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第二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的问题
基
本
技
能
目
标
1、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探究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
教具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玻璃棒、滤纸、点滴板、PH试纸等
药品:纯碱溶液、石灰石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有关知识;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重要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学法指导
收集资料、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阅读
落实情况
第4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8-9
课时数
6
起止时间
4.10-4.22
授课内容
第12章 化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营养物质,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用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全成纤维的性能和用途。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落实小组讨论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做到有分组、有分工、有落实、有成效。
五、教学进度表
第1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1-3
课时数
10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
第9章 溶液
教学目标
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溶液组成的定性表示: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组成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结晶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
为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差等生辅导
差
等
生
情
况
分
析
三个教学班里均有少数品学双差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自制能力差。此外也有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缺乏。
查阅资料、探究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
教具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玻璃棒、滤纸、点滴板、PH试纸等
药品: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无色酚酞、硫酸、镁、铁钉、石灰石、锌粒、氢氧化钠固体、消石灰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第7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16-19
课时数
16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
综合复习,模拟考试。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的形式,强化训练,模拟考试,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加强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进行综合训练
教学难点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计算题、联系生产评价题、开放性试题、多学科综合题、探究性学习题
实施
措施
以及
完成
情况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4、加强实验教学
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四、教改意见
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标等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
2、继续尝试做好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改革实验,采用开展学习方法讲座、课堂指导学习方法等途径引导学习掌握正确可行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认识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认识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辨证关系。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药品:氯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食用油、泥土、汽油、销酸钾固体、高锰酸钾、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消石灰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落实情况
第2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4-6
课时数
10
起止时间
3.13-3.29
授课内容
第10章 酸和碱
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学习呈酸性的一类物质——酸,掌握常见酸的性质,初步认识酸的性质与氢离子的关系。学习呈碱性的一类物质——碱,掌握常见碱的性质,初步认识碱的性质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学习中和反应,在认识中和反应的产物时,进一步认识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的关系,学习酸、碱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回归课本,把课本知识点、练习全面清理一次,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突出教材各章节中规定的教学重点,在前面的计划中有体现
教学难点
教材各章节中规定的教学难点,在前面的计划中有体现
学法指导
复习、练习
教 具
小黑板
教学活动
测试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教 具
教学活动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五、教学进度表
第3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6-7
课时数
8
起止时间
3.30-4.9
授课内容
第11章 盐化肥
教学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与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成
情
况
拟对品学双差学生加强思想交流和积极引导,做好课堂纪律调控。同时对差生加强课外辅导,充分利用好晚自习时间进行巡堂辅导。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三、教学目标及实施措施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思
想
教
育
目
标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重点
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判断和测定。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酸、碱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
2010-2011第二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D
学
生
基
本
情
况
分
析
九年级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作为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往往有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热切盼望学好化学的主观欲望。同时,作为一门中考科目,学生从心理上也较为重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
化学是建立于实验基础之上的自然学科,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密切,现有教材在编写上也注重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比较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法指导
复习、练习
教 具
小黑板
教学活动
模拟测试
落实情况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各类计算。溶液的配制;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学法指导
收集资料、探究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阅读
教 具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滴管、玻璃棒、试管夹、酒精灯、滤纸、蒸发皿等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5、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基
础
知
识
目
标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5、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6、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教 具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镊子、图片;酒精、浓硝酸、鸡蛋、硫酸铵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五、教学进度表
第5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9-10
课时数
6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
章节复习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 燃料 燃烧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九年级学生有过学习小学自然、初中物理等学科知识的体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学习技能和实验技能。
以上种种,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有利条件。
本学年本人担任九年级(4)(5)(6)三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和能力基础高低不一、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相对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少数学生品学双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机。
基
本
技
能
目
标
1、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探究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
教具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玻璃棒、滤纸、点滴板、PH试纸等
药品:纯碱溶液、石灰石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有关知识;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重要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学法指导
收集资料、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阅读
落实情况
第4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8-9
课时数
6
起止时间
4.10-4.22
授课内容
第12章 化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营养物质,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用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全成纤维的性能和用途。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落实小组讨论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做到有分组、有分工、有落实、有成效。
五、教学进度表
第1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1-3
课时数
10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
第9章 溶液
教学目标
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溶液组成的定性表示: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组成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结晶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
为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差等生辅导
差
等
生
情
况
分
析
三个教学班里均有少数品学双差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自制能力差。此外也有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缺乏。
查阅资料、探究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
教具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玻璃棒、滤纸、点滴板、PH试纸等
药品: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无色酚酞、硫酸、镁、铁钉、石灰石、锌粒、氢氧化钠固体、消石灰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第7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16-19
课时数
16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
综合复习,模拟考试。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的形式,强化训练,模拟考试,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加强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进行综合训练
教学难点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计算题、联系生产评价题、开放性试题、多学科综合题、探究性学习题
实施
措施
以及
完成
情况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4、加强实验教学
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四、教改意见
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标等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
2、继续尝试做好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改革实验,采用开展学习方法讲座、课堂指导学习方法等途径引导学习掌握正确可行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认识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认识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辨证关系。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药品:氯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食用油、泥土、汽油、销酸钾固体、高锰酸钾、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消石灰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落实情况
第2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4-6
课时数
10
起止时间
3.13-3.29
授课内容
第10章 酸和碱
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学习呈酸性的一类物质——酸,掌握常见酸的性质,初步认识酸的性质与氢离子的关系。学习呈碱性的一类物质——碱,掌握常见碱的性质,初步认识碱的性质与氢氧根离子的关系。学习中和反应,在认识中和反应的产物时,进一步认识酸与氢离子,碱与氢氧根的关系,学习酸、碱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回归课本,把课本知识点、练习全面清理一次,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突出教材各章节中规定的教学重点,在前面的计划中有体现
教学难点
教材各章节中规定的教学难点,在前面的计划中有体现
学法指导
复习、练习
教 具
小黑板
教学活动
测试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时间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教 具
教学活动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五、教学进度表
第3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6-7
课时数
8
起止时间
3.30-4.9
授课内容
第11章 盐化肥
教学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与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成
情
况
拟对品学双差学生加强思想交流和积极引导,做好课堂纪律调控。同时对差生加强课外辅导,充分利用好晚自习时间进行巡堂辅导。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三、教学目标及实施措施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思
想
教
育
目
标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重点
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判断和测定。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酸、碱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
2010-2011第二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D
学
生
基
本
情
况
分
析
九年级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作为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往往有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热切盼望学好化学的主观欲望。同时,作为一门中考科目,学生从心理上也较为重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
化学是建立于实验基础之上的自然学科,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密切,现有教材在编写上也注重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比较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法指导
复习、练习
教 具
小黑板
教学活动
模拟测试
落实情况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各类计算。溶液的配制;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学法指导
收集资料、探究实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练习、作业、阅读
教 具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滴管、玻璃棒、试管夹、酒精灯、滤纸、蒸发皿等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5、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基
础
知
识
目
标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5、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6、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教 具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镊子、图片;酒精、浓硝酸、鸡蛋、硫酸铵等
教学活动
测验、实验、化学知识版报
落实情况
五、教学进度表
五、教学进度表
第5单元(章、课)
教学时间
周次
9-10
课时数
6
起止时间
授课内容
章节复习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 燃料 燃烧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九年级学生有过学习小学自然、初中物理等学科知识的体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学习技能和实验技能。
以上种种,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有利条件。
本学年本人担任九年级(4)(5)(6)三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和能力基础高低不一、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相对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少数学生品学双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