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
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直接面向群众,承担着“健康守门人”职责。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将“以基层为重点”作为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首要内容。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就是要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用实的举措、实的服务,办好满足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关心事”。

聚焦服务网络建设,让群众“有地方看病”。

一是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按照“县级强、乡级稳、村级活、上下联、信息通”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科学规划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并引导向基层倾斜,夯实基层基础。

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基本消除了农村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3.6万所乡镇卫生院、3.5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1.6万个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二是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持续开展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不断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面推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基层卫生人员数量稳步增加,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生312万和40.7万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有46.4万人。

三是改革完善基层运行机制。

先后出台改革和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等文件,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创新做法,进一步激发基层运行活力。

聚焦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看得好病”。

一是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制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指导各地对照标准,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健全管理制度,稳步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目前,累计有__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2744家达到推荐标准,占比分别达到29.6%和6.2%。

二是全面开展社区医院建设。

推动各地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建设,增加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床位设置,目前全国累计建成社区医院1410家。

三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确定山西、浙江两个试点省和其他省份567个试点县,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医共体建设指导方案,建立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组建专家组,开展试点成效监测评价,推动医共体健康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试点地区建成医共体1171个。

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进医共体资源共享,促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医共体上联三甲医院,下联乡村两级,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聚焦服务内涵建设,提升群众“看病获得感”。

一是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国家层面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筹资、医保、价格等配套政策。

截至2020年,全国已组建近43万个家庭医生团队,通过长期处方、延伸处方、转诊绿色通道、医保报销优惠等举措,丰富签約服务内容,居民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得到加强,对家庭医生的信任逐步提升,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签约率分别达到60%和30%以上。

二是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增加,服务内容不断扩大。

通过健康管理,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人群健康状况改善效果明显,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大大改善。

2020年11月11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东院社区,卫生室医生王红霞(中)为村民张勇臣看病。

寒亭区探索实施医保服务下沉举措,构建起覆盖全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服务下沉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便捷地享受医保红利。

一是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下沉,加强医防融合,提高县域总体服务效能。

加快建立“总额付费、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机制。

以人民群众收益和强基层为标准,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防止对基层卫生资源的虹吸,防止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防止减少适宜技术、廉价项目,防止强化医疗而弱化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医共体建设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

科学规划布局,准确把握社区医院功能定位,与城市大医院协同发展,合理确定建设数量和任务目标,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

加强内涵建设,树立行业声誉,逐步提高水平,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机构内部管理,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突出服务特色,加强人才培训,结合居民需求,加强特色科室建设。

推动完善配套政策,将社区医院建设与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工作相结合。

三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稳步提高达标机构比例,着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
病预防控制职责。

鼓励各地逐步建立符合功能定位、体现服务特点的基层机构等级评审评价制度。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适老化建设和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基层机构设置医养结合床位、家庭病床等,结合实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失能人员等提供上门服务。

四是加强基层适宜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加快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做法,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和基层岗位吸引力。

推动县域内编制统筹使用,多渠道扩充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分类解决乡村医生待遇和养老问题。

继续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深入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加快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持续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实践技能。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壮大家庭医生队伍,切实落实签约服务费。

抓好培训,提升家庭医生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能力和传染病识别、处置能力。

推进上门医疗、长期处方、“互联网+”签约服务,确保签而有约。

根据签约居民需求发展灵活多样的签约服务,加强签约服务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六是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建设。

提高家庭医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和使用率。

加强儿童健康服务,做好儿童眼保健、近视防控和预防接种工作。

以基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为重点,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慢病防控知识培训,提升实践技能,改善防控效果。

加强绩效评价和激励引导,确保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