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设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设计1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

(出示实物或图片)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3、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问题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努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异常思索缓步沿着分析木棍研究效果听诊器肺结核克服形状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仔细听听与老师一起纠错。

注意:多音字:脏
诊、棍:前鼻音
(5)四人小组练读,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

再交流。

3、朗读全文。

作到流利再讲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导写好“肺〞、“索〞、“状〞。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创造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感悟。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创造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有没有方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没有方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样创造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

(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一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并且亲自做了实验。

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测的一样)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快乐极了〞、“马上〞表达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指导表演出来。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拟朗读,体会惊喜冲动的心情。

(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

4、朗读第3小节。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良。

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创造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三、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创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何创造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
四、指导造句。

(如果……就…………果然……)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造句。

课外:
复述故事的经过,要求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参加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

收集中外创造家搞创造创造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创造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医生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设想,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试验终于获得成果,表达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创造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创造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更多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设计2
一、激趣导入
用ppt出示一医生拿着听诊器的图,请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猜猜那是什么;再出示第二幅图----听诊器,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哪里见过听诊器,医生是怎么用。

(这里学生自由谈话,兴致很高,因听诊器之普及,学生都有感性认识,再结合图,可说的很多。

)
板书:听诊器,请学生看老师写每一个字,注意边看边记。

过渡: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听诊器,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呢?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3分钟自由练读课文,对照书后的生字表,读准生字的音,努力做到读正确、通顺,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不随意停顿。

2、学生对照要求自由练读。

(限时读书,较之于没有时间要求放手让学生读,有其自身的优执。

时间的紧迫,促使每一个学生在这短短几分钟内集中注意力,使阅读的效率到达优化。

)
3、指名分节课课文。

4、对照提出的读书要求,评议。

(学生能不能有效地听,在于有没有具体的听的目标。

正因为前面读书时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听的时候便有了听的标准,此时能够对照标准来评议某某同学读得怎么样,听得出别人读书存在的问题,于他们,也是一种收
获,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

)
三、再读课文
1、对照刚刚评议时同学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再读课文,2分钟。

要求全部做到读得正确通顺,如果能够在此根底上有自己的理解,能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上下快慢来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就更好了。

(别人读书存在的问题也极有可能就是自己的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再有意识地练读,能较迅速地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而语感较佳、语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那么可以向着第二个目标------绘声绘色努力。

分层次的要求,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升。

)
2、指名分节读课文。

提出听的要求:一听,听有没有做到正确、通顺;二听,听哪里有上下快慢的变化,你欣赏怎样读?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此时提出“二听〞的要求,在于引导学生边听边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文章词句中蕴含的深意和感情,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
3、结合各人读书的情况,大家自由评议。

在学生读不出、品不出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范读,较夸张地强调某些字词,引导学生品读、体会。

重点引导这几句的读和悟:
(1)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地去,心里十分难过。

(“十分难过〞,学生能品味到雷奈克医生的善良和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

)
(2)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如果……就……〞是个新的关联词语,学生未能读出来,教师范读,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个词来说几句话。

)
(3)有没有方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整日思索〞表达了雷奈克强烈的责任感,非常尽职。

)
(4)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表现了什么?这里面蕴含着的极度兴奋和喜悦。

)
(5)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两个“!〞,兴奋,冲动,喜悦,学生体会到了之后,就能读好这个“啊〞了。

)
(6)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又发现〞说明了什么?这是老师有意识地提出来的。

只是,课堂讨论的时候,学生并不能理解,有的说因为笔记簿做的听诊器不便于揩带,要改良;有的说笔记本不牢,不便于出诊,等等。

于是,暂时放一边,说好等能够复述课文之后,再来探讨为什么要“又发现〞。

)
(在引导理解上述句子时,随机地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有时一个词,有时一句话,有时一段话。

)
{这里就下课了,第一课时暂结束。

}
四、复述课文。

1、用8分钟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求能够完整地复述课文;如果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就更好了。

(学生练习复述的时候,因为有时间限定,而且有两个分层要求,都练得非常投入。

在还有1分钟的时候,请学生暂停,默想一下整篇课文的内容,想不起来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样防止复述的时候学生像背课文一样,想不起原句的时候只能愣在那儿的状况,使学生能够有差异表达。

)
2、指名复述。

(一生较为熟练,但更多地像背书,少了复述的自如和投入;第二个学生复述得比拟好,尽量用了课文中的句子,适当地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复述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
3、组织评议。

4、反应。

(因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很多的人来复述。

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也为了给复述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特用三个问题组织反应。

)
(1)谁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创造的?
(三个问题之中,较有难度的是第三个问题。

能较有条理地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就解决了。

因此特意请了一个学习水平较差的同学,。

边解答边引导,特别强调“紧贴〞一词不能少,以此一步一步带动一批后面的学生理解课文;再请一个学习水平较好的同学,简洁完整地讲一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创造的经过。

)
5、提升。

(1)为什么雷奈克能创造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课文要通过雷奈克创造听诊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道理。

学生能从他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勤于试验来感悟。

)
(2)再来看这个“又发现〞,这时,你能读出什么?
(此时,再结合上一节课的问题“又发现〞进行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他永不满足,不怕失败的精神,经过反复尝试,终于取得成功。

)
五、学习字词
1、雷奈克就是这样一个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的人,正因为这样,他取得了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他因此也被后人牢记于心。

我们也要像他这样,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2、先来看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哪些。

(学生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对有些词适当组词。

)
3、就这些词语,用2分钟时间准备,然后默写。

4、指名一男生一女生到小黑板默写,其他同学自己默写。

5、校对,修改。

(生字词的教学,可以随机地穿插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本篇课文的生字词相对简单,对学生的初读课文并没有多大困难,所以可以放在最后进行教学;如果生字词相对较难,那么可以在一开始就组织教学,然后再开始读文,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
更多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札记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创造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课伊始,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再读课题质疑。

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创造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创造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

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没有方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这种致力于医学研究的尽职精神。

接着,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

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

如此同桌互听。

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

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

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

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快乐有了感悟。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感受写下来。

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创造创造的故事读一读。

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

而读科学家创造创造的故事那么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