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胶州湾近岸区域地表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水资源
环胶州湾近岸区域地表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李春俊 孙彩凤
一、概述
胶州湾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的南岸,环湾地带均为青岛市辖区。

海湾东西宽27.8km,南北长33.3km;湾口开向东南,口门最窄处为3.1km,岸线长187km;海湾面积397km2,平均水深约7m,最大水深64m。

胶州湾沿岸自东向西分别与青岛市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相邻。

海湾东侧和南侧陆域为崂山山地和珠山山地,北部和西部则为胶莱河平原及丘陵。

注入胶州湾的河流主要有1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共有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洋河、李村河、漕汶河、岛耳河。

上述诸河皆为季节性河流,水量集中在7~9月。

二、水资源状况
胶州湾近岸区域各河流(段)汇水面积较小,且均位于河道末端,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来自上游来水,以环胶州湾主要河流的入海水量作为环胶州湾近岸区域的地表水资源量。

采用1960~2010年径流资料统计,环胶州湾近岸区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为6.83亿m3,保证率20%、50%、75%和95%的入海水量分别为11.04亿m3、3.84亿m3、1.33亿m3和
0.33亿m3。

三、胶州湾近岸区域地表水水质分析
1.水质现状评价
地表水现状评价采用2015年5月、8月、11月(平、丰、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评价指标选用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等16项。

胶州湾近岸区域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见表1。

2.水质趋势分析
近六年来,各水质断面水质类别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
指数、BOD5、溶解氧、氨氮、总磷、
挥发酚等。

其中墨水河双元路桥断面
除2010年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外,其他
各年均为Ⅴ类;大沽河斜拉桥断面、
河西屯断面各年均为Ⅴ类;大沽河大
涧闸断面、白沙河双元路桥断面、洋
河洋河崖断面、漕汶河逄猛王断面、
岛耳河田家窑断面水质有所变化,但
变化不大。

3.地表水环境综述
综上分析,胶州湾近岸区域内洋
河、岛耳河监测断面水质较好,丰水
期(8月)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枯水
期(5月)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墨水
河全年水质级别均为Ⅴ类,其中有部
分监测断面表现为丰水期水质较枯水
期略好;大沽河、白沙河、李村河在
5月和11月的水质级别为Ⅴ类,8月
份水质略好,基本上能达到Ⅳ类标准。

河流的污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经市区的河流主要以收纳
污水为主,水质较差,例如李村河,
生活污水排放量约占总废水排放量的
70%左右,其他为工业排污。

(2)污水处理厂溢流流入河道。

比如海泊河流域内已建有处理能力8
万t/d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现实际受
纳污水11.6万t/d,有明显溢流现象。

杭州路桥以下,受支流昌乐河和杭州
路河来水、污水处理厂溢流水等影响,
污染较重。

(3)部分地区截污干管未能贯通。

比如崂山城区北部(包括高新区)的
工业、生活废水部分截入了李村河北
岸管网,部分在张村河308桥以下又
排入了河道。

(4)河道自然径流较小,断流时
间较长,不能充分稀释污染物。

例如
墨水河,主河道由于同时受纳即墨市
与城阳区的工业、生活废水,在西城
汇以下污染较突出。

四、水资源保护对策分析
1.强化工业污染控制
主要包括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
构、推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加大
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关停污染严重企业
等措施。

各地方应根据水功能区排污
总量控制的要求和工业污染源承担的
污染物削减责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防治水污染。

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提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措
施、规模与布局,包括城市集中污水表1 2015年胶州湾近岸地表水水质状况表
河流名称监测断面
水质类别
5月8月11月年平均李村河
郑庄ⅤⅣⅤⅤ
阎家山ⅤⅣⅤⅤ白沙河双元路桥ⅤⅣⅤⅤ
墨水河双元路桥ⅤⅤⅤⅤ
大沽河
斜拉桥ⅤⅣⅤⅤ
大涧闸ⅤⅣⅤⅤ
河西屯ⅤⅣⅤⅤ洋河洋河崖桥ⅢⅡⅡⅡ
漕汶河逄猛王ⅤⅣⅤⅤ
岛耳河田家窑ⅢⅡⅠⅡ
水文水资源
处理厂、居民小区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管网改造等,加大污染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推进中水回用等。

3.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
(1)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在现状人口大于2万人的建制镇,要率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其他乡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应结合自然环境状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简易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2)开展农田污染控制。

选取农
业园区、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农业生产
基地等典型农业产区,试点建设生态
拦截型沟渠湿地系统工程,削减农田
排水等污染物。

加强农药、化肥及除
草剂的控制和管理,制订清洁种植的
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
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

(3)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点对源头保护区从修复水生态系统出
发,提高区域植被率,即涵养水源又
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减轻面源入河量。

包括湿地保护与建设、生态林建设和
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
(作者单位:青岛市水文局 266071 
青岛建合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66061)
引江济淮工程是由长江下游向淮河中游地区跨流域补水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建设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农业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

工程供水范围包含安徽省13个市的46个县(市、区)和河南省2个市的9个县(市、区),总面积为7.06万km2,其中长江流域1.72万km2,淮河流域5.34万km2;安徽省5.85万km2,河南省1.21万km2。

工程城乡供水的主要受益区位于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和河南省豫东地区,现状区域内供水主要以淮河干支流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主,由于水资源的短缺造成区内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和中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会对区域的水资源配置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针对引江济淮工程调水前后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一、工程规划调水量
引江济淮工程引江口门包括枞阳引江枢纽和凤凰颈引江枢纽,总设计引江流量为300m3/s,两个口门的引江流量均为150m3/s,入淮河干流(出瓦埠湖)引水规模为280m3/s。

规划2030年,工程多年平均引江毛水量为34.27亿m3,其中河道外供水、航运用水和巢湖生态补水的引江毛水量分别为26.89亿m3、2.14亿m3和5.24亿m3。

扣除输水损失水量后,受水区河道外供水、航运用水和巢湖生态补
水江水量的净增供水量分别为21.49
亿m3、2.14亿m3和4.98亿m3。

受水区河道外引江济淮工程净
增供水量包括江水净增供水量21.49
亿m3和淮水净增供水量3.34亿m3,
共计24.83亿m3。

(1)按行业划分为:
生活供水7.43亿m3,工业供水12.72
亿m3,农业供水4.02亿m3,河道外
生态供水0.66亿m3;(2)按行政区域
划分为:安徽省19.83亿m3,河南省5.0
亿m3;(3)按流域划分为:长江流域
2.44亿m3,淮河流域22.39亿m3。

二、受水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
评价
根据引江济淮工程受水区内近15
年来供用水统计数据,区内供水总量
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达到2.9%;
工程主要受益区淮河流域供水总量年
均增速为1.7%,城镇生活及工业供水
增速较大,达到4.8%。

受水区内长江
流域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地下水源供
水很少;区内安徽省淮河流域近年来
的新增供水量基本以地表水为主,地
下水供水量基本稳定,但深层地下水
供水量有所增长,存在农村人饮从浅
层地下水分散供水方式向集中开采深
层地下水供水方式转变的趋势;区内
河南省现状以地下水供水为主,占总
供水量的比例达到80%多,且近年来
地下水供水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受水
区内城镇生活和工业等刚性用水增长
迅速,占总用水的比例近年来提高了
15%,农村生活及生产用水总体较平
稳,占总用水的比例呈减小趋势。

工程受水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
率为48.3%,其中地表水为46.4%,
地下水为64.7%。

区内现状存在浅层
地下水超采、深层地下水利用、城市
挤占农业及生态、农业挤占生态等不
合理用水问题。

受水区内现状年不合
理用水量为10.37亿m3,其中地下水
不合理用水量为7.22亿m3,挤占河道
内生态用水3.15亿m3。

河道外用水挤
占河道生态用水导致河湖生态环境遭
到破坏,挤占农业用水导致农业供水
保证率偏低,抵御干旱能力较差,地
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地裂和塌陷
等环境地质问题。

三、工程调水对受水区可供水量
的影响
可供水量是指根据来水条件、考
虑需水要求及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满足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前提下,
供水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河道外用水
量。

在无引江济淮工程情况下,受水
区2030年可供水量为153.20亿m3,
其中安徽省长江区49.33亿m3,安徽
省淮河区83.56亿m3,河南省20.31
亿m3。

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受水
区2030年净增供水量为24.83亿m3,
较无引江济淮工况下增加可供水量
引江济淮工程调水对受水区水资源影响分析
祝东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