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
生物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教师驾驭讲课节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协助!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1
其次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
主要构造。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
过程,从而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协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
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惜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构造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构造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遵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依次,视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
相识花的各局部构造,相互沟通,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构造。
方案二:四人合作,依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遵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依次,视察桃花模型,相识花的构造,分析、沟通,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构造。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常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参照彩图进展联想、视察,相识花的构造,相互沟通合作,解答怀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构造。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遵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依次视察花的构造,参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依据怀疑,进一步相识花的构造,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构造。
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构造可能是什么?进展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
生探究花的构造,巡察指导,协助学生得出结论。
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设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视察模型,相识构造,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美丽的诗句带着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视察实力,请学生带着怀疑,自学、相互沟通,相识花的构造,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构造。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索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构造。
由于花粉和胚珠的构造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留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展说明,协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历储藏,运用逻辑思维实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依据问题,细致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沟通,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老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
过视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依据问题,调动经历储藏,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沟通中,进一步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老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详细化,从而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四:在老师协助下,列表回忆种子的构造、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构造等学问。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想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爱花习惯教育模拟表演人工协助传粉的方法,
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惜花的习惯。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2
其次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相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课程标准》倡议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相识并驾驭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展。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必须根底,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必须的经历,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驾驭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造就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实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加爱护生物资源的意识,相识到爱护环境要从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起先。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造就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实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留意爱护生物资源。
课时打算:
学生:确定调查路途,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1、学问方面
(1)全面理解安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
(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实力方面
(1)通过活动,造就学生的思维实力,合作实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实力。
(2)学会保持身体安康的根本方法
(3)学会调控心情的技能,保持心理安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关注安康问题。
(2)造就关爱安康、珍惜生命的情感,相识到体育熬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理安康和良
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安康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
难点:学会调整心情的技能,保持心理安康。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
(1)、打算适宜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2)、打算学生活动的活动资料卡。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3
《植物怎样“喝水”》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并能设计试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
学问:经验对问题不断深化探究的过程,学会周密思索。
情感:体会到植物也和人一样有有生命需求,有生存的本事,意识到搞科学探究必需有严谨、谨慎的看法,体验合作沟通的落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
教学难点:能设计试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
教具打算:植物的根、小量筒、红水、食用盐、小刀等。
教学方法:试验视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试验探究
一、导入问题:
1、同学们,我们校内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工人师傅经常给它们浇水。
可是,我发觉他们浇水时,主要把水洒在土壤里,是是怎么回事?
2、大家都认为植物依靠根“喝水”,那么,你们见过的根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汇报。
二、视察植物的根。
1、根到底是不是同学们说的样子呢?还有没有其他特点,教师这里打算了许多新采集的植物的根,此时此刻分发给大家。
请同学们细致视察植物的根是一样的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一样?并把视察结果记录在书上表格里。
2、分发材料,分组视察记录。
3、汇报与沟通。
4、归纳整理:植物的根是不一样的,有的根主
根粗,侧根细(叫直根);有的植物根粗细差不多(叫须根)。
根也有共同点:根都很长、许多,根的尖端长有很多白色绒毛(叫根毛)。
5、提问:
(1)根许多、很长,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
(2)根毛壁薄,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
6、从根的特点上看,根具备“喝水”条件,但根长在土壤里,我们看不见,根究竟能不能“喝水”呢?
三、设计试验
1、怎样设计试验才能证明根能“喝水”呢?
2、学生探讨和提出种种初步方案。
3、沟通和指导。
(1)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哪一种方法既科学又简洁?
(3)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试验?
(4)选择什么样的内器装水便于视察?
(5)怎样知道试管内的水有没有削减?
(6)怎样才能防止水不从其他地方散发(蒸发)掉?
(7)能不能想一个方法让我们能望见水是否进入植物体内?
4、各小组领取试验材料,并制作试验装置。
5、预料一下:试管里的水将会怎样改变?可能会
看到哪些现象?
四、课外探究
因为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所以请大家把装置放在教室窗台上,定时视察,并谨慎做好记录。
下节课接着探究。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试验证明
一、引入问题。
1、上节课,同学们做的试验结果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和沟通(边展示边说明)。
(如:水位下降了、植物的茎、叶脉里都有红水)
3、这些现象能证明什么呢?(根能汲取水分、水分被输送到植物全身)
4、根汲取的水分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5、学生作出推想。
二、视察探究
1、你认为茎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2、学生推测
3、茎里面究竟有没有大家推想的构造呢?下一步该怎么办?
4、学生汇报与沟通。
5、我们发觉有两种切法:横切和纵切。
6、学生分小组活动:切开茎,并细致视察。
7、探讨:这些构造可能有什么作用?
三、归纳小结:
1、依据我们的探究,探讨总结: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2、汇报和沟通。
3、将获得的结论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给自己涂“才智星”。
5、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须要“喝水”。
须要养分,更须要我们的关怀和照看。
想一想:我们以后该怎样对待校内里的花草树木?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须要必须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验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的过程,用比照试验的方法视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看法、价值观:养成对试验视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比照试验中限制某个条件的方法,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依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试验打算。
【教学打算】绿豆种子假设干,试验打算单(参考书3面),试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探讨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起先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须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探讨,老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须要浇水,须要适宜的温度,须要阳光,须要空气等。
这时候老师不要赐予取舍,保存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假如要让它发芽,刚刚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须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详细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探讨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须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分的。
)
4、师:大家的看法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需通过试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试验:
1、师:该怎样用试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留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试验打算,只能变更一个条件等。
)
2、师点拨:为了把试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探究的一个条件进展探究,而且在探究之前要
设计好试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探究内容,刚好进展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解除不适合课堂探究的内容。
)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探讨如何设计试验打算。
(1)你们想探究什么问题,你们打算怎样做?
(2)你们预料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探究中,变更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变更的?
(5)怎样知道变更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
了影响?
(6)在试验探究过程中还应当留意什么?
5、分发试验打算单,学生完成自己的试验方案设计,老师巡回指导,鼓舞选择一样条件的同学相互沟通。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试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老师引导关注其中的留意点,比方绿豆的大小应当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老师供应表格,共同探讨如何进展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舞学生回家谨慎完成试验,并做好视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试验结果进展分析,请大家打算好试验打算单和试验记录表,将对谨慎完成试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实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改变的照片,尝试撰写探究报告。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须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看法、价值观:相识到比照试验、严格限制试验、重复试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须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打算】试验打算单和试验记录表,试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沟通试验中的发觉: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试验信息:
1、老师分发试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一样试验小组的试验信息。
2、分析试验信息:
(1)试验组和参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试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试验结论和我们试验前的推测相同吗?
三、沟通试验信息:
1、谨慎听取其他不同试验小组介绍他们的试验方法和获得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沟通,了解他们在试验中有什么发觉,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说明试验结果的。
3、聚集全班同学的试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须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展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料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视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根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汲取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足够的氧气。
视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须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变更的时候,植物具有必须的适应环境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须要阳光的试验,用比照试验的方法视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看法、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比照试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比照试验中严格限制变量,并留意收集试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打算】试验打算单和试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须要的试验。
【教学过程】
一、沟通试验中的发觉: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探讨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老师随机板书。
二、试验一:绿豆芽生长须要阳光吗?
1、探讨: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须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须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比照试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变更哪些条件?不变更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须要一样多吗?
(3)变更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试验方案,沟通。
4、供应试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视察记录。
(采纳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试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试验,让学生进展视察。
老师介绍试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
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潮湿。
2、探讨: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想?细致视察还有什么发觉?
3、概括:植物的生长须要必须的环境,当环境变更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改变。
四、视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拟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常还望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