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初一数学下册年末试卷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初一数学下册年末试卷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B.2m + 3n=5mn C. D.
2、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其中,AB⊥CO,则∠1与∠2()
A.互为补角B.互为余角C.相等D.互为对顶角
3.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那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四
B. 六
C. 八
D.十
5.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A. (x3y)2= x6y2
B.
C. D.
6. 如图,已知∠AOC=∠BOD=90°,则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A.0对B.1对C.2对D.3对
7.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2a2-3ab+a=a(2a-3b)
B.-x2-2x=-x(x-2)
C. 2πR-2πr=π(2R-2r)
D.5m4+25m2=5m2(m2+5)
8.已知10 x=3,10 y=4,则102x+3y =()
A. 574
B.575
C.576
D.577
9. 现有两根木棒,其长度分别为4cm和9cm,小明想要在墙壁上钉一个三角形木架,则可选用木棒的长度为()
A.4cm B.5cm C.9cm D.13cm
10. 如图,在△ABC中,∠A=α,∠ABC的平分线与
∠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的平分线与
∠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021BC
的平分线与∠A202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009,得∠A2009,
则∠A2009=()
A. B. C. D.
11、已知:a+b=m,ab=-4,化简(a-2)(b-2)的结果是()
A.-2m B.2m C.2m-8 D.6
12、若点P(a,a-2)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不能是()
A.1.1 B.1.2 C.1.8 D.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3.生物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大多储存在DNA分子上.一个DN A分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2cm.那个数量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 ______cm.
14、假如恰好是一个整式的平方,那么常数K的值为________.
15.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________.
16. 已知点P在第四象限,它的横
坐标与纵坐标的和为-3,则点P的坐
标是____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点即可)
17.上海世博会期间,门票设个人票和
团队票两大类,个人一般票160元/张,
学生优待票100元/张;成人团队票120
元/张,学生团队票50元/张.(1)如
果2名老师、10名学生均购买个人票去参观世博会,一共要花元钱购买门票;(2)假如某校共30名师生去参观世博会,并得知他们差不多上以团队形式购买门票,累计花去2200元.设该校本次分别有名老师、
名学生参观世博会.依照题意可列出方程组.
三、解答题18.(10分)分解因式:
(1)(2)9a2(x-y)+4b2(y-x)
20.(12分)(1)运算(—3)0+(+0.2)2009×(+5)2021
(2)化简求值:,其中.
21.(7分)解方程组:
22.(8分)如图所示,AE∥BD,∠1=95°,∠2=28°,求∠C的度数。

23.(14分)如图,AD平分∠BAC,∠EAD=∠EDA.
(1)∠EAC与∠B相等吗?什么缘故?
(2)若∠B=50°,∠CAD:∠E=1:3,求∠E的度数.
24.(14分)某班将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副市长安排小明购买奖品,下面两图是小明买回奖品时与班长的对话情境: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
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图(1)图(2)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请依照上面的信息,解决问题:(1)试运算两种笔记本各买了多少本?(2)请你说明:小明什么缘故不可能找回68元?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