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宇宙中的地球课件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曲线将变得更为平滑
B.①曲线最大值出现的时刻将提前
C.②曲线日变化幅度减小
D.各曲线在图中的位置将整体上移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题中条件为阴天条件下,所以云量的增加会使太阳辐射有所削 弱。结合夜晚期间太阳辐射值为0可知,①应为太阳辐射,A正确。第2题,太 阳辐射在天气晴好时几乎不会受到干扰,所以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将更平 滑,A正确。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太阳辐射的最大值应为该地地方时12:00, 最大值不会提前,B错误。若太阳辐射强度增大,②曲线数值应是增加,天气 晴好条件下,②曲线变化幅度应增大,C错误。夜晚期间太阳辐射值为0,太 阳辐射曲线不可能上移,D错误。
(2)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的介质
地表震动
横波(S波) 纵波(P波)
较慢 较快
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
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2.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
(二)地球的外部结构
四、地球的演化历程
演化特点

代 纪 海陆变迁
矿产生成 生命演化
冥古宙 —








初生地球阶段 —
前寒 武纪
没有宽广的大陆 形成 铁矿
提示
思维拓展·再提升 航天发射基地,是宇宙探索的前哨站。试说明航天基地区位选择时对纬度、 地形、气候、区域人口分布等各有何要求。 提示 纬度:越低越好。可借助地球自转的速度,获得更大的初速度,节省发 射成本。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跟踪观测。 气候: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多。 人口分布:人烟稀少。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 太阳辐射与地球
知能体系
新高考
1.太阳辐射与地球是高考中的常 考点,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 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考查形式:常结合具体实例(如在 农业中的利用),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归纳提升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图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四大因素
才可见 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磁力线角度(磁偏角)发生偏转的现象
三、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内部结构 1.地震和地震波 衡量地球内能释放的程度。震级增大一级,释放的能量增大约30倍
(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称为烈度,一次地震可
以有多个烈度。
太阳 大气 层结 构
太阳 太阳黑子:周期约为11年 活动 某区域温度低,看上去暗
耀斑:周期约为11年
太阳风
在地球的两极地
①对气候的影响:不同纬
扰乱地球大气电离层, 区产生极光 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
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多少 通信受影响
只有晴朗的夜晚
影响
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太阳 活动高峰年剧烈天气现象 出现的概率增加
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地理
内容索引
强基础 增分策略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强基础 增分策略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天体之间 统。
为蔬菜生长提供自然热量。图1为宁夏
四个地区所在位置示意图,图2为下沉式
日光温室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2
3.关于下沉式日光温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宁夏地区的日光温室主要在夏季使用
B.采光面最好朝向南偏东
C.土墙修建在南面,利于获取光照蓄热
D.正午,温室内南侧近地面气温可能最低
4.宁夏四个地区中,下沉深度相同的日光温室土墙保温蓄热效果最好的是
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宙 代纪
三叠纪 中 侏罗纪 生 显 代 白垩纪 生 宙 新 古近纪 生 新近纪 代 第四纪
演化特点
海陆变迁 矿产生成 生命演化
①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生,出现
陆地面积空 造煤
始祖鸟;②裸子植物迅速发展;③
前扩大 时期
末期,恐龙灭绝,地 貌格局及海 — 陆分布
互相吸引
、互相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
(2)太阳系
2.特殊行星——地球 (1)特殊性:产生了目前所知的唯一高级智慧生物——人类。 (2)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 安全 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安全 稳定 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自身条件
填图绘图·再实践 月相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从地球上看月亮,月亮盈亏变化而 出现的各种形状。观察月相的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在下图 中简略画出从新月到满月的月相图。
奥陶纪 中后期,陆地面积
空前繁盛;中期,出现了脊
显 古 志留纪 大大增加,欧亚大
椎动物——鱼类;后期,一
生 生 泥盆纪 陆和北美大陆的 造煤 部分鱼类演化成两栖类,
宙 代 石炭纪 雏形基本形成,我 时期 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国东北、华北抬
②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生。
二叠纪 升成陆地
③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
考向二 太阳辐射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2022湖南新高考教育联盟联考)下沉式
日光温室是在日光温室内向下挖掘一定
的深度,利用地温的稳定性,使其保温性
能比非下沉式日光温室提高,但下沉深
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地温的增加。温
室三面筑墙,土墙白天充分吸收光照热
图1
量并及时储存,夜间缓慢将热量释放到
温室内,减小温室内的昼夜温差,较好地
C.松嫩平原 D.钓鱼岛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C (2)B
考向训练
考向一 太阳辐射的日变化
(2022河北唐山三模)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荒漠地区在8月份阴天条件下的
辐射量日变化观测统计结果。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该地8月份天气晴好条件下进行观测,则( )
()
A.红寺堡 B.吴忠
C.中卫
D.贺兰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宁夏地区冬季寒冷,使用温室可保证蔬菜正常生长,主要在冬季 使用,A错误;一般来说,午后气温较高,温室采光面朝向南偏西,可更好地利 用光热,B错误;宁夏位于我国西北,正午太阳在南,所以采光面在南,土墙在 北、东、西三面,这三面筑墙还可以阻挡冬季风,并且获取冬季偏南侧来的 光照,C错误;正午时分,太阳光多从南方射入,下沉温室南侧存在阴影区,且 东、西、北三面土墙放热增加附近区域的温度,故南侧温度偏低,D正确。 第4题,从红寺堡到贺兰纬度逐渐增加,四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而正午太阳光线与直立的土墙形成的夹角却越来越大,因此纬度高的贺兰 地区,土墙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夜晚墙体向室内放热,维持室内温度,保温 效果最好,D正确。
①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 出现了灵长类;②第四纪出现了 人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 飞跃
思维拓展·再提升 (1)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 000~8 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 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 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8 000~10 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 提示 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2)为什么说孢粉化石对于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 提示 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其所处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 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
3.太阳辐射的分布 (1)太阳辐射随纬度、时间的分布规律
(2)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考题示例
(2020北京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
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
现在陆地的位置 仍大部分被海洋 所占据,晚期出现 — 若干大片陆地
没有生命现象 早期没有生命现象,中期 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是 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 跃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 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 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 大发展的阶段
演化特点
宙代纪
海陆变迁
矿产 生成
生命演化
寒武纪
①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