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1轮复习基础习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8)
一、选择题
1、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

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

”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答案】D
2、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

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

”这种现象表明( )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答案】C
3、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答案】A
4、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

”这说明( )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
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
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
【答案】D
【解析】“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A项错误;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不正确的决断”无法说明这一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并未显示长征本来是怎样的,故C项错误;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损伤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D项正确。

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

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一的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加强友好磋商
D.结伴而不结盟
【答案】D
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 )
A.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B.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
C.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
【答案】D
7、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

这能看出( )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
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
【答案】D
8、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答案】C
【解析】材料是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故A、B项错误;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突出该体制改革对于粮食产量提高的影响,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点之一。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①废除科举制,大办各类新式学校(当时称为学堂)。

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取士,再加上鼓励兴办新式学堂的政策一一落实,我国出现近代以来兴办新式学校的热潮。

到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的数量已达5 000多所。

在校学生超过160万人。

新式学校取代旧式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②提出新的办学宗旨。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

”1906年清政府又提出“忠诚、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崇尚科学技术等实用知识)”的五项办学原则,清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又宣称,学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体育培养人的身体之能力,智、德、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之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

③制定全国统一的新式学校学制。

仿照日本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幼儿园、小学)、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大学)。

并规定各级学校的学习年限。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师范和工程技术职业教育。

部分开放女子教育,允许兴办女子小学和师范学校。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提出的办学宗旨和传统旧式学校办学宗旨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

异:旧式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儒家的文化知识传授,忽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新政教育改革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

旧式教育培养的人才只突出德育、智育,新政教育改革培养人才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
旧式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封建官僚(或读书做官),新政教育改革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实用人才。

(2)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从传统的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新式教育转变,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对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与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也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第(1)问,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提出的办学宗旨和传统旧式学校办学宗旨,两者的相同点,材料中“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都以儒家纲常礼教为办学根本原则。

两者的不同点,从传授内容看,前者主要对学生进行儒家的文化知识传授,后者提出“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从培养目标看,前者只突出德育、智育,培养封建官僚;后者材料中“体育培养人的身体之能力,智、德、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之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各类实用人才。

第(2)问,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历史作用,从推动教育的转型、以及教育的近代化方面分析。

【答案】(1)同:都以儒家纲常礼教(或忠君尊孔思想)为办学根本原则。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15)
一、选择题
1、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

而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如法国、俄国、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忽视农业发展
B.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化推动英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基础
【答案】B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土地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自耕农大量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故B项正确。

2、1787年,汉密尔顿说:新宪法的支持者是“商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的商业”。

这说明1787年宪法( )
A.增加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D.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各州职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1787年宪法支持者是基于他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商业的政府,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故C项正确。

3、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答案】B
4、1937年8月14日《申报》上登载了一则广告(如下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申报》的营销方式十分独特
B.实业和救国是矛盾的统一体
C.发国难财的制烟公司不道德
D.广告内容增添了时代元素
【答案】D
5、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

万民争看,轰动香港。

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

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

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

”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 )
A.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大陆成立了“海协会”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时间“1986年”以及材料中“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的信息可知中央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

6、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

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答案】B
7、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

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

该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
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
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
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诺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材料中美国黄金储备和存量不足以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国际责任,故A项正确;二战后,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后,目前再未发生转移,故B项错误;二战后至今,美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8、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

”这说明当时( )
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D
【答案】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答案】示例一:观点:从革命史观来看,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

评述:一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

为此,他们发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不少人在政府机构中取得一定的官职头衔,或者在农村占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具有亦官亦商的多重身份。

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所以他们缺乏反侵略、反封建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示例二:观点:从近代化史观来看,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机器和管理经验,创办了近代实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客观上推动了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时期,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立宪派,力促清政府退位,推动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发生,为权力的平稳过渡做出巨大贡献。

(亦可举孙中山及新文化运动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