谨,表达能力不够强。
5、解题规范性不够
如第24、25题的计算题,计算结果处理不规范的情况较多,失分率较高。
四、下阶段教学建议:
1、教师和学生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对学生的双基教学
一是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特别是化学用语的学习)。
二是教学应多联系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的知识去观察分析,让学生不断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注重实验,重视观察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中考试题是加强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准确描述、科学分析,还要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严密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实验。
4、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化学用语教学中,该记忆的要强化记忆,对不规范的书写要严格要求,坚决纠正,要坚持严肃、科学的态度。
5、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和对问题的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形成学生答题过程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问题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列入到教学常规环节中去。
6、加强学法指导,落实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培养能力要和指导学法想结合。
教师要发现和总结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练后反思、建立“错题档案”或“备忘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自我探索知识、自我纠正错误、自己弥补知识漏洞等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6
期末化学试卷分析精选
期末化学试卷分析篇:高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高二上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备课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化学试卷分为两卷,总分为100分。
第I卷为客观题,有18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54分;第II卷为主观题,包括3个题,共计4 6分。
二、总体试卷评价
今年的期末考试试题总体难度较大,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要求比较高,综合性强,客观题有部分题对高二学生来说题型新颖,向高考靠拢,体现了今后化学考试的发展趋势,个别题目结合高考题型,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分值合理,整个试卷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三、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卷面的结果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不严谨、表达能力差、基础知识差、缺乏规范意识等问题。
1.第2小题学生的主要错误是对化学平衡标志判断不熟悉,导致不能很好利用平衡移动的理论去解决问题,导致部分学生错选A和D。
2.第4小题学生主要是错选A,错误原因没有考虑到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要吸热,这是课本中一直强调的基本知识,错选D项是因为没有掌握酸碱式滴定管的精确度。
3.第6题考查了原电池的环境和原电池反应,从学生答题可以看出学生对原电池中正负极的概念及反应特点掌握程度较好,主要错误是错选C。
4.第15题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同时又是Ⅰ卷中错误率最高的一道题,统计表明,在4 9%
错误中,有31%的学生不能判断C,有15%的学生错选C,均是由于学生未能正确分析硫酸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的量,凭感觉判断C和D的真伪,跟着感觉走,不愿意计算是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5.第20题错误较多。
主要是对电离平衡常数不理解,学生缺乏对比分析和数据变化分析能力,语言总结能力也欠佳,思维反应的东西,无法用语言阐述清楚。
教师在加强学生针对性专题训练的同时,对文字表达题要求学生先书写后朗读
6.21题的错误主要是电极反应式很多学生不会写,另外热反应方程式反应热计算有误。
四、对新课教学的.建议
1、正确定位,立足基础,低起点,小坡度,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稳步推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要尽可能降低新课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夯实基础,在宏观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微观上细化知识与技能,避免无谓失分,如试卷中有关离子共存的判断、钢铁吸氧腐蚀中铁
的负极反应、强腐蚀性物质的盛装、生铁的组成、酸碱中和滴定中浓度的计算等概念的考查中都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2、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训,在100份抽查卷中,有2位同学答题是不按要求作答,将答案错填在其它空格中,导致失分,由于高考使用答题卷,应让学生养成在规定格式中答题的好习惯,避免无谓失误。
3、对概念原理和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多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质疑、探究、思考、归纳等方法进行自己自我整理,在问题实践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题、15题、11和18题都是明显的例子,这些常规题在这次考试中错误率相对较高,而平时训练中也经常遇到,如果我们细心地去对比一下完成质量,可能能从中找出我们教学中“失策”,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教学倡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4.针对新课程的教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要特别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新的实验内容、原理、方法、仪器,要熟悉、理解及掌握,防止学生出现不曾见过、不懂原理等现象发生。
夯实基础是关键,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鼓励学生多体验,提倡学生的个性张扬与自主理解。
5.加强对学生解题规范性、条理性的培养。
学生在解题中所暴露出来的基本功不扎实、概念和原理不清晰、文字表达不规范、化学式表达不到位、逻辑性混乱等问题。
要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备课、突出重点、精讲精练、讲究方法、规范学习形为,运用联想、体验,建立个性思维模型,加强思维与方法的训练和积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6.加强化学专用术语、名词的书写。
针对试卷中学生出现不科学、不规范的化学用语,一方面教师自身要科学规范的运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该方面的要求和训练。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一个加强(加强客观题的训练)、两个突出(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突出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
)、三个转变(全面复习转变为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