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随着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RS,GPS,GIS等大众化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地理学科的发展,也成为高考的必考点。
教材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遥感及其应用范围等有关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区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等有关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在区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等有关内容;第四部分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的应用是重点之一。
通过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与功能,进一步认识遥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遥感对传统测量、测绘技术、环境普查手段、灾害评估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遥感的具体应用,说明遥感的功能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1.相关知识不足。
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
这不仅没有涉及初中地理的相关知识,而且与高中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
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掌握情况等方面。
三、教学目标
1.掌握“3S”技术的概念。
2.利用图像,结合实际,了解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通过搜集资料、图像,进行分析对比,以加深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
4.运用资料和图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情境导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于2012年覆盖亚太区域,2020年将形成由30多颗卫星组网具有覆盖全球的能力。
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创新,既具备GPS和伽利略系统的功能,又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
我国开展的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
·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P6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
[回答]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化技术的总称,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技巧点拨]运用简要概括法记忆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简单记为“3S”。
2.应用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P6第二段,思考:地理信息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回答]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巧点拨]运用歌诀法记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域广作用大,模拟过程知变化,加数据析精确,技术应用大众化。
二、遥感(RS)
1.概念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P6第四段,思考:什么是遥感
[回答]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P6第五段,思考: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什么遥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回答]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遥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
[技巧点拨](1)运用顾名思义法记忆遥感的概念和主要环节。
抓住遥感概念中的关键词:一是“远距离”,二是“感知”。
(2)运用归纳法记忆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的重要作用:
3. 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P 6图,思考: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遥感技术有哪些功能
[回答]
4. 遥感的优越性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P 6最后一段,思考:与传统方法比较,遥感技术有哪些优越性
[回答]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传统的工作方法:从点、线实地观测
遥感技术: ②遥感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5. 遥感技术的应用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7 ~P 8,思考: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面上分分析研究 从面上的区域分析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
[回答]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泛。
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
[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以及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优点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教师点拨]
1.遥感具有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少、财力投入少等特点。
2.同意。
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1课时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2.应用——广泛
二、遥感(RS)技术及其应用
1.概念
2.遥感的装置
(1)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遥感的优越性
5.遥感技术的应用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 相关知识不足。
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
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习的兴趣。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
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
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鉴于以上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由于GPS的技术含量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