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祭祀民俗当下样态考察——以宗姓接太公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大冶祭祀民俗当下样态考察
———以宗姓接太公为例
徐 璨
(汉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在湖北大冶祭祀民俗中,“接太公”祭祀活动是这一地区庄重的祭祀民俗之一,祭祀的目的是为太公祝寿,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礼。
“接太公”活动主要有五个步骤,即修祠堂、造太公、接太公、守太公、送太公。
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接太公”仍有其得以延续的价值:抚慰价值、教化价值、凝聚价值。
在新时代具有新的意义。
[关键词]大冶祭祀民俗;“接太公”;当下样态;文化价值
[doi]10.19575/j.cnki.cn42-1892/g4.2019.01.002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34(2019)01—0006—05
祭祀是人们为求得福佑而进行的一种对祖先和鬼神表示纪念和崇拜的信仰活动,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而又神圣的文化行为[1]。
在大冶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底蕴,造就了它独特的祭祀民俗。
每年除了在清明节和中元节进行祭祀活动以外,大年初二,人们会给祖先拜年,祭祀祖先。
同宗姓的人举行盛大的“接太公”活动为太公祝寿,以此来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以祈得福佑。
“接太公”活动,在当地人心中意义重大,承载了许多其他祭祀活动所没有的东西。
笔者就大冶“接太公”这一祭祀民俗进行考察。
一、大冶“接太公”习俗
“接太公”是后人为太公祝寿而进行的祭祀活动。
“接”,实际上是把太公雕像从同宗姓的某一宗祠接至另一宗祠。
“太公”,又称为“太祖”,这里所接的太公,不是通常认为的在此姓氏中辈分较高的祖先,而是同宗姓中在历史上对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拥有一定的威望和声誉的先人。
现在所接的“太公”,大多取自宋朝及宋朝以前,这些被选作太公的人都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
“太公”选取的禁忌是,不能以一朝皇帝作为“太公”人物的选取。
例如,黄姓不可以黄帝作太公、李姓不可以李世民及其以后的李姓皇帝作太公。
原因是,皇帝在古代是天下共主,换句话说,皇帝现在就是天下人的太公。
如果某一宗姓让当过皇帝的人作太公的话,就相当于将这皇帝据为私有了。
有些太公所处年代过于久远,其生辰已不可考,就由后人专门选取一个固定日子作为太公的生辰。
例如,赵姓每年在阴历正月十一这一天接太公。
“接太公”祭祀活动的一系列事情都由专门的理事会负责、管理。
每一个湾子(因为有的一个村子里由多个不同姓氏的人组成,以村作为称谓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由于当地人以“湾”来称呼,本文中沿用这个称谓)都有专门负责这一活动的理事会,再由各湾子的理事长组成这个姓氏的理事会。
2019年2月汉江师范学院学报Feb.2019第39卷第1期JournalofHanjiangNormalUniversityVol.39No.1
[收稿日期]2018-10-20
[基金项目]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518003)
[作者简介]徐 璨(1999-),女,湖北黄石人,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主要从事文学与文化研究。
HJSFXYXB6
不同的姓氏接太公所间隔的年数也不尽相同。
有的姓氏湾子几十年甚至几年就能有一次接太公的活动,而有的姓氏因湾子数量较多百年才可能轮流得到一次。
例如,赵姓96年才轮流到一次。
无论湾子大小、人数多少都要举行“接太公”这一活动。
人数少的一般会几个同宗姓的小湾子一起举办这项活动。
在接太公的过程中会出现“抢太公”的情况,如果“接太公”的湾子较小,而旁边有一个人多的大庄,大庄上的人就会认为自己庄比小湾人多,应该由大庄来主持“接太公”活动。
大庄的人就会把太公“抢”到他们的祖堂中去。
在“接太公”的过程中,承办活动的同宗族男女老少都要回来为太公祝寿,男子送财,女子送礼。
二、大冶“接太公”五步骤
“接太公”这一祭祀活动的基本程序分五部分:修祠堂、造太公、接太公、守太公和送太公。
接太公之前,会由这一个地区的同姓的嫡系子孙的大房牵头,让在这个地区的同姓旁系(或小房)湾子的理事会派代表过去一起商讨“接太公”活动相关事宜,一般由各湾子的理事长参加。
各个理事会的代表人聚齐后,成立姓氏总理事会。
由总理事会统筹安排姓氏“接太公”相关事宜。
理事会人员的选取主要以这个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以及对湾子大小事务所做出的贡献为衡量标准,而不注重在外获得成就的高低。
理事会人数多少由湾子大小决定,大湾子事杂、人多,选举出来的理事会成员就多;反之,小湾子选举出来的理事会成员就少。
从理事会成员中择优选出一名理事长。
除理事长外,理事会其他人员统称为理事会成员,负责对理事会成员进行具体事项的安排。
(一)修祠堂
总理事会决定举办“接太公”祭祀活动后,大房所在湾子就要开始修缮祠堂。
我国“祠堂”传统上是指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用途有多种,主要用于祭祀祖先,还可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事等。
在大冶,它还有一个作用———供奉太公雕像。
祠堂,一个姓氏只有一个,由大房的子孙管理,而其他各支房的“祠堂”叫作祖堂。
祖堂的用途与祠堂的用途大致相似。
在祠堂修建准备阶段,由大房理事会承制,各小房一起出谋划策,有条件的家族还会派人前往世界各地探访名胜,求取建筑样式,尽可能将自己家族的祠堂修得华丽、气派。
例如,湖北第一宗祠———叶家坝祠堂,其家族曾选派15人到美国白宫、东南亚国家、广州宗祠、四川成都、北京故宫等地参观学习,是参考了古今中外的宗祠建筑而反复构思设计而成的京派建筑群。
祖堂的修建,由各湾子自行修建。
祠堂和祖堂的修建,由理事会的人商量并计算出所需的费用,再由湾子里的各家集资,理事会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各家出资情况。
最后,将各家出资修建祠堂(祖堂)的人以及数额做成石碑,名为“功德碑”。
功德碑,一般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有的放在祠堂(祖堂)的门口,有的镶嵌在祠堂(祖堂)的墙壁上。
现在大冶地区大多数湾子还是沿用旧有祠堂(祖堂),只有小部分过于破旧或是以前被破坏的过于严重的才会重新修建。
“接太公”活动开始前会对祠堂(祖堂)进行小规模的翻新。
每一个祠堂(祖堂)的太公位都有相应的匾额和对联,用以介绍太公的事迹等。
祠堂通常采用五开间三进式,从前至后依次为“门户”、“厅事”和“寝事”。
三进建筑间夹以左右厢廊,形成前后两天井(或院落)的格局。
其构造突出纵向轴线,更好地体现礼制空间所要求的层次感和满足礼制活动的延续性。
祠堂(祖堂)一般都用牌楼来装饰母题,或依附门户和厅事的前檐搭建木构牌楼,或在门户的前檐墙上以石雕、砖雕雕出牌楼形象,显得十分华丽。
室内则雕梁画栋,采用藻井等天花形式,有很
HJSFXYXB7
强的艺术性。
祖堂规格一般不能逾越祠堂[2]。
以余华泗庄为例。
余华泗祖堂,主体建筑外部飞檐斗拱,气派雄伟;内部雕梁画栋,回廊盘绕,宽敞肃静。
祖堂左边配有文化娱乐室,存放有上千册图书;还有理事会办公室和歌舞厅;右侧配有厨房及宴会厅,配套齐全,整洁卫生,村民们遇有红白喜事在这里设宴会客,极为方便。
祖堂门前建有水泥硬化广场,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宽敞卫生。
广场中间建有80平米的露天戏台,祖堂落成庆典时,在这里唱了五天大戏,喜庆而又平安,受到附近村民好评。
余华泗祖堂不仅供奉祖像和先人牌位,也是全庄人的文化活动中心。
(二)造太公
总理事会承制太公雕像。
理事会先派人去祖籍原居住地,将太公的像记录下来,再将画像拿给当地的花匠雕刻。
笔者进行田野调查的地方是大冶市金山店镇。
据其中一个理事会的成员说,大冶地区所接的太公大多是从江西祖籍将太公像拿回来自己再做的。
现在大冶人的祖先大多是从江西那边迁徙而后定居于大冶,这从大冶话属于赣方言区可以看出。
太公的雕像是由木头雕刻而成,取弹性好、耐湿、耐腐、木质硬度适中、不易变形、不易开裂的木材为原材料,不仅取材讲究,还注重木材的“来历”。
凡被孩子爬过的、拴过牲畜的树都不能用来雕太公像,而要由专人去深山择优选取。
雕刻之前要先将木块放在锅里煮,再加烘干、雕刻,雕刻成形之后先上桐油,再上金水和彩漆。
太公,分为文太公和武太公两个。
文太公和武太公可以取自同朝代,也可取自不同的朝代。
无论是文太公,还是武太公,都是坐姿。
文太公形象脸型较长,略带微笑,显得和蔼可亲,穿朝服,腰间环玉带,双手持笏放在腿上;武太公形象一般是脸型较圆,略带威武神情,披盔戴甲,手上拿着冷兵器,如刀、剑、枪等。
文、武太公的服饰以他所处朝代的官服为原型,再根据戏剧里的样式加以修改。
雕刻过程是全封闭式,完工后,才可见光,并请有名的道士来为太公雕像开光。
除了由祠堂承制的“太公”以外,还有些位置是用来放小房里当了小官的祖先以及安祖的雕像。
安祖,分两种。
一种是人物雕像。
太公生前有危及到生命的灾祸时,曾帮助太公渡过危难的救命恩人就被称为安祖。
另一种是菩萨雕像。
移居到这里的祖先为求安身立命,祈求菩萨保佑,雕刻的菩萨像。
在给太公祝寿的时候族人也会为安祖上香,以示感谢和尊敬。
安祖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条件,因此不是所有的祠堂里都有安祖像。
纪念安祖,是传承安祖的助人为乐精神,也是感激恩人的优良品德。
(三)接太公
这是整个祭祀活动中最热闹的部分,也是“接太公”活动的重头戏。
“接太公”之前,由理事会商议接太公时人员的工作安排,计算“接太公”所需费用,再将费用平摊到各家,定出每家至少需出的钱数,一般在一百至一千元之间,集资时由理事会派专人负责记录,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将各家所出的多于规定金额的数目写在红榜(或“功德榜”)上公布。
“接太公”祭祀活动结束后,如果还有多的钱将退还给多出钱的人家。
“接太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房“接太公”,太公的雕像由他们承造,并由他们主持第一年的“接太公”活动。
在给太公开光以后,到了为太公祝寿的特定日子,就开始举办“接太公”活动了。
摆猪羊宴敬太公,由理事长一人代表上香,理事长站在最前面,其次是理事会成员,再次是本湾的人以及亲朋好友。
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这一仪式。
由祠士者在一旁叫拜礼,一同给太公磕头、上香,共磕三个头,上三炷香。
在敬过太公以后,便要开始唱戏为太公祝寿了。
在唱戏之前,戏班的演员们(戏子)也要为太公上香,有条件的湾子里会将太
HJSFXYXB8
公抬出来看戏,戏班子的演员们只需站在台上为太公作揖贺寿。
在贺完寿后,由理事会给演员们一人一个拜寿礼作为回礼。
唱戏的戏本由戏班子准备,内容是太公生前的事迹或者是一些拜寿戏,如《程咬金上寿》等,由理事会成员在“接太公”开始之前对戏本子进行挑选。
现在,一般选唱拜寿戏。
一板戏唱一天,一共唱三至五板戏。
唱戏时,同宗姓的其他湾会“送夜台”,主要是猪羊等贡品,并有专人在一旁唱叫某庄(湾)送来哪些东西,用以公示。
在“接太公”的这几天里,湾子里各家都会邀请亲戚、朋友参加,大摆宴席宴请来宾。
每天都会安排三至五人轮流看守,期间要保证香火不断、灯长明。
另一种是小房“接太公”。
由接送双方理事会商量,定好“接太公”的日期。
由接太公的湾子派出车队去送太公湾子接。
车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乐队、旗队、烟花队、鞭炮队。
各湾会依据湾里的人力和财力来定出去接太公的仪仗大小、人数多少,多则上千人,少则十来人。
一行人浩浩荡荡,乐队演奏,一直到太公所在的湾子,再由送太公湾里的人将太公像送上轿子并送上接太公的车上,最后由接太公的车队将太公接走。
送太公湾子放鞭炮为太公送行。
在车队一路吹吹打打快进湾子的时候,烟花队、鞭炮队,以及在湾子口迎接太公的人会放烟花、鞭炮以表达对太公的欢迎。
再由湾子里的人将太公抬到祖堂,湾子里的乐队、歌舞队一路吹打、跳舞迎接太公进祖堂,将太公放置在祖堂的高台上后,其他活动和程序同在祠堂一样。
有安租的湾子里,人们还会给安祖上香,让他同太公一起接受后人的祝福。
无论是哪一种接太公,对来参加的来宾都是平分到各家去接待。
例如,湾子一共有20户人家,来了400个客人,每家平分各接待20个客人。
(四)守太公
接来“太公”后的供奉,称作“坐堂”。
给太公过完寿辰后,太公会在这湾子的祠堂(祖堂)里坐堂一年。
由理事会安排人轮流看守。
现在,守祠堂是花钱请那些留守的、有知识的并且品德好的老人,这样方便了外出务工人员,以及上班时间难以调节的上班族,避免了在工作地点与祠堂(祖堂)之间来回奔波的麻烦。
期间,其他同宗湾里发生了大事,需要接太公去看。
在双方理事会协商以后,可以让其他湾同宗族人把太公接到他们湾子里坐几天。
短时间的“接太公”在时间上一般不能超过一个月。
在仪式完成之后,再由接走太公的湾子把太公送回来。
(五)送太公
在接太公并坐堂一年后,就由下一个接太公湾子的人来接太公。
对于这个湾子而言就是最后一个步骤———送太公。
在双方理事会协商过后,由接太公湾子派人来接,这个湾子的理事会负责将太公送走。
在双方理事会的人为太公上过香并和太公说明缘由以后,由这个湾子的人上高台将太公放下来,另一个湾子的人在下面用轿子接太公,再由这个湾子里的人将太公送到来接太公湾子的车上。
在接太公湾子的车队开始走以后,这个湾子开始放鞭炮,以理事长为首的一行人跟着车队,每走一步作一个揖共走三步,以表示对太公的尊敬和留念。
三、“接太公”的文化价值
大冶的“接太公”民俗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的孝礼。
从民俗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到“接太公”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抚慰价值外,还有教化价值和凝聚价值。
首先,抚慰价值。
在后人对太公的崇拜中得到体现。
崇拜,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受现实社会生活困扰而寻求支持的一种精神需要[3]。
用祭祀的方式怀念太公,是在精神上给予后人以寄托,并在个人发展中指引方向。
太公,不仅是先祖,更是为民族做过重大贡
HJSFXYXB9
献的人,他们的事迹、精神,借祭祀之礼激励后人,让现代人在繁冗的各种思想观念中找到一条心之所向的正确之路,以他们经过历史大浪淘沙后留下的优秀品格和精神,警醒人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如何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接太公”祭祀活动的举行不仅承载了人们对太公的孝,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希望得到太公的福佑,是在精神上得到抚慰的一个载体,还是激励人们向上发展的榜样。
其次,教化价值。
一是爱国敬业教育,体现在太公的生前事迹、精神品德对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国、敬业是太公形象最突出的特点。
对太公的纪念,可以传承太公生前事迹,继承太公精神,使太公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爱国”“敬业”在活动的举办、传承中得到发展,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二是孝亲爱老教育。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受重视的一种文明习惯,这是需要前传后教,一代代的持续教育。
“接太公”是为太公祝寿,是“孝”的一个表现,是家庭教育的具体体现。
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一个很好的补充,在生活中对人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程序化的学校教育较难做到的。
一代代人对“接太公”活动地接触、参与,在不断地在这个活动中净化心灵进而形成一种意识,最后上升到一种情怀。
人们在对太公的孝敬中,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孝老爱亲的优良品德。
最后,凝聚价值。
由于大冶多丘陵的地形使这个区域被天然地分割成一个个小的生活区域。
“接太公”这一活动将各宗生活区联系起来,拉近各宗族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人们对家族的认同感,形成了一个不受地域、行政单位界限影响的一个大的整体。
同时,“接太公”活动使人们之间的血缘至亲之情变得更加坚实牢固,进而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凝聚力。
一代代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家族意识、集体观念得到很好培养,每一个人都有大局观,个人服从集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样整个家族就可以兴旺发达。
一个家族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时至今日,“接太公”在一代代的人中传承,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现在“接太公”祭祀活动,让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凝聚力,是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兴旺事业、有成学业的向往和期望。
(指导教师:王进)
[参考文献]
[1]苏日娜,闫萨日娜.蒙古族的马崇拜及其祭祀习俗[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潘莹.江西传统聚落中的祭祀类建筑[J].农业考古,2007,(3).
[3]罗斯宁.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编校:饶咬成,蔡贤富】
犃犆狌狉狉犲狀狋犘犲狉犳狅狉犿犪狀犮犲狅犳犛犪犮狉犻犳犻犮犲犆狌狊狋狅犿狊狅犳犇犪狔犲犆犻狋狔,犎狌犫犲犻犘狉狅狏犻狀犮犲———犜犪犽犻狀犵犚犲犮犲犻狏犻狀犵犌狉犲犪狋犌狉犪狀犱犳犪狋犺犲狉犪狊犪狀犈狓犪犿狆犾犲
XU-Can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HanjiangNormalUniversity,Shiyan442000,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mongthesacrificecustomsofDayeCity,HubeiProvince,ReceivingGreatGrandfatheristhemostimportantone,whichistocelebratethebirthdayofgreatgrandfatheranddemonstratetheChinesenationality’spiety.ReceivingGreatGrandfathercontainsfivesteps,suchasbuildingclanhall,modelinggreatgrandfather,receivinggreatgrandfather,accompanyinggreatgrandfatherandbiddinghimoffIntheprocessofbuildingsocialistcivilization,ReceivingGreatGrandfatherstillhassomeinheritancevaluesincomforting,educatingandagglomeratinginthenewera.犓犲狔狑狅狉犱狊:Dayesacrificecustoms;ReceivingGreatGrandfather;currentperformance;culturalvalue
HJSFXYX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