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尊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尊严
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尊严”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一篇拓展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囚歌》表现出来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在出使楚国时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善辩猜维护了个人的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为了他的尊严》记叙了以为老妇人启发乞丐使他成才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抓住想写的部分精读,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句语言文字的美感诗的意境。

学习写诗。

5、认识到做人要真诚,学会互相信任,不能忘恩负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上的方法。

培养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2、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边读边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情、行为和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安排10——12课时
囚歌
教学要求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体会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恨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感受其坚贞不屈的崇高的革命气节,培养学生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定。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4、体会“尊严”的内涵,了解“尊严”的可贵,探讨“尊严”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尊严”有一定的感触,并能结合实际对之进行思考。

3、学生对作者创作诗歌的背景缺乏了解,这会影响学生感受诗歌的悲壮,体会作者的崇高气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叶挺资料以及相关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搜集叶挺资料,了解不幸被捕的革命战士在监狱中的生活状况。

教学课型:析读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叶挺及创作背景,解题。

1、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捍卫自己和民族的尊严,而置生死于不顾,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今天我们就去走进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叶挺。

2、介绍叶挺(出示幻灯片)。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诗歌《囚歌》。

(板书课题)
3、介绍创作背景:
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及创作背景)
从字形上看,“囚”是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1941年的“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无理扣押,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毫不屈服。

蒋介石当面劝他“悔过”,还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

叶挺断然拒绝。

蒋介石恼羞成怒,又把他单独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囚歌》就是叶挺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歌,
4、解题:
本文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
这首诗写成后被狱中难友广泛传唱,因而叫“歌”;此外,“歌”
更能表达出本诗豪放、悲壮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播放《囚歌》录音(出示幻灯片),学生认真听其语气、节奏和感情。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通顺、流畅)。

3、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分节读议课文。

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


1、第一小节(出示幻灯片)
指名读
(1)这里的“人”和“狗”各指什么?(“人”指革命者、真正的人,“狗”
比喻革命队伍中的叛徒)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和“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各指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敌人对真正的人——革命者,牢门紧锁。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革命队伍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

只要你叛变革命,就随时可以爬出牢房。

(3)“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这里的“自由”是一
种怎样的自由?
这句话实际上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诱骗,“自由”只是一种诱饵,那么在朗读时,要读出敌人的阴险狡猾。

“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指名读)
过渡: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

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

叶挺会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

2、第二小节(出示幻灯片)
指名读
(1)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将军做出怎样的选择?
(2)他渴望自由吗?这里的“自由”与第一小节中的“自由”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中的“自由”是出卖革命、放弃尊严而换来的肉体上的自由,虽然得到了肉体上的自由,但他们灵魂、精神却永远处于囹圄之中;而叶挺将军所说的自由是靠革命取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3)“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怎能”二字,表明了叶挺鲜明的立场,(读时要坚定、有力、高昂。

)指名读
过渡: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我们来看第三节。

3、第三小节(出示幻灯片)
自由读
(1)找一找第三小节有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2)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
(3)“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4)既然“烧掉”了,怎么又能“永生”呢?(烧掉的只是肉体,革命精神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则是永生不灭的,表达了作者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大家在读这一小节时,“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要读得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指名读本小节诗。

(四)课堂小结,齐读全诗,整体感悟。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在集中营中被革命者咏唱,维持着革命者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让我们再次感悟这首诗的悲壮之美,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歌。

(五)拓展延伸
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你都了解哪些有尊严或丧失尊严的人
和事呢?
尊严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的内涵,是做人的根本,是促使人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人没有尊严就等于没有了脊梁骨,没有尊严就好比树木没有了根,没有尊严就相当于水没有了源头,人就应该活得有尊严,为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去奋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找古今中外有关尊严的故事、摘录有关尊严的名言。

板书设计
囚歌
人:紧锁
狗:敞开自由
渴望:烧掉永生
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为主题的课文。

它选自《晏子春秋》一书,这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

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
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尊严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的内容。

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理解晏子是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故事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