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的化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化吸收】
【独立作业】
1.在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中()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如何除去一氧化氮中混杂有的二氧化氮气体
展示二氧化氮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颜色状态。教师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两种气体可选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二、化学性质
播放实验图片及动画,讲解三个重要的反应。
放电或高温
【板书设计】
氮的氧化物
一、物理性质
NO: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重。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放电或高温
N2+ O2== 2NO
2NO+ O2= 2NO2
3NO2+ H2O = 2HNO3+ NO
三、NO和NO2的“功”与“过”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运用物质性质的知识思考解决污染问题、造福人类的方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质
难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三、学习者特征(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氮气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本节知识中以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开始教学,以氮元素作为联系几个反应的桥梁层层深入。
听取老师的介绍
从神秘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密“魔鬼谷”草肥花美的原因,简单介绍发生的化学反应
放电或高温
N2+ O2== 2NO
2NO+ O2= 2NO23NO2+ H2O = 2HNO3+ NO
氮气从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形成氮肥。
回顾初中学习的氮气的性质,听取教师的讲解,思考原因。
知识迁移应用,加深理解
四、教学策略(方法)
对分课堂教学法讲授——内化——讨论
五、教学资源准备和辅助手段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资源应用
【讲授阶段】
故事导入:昆仑山那梭格勒河沿岸风景如画、草肥花美,然而这里却充满动物的尸骸甚至人的尸体,被称为“魔鬼谷”,原来这里是个高磁异常带,经常产生雷电,击中动物和人,可“魔鬼谷”内却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这是为什么呢?
N2+ O2== 2NO
2NO+ O2= 2NO23NO2+ H2O = 2HNO3+ NO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功”与“过”
“过”:两者都是大气污染物
“功”:明星分子,在医学、工业上的用途
物理性质见课本91-92页
结合二者的物理性质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理解、记忆化学方程式
联系实际、思考、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授课名称
2020年XX县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学设计
课题
氮的氧化物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班级
高一(100)班
参赛序号
03
授课时间
2020年10月18日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位于非金属学习的最后阶段,是通过学习硅、氯、硫形成研究非金属的方法之后进行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既有对新知识的认知,又有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模仿、迁移与应用。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建立元素观、转化观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2.教学重、难点)
1.知识技能
应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对他们的物理性质作正确的描述,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的内化吸收、独立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填写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对照表
前后知识的衔接,同时让学生加深此反应的理解、记忆;
学生独学习,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分钟时间讨论
抽查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为思维的碰撞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