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家校合作 促进高中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家校合作促进高中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作者:乔宏明后广良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12期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学生家庭的参与,尤其是在思政教育方面,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调十分重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家庭道德教育要和学校的思政教育相融合,以此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一、家校合作下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协调发展的意义
长时间以来,学校的教育一直都缺少家庭教育的融入。
思政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关键内容,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参与,需要家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调,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社会文明意识,使其可以自觉履行身为公民在社会中的义务;家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调发展,可以营造培养责任意识的优质氛围,进而使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不同领域中所存在的不足;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协调发展,能让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操守,发扬家庭美德和社会美德,进而促使其建立社会主义文明道德思想理念。
在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调发展下,可以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积极思考,思考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想品德建设,从而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家庭美德教育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家庭每项小事情的实施中陶冶自己的心灵,优化自己的品质,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家校合作下家庭道德教育与高中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现状
1.合作地位不一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尊师重道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
在家校合作时,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在心理上难免会处于劣势。
若是家长想要打电话向教师询问学生的情况,会担心教师在开会或是在进行其他工作,下班时打电话又怕占据教师的个人时间。
这种现状的存在就体现了家长和教师之间长期地位不一,而家长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实现对等合作。
2.家校合作动因缺失
通常情况下,高中学校的家校合作教育会被当作是一种非常态的教育,只要一提到教师和家长交流,家长马上就会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违反了相关的纪律,或是在学习方面出现了问题。
也正因为家长在接到教师的电话时,难免会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出现了严重问题,从而会出现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接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沟通,这就让家校合作动因缺失。
3.家校合作渠道受限
当前家校合作的渠道一般是通过电话或是短信来交流,是一种比较常用和便捷的方式,但是这只限于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部分情况,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校合作。
近些年出现一些家访的形式,但是受访对象有限,通常家访都有特殊性,家访模式无法普遍进行。
实际上,若是教师可以走访更多学生家庭,必定会和家长形成情感纽带,这样无障碍的开放式交流才可以逐步实现。
而当前家长和教师无法实现深入合作,与家校合作方式的不统一以及渠道单一等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三、基于家校合作的家庭道德教育与高中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对策
1.更新理念,激发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意向
在高中教育阶段中,家长主动参与到家校合作教育的意识都比较弱。
这是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子女不在自己身边就可以少管,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家长就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由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导。
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和学校思政教育的协同活动,需要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人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教育,促使学生个人化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家校的合作需要分工进行,不管是学校或是家长,都需要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这样才可以激发双方合作意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教学机构的作用,做好引导者和实施者,并且可使用当前最先进的理念和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中。
对于学生来说,其在社会上有着自己的分工角色,在这场教育中其投入的时间与本身精力也有很大限制,所以在思政教育中,学校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校这个主要场所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家长参与进来,让学校开展的思政教育扩展到学生家庭教育中,要让学生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使用在实际生活中,进而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做好家校合作,将学校作为主导,促使家庭教育的实施,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真正加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2.完善制度,实现教育持续发展
健全的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都有很大的促进性作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实施思政教育家校合作的关键保障。
目前高中学校要加大力度建设与健全家校合作制度,发挥制度的优势和价值,从而促使家校合作工作有效开展。
建设家校合作制度,可以促使学校和家庭双方进行教育合作。
例如,在学生的正常教学安排中,学校可以将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合作形式的详细制度呈现出来,并且保障这些规章制度有较高的可行性。
无论是具体落实预期效果,还是实际执行流程,都需要有合理的规划,保障教书育人中的教育功能可以全面渗入整个家校合作的思政教育中。
另外,教育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将家校育人融入育人工作计划中,以此来补充高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进程。
在高中阶段开展的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家校合作的经验总结和分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家校合作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此外,为了让家校合作成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驱动力,学校还需要建设相关的监督和考核制度,这样才能处理好家校合作育人中发生的问题,也能清楚划分好家长和学校各自的权利与责任义务。
3.開拓家校合作渠道
当前,家校之间的联系要比以往更加快速和便捷,各种多元载体出现后,也对家校合作模式进行了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从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影响性作用。
第一,学校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就需要和家长及时联系,如通过向学生或家长记录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联系信息,为后续阶段的家校合作育人奠定基础。
第二,使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建家长微信群或QQ群,实现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而且能获得学校最新的教学动态。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实施多样化的活动,如学生成长报告会议、学生学习评定论坛等。
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和高中思政教育协调发展工作,可以让家庭教育补充思政教学,弥补缺位,提升学校思政教育工作。
同时,要想促使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协调发展,就需要创新相关的理念,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开拓家校合作的渠道,从而提升高中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家校合作视域下家庭道德教育与高中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策略研究》GS(2019)GHBZX162。
]
(作者单位:甘肃省岷县第四中学/甘肃省岷县小寨九年制学校)(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