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兴安盟强降雨天气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家参谋
农业气象
-154-
NONG JIA CAN MOU
2015年6月兴安盟强降雨天气特征分析
付吉林
(乌兰浩特市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摘 要】6月10日午后到12日夜间,兴安盟出现入汛后首场大范围
暴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造成突泉、科右中旗、科右前旗、
扎赉特旗部分地区不同程度洪涝灾害。

暴雨主要出现在科右中旗、突泉县、科右前旗中西部,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西部和阿尔山市东部;大暴雨主要出现在突泉县西北部和科右前旗中南部地区,最大降雨量出现在突泉县宝龙乡154.5毫米
【关键词】兴安盟;降雨;特征分析1 本次降水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持续时间长。

降水从10日的午后开始,一直持续到13日的白天。

11日、12日和13日08时过去24小时的降水量分布来看,三天全盟都有大范围的降水天气产生。

11日和12日降水量较大,都有暴雨产生。

2)降水分布较为均匀。

与以往暴雨天气不同,本次暴雨过程降水量的分布较为均匀,大雨以上量级降水主要分布在我盟的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也达到中雨以上,降水局地差异没有以往明显。

3)降水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从11日和12日强对流天气监测来看,两天我盟基本没有闪电和冰雹等现象的出现,只在11日的白天有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所以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以稳定性降水为主,降水时间长是产生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2 降水成因分析2.1 环流形势
暴雨发生前10日08时500hPa 环流形势,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上空维持两槽两脊型,河套北部和日本海北部为低槽区,我盟上空为暖脊区。

河套北部的低槽槽线上有正的热成风涡度平流,将会加深发展。

到10日20时,该槽已经加深成低涡,我盟处于低涡前部偏南气流中,动力条件转好,降水过程开始。

11日到12日低涡中心位置少东,低涡轴向发生逆时针旋转,我盟上空由偏南气流转为东南偏东气流,但始终处于低涡的顶前部,有偏南风和东南风的切变存在,上升运动强,降水增强并一直持续。

13日08时以后,低涡东移并移出我盟,贝湖南部的高压脊不断向我盟伸展,我盟的降水减弱结束。

可见,我盟暴雨期间正是500hPa 低涡控制的时间,因此,该低涡正是我盟暴雨的影响系统。

低层850hPa 环流形势和500hPa 形势类似10日08时低涡已经形成,低涡前部南风气流的水汽通道已经建立,并在低涡的顶前部辐合。

我盟处在水汽输送通道区,水汽辐合不明显。

到10日20时,在低涡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前部的南风风速也不断加大,形成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加强,此时在我盟低空有偏东风与偏南风的横切变,水汽在这里凝聚,我盟降水明显起来。

11日和12日,在低涡旋转的过程中,南风和东风不断的把渤海湾和日本海的水汽向我盟输送,此过程中横切和低空急流一直维持,有利于水汽的辐合,并且使低层维持强的上升运动,增强了降水的持续时间。

以上大尺度形势分析表明,从地面到高空,气旋、低涡和横切的位置
比较一致,大致决定了强降水出现的区域,并增强了上升运动的强度;系统维持时间较长,有利于降水持续;低空急流的存在加强了水汽的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但具体到预报暴雨落区还要重点关注降水过程中的一些物理量特征。

2.2 物理量诊断分析2.2.1 水汽条件分析
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反映了暴雨期水汽的输送和集中能力,从925hPa 水汽通量分布来看,10日白天开始,渤海湾的暖湿空气就不断的向北输送,我盟上空水汽通量从4-6g/(hPa*cm*s)增加到10-14(hPa*cm*s),低层增湿明显,降水大值区位于水汽通量湿轴的左侧。

从同时段925hPa 水汽通量散度分布来看,10日到12日水汽辐合明显增强,11日白天在我盟中北部地区有40-60g/(hPa*cm 2*s)的辐合中心,水汽辐合达到最强,此时段内,我盟中部地区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出现与水汽通量辐合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和水汽通量的强烈辐合,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2.2.2 热力及不稳定条件分析
索伦单站的探空资料显示,10日08时,存在弱的对流有效位能,湿层集中在700hPa 以下,中层为干层。

到10日20时,湿层厚度向上伸展到400hPa,湿层深厚,且相对湿度也明显增强。

11日白天,深厚湿层维持,并且存在对流抑制能量,不利于冰雹等天气出现。

到12日20时,湿层又减弱到700hPa 以下。

各种稳定度的参数也表明,该时段发生对流潜势较弱,所以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产生重点是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

2.2.3 动力条件分析
制作单点(122°E,46°N)散度的垂直剖面图,我们发现700hPa 以下都为辐合区,强的辐合中心位于925hPa 附近,中心值最大在11日白天为-30×10-6/s,且强辐合中心对应850hPa 低空急流的左前侧,400hPa 以上为辐散区,最强辐散中心位于200hPa,中心值为14×10-6/s,对应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而且高空辐散弱于低空辐合,低空风场辐合起主要作用。

低空强烈辐合,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降水率增大。

3 结论与讨论
1)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500hPa 低涡、850hPa 低涡和横切,以及地面气旋。

上下层系统近乎重合的配置和维持,为强降水提供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持续较长的降水时间。

2)从水汽条件分析,沿低空急流的水汽通道为我盟输送湿空气。

低空急流左侧风速辐合和切变线两侧的风向辐合造成水汽在我盟强烈的辐合,为暴雨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热力及不稳定条件显示,我盟发生对流的潜势较弱,降水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3)暴雨出现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低层强辐合中心的左侧,且在国家考核站中只有一个站出现暴雨,其他暴雨均出现在区域站上,因此如何提高预报站点的准确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