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0.02.23
•【字号】浙委办[2010]18号
•【施行日期】2010.02.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浙委办[2010]18号)
各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2010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抓统筹惠民生保稳定,建机制强基础正作风”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各项重点工作的责任人、协调人和责任单位,要按照分工和职能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各责任单位要在年中和年终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反馈落实与完成情
况。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将在年终对全省落实与完成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2月23日
2010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根据省委常委、副省长的工作分工,省委书记赵洪祝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为2010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第一责任人,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副省长为各自分管与联系重点工作的责任人。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
1.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
内容与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精神,继续抓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搞好三批活动的有机衔接、协调联动,不断巩固和扩大第一、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经验,建立健全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为重点的党内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以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制度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重点的推动浙江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以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和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的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以推进工作创新、强化服务管理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的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长效机制。

责任人:赵洪祝
协调人:李强、蔡奇
责任单位: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
2.认真谋划和制定“十二五”规划
内容与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和“创业富
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调整转型主线,全面检查和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深入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深化“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分析“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纲要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

责任人:赵洪祝、吕祖善
协调人:陈敏尔、李强
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3.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与要求:认真总结生态省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生态文明工作,着力构建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工作格局。

责任人:赵洪祝
协调人:李强、陈加元
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环保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监察厅
4.加快推进调整转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内容与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投资、消
费、出口协调增长。

加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和培育,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建设,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完善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责任人:吕祖善
协调人:张鸿铭、陈广胜
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有关职能单位
5.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内容与要求: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拓展农民创业就业领域,优化创业就业服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实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着力提高农村民生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人:夏宝龙、葛慧君、陈加元
协调人:夏阿国、林云举、施利民、陈龙
责任单位: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6.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建设工作
内容与要求:进一步做好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争取工作,做好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政策意见的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关工作,规划临港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共同推进海洋服务业尤其是临港物流业加快发展,切实增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责任人:陈敏尔
协调人:陈国平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
7.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前期调研和实施的有关工作
内容与要求:在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研究拟订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指导意见和推进实施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布局、科学定位、科学实施,共同推动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基地建设。

责任人:陈敏尔
协调人:陈国平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
8.切实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内容与要求: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来抓,按照推动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宽领域、优化结构的要求,组织编制服务业十大重点专项规划与相关政策,与有关方面一起积极推进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培育工作,推动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一批围绕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责任人:陈敏尔
协调人:陈国平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
9.认真组织落实扩大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
内容与要求:加快推进以“三个千亿”工程为重点的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落实中央投资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前期协调落实工作,研究制定激活民间投资、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的政策措施,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责任人:陈敏尔
协调人:陈国平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
10.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内容与要求:加快推进全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推进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深入推进“365”节约集约利用行动计划,加快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和滩涂资源,适度拓展建设用地空间,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

责任人:陈敏尔
协调人:陈国平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11.加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进一步发展壮大地方金融业
内容与要求: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浙江的信贷资金投放,确保平稳增长,重点加大对重大项目、中小企业、县域经济、“三农”以及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继续引进中外金融机构到浙江设立机构、拓展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发展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股权类投资,推动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推动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租赁等非银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切实增强地方金融业实力与竞争力。

责任人:陈敏尔
协调人:陈国平
责任单位:省金融办
12.宁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内容与要求:积极开展改革突破和创新提升“两个年”活动,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进一步发挥港口经济、大桥经济和海洋经济优势,着力构建区域性战略平台,全力抓好北仑滨海新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杭州湾新区、象山港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推进临港工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互动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实现宁波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责任人:巴音朝鲁
协调人:王剑波
责任单位:宁波市委、市政府
13.杭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为“十二五”打好基础
内容与要求:全面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发展形势,积极应对“十二五”期间事关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施“六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以“城市国际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经济”、“文创经济”、“民营经济”、“楼宇经济”、“开放型经济”、“郊区经济”,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

责任人:黄坤明
协调人:许勤华
责任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14.确保粮食安全,有效保障主要农产品生产与供给
内容与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和粮农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

加大粮食省际产销合作,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落实
新增10亿斤粮食储备规模。

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抓好生猪、禽蛋、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市场稳定。

责任人:葛慧君
协调人:陈龙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供销社、省物价局
15.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内容与要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形成农业块状经济格局。

创建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实施农业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广农牧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

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带动力强、服务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大学生等到农村创业就业,推进农业规模化、合作化、机械化、标准化。

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项目,新增无公害农产品 200个、绿色食品100个,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名。

加强浙台农业合作。

责任人:葛慧君
协调人:陈龙
责任单位: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台办
16.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内容与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基本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公共服务组织建设。

汛期前全面建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

责任人:葛慧君
协调人:陈龙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供销社、省编委办、省财政厅
17.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内容与要求:完成30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启动中心村建设工程。

解决15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组织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在2009年55万亩试点基础上,再落实 55万亩建设任务。

全面推进“强塘”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0座,整治重点病险“屋顶山塘”300座,加固海塘100公里、堤防150公里、沿塘水闸70座,疏浚整治河道5000公里。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骨干渠道改造800公里、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1.1万千瓦,推广喷微灌面积10万亩。

实施杭嘉湖圩区整治50万亩。

加快推进省重点围涂项目建设,2010年完成圈围13万亩、新开工8万亩。

深入抓好我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和浙东引水等重点水源、引水工程建设。

加快标准鱼塘、标准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十万公里林道建设工程,建成3000公里,全面完成28万亩的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

扩大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

责任人:葛慧君
协调人:陈龙
责任单位: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
18.全力抓好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增收工作
内容与要求: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农村特色产业。

深入开展帮扶活动。

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20万人。

完成高山远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区
域、重点水库库区和海岛等困难群众异地搬迁 6万人以上。

责任人:葛慧君
协调人:陈龙
责任单位: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人力社保厅、省移民办
19.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内容与要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促进城乡互动互促机制的形成,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年土地累计流转面积 650万亩。

积极探索宅基地整理复垦和流转。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普遍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力争达到20亿元。

针对农业农村特点,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和工商资本投向“三农”。

责任人:葛慧君
协调人:陈龙
责任单位: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发改委、省金融办、浙江银监局、省农信联社
20.加强国资监管,推进省属企业转型升级
内容与要求: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进省属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制定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战略引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引导省属企业积极参与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做优做强主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压缩管理层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集团管控能力。

继续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加快外派监事会建设,层层落实国资经营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省属企业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升企业
家素质。

责任人:葛慧君
协调人:冯波声
责任单位:省国资委
21.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内容与要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准入把关,认真执行重点污染行业地方准入标准,加强水环境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八大水系、平原河网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加强森林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继续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确保省级“飞行监测”达标率保持在80%以上。

继续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绿色经济政策,积极开展各类生态创建工作。

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把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认真落实工程减排、技术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的各项措施,确保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

责任人:陈加元
协调人:施利民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省农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物价局
22.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
内容与要求: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撑。

全面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8-2020)》,大力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深入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把中心镇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节点和纽带加以重点建设培育。

完善中心镇建设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中心镇加快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人防民防一体化。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继续推进“数字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深入实施建筑节能,切实加强建筑市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

继续积极推动建筑业“走出去”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勘察设计、园林绿化等产业。

建成 100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新增县以上城市污水配套管网1000公里。

责任人:陈加元
协调人:施利民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省农办、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人防办
23.积极做好人才人事工作
内容与要求:着眼于服务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订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智力。

健全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部署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稳妥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稳步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责任人:陈加元
协调人:施利民
责任单位: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
24.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内容与要求:按照主攻调整二产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组织制订年度实施计划。

加快发展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性能轻工装备、数控机床和汽车制造业等。

择优发展石化、钢铁、船舶等临港重化工业。

大力培育发展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特别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加强与国家相关规划对接,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实施三年“万亿技改促提升”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建立健全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继续实施“958”企业技术赶超计划。

统筹使用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推进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中央大型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做好目前已经确定的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

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开展百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示范活动,深入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工程和“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大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促进生产加工企业加快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

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发展大平台,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拓展新空间,努力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区和具有全国战略意义的产业基地。

加快现有各类园区扩容工作,调整规划,整合土地,拓展空间。

积极推进现有园区产业提升工作,整合乡镇工业功能区。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责任人:金德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