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发布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预防十大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高院发布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和未成年人司
法保护及犯罪预防十大机制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4.05.29
•【分类】新闻发布会
正文
北京高院发布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及犯罪预防十大机制
如何传递少年司法特有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以司法保护助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如何将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5月29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北京法院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2019-2024)》及北京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预防十大机制。

据北京高院副院长任雪峰介绍,北京法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白皮书》全面展示了2019年以来,北京法院主动将司法保护融入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认真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职责,多方位、全流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做法和成效。

《白皮书》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4月,北京法院累计审结各类涉未成年人一审、二审案件25 563件,其中民事案件占比88.3%,刑事案件占比10.1%,行政案件占比1.6%。

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未成年被告人人
数从2019年的229人降至2023年的96人,降幅约58%。

民事、行政方面,因父母藏匿、抢夺未成年子女引发的抚养、监护、探望纠纷案件,未成年人校园侵权、运动伤害案件以及涉未成年人生存、发展权益的行政案件等增长趋势比较明显。

“北京法院依法高效公正审理涉未成年人各类案件,在刑事审判中注重发挥‘教育、感化、挽救’作用,在民事以及行政审判中注重将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落到实处。

此外,北京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围绕以司法保护助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做了大量工作。

”据任雪峰介绍,北京法院坚持“专业化+社会化”职能延伸,在380余件抚养、探望、监护权纠纷中创造性开展社会调查观护工作,发送2376份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提示书、家庭教育指导令,累计对1545名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912次。

常态化开展失足未成年人回访帮教等工作,对失足未成年人开展各种形式回访帮教1800余次,帮助80余名失足未成年人顺利复学、工作。

2019年以来,累计为500余名困难未成年人发放各类救助金、慰问金1300余万元,多渠道帮助涉诉困难未成年人和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在案件中对244名涉诉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重新融入新生活。

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创建“京法护‘未’来”青少年法治宣传总品牌,涵括全市中、基层法院“首护未来”“法融青春”“律荫小筑”等19个子品牌,打造首都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矩阵。

扎实高效推进法治宣传和法治副校长选任、履职工作,北京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寇昉带头担任法治副校长,目前全市法院已有539名业务精、热情高、责任强的干警受聘担任547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

此外,针对审判中发现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薄弱环节,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发送90余份司法建议,有效促进了相关行业治理和社会管理。

坚持“专业性+综合性”发展道路,2021年以来,北京高院为全市17家基层法院统一授予“少年法庭”“少年家事庭”牌子,并指导全市法院建立起一支覆盖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领域延伸至立案、执行两端的未成年人审判队
伍。

北京高院还在全国法院率先探索实践“未成年人审判融合发展”理念,16家法院建立起未成年人案件立案、审判、执行绿色通道,深化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机制,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一体化纠纷解决方案和权益救济途径。

此外,《白皮书》还以未成年人“六大保护”新格局为框架,针对目前制约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水平提升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六方面工作建议。

此次通报会发布了北京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预防十大机制,分别是:北京高院“创设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机制,力促‘案结事了家和’”;北京高院“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用法治之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长之路”;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互未来’法治之光育网络素养”;西城法院“一函两表、一线贯通,推动未成年人一揽子方案做实保护”;海淀法院“预防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X’计划,守护未成年人安全成长”;丰台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助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纠纷一站式化解”;石景山法院“‘青春护航基地’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复归社会”;通州法院“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三封信’制度,护航未成年人成长”;顺义法院“常态化推进关爱女生·守护花开创新案例,普法+救助同步发力护航未成年女生健康成长”;怀柔法院“‘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成效”。

北京高院未审庭庭长李洛云表示,此次发布的十大机制,是北京法院在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未成年人刑事、民事以及行政审判的特点,积极践行未成年人审判的特殊职责使命,推动形成植根审判实际、适应未成年人需求、具有首都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模式和方案的生动实践。

十项机制涵盖了我市法院少年审判和延伸工作的方方面面,并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过程,是针对我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的难点进行的有益探索,且经过实践检验,取得良好效果,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全面性和推广性。

本次发布会上,北京互联网法院、西城法院、海淀法院分别作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工作机制推介。

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瑞罡表示,该院针对未成年人涉网纠纷凸显的情况,诉前强化预防,诉中强化示范性诉讼作用,诉后强化司法职能再延伸,妥善化解纠纷近4000件。

此外,该院依托首个互联网少年法庭,发挥“首互未来”工作品牌影响力,“与家共育”“与校共育”“与社会共育”,搭建全国法院首个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上线课程100余期,创作的微剧场、微漫画系列普法作品总观看量达250万次。

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莹对该院在离婚纠纷中依托“一函两表”,即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未成年人状况评估表和涉少案件定期回访表,建立全线贯通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进行了介绍。

机制实施以来,该院开展心理疏导工作11次,社会观护8次,同时,通过判后回访进行后续跟踪处理,涉少离婚纠纷案件调解率稳步提升到32%以上,服判息诉率达到85.1%。

海淀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贾柏岩表示,该院在2016年建立的“2+3+3”校园暴力预防机制基础上,升级创建预防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X”计划。

至今已依法稳妥审理10余起刑事、民事案件,向20余名涉诉未成年人家长出具家庭教育指导令,发出司法建议、上报对策问题信息10余篇。

同时,该院秉持“预防为主”思路,挑选典型案例编写宣教材料、改编模拟法庭案例剧本、创排普法短剧,去年开展校园法治讲座50余场。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近年来,北京法院系统创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很多做法具有推广意义。

比如,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成熟的社会调查制度引入到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审判,发放关
爱未成年人提示函,开发标准化网络法治化教育课程,施行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X”计划等....诸多实践都体现北京法院主动延伸了审判职能,积极落实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有效推进了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工作,全面丰富和发展了具有首都特色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席小华表示,北京高院发布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内容详实,全面体现了北京市五年来所展现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白皮书充分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站在国家责任、社会治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战略视角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充分体现了北京高院的责任担当;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充分关注和推动了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体系建设;三是强化未成年司法保护的专业化与社会化,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源头治理,提升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科学内涵;四是注重从少年法庭组织、专业法官队伍、案件综合审理等方面出发,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范化发展。

北京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预防十大机制
一、北京高院:创设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机制力促“案结事了家和”
二、北京高院: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用法治之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三、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互未来” 法治之光育网络素养
四、西城法院:一函两表一线贯通推动未成年人一揽子方案做实保护
五、海淀法院:预防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X”计划守护未成年人安全成长
六、丰台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助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纠纷一站式化解
七、石景山法院:“青春护航基地” 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复归社会
八、通州法院: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三封信”制度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九、顺义法院:常态化推进关爱女生·守护花开创新案例普法+救助同步发力护航未成年女生健康成长
十、怀柔法院:“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成效
一、北京高院:创设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机制力促“案结事了家和”
近年来,子女抚养探望问题成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热点、难点,为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审判修复家庭关系、治愈情感的作用,北京法院在涉未成年人抚养探望监护等类型家事案件中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工作,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涉诉未成年人的个人意愿、成长经历和监护人的监护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参与案件调解,以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开展涉未成年人民事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工作的指引(试行)》,建立起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过程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累计在381件疑难复杂、矛盾激化的家事案件中开展此项工作,400余名涉诉未成年人从中受益。

相关经验被《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吸收采纳,并在全国法院系统予以推介。

二、北京高院: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用法治之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近年来,北京高院立足新形势下平安北京和首都法治建设需要,深入开展法治副校长工作。

一是配齐建强法治副校长队伍。

市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寇昉带头担任法治副校长,推动539名干警受聘担任547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

二是创新提炼法治宣传品牌。

启动“京法护‘未’来”法治宣传品牌,涵括全市法院19个子品
牌,深度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程。

三是构建共享法治教育资源库。

内容涵盖“犯罪预防”“网络保护”等十大专题。

四是深入推进法治副校长履职实质化。

从法治宣传逐步拓展到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学生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等方面。

2023年,全市法院累计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1123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次320余万。

同时设立“驻校法官工作室”9个,并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建立全国首个学生校园伤害纠纷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解、源头处置家校矛盾。

三、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互未来” 法治之光育网络素养
2021年5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全国法院首个互联网少年法庭,打造“首互未来”品牌,聚焦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一是把未成年人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涉未案件“四大机制”,设计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线上谈话室”,并在全院范围内建立法治副校长人才库等多项举措,积极回应“数字原住民”新需求。

二是坚持“首善”标准,通过创作微课堂、微剧场、微漫画,发布白皮书等,创新普法形式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三是突出“首都”特色,通过建设全国法院首个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开发标准化网络法治素养课程,对接团中央、网信办、互联网平台等,推动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权益全面综合保护。

“‘首互未来’育网络素养”项目获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提名奖、2022年度中国网络治理创新案例。

四、西城法院:一函两表一线贯通推动未成年人一揽子方案做实保护
为将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贯穿于涉少离婚案件审理全过程,西城法院以“一函两表”为依托,推动未成年人合法利益得到优先考虑,实现一揽子保护方案。

一是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诉前规劝父母重视未成年人利益。

二是制作未成年人状况评估表,诉中综合研判未成年人状况。

三是适用涉少案件定期回访表,诉后跟
踪矛盾纠纷后续处理。

《中国妇女报》刊登文章介绍该机制,认为其既是“向后一步”,也是“向前一步”。

五、海淀法院:预防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X”计划守护未成年人安全成长
一是在审理涉学生欺凌、校园暴力刑事、民事案件中,辅以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观护帮教等特色工作,实现具体案件专项预防。

二是根据学校需求,面向学生、家长、老师三类群体开展针对性法治教育。

三是以案例转化为抓手,增强社会效应。

机制实施以来,依法稳妥审理相关案件10余件,涉及50余名未成年人,对欺凌者予以惩罚的同时加强跟踪帮教,无一人再次实施触法行为;经法院调解、判决,被欺凌者的损失依法获得赔偿。

同时积极开展法治宣教活动,仅2023年以线上线下等方式面向万余名学生与家长、千余名教师开展法治讲座50余场。

此外,编写典型案例集10余册,发放2万余本。

根据真实案例编排的普法剧先后两次在最高法院开放日演出。

六、丰台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助推未成年人校园伤害纠纷一站式化解
针对校园伤害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各方关注度高、纠纷化解难度大的特点,丰台法院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共建全国首个学生校园伤害纠纷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更具温情、更加快捷的实质化纠纷化解路径。

校园伤害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先移交该中心进行调解,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启动“调、立、确”一体化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实现纠纷当日调解、当日立案、当日确认。

同时在中心设立“丹柿普法驿站”,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3年机制建设以来,委派调解相关纠纷成功率达45%,平均审理时长缩短近14%,案件上诉率为0。

七、石景山法院:“青春护航基地” 助力罪错未成年人复归社会
为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复归社会,石景山法院会同相关部门共建我市首家综合性涉诉未成年人帮教基地--“青春护航基地”,推行“三全一主导”工作模式。

一是围绕“帮、感、学、工、矫、察”六字,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周期对涉诉未成年人开展全方位帮教工作。

二是统筹联动司法资源与社会力量,在法院主导下,京籍、非京籍罪错少年同享、同治,帮教对象全覆盖。

三是根据涉诉未成年人帮教需求,由法院、培训学校及爱心企业共同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协同施教。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帮助50余名罪错青少年复学、工作,部分青少年被985、211院校录取,相关做法受到中央市级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获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提名奖。

八、通州法院: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三封信”制度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家庭教育不力或者疏于管教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的原因之一。

通州法院将诉讼教育引导贯穿涉少案件审理始终,首创家庭教育指导“三封信”制度,即向未成年人发放《致未成年人朋友的一封信》,向未成年人家长发放《致未成年人家长朋友的一封信》《未成年人各阶段教育重点提示》,以法官的口吻,通过真切、平实的语言向涉案未成年人与家长作出法律提示,劝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自2022年7月以来,依托“三封信”制度,随案发出指导信件300余封,接咨询来电、来信120余次(封)。

并通过线上线下开展集中教育指导、实地走访慰问、聘请专家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高监护能力,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九、顺义法院:常态化推进关爱女生·守护花开创新案例普法+救助同步发力护航未成年女生健康成长
为加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源头治理,顺义法院联合团区委、区教委常态化开展“关爱女生·守护花开”系列活动,主题法治宣传教育与专项救助基金同步发力。

一是多方联动,法治教育常态更长效。

创立“1+2+N”工作法,打造“女生大课堂”,借助五彩家园活动中心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活动。

二是因材施教,源头预防走新更走心。

以多元主题+全女性参与+情景互动方式破除未成年女生抵触、害羞心理,提升其自护能力。

三是以点治面,司法护航多措更多维。

主动融入基层治理,针对性制发司法建议,召开新闻通报会,并设立专项救助基金。

2018年活动运行以来,线上线下授课惠及32 000余人,相关做法受到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并获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北京市2022年“团建百强”品牌项目。

十、怀柔法院:“德法相济三课堂”机制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成效
一是联合区教委、区司法局、团区委会签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法治副校长工作办法,并纳入考评范围。

二是建立院校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聚焦学校教学现状和普法需求,打造“定制式”普法课程。

三是经常性开展课前调研,指导、帮助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师开展教学,参与学校学生权益保护制度的制定、执行。

四是依托在全区20所中小学校设立的普法驿站,开展面向师生、家长的法治实践活动。

2023年以来,量身定制案例宣讲式“法治专题课”以及“法治必修课”110余次,获益师生6万余人。

开展覆盖全区中小学校的模拟法庭大赛、话剧展演、示范授课等主题普法活动,参与人数2万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