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名家
古代
现代
吞米桑布扎:藏文创制元老,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吞米桑布扎在逻些(拉萨)东部曾科郎多神殿(今墨竹工 卡县尊母蔡寺庙)的石壁上,亲笔书写了藏王松赞干布的颂词,所写字形生动均匀,好似青蛙在石壁上跳跃,后 世称他的字体为蟾蜍体。
努.桑杰益西: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看上去就像长势茂盛的青稞,后世称 为棵体。
书法特点
1、竹笔书写藏文,也称硬笔书法。要求初学者在习字板上,从左至右,以尺为列,平行行文,犹如一条直线 串起一排排藏文,工整严谨;
2、藏文文字结构特点是,以基字为中心,五个前加字一定要写在前边,十个后加字写在后边,三个上加字写 在上边。
3、藏文的读音是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的语音作为基础音,虽然广大藏族聚居区有差异,但书写形式各地却 是统一的。
竹笔书写藏文的这一特点,要求初学书法者在较长的时间内用习字板练字,以打好书写功底。因为习字板表 面较粗糙,在习字板上练习好了,就能打出书写基础。书写的方向是从左至右,书写格式有严格规定,以尺犊为 例,上下行文,平行行文。对长辈、对平辈、对晚辈的行文及书写格式都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书 体,以至公文、书信的折叠封口等也有讲究。
卓·涅赤:公元十世纪末居住在青海藏区的他,研究藏文经书和碑刻文字,改进了藏文书写的笔法,创造出 “中新体”;
洒安旦增: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昂僧人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字体。
嘎松多吉:他的字以乌梅体和酋钦体以及藏文篆书在藏区影响很大。他是噶玛噶孜唐卡画派装裱传承人,在 装帧唐卡的基础上创立了噶派藏文书法装帧,让藏文书法和装裱完美结合,康巴地区,云南地区,阿坝地区均采 用他的装帧手法。1996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组一等奖。他写的字温文而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藏文草书的要求复杂一些。讲究每幅书诀作品通篇的气韵追求气势流走、跌宕有致。
工具原料
藏文书法《丹珠尔经.工巧部》专门记载了:书写藏文的工具是竹笔,为了便于书写不同的字体,分为圆竹笔 和三棱竹笔。是采用高原上生长的一种箭竹,制作圆竹笔将其风干后削制;三棱笔则需要烟熏制比较柔软时削制。 墨汁则是采用高原柳树枝放进银制的制碳笔筒,煅烧,冷却后得到。由于后来藏族的唐卡画颜料制作的技术娴熟 以后,书写藏文的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发展到金,银,朱砂,绿松石,等制作的颜料。最有特色的是书写藏文的 八宝墨是用金、银、珍珠、珊瑚、百海螺、红树汁、朱砂、绿松石、研磨而成,使藏文书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吞米桑布扎创制的乌金体叫蟾蜍体。其后陆续出现了列砖体、串珠 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等。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两大流派。此外,在吐蕃第三十五代 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书体。字体多达 40余种。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
传承保护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2年11月,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2023年4月,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法
来源于四川德格县,青海果洛,的书法艺术
01 书法简史
03 字体特点 05 书法特点
目录
02 历史渊源 04 工具原料 06 代表人物
07 书法名家
09 传承保护
目录
08 传承意义
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米·桑普扎在原有 文字的基础上,吸纳古印度不同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创造了完善的现用藏文字,随后出现了八大书法家,形 成了八大书法体系。书法家琼布玉赤对“乌钦”字书法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后来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字体,被称之为 “琼赤”(即琼布玉赤之书法)。后来“琼赤”分出“尼赤”派系,盛行于尼木地区。德格藏文书法是在卫藏书 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书法体式,已有700多年历史。德昂洒智因源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德昂乡 而得名,传承已200余年,共有七代传人。2008年,藏文书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大约在前弘期和后弘期之间,大书法家琼布玉迟参照绘制坛城的坐标原理规定了乌金体每个笔划的位置、走向 及长度,并一一定名,从而实现了乌金体的规范统一。从那时到今天,虽然乌金体书写流派有好几派,然而其大的格 局上相去不远。
前弘期至后弘期之间约100年,其间出现了帕萨体。
字体特点
藏文书法藏文文字结构的特点是,以基字为中心,五个前加字一定要写在前边,十个后加字写在后边,三个 上加字写在它的上边,四个下加字写在它的下边,二个又后加字写在后加字的后边。其书写顺序是依基字的前加、 后加、再后加的次序逐步进行。藏文的读音在藏、青、甘、川、滇的广大藏族聚居区虽有差异,但书写形式各地 却是统一的。就其书体种类而言,主要分为楷书和草书两大类。楷书要求运笔轻重适度,疾徐得当,刚柔相济, 使结体既显示严谨茂密,又不失之呆滞。草书分为初学体(藏语称“嘎卡”)、舞步行书(藏语称“堆筛”)、长足 行书、短足行书、半草体和草体几大类。实际上,前几类也可列为行书。
昂仁青八:芒松芒赞时期(公元650—676),书法家昂仁青八的字被誉为“如砖头并列”,后世称为列砖体。
巧嘎朴泽:都松芒赞时期(公元676一704),他的字像雄鸡鸣晓,后世称雄鸡体。
本协臧默:赤松德赞时期(公元754一797),所写的字像串起的珍珠,后世称串珠体;
泽洼云登:牟尼赞时期(公元797一804),写的字犹如鱼游纸上,后世称鱼跃体;:擦学喇嘛:赤祖德赞时 期(公元815一841),写出了雄狮体;
书法简史
藏文创制年代,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藏文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由吞弥桑布扎所 创制。另一种观点认为,藏文产生于象雄即今阿里地区,产生于丹巴辛绕创立雍仲本教时期,即藏文创制到今天 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丹巴辛铙时期的藏文及书体
依照藏文产生于丹巴辛绕雍仲本教时期这一观点,最早的藏文书体叫达斯蚌益。与达斯蚌益同时代产生了另 外几种藏文书体:拉颇益给、司益、玛益(玛尔藏文)。在这几种书体中,运用最广、最流行的是玛尔藏文。玛 尔藏文分为玛钦、玛琼两种书体。
二、吐蕃时期的藏文及书法
认定藏文创作于公元七世纪这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到了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 布扎以玛尔藏文为蓝本,参照古印度笈多文创制了新藏文。这就是至今我们所使用的藏文。它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的历史 。
藏文书法西藏的文化古老、悠久、深厚、博大,它诞生在世界屋脊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 浓重的乡土特质和明丽的雪域色彩。它的文学、哲学、医学、音乐、绘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些灿烂文 化的背后,都离不开流畅优美的藏文书法艺术。藏族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书法艺术,重视书法练习。
和汉字书法学习的程序一样,初学藏文书法,都从楷书入手。藏文的三十个字母中,有九个属于“长脚 型”(即下部笔划延伸较长),如果把一行作三等分,“长脚”必须写至下部边线,其它非“长脚”字母则分别居 一行之上中部。再如把一个字母所具的宽度纳入与横行的三等分相等距离的竖三等分中,就好比把一个字母装进 了一个很小的“九宫格”,字母笔划在这一“九宫格”中的各个部位各有名称,或称“眼”、“肩”,或称 “腹”、“足”,各具特色。藏文书法中,楷书是“有头”一类的,重在字体一定庄重严谨。学习楷书的步骤是, 先将三十个字母写稳定后,再练习写五个反体字母和四个元音符号,最后,学写前后上下的加字。如此循序渐进, 直到每一个字、每一行以至通篇都写得结构严谨,工整熟练了,才算符合楷书书写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 之后,才可以学写草书。
历史渊源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在它的基础上雍 仲本教的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那时已有了书法艺术,并产 生了艺术流派。
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 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
传承意义
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结合起来,坚持 走生产性保护、参与性保护的路子,在发动群众参与体验中强化非遗保护理念,普及非遗保护知识,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传承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致富能力强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展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好非遗技 艺及传承人的宣传工作 。
藏文是硬笔即竹笔写的。竹笔分为圆竹笔和三棱竹笔,不论是哪一种均选用质地坚韧的竹子,将其风干后削 制。特别是用以制做三梭竹笔的竹子,还需炊烟熏制。藏文《丹珠尔经·工巧部》中有专门论述制做笔、墨、纸 和刀等的卷函,也有单独论述四宝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对笔、墨等的选材、制作或研磨,工艺要求等作了详细 论述一从墨的种类而言,有黑、红、蓝、黄、白、灰、褐等,从原料来讲有碳质的和金银、珊瑚、珍珠等八及汞 矿等。
巴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昂僧人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字体。距今200年,共有7代传人,巴智为 第七代传人。
久美次成:擅长“珠穆朗玛簇通体”2011年,应北京藏学中心邀请,参与藏研中心“珠穆朗玛”藏文字体开 发研究课题组工作,写成珠穆朗玛簇通体字模。
拉巴才让: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精通乌金体、乌梅体、梵文、草体等书法体,在西藏影响广泛。
多智:他的字以乌金体和酋体在藏区影响很大。写成的《藏文字帖集缩写法初学明钥》,成为青海名族学院、 西南名族学院、青海教育学院、四川省藏文学校、甘孜州以及阿坝州部分中小学的书法教材。
葛嘎:康巴地区著名大仁波切和藏医,他的字以徂同体和拉体以及梵文在藏区影响很大。德格竹钦一带,他 以书法和文字宣扬慈善和真善美,2009年国际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2等奖,深受人们喜爱。
4、藏文书写的姿势有别于其他书法,藏文书写一般是盘足端坐,左手食指和小指掌纸,仰掌放在膝盖上,并 直对心脏;右手执笔,姆指和食指握住距笔尖一寸左右的位置,掌心中空书写游刃有余。
5、藏文书法所用的纸张均是天然的原料,多用狼毒草根制作的藏纸;尤其以德格印经院的藏纸最为权威。
代表人物
查·巴智(1925—200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2009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桑格达杰(1972—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2012年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嘎玛赤列(195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