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工作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引进工作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发展的影响
摘要:地方性本科高校竞争激烈,想要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而所有高校在提升
办学水平的建设过程中都清楚地认识到,高水平的建设需要同样高层次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高层次人才队伍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既是发展层次及教学科研水平的体现,更是办学水平提高的基础。
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不断提升原有的教师队伍水平,同时依靠人才引进。
受限于自身的资源,地方性本科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高校;发展;人才引进;人事部门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12-0108-02
(三明学院人事处福建三明
365004)
地方性本科高校一般接受地方政府领导,教育经费也主要由地方拨款。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地方性本科高校作为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场所,他们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发展却渐渐陷入艰难的困境。
一、发展影响因素
(一)地方财政。
高校的发展是需要较大投入的,而高校
本身不具备盈利的能力,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由于地方高校直接受地方政府管辖,靠地方财政供养,他们无法从教育部或者国家政府获取大量资源,所以他们的发展首先是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地方财政的支持。
毕竟只有依托地
方财政支持,才能有足够的教育、科研经费,从而得到较好的发展,提升所在地的知名度与形象价值,也为当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并反哺地方。
(二)地域特色。
地方性高校通常是处在比较偏远的城市,其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限制自身的发展,但是在地方性本科高校的相互竞争中,这个因素反而并不明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地域的劣势可以通过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把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产业结合起来。
一方面,提高了培养出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产业需要的人才,可以定向就业,提高人才的培养满意度以及就业率;另一方面,符合企业的需求,替企业完成必要的能力培养,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效率,间接反哺地方经济的发展。
[1]
(三)学科专业。
地方性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有别于双一流老牌名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于传统基础专业的人才
林碧凡
刘景苗
陈
勇
林福星
∗∗∗第41卷第12期
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12月
Vol.41
No.12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Dec .2021
收稿日期:2021-03-08作者简介:林碧凡(1991-),女,福建莆田人,三明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校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林福星(1989-),男,福建莆田人,三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材料化学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暨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自然科学类青年人才的引进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发展影响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AT200621、B202012);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暨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疏水改性白炭黑的制备以及在环保家用内墙乳胶漆中的应用”(JAT200622、B202013)。
108
培养很难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因此,地方性本科高校通常会在长久的文化氛围积累下,结合地方区域特色,形成自有的学科专业群。
特别是竞争激烈的地方性本科高校,更应当着眼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能杂而泛,应当少而精,办学定位要清晰,学校存在更有意义。
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性本科高校所在的地区政府都希望区域内的支柱产业能跟随时代发展不断通过产业调整、升级保持活力,壮大地方经济。
在这个愿景下,地方性高校的支持就显得恰如其分又弥足珍贵。
特别是符合区域产业要求的紧缺性、应用型人才的输送。
所以,高校应该对区域支柱产业予以考虑,根据支柱产业变化情况进行学科专业优化,要以产业需求为重要导向,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为地方产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2]
(四)师资条件。
在地方财政支持的情况下,高校与区域结合凝练并形成特色,构筑了比较优质的学科专业群,此时,考核地方性本科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师资条件了。
地方性本科高校之间的竞争,从现有实力到未来的提升空间,本质上都是由人才队伍决定的,可以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所有高校发展最根本的[3]。
2015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此助力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建设过程中,第一要调整现有的教师结构,这就要求高校对教师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优化改革。
第二是要积极引进行业高知名度、高声望的领军专才,特别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
这些行业精英在岗多年,经验丰富,很清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完全可以作为高校专业建设的专兼职教师甚至学科带头人。
新时代,地方性本科高校发展的瓶颈能否突破,取决于学校人才梯队的建设成果。
保证教学团队的高水平,才能保证学校结构调整、专业建设、理念升级等大方向顺利调整,才能保证学科专业的教学能力突出、科研成果丰硕。
二、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
(一)原有教师的进修。
高校应当制定原有教师出国(境)进修、培训相关管理办法,在教师业务水平逐步提升的职业成长期,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相关的留学基金和高校青年教师访学项目等,让现有优秀的教师到更高水平的单位进行访学进修,并逐渐成长成为学校人才的基石。
特别是要保证存量人才与引进人才之间的公平性,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对学校存量人才做到“一视同仁”。
必须保证现有教师足够的培养、发展、提升机会,调动师资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现有人才队伍水平的提升。
(二)人才的引进。
引进是人才队伍建设中最直接最快速的途径。
外来优秀人才的加入,比起原有教师的进修,对教师团队的提升更见成效。
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三明学院为例,截至2019年12月,该校全日制在校生约1.4万人,生师比约17:1,专职专任教师在800人左右。
其中,在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布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有225人,占比约30%,总体水平比较优秀。
不过,专任教师的年龄集中在45周岁以下,约占60%以上,结构分布不是很合理。
由此可看出,该校师资队伍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人数较多;学历结构没有形成合理的阶梯,基本以硕士学位为主;职称结构优化不足,初、中、高比例不协调。
二是教师数量总体偏低,生师比偏高,简言之就是师资队伍总量不足。
三是师资队伍工作水平较低,缺少实力领军人才。
四是师资人才流失严重,受地方区域局限性影响,师资队伍不稳定。
类似三明学院等地方高校,地处山区,经济水平有限,城市收入偏低,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上,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
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高校也应当为人才创造合适的环境,各尽其才,共同努力提升学校的发展水平。
三、发展与人事部门责任
(一)拓广引进渠道。
与各类招聘网站、重点高校合作,通过他们的官网向社会公开发布人才招聘信息,持续在招聘门户形成一定的口碑,使优秀人才能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招聘信息。
要勇于“走出去”,定期安排招聘相关人员主动上门到各高校、各地市参加人才招聘会,通过公开宣讲、现场咨询方式,能使人才对地方性高校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提高招聘效率。
(二)借助政策,搭建平台。
吸引人才,对于地方性本科高校来说,特别要借助地方政策,灵活搭建适合人才发展的平台。
由于引进人才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比较清晰的规划,不仅仅只在乎眼前的“苟且”,更注重“诗和远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薪酬激励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需求,地方性本科高校只有借助当下政策,不断释放人才效应,提升工作环境和创业环境等“软实力”,方能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
(三)优化人才引进制度。
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多次强调过,“立德树人”这四个字才是教育的根本。
地方高校应当立足“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教学育才、科研创新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而实现改革创新的关键是围绕“人才为第一战略资源”的社会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制度,有计划地引进在学术领域较为突出的人才。
(四)加强关怀,强化服务。
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引进人才的日常管理,其中要高度重视人才服务工作,从人才新引进,到来校后培养、使用、管理等全方面工作,均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人文关怀,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参考文献:
[1]林福星,等.立足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仿真化学
实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20(1).
[2]刘淑媛.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支柱产业协调
发展研究[J],长江丛刊,2020(5).
[3]郝红武,彭玉海,侯伟.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研究与探索[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5).
[责任编辑王占峰]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