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理轩: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心态?《人民日报》2010年7月12日第7版)
当前时期我国的社会心态
上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
到国家、地区发展战略或规划的制定
当中。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方面
的工作:第一,深化体制改革和促进
体制创新。社会转型期许多矛盾现象
的产生都有特定的体制原因,因此,必
须进一步适应市场取向的要求,不断
促进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最突出的方
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历来是通过解
决问题得以实现的,我国要继续保持
顺利改革、快速发展、局势稳定的良
好势头,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好当前事
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诸多重大问题。
解决好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不仅在
于能够形成一种有利的社会环境,还
在于能够形成一种优化的心理氛围。
就社会公众较高关注方面而言,
会心态的良性发展而言,必须从制度安
排、工作机制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来
优化其环境因素。当前社会心态
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
一定分化状态
改革所带来的一个实质性变化就
是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格局出
现分化状态,由此必然引起不同社会
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定程
人难以形成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
备的最基本的历史感。正因如此,如
何富有成效地加强塑造社会成员历史
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性地
开展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当
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是非常迫切的。创造社会心态
良性发展的环境条件近年来的社会心态中,对于社会
稳定与发展的评价逐渐在提高,然而,
状态。从个体维度看,信任这种人格
品质的形成,与其童年时期所感受到
17.如何描述当前我国民众的心态?民众心态的特点是什么?
17.如何描述当前我国民众的心态?民众心态的特点是什么?
一)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
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二)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一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使得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并不高,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灾难频发。
三)社会信任面临困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社会信任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三市总体的社会信任状况堪忧,社会信任总体得分仅为62.9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低度信任”的最下限。
四)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提升不同步。
五)底层认同可能导致群体极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变动相对剧烈,社会阶层的差距也逐渐拉大。
六)群体性怨恨可能成为社会情绪“我爸是李刚”,这是2010年最触犯众怒的一句话,这个事件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反映了一个突出的社会心态——“群体性怨恨”。
这种“群体性怨恨”是“官民冲突”和“贫富冲突”的反映。
七)利他行为的主动性、习惯性不足。
八)社会矛盾和冲突解决渠道低效易
导致极端行为的产生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和冲突不断暴露,但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旧矛盾和冲突,目前存在着解决渠道不通畅、解决措施不得力的问题,致使一些矛盾不断升级。
深思: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_人生感悟_1
精心整理深思: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_人生感悟1、拜金拜金是资本社会典型的特征,如今不少人的心灵被财物异化,金钱甚至成为一个人价值观、信仰、理想、道德、亲情等一切人生内容的核心载体,它成为很多人拜金心态掏空了整个人整个社会的灵魂,让人感受不到精神的活力,也让人活得没有尊严!2、八卦玩世“神马都是浮云”,是八卦玩世心态的典型写照。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狗屁,及时行乐是王道,倒也无可厚非。
整个社会充斥着八卦思维,很多人每天打开网页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热闹。
围3什么积极的改变。
这些不断积聚的怨气唯一的宣泄渠道是——骂,骂别人、骂上司、骂公务员、骂社会不公,等等,骂人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一个博主在博文公开叫骂,一定引来很多围观者,一旦觉得自己的观点跟博主不一样,也痛骂博主,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骂只是宣泄自己的怨气,而不是为了讨论道理。
4、没有归属感寄居都市的年轻人,最大的痛苦在于没有什么归属感,尤其那些从农村走出的5来之后,最近,他们又说中国人心态太急躁。
当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他们说我们太封闭,当我们开放之后,又不让我们加入世贸,我们好不容易加入世贸,又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当我们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时,美元却故意贬值……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一直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为外国人活着,精神上受国外思潮影响,物质上唯洋是好。
尤其中国一些黑心企业曝光之后,大家更有理由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这种心态主要是精英心态,而且拥趸者众,不在这里多说,否则,会招来骂声。
6勾结。
7、没有幸福感近30年来,国内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着名人物,数以千计。
另据有关报道,从2003年以来,中国有72名亿万富翁非正常死亡,其中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富豪积疾早逝,平均寿命40多岁。
这些人拥有让人羡慕的财富,却没有多少幸福感可言。
华师大形势与政策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答错不得分)[ 1 ] 6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以下哪项属于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本题1分)A. 望子成龙B. 金钱万能C. 分数不等同于能力D. 读书无用[ 2 ] 60、_________是培育社会心态长期性的、治本的策略。
(本题1分)A. 把握社会心态B. 坚持正面引导C. 做好监测工作D. 完善制度和社会建设[ 3 ] 80、社会心态中个人体会到的不公平感越来越强烈,请问以下选项中哪个不是增强社会不公平感的原因?(本题1分)A. 社会历史B. 政策不完善C. 体制改革不彻底D. 个人能力[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共同理想”一词,最早是在()上正式提出的。
(本题1分)A. 十二届六中全会B. 十四届六中全会C. 十六届六中全会D. 十七届六中全会[ 5 ] 67、下列哪项是关于社会心态的正确表述?(本题1分)A. 社会成员理性思考的结果B. 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C. 社会成员个人情感的浅层次的表达形式D. 社会成员共同的情绪体验[ 6 ] 77、社会心态和社会制度都能对个人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属于两者共性的是_______。
(本题1分)A. 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B. 影响都是迅速彻底的C. 都是外界压力形成的影响D. 都有利于社会发展[ 7 ] 36、哪项不属于社会心态反映的内容________。
(本题1分)A. 社会风气B. 人们的理想追求C. 人们的精神状态D. 人们的行为方式[ 8 ] 65、重视社会心态是_______的必然要求。
(本题1分)A. 经济发展B. 塑造良好社会环境C. 以人为本D. 依法治国[ 9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板块主要阐述()(本题1分)A. 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B. 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C.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指导D. 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 10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考前必备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考前必备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提高国家(),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A.综合国力B.软实力C.文化软实力2.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A.思想B.腐败C.腐化3.我国航天技术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包括()。
A.A.卫星回收技术B.多级火箭分离技术C.载人航天技术D.一箭多星技术4.5月18日消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在南海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A.可燃冰B.氮气C.氨气D.干冰5.在我国,()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A.加强党的领导B.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走共同富裕之路D.大力发展生产力6.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属性的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灵魂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必然要求D.“三者统一”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7.2017年1月17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在曼谷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长期缓慢的背景下,( )将继续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A.东亚和南亚B.东亚和北亚C.南亚和北亚D.南亚和西亚8.5月28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等10省(区)开展“回头看”,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 )行为,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
复兴路上的国民心态——中国国民心态之谦谦君子或咄咄逼人
改 变 。笔者 期望 在未来 5 1 — 0年 , 中国可 以看 到一 种更 加坚 定 在 自信 地追 求 国民利益 的意愿 。 到 目前 为止 ,中国拒 绝 了除现 代化 和减 贫 以外 的几乎 一切
其他 事物 。 在这个 背 景下 中国相对 较少地 去考 虑或关 注一个 涉 及 中 国历 史和 国家未来 的基本 问题 :中国之所 以是 今 天这个 样 子并 不是 自己选择 的 , 而是缘 于它 在 l 纪末 的衰 弱 。 中国不 9世 得不 适应一 个 由欧洲制 造 出来 的国际体 系 。
26 领导文萃 2 1 . 0 1 5◆上 ◆
的批 评 . 则往 往难 以接受 , 至产生 明显 的对 立情 绪 。复兴 路上 甚 的中 国应 该是 一个 负责任 、 担 当 , 敢 对人类 社 会发展 有 贡献 的大
国。 与之相 应 的 国民心 态则应 该是 从容 、 自信 、 遵守规 则 、 重他 尊 人 , 有积极 进取 的精神 , 既 又不失谦 谦君 子 的风范 。
中 国 国 民 心 态 之 谦 谦 君 子 或 咄 咄 逼 人
口 张 文 红
国民心 态植根 于 一 国 的历史 、 文化 和 社会 经 济发 展 的状 况 。 因此 ,中 国悠久 古代文 明和近 现 代屈 辱有 的 , 至 带 有 双 重 矛 盾 色 彩 的 烙 印 , 如 自 甚 诸
21. 0 1 5◆ 上 ◆ 领 导 文 萃 2 5
前. 随着 中国 的复兴 , 民心态 也 正处 于转 型 时 期 , 谓 乐 观与 国 可 浮 躁 同在 , 著与脆 弱并 行 。 执
另一个 向度是 如何 对 待他 人 即外界 。在 外界关 注 中 国的舆 论 中 , 种声 音兼 而有之 。 面的肯定 , 各 正 人们 自然乐得 接受 ; 负面
中国人的心理分析
04
中国人的认知心理
权威心理
崇尚权威
中国人普遍尊重权威,对 于有权威地位的人和事往 往给予更多的信任和认可 。
等级观念
在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 强烈,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和尊重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
重视经验
对于有经验的人和事往往 给予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认为经验是解决问题的重 要依据。
自卑心理
自我贬低
部分中国人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的 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和自我贬低。
攀比心理
追求认可
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部分中 国人会过度努力或迎合他人,以证明 自己的价值。
在与他人比较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逆反心理
反抗权威
在某些情况下,当权威的命令与个人的意愿或价值观相悖时,中 国人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反传统
部分中国人对传统价值观产生反感或怀疑,追求与主流价值观不同 的生活方式或思想。
反社会
对于社会规则或权威的限制,部分中国人会产生反感或反抗心理, 认为这些规则或限制是不合理的。
THANKS
感谢观看
怀旧心理
强烈的怀旧情结
中国人普遍具有强烈的怀旧情结 ,对过去的经历、文化和传统有 着深厚的情感依恋。这种怀旧情 结在老年人和一些文化保守主义
者中尤为明显。
对过去的珍视
中国人倾向于珍视过去的经验和 记忆,对家族、家乡和过去的传 统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使 得他们对历史和文化传承非常重
视。
怀旧与现代化
社会地位与商品
炫耀型消费者通常会购买名牌商品、高档汽车和其他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 价值。他们认为这些商品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心。
过度消费
受到炫耀心理的影响,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过度消费,购买超出自己实际需要或经济能力的 商品。这可能会导致负债或其他经济问题。
当代中国民众政治冷漠情绪探析
离 政 治 、 淡 政 治 , 政 治 或 抱 应 付 的 态 度 , 票 时 随 心所 欲 : 冷 对 投 或 对政 治 反 感 或 失 去 信 心 而 对 政 治 无 动 于衷 :另外 一 个 就 是 在 现 怀 游 戏 心 理 , 至 进 行 恶 作 剧 : 者 随 大 流 , 的 还 乐 于 接 受 他 代 社 会 制 度 完 善 的 国 家 . 正 常情 况 下 . 治 机 构 已替 其 成 员 解 甚 或 有 在 政 人 的 包 办 代 替 : 者对 贿 选 等 违 法 现 象 熟 视 无 睹 目前 在 中 国 出 或 决 了 大部 分 问题 . 有 些 公 民觉 得 其 关 心 政 治 、 与 政 治 与 否 均 故 参 的 管 理 模 式 已不 能 适 应 现 在 房 产 档 案 管 理 的 要 求 .房 产 档 案 馆
、
我 国 民众 现 存 政 治 冷 漠 情 绪 及 其产 生 的原 因
据 中 国 人 民大 学 在 北 京 进 行 了有 关 “ 京 市 居 民社 会 政 治 北 文 化 ” 抽 样 调 查 发 现 . 被 访 者 当 中 表 示 关 心 政 治 非 常 关 的 在
心 ” “ 心 ” 的人 只有 6 .% 。 十年 前 下 降 了 2 .% 国 民远 及 关 ) 51 较 1 4
前在 中国民众 身上体现 着一 定程度 的政治冷 漠 这种 冷漠有深刻的制 度、 心理 和社会经济发展 等方面的原 因. 它的存
在 对 我们 国家 的政 治 体系 和 政 治 过程 , 别 是 对 民主 政 治会 产 生 消极 的 影 响 。为 此 们 力 图 寻 找到 消 除政 治 冷漠 的途 径 .k 特 我 4.
要 想 获 得 更 快 发 展 .就 必 须 树 立 超 前 的服 务 意 识 . 主 动 服 务 百 姓 , 档 案 贴 近 百 姓 。因此 , 用 现 代 化 管 理 手 段 . 现 房 产 档 案 让 使 实 信 息化 管 理 势 在 必 行 . 须 把 产 权 产 籍 交 易 合 为 一 体 . 产 权 登 必 使 记 发 证 、 权 交 易 、 产 抵 押 、 证 等工 作 逐 渐 由 手 工 作 业 过 渡 产 房 验 到 了 网络 微 机 作 业 . 现 了 房产 档 案 的全 文 数 字 化 通 过 局 域 网 实 络 对 产 权 电 子 档 案 的 共 享 . 好 地 减 少 了 工 作 上 的差 错 和 失 误 . 很 二 、 强档 案 信 息 化 建 设 。 案 管 理 水 平进 一步 提 升 加 档 为 了加 强 档 案 的保 管利 用 .我 市 所 有 的权 属 登 记 档 案 都 以 扫 描 的方 式 建 立 了档 案 电 子 图像 库 .在 全 国率 先 实 现 登 记 档 案 电子 化 管 理 . 现 了权 属 登 记档 案 图像 计 算 机 调 阅 我 交 易 中 心 实 义 按 照 《 权 法 》 建 设 部 《 屋 权 属 登 记 信 息 查 询 暂 行 办 法 》 物 和 房 , 制 定 了《 屋 登 记 簿 查 询 暂行 规 定 》 推 出 了纸 质 公 示 簿 , 完 成 房 , 并 了 房 屋 登 记 簿 内容 和 软 件 的重 新 设 计 目前 我 交 易 中心 档 案 馆 除人 工 调 档外 .权 属 登 记 信 息 查 询 通 过 电 子 登 记 簿 对 外 提 供 查
任理轩发表文章: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
任理轩发表文章: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2011年02月16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内容提要●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每个人都应承担其所应承担的。
社会公正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正确理解社会公正,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社会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
●社会公正是“人”这一主体对“社会”这一客体的价值评判。
理性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问题,需要找准两个视角:把握住“社会”和“人”这两个因素,把社会公正问题凸显与社会发展状况联系起来,与人们心理期待的变化联系起来。
●解决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需要突出三个重点:认识到位,将社会公正作为事关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举措得力,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做大蛋糕,努力分好蛋糕;形成合力,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社会发挥协同作用,个人培育公正之心。
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社会公正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正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公正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近年来,在两会前夕一些网站开展的“你最关心的话题”调查中,社会公正问题总是位居前列;在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炫富”与“仇富”、“炫权”与“仇官”事件中,背后的症结往往也被归结到社会公正问题上。
可以说,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
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我国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首先需要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
崛起的中国需警惕弱国心态
崛起的中国需警惕弱国心态作者:孙兴杰来源:《领导文萃》2012年第06期中国崛起,是21世纪头十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崛起已从理念变为现实。
崛起的中国不仅需要一流的GDP,更需要开放、包容、理性的大国民风范。
徘徊于自卑与自负之间当人们热议中国崛起面临的种种障碍时,似乎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国民心态。
不稳定的国民心态,会让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犹如过山车一样颠簸不定。
随着GDP飙升,中国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有人说这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或许过于刻薄,却不无道理。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泛起了一股“风景这边独好”的思潮,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一种自大心态。
不过,财富的增长在刺激了中国自负的同时,也反衬了某种自卑心理。
中国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富人成为国际奢侈品的主要抢购者。
这种看似慷慨大方的消费背后是一种极度的不自信。
在一个国家崛起过程中,自卑与自负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但它们共同的危害是,难以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以及成熟稳定的外交政策。
存在于历史观中的弱国心态在高速崛起过程中出现的自负与自卑,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弱国心态是主要原因。
弱国心态,很难言明,但经过长期酝酿,它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之中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而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要么不自信,要么一旦强大便会飘飘然,妄自尊大。
客观来讲,弱国心态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遗产,也是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心理包袱,要清理这一障碍,也非一时之功。
弱国心态之下,必然伴随着“阴谋论”的盛行,“阴谋论”的最大特点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的敌我关系解释各种现象。
“货币战争”、“金融战争”以及各种“包围圈”的言论,在提醒国人居安思危的同时,也在无意中强化着弱国心态,并将对西方的看法妖魔化。
直面现实是摆脱弱国心态的第一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是世界历史的潮流,无论这个潮流是由谁引领,中国都需要加入其中。
中国经济上的崛起,正是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与坚持。
试析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中的国民心态
试析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中的国民心态[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国民心态对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民心态主要表现为泄愤、逆反、去个体化、盲目从众、表现欲和英雄情结等形式。
影响群体性事件的国民心态主要是个人或群体利益受损害、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传统政治治理模式的弊端以及某些虚假网络信息效应等原因造成的。
从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优化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保障等角度提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措施途径。
[关键词]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国民心态[作者简介] 孙兰英,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冼星慧,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C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12-03一、我国群体性事件中国民心态的主要表现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内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权威性的界定。
概括起来说,群体性事件是指一部分利益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公众,在其利益受到直接或间接损害时,组织并形成有一定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属于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种社会现象。
而国民心态则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影响下所普遍呈现的一种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的集中表现,是国民对现实社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反映。
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国民心态主要呈现出以下五种类型:(一)泄愤心态泄愤主要是指一些社会成员或群体针对某些社会不公现象,通过聚众、围堵等一些过激行为来释放他们的这些不满情绪。
从近年来发生的瓮安事件、乌坎事件、织里事件等中我们发现这里边绝大多数的参与者是与事件本身无直接的利益关系,但却发展成当事人与非利益关系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
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对群众利益的忽视与损害;一些基层管理者在执政理念和手段上的错位与缺位所造成的群众对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
媒体要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
媒体要积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
任理轩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0(000)014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总体小康成为现实.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中国道路”等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总页数】1页(P4-4)
【作者】任理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论健康国民心态的培育 [J], 单小娟
2.转型核心业务积极培育新业态——从股市2013年中报看纸媒突围之路 [J], 郑先正
3.试论新时代青年学生健康国民心态的培育 [J], 刘伟;邹萍
4.构建积极系统,增强积极体验,培育积极品质\r——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J], 何进;赵茜;周玫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培育失独老人健康心态的策略 [J], 练宗沛;刘晓柳;余桂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涵养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
如何涵养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
丁成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7(0)12
【摘要】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精神世界的成长和心态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文化作为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也关系着一个国家国民心态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接班人,涵养健康的国民心态,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丁成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3
【相关文献】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大国国民心态
2.丁成:如何涵养健康理性的国民心态
3.融合地方特色文化,涵养健康国民心态
4.新时代大学生国民心态涵养的三个维度
5.爱国,该怎样表达——大国国民心态的涵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个怎么看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日期:2010-11-02 12:25:2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浏览次数:126“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已经成为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
刚刚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依旧保持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和针对性强、说服力强、感染力强的特点。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此前相比,今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把这一系列读物一贯坚持的民生视角更加集中、充分地展示出来。
这首先就体现在,它集中围绕着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等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展开。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民生问题专辑”或者“民生理论专辑”。
深入分析七个“怎么看”的阐述,不难看出,其中十分鲜明的民生视角不仅对于阐述人们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至关重要,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众所周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推动理论大众化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上,特别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途径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更多地集中在理论宣传、宣讲、解释、论述的通俗化,以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运用。
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视野,探索大众化的多维途径。
其中,从理论的内涵方面来看,民生视角对于推进大众化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所展示的鲜明的民生视角,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一是生活世界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理论的重要进步之一,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强调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然而,在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的问题上,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
《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
《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一、“心态培养”,执政者的一道考题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以治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虑疑虑”,明显难以达到。
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主动解决那些“有形”的咨询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专门重要。
之因此在今天备受重视,盖因中国进展已站在一个关键时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排位,让拥有一个如何样的“大国心态”引人瞩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提升大众“幸福基因”重量加重。
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以后进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
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进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
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然而,扫描各地“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塑造路径,发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地点有“提法”没“方法”,仅停留在口号与姿势上;有的地点把心态咨询题经济化,以为“多发点钞票就能让老百姓心态变好”;有的地点则认为“培养”的关键在百姓的自我修复,一味把心态咨询题归咎为百姓“不理性”、“不淡定”、“不宽容”。
对13亿人口的进展中大国来讲,有些时期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心态的滋生难以幸免。
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阻碍国家目标实现。
因此,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主动解决那些“有形”的咨询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这一点极具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心态?内容提要●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心态?综合来看,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等是不可或缺的几个方面。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以强大的“硬实力”为基础,又需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既需要增强紧迫感、积极行动起来,又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既需要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又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总体小康成为现实,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中国道路”等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深刻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
于是,各种揣测和议论也时有出现。
全新的形势向每一位国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世界?如何看待国家的发展成就、看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何看待现实的国情、看待民族的未来?也就是说,如何培育认识和处理当今国际国内各种问题的健康心态?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解决好这个课题,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正确行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健康的国民心态什么时候都需要,在社会深刻转型、蓬勃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培育健康国民心态何谓国民心态?简单地说,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
国民心态直接影响国民的言语和行动、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国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认知和判断。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其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心态健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辩证看待成败得失,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敬业乐群的精神状态。
这样,个人的幸福指数就高,就更容易干出成绩、实现发展。
反之,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误解他人,就可能在成败得失之间陷入苦恼,在困难挫折面前灰心丧气。
这样,个人的幸福指数就低,就容易丧失发展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健康心态对于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国民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存在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人作为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其心态如何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
健康的国民心态使人们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觉投身到事业和生活中,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健康的国民心态则使人意志消沉、精力分散、行为偏激,无法积极主动地干事创业,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阻滞作用。
而且,国民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可以有效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风气,增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当今时代,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日趋增多的交往、交流、合作中,每一位国民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国家形象大使的角色,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整体国民的形象;国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常常会被放大和上升到国家层面,在经意不经意间影响国家形象。
国民的言行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心态是否健康。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使我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心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提高国民素质、培育健康国民心态,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其内涵。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要树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观念;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紧密联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着力消除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根据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三个“六中全会”是三个重要的里程碑,表明我们党对提高国民素质、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央还先后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这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心态?综合来看,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等是不可或缺的几个方面。
第一,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首先表现为一种自我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即以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为自豪和骄傲,对同胞和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对国家、民族及自身的前途充满希望。
有了自尊,我们才能做到自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了自信,我们才能具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和从容,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不管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始终抱定必胜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决不停止奋进的脚步。
自近代以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自尊与自信过。
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两种与此相对立的国民心态:自卑与自大。
自卑一般表现为经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极端表现则是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妄自菲薄,甚至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贬损民族传统文化。
自大一般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盲目抬高本民族文化,片面夸大自己的成绩与优势,极端表现则是极端民族主义。
坚持自尊自信,必须克服自卑与自大。
第二,理性科学。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或民族,必定是崇尚理性和科学的。
所谓理性和科学,就是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思考和科学实践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不盲从外在权威和各种教条;强调尊重科学,自觉维护法律和制度的尊严,而不为迷信和习惯势力所左右。
理性科学的国民心态,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按科学规律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以客观、冷静、严谨的态度面对自我和外部世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与理性科学的心态相对立的是非理性、非科学的心态,即盲目、轻信、主观臆断、意气用事。
其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跟风从众,即习惯于跟着别人走、随着流俗走,不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很少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上的“一窝蜂”、“随大溜”现象,都与这种心态有关。
二是感情冲动,即分析和处理问题时,不是站在客观冷静的立场上,而是让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感情用事,言语冲动,行为过激。
近年来,有的人在反映利益诉求、面对矛盾纠纷时,在处理有关涉外问题时,都曾经出现过以情感代替理智、因小事影响大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
培育健康国民心态,迫切需要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强化规则意识、程序意识。
第三,务实进取。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既仰望星空,保持高远的理想;又脚踏实地,弘扬实干的作风。
这反映在国民心态上,就是要务实进取。
所谓务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努力使主观符合客观;二是注重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抓实干、不尚空谈;三是保持低调,坚持“敏于事而讷于言”,不图虚名、不事张扬。
所谓进取,就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灰心丧气、止步不前,而是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保持积极上进、顽强拼搏的姿态,奋发有为、自强不息。
培育务实进取的国民心态,需要着力克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炫富斗富、小富即安等不健康心态。
急功近利,就是目光短浅、心浮气躁,片面追求速度和眼前效益,不肯沉下心去打基础、谋长远,甚至企求少劳多获、不劳而获。
贪大求全,就是脱离实际、不顾需要,一味追求规模和档次,不计成本和耗费。
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的心态,会导致大量的短视、短期行为,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炫富斗富,就是缺乏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讲排场、比阔气,一掷千金、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为富不仁。
炫富斗富的心态,既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小富即安,就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初步富裕,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看不到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愿意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
小富即安的心态,影响人的潜能发挥,销蚀事业发展的动力,是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背离的。
第四,开放宽容。
开放宽容,就是打破封闭、走出自我,眼界宽广、胸怀博大,积极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平和看待成败得失,冷静对待他人的正面与负面评价。
开放宽容蕴含着爱心与友善,即以真诚友爱为纽带,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开放宽容还意味着能够正确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今时代,国民只有保持开放宽容的心态,敞开胸怀拥抱世界,认真倾听世界的声音,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赢得世界的认同,进而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有叫好、惊叹,也有质疑、诘难。
如何对待这些声音,直接考验国民心态。
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心态就是开放宽容——保持静心、虚心和耐心,广泛听取不同方面的声音,去伪存真、求同存异。
开放宽容不是丧失原则和立场,不是一味妥协和退让,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冷静对待褒奖和赞美,坚决回击诋毁和攻击,充分吸纳善意批评和合理建议,耐心纠正片面认识和模糊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