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拓展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

叶永和毛予菲
住进北京东城区东四八条胡同后,爷爷叶圣陶应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一职。

初到北京,他换了一册日记本,在封面上题了四个字,“北游日记”,可见他是准备游个一年半载,就回上海的。

但没想到,爷爷展开教材编写工作后,忙得一塌糊涂,整个后半生都在北京度过了。

爷爷来北京的第三年,我出生了。

因为他太忙,我们的相处并不多。

后来总有人问我:大教育家叶圣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实在总结不出条条框框的法则来。

倒是小院里的那张八仙桌,像个临时课堂,留下了很多琐碎的记忆。

一大家人每天都要围着八仙桌吃晚饭。

首先,入席要讲规矩。

爷爷和奶奶先坐,小辈们再依次坐下。

后来孙辈越来越多,几个小的只能轮流上桌。

爷爷在八仙桌上教我识字。

印象最深的是在冬天,北京烧炉子,屋内暖和些。

爷爷一回家就换上棉袍,在八仙桌前坐定,掏出几张识字卡片——他将用过的台历裁成方纸,拿红色的毛笔写上字,教我认。

爷爷建议,在饭堂的电话旁放一块小黑板,让我在接到电话后,用粉笔记录通话内容,留言给其他人看。

爷爷时刻关注着黑板上的各种小字,遇“佳作”一则,还会在饭桌上表扬一句。

爷爷的意思是,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当然,爷爷不总是好脾气,他也有严厉的时候。

有一次,我急匆匆地扒拉了两口饭,放下碗筷蹦跶着离开,不小心“咣”的一声摔了门。

爷爷“噌”地起了身,厉声叫住我,“重新关一次门”。

结果他越严厉,我就跑得越快,躲到了北屋,不肯出来。

爷爷吃完饭,跑去北屋,揪着我的耳朵,一字一句地要求我,“把门再关一次”。

我只能老老实实、轻手轻脚地,又关了一次门。

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日常,就是爷爷的“教育”。

他总在细枝末节的地方严厉苛刻,跟我们较劲儿,却从不列什么书单,也不过问我们的成绩。

1968年,念初一的我去陕北延安插队,姐姐叶小沫已经到了黑龙江依兰,爸爸去了河南“五七”干校,一家人南北东西,互通消息全靠写信。

即便如此,爷爷每次回信,都要先一一挑出错别字,发现用法不当的词,还要仔细分析一番。

叮嘱完毕,再进入正题。

爷爷说过:“我想,‘教育’这个词,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含义。


(摘自《上海采风月刊》2018年2期,有删改)
【且读且思】
1.文中画线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从本文看,叶圣陶教“我”养成的好习惯有哪些?
答案: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吃饭时长辈先坐;在生活细节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关门一定要轻声;写信不能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这个题目张中行先生在叶老归道山之后不久就曾用过,我现在也一字不易地用这个题目,不是有意冒犯中行先生,实在是因为我所回忆的恰恰是实指的而不是虚指的“二三事”——两件是我亲见的,一件是我听说的。

四十多年前,我也有幸同中行先生一道在叶老身边工作过,也曾亲问謦欬,如沐春风。

那时稿子确定下来,还有一道极为重要的程序,那就是全体成员就遣词造句进行一次集体讨论。

大家人手一份初稿,坐在叶老周围。

由叶老来念,念一句或两句停一下,大家没有意见就接着念下去,有意见就讨论。

叶老坐在当中,慈眉善目,嘴角常带微笑,用他那苏北味道很浓的普通话一句一句地念,大家随着一句一句地推敲琢磨,不时地出现争论。

这种争论是真正民主的,不分年龄长幼、学问深浅、地位高低,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是参加者里面年纪最小、程度最低的一个,但是在这
些包括有大师级人物在内的前辈面前却并无顾忌,因为讨论的气氛本身就让人无所顾忌。

我提出的看法偶尔也有被采纳的,这对我的鼓励也就足够了。

叶老说话时的神情、声音,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因此每当回想起这段时光,我心里总是充满温馨的感念的心情。

记得有一次,稿子已定,即将付梓成书,叶老显得很高兴,又看到大家很累,于是在大家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声音不大地说:“吃烤鸭去。

”年轻一些的立刻喜形于色,有美味烤鸭可吃,人谁不乐!于是直奔西长安街。

别人怎么去的我记不清了,我是搭叶老的轿车去的。

大家边吃边谈,却都不大喝酒;年轻的为年长的斟酒,却没有人执意地劝酒。

谈话的内容好像一点也没有涉及白天讨论的业务问题,只是天南地北地说些有趣的人和事,夹杂着阵阵笑声。

烤鸭吃完,喝过鸭架煮的白菜汤之后,大家兴尽而别。

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不晓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叶老掏的腰包。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烤鸭,也许还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次吃烤鸭。

上面这两件事是我亲身经历的。

还有一件是听比我早去出版社工作的前辈说的。

当时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同在一个院子里办公,叶老家住东城,相距其远。

叶老是副部级首长,有专车,上下班不需费心。

可那时候叶老的夫人也在部里或社里做一般工作,这么远的路显然不能步行,挤公共汽车或电车,年纪大了又挤不起,怎么办?照一般的看法,既然轿车只有叶老一个坐,其余的坐位空着也是空着,和夫人一起同车上下班,又经济又合理,该有多好!但是叶老不同意,理由很简单:遵章办事。

夫人欣然接受,每天坐
三轮车风尘仆仆于东城西城之间,直到退休。

【且读且思】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三件事。

2.联系全文,概括叶圣陶先生的美好品质。

答案:
1.①讨论稿件;②请“我们”吃烤鸭;③遵章办事。

2.示例:慈祥善良、平易近人、严于律己。

父亲叶圣陶对我的学前教育
叶至诚
我今年62了,可是拿不好筷子。

人家拿筷子,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子,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

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

”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

”我就接着说:“是呀,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

参加什么会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墨盘、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就嘀咕:“又得出一回洋相了。

”好不容易毕恭毕敬地把名字写上,自己再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

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也从来没问
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

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刀子剪刀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不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

另外,父亲还告诫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地一声把门推开,“砰”地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从此遵循到现在。

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且读且思】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几件小事。

2.从本文来看,叶圣陶为人处世的主张是怎样的?
答案:
1.①自己不会拿筷子;②自己不会写毛笔字;③父亲教“我”怎样给人递东西;
④父亲教“我”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

2.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