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总结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卫
1.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r):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垂直变化,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度数为0.65℃。

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石油制品燃烧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S02、硫酸雾NOx和VOCs、O3、SO2、CO 发生季节冬季夏秋季
发生时间早晨中午或午后
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低,温度低,
有雾气温高,风速低,温度低,天气晴
朗,紫外线强烈
逆温类型辐射逆温下沉逆温
地理条件河谷或盆地南北纬度60°以下地区
3.大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①防止通过大气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②对人的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③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④选用最敏感的指标⑤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4.水体中三氮:①氨氮浓度增高,可能表明水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时间不长,为新近污染②亚硝酸盐氮含量增高,表明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③硝酸盐氮含量升高,而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不高时,表明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污染,现已完成自净过程④若三氮均增高,提示该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或过去受污染,目前自净仍在进行中。

5.化学耗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亦称化学需氧量。

6.生物需氧量(BOD)是指水体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7.可产生富集作用的物质特性: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高,急性毒性小,对生物不会产生致死作用。

8.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①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②PH规定在6~9③水饱和溶解氧约7.5mg/L④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小于3mg/L,若超过10mg/L表明水源已受污染。

9.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0.水体污染的来源:①按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方式分: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②按照污染物的来源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

11.地下水污染的特点:①污染过程极其缓慢②污染渠道多样③自净能力极差④污染难以治理。

12.水体污染的自净机制:①物理净化过程:稀释混合,吸附沉淀②化学净化过程:氧化还原、分解化合③生物净化过程:生物分解、生物转化和生物富集。

13.戒水传染病(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14.饮用水细菌指标:①细菌总数:规定不超过100 CFU/ml②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菌群:标准限值为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15.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的规则:①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少于100m的水域内,不准
停靠船员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②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从事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活动。

16.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②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7.混凝沉淀的原理:①中性中和作用②压缩双电层作用③吸附架桥作用。

18.影响混凝沉淀的因素:①伟丽的性质和含量②水中有机物和溶解盐的含量③水温④水的PH和碱度⑤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

19.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即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

20.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制剂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次氯酸,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容易穿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内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1.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①水的PH②水温③水的浑浊度④加氯量和接触时间⑤水中微生物和种类和数量。

22.土壤中的背景值:亦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用于评价土壤污染程度,制定卫生标准,评价健康影响等。

2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当地水和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饮水、摄食等途径使体内这些元素喊来那个过高比过低而发生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24.碘缺乏病(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25.氟中毒时女性病情较重,易发生骨质疏松软化,而男生则以骨质硬化为主。

26.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区别
项目克山病大骨节病
病因低硒、生物感染低硒、真菌毒素
病理改变心急改变为主软骨细胞改变
流行特征特定区域,季节,人群,家庭特定地区、时间及人群
临床表现心脏受损四肢关节受损
预防措施补硒补硒
27.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①小气候适宜②采光照明良好③空气清洁卫生④环境安静整洁⑤卫生设施齐全
28.评价室内采光的常用指标:窗地面积比值、投射角、开角、采光系数。

29.小气候(microclimate)是指住宅的室内由于屋顶、地板、门窗和墙壁等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的人工空气调节设备等综合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

室内小气候主要是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个气象因素构成。

30.热交换S=M±C±R-E S:人体蓄热状况Ml带热产热量(成人约8373.6KJ/d) C:对导、对流吸收或放射的热量R:辐射散热或吸收的热量当气温或人体周围的物体表面温度高于人体皮温时,C或R为+值,反之为-值。

E:蒸发散热量,蒸发时E为-值。

31.评价小气候的指标:①对人体影响常用的生理指标:皮肤温度、体温、脉搏、出汗量、温热感、热平衡测定②物理指标:有效温度、校正有效温度。

3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夏季空调室温22~28℃、相对湿度40%~80%,空气流速≤0.3m/s;冬季采暖室温16~24℃。

相对湿度30%~60%,,空气流速≤0.2 m/s。

33.CO2的危害:CO2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严重时甚至有麻痹作用。

当CO2浓度<0.07%是,人体感觉良好;CO2=0.1%时个别敏感者有不适感;CO2=0.15%时不适感明显;CO2=0.3%时人呼吸程度加深;CO2=4%时人会头晕、
头痛、眼花、耳鸣、血压上升;达8%~10%时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全身无力,肌肉抽搐甚至痉挛,神志由兴奋转为丧失;达30%可致死亡。

34.尘螨危害:儿童最敏感①过敏性哮喘②过敏性鼻炎③过敏性皮炎。

35.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是想住宅内多种环境因素联合作用对健康产生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特点:发病快,患病人数多,病因很难鉴别确认、病人一旦离开污染的建筑物后,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

建筑物相关
建筑物相关疾病(BRI)与SBS的区别:①症状可以勉强诊断②病因可以鉴别确认③病人即使离开特殊环境,症状也不会消失,必须进行治疗才能康复。

36.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内容:①采样点②采样时间的频率③采样方法④检测指标⑤采样仪器和采样人员⑥质控措施⑦记录⑧检测结果和分析与评价
37.城乡规划:是一定时间内为城市和村镇建设、发展和管理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38.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①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②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③保护城市生态环境④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⑤加强安全放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39.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②技术资料资料③城市建设现况④城市环境保护资料⑤共公共卫生资料。

40.城市功能区分的原则:①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区、仓储区和郊区
②居住用地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③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④保证在到达规划期时,各功能分区仍有开发拓展的余地,并保证城市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⑤为了保证生活角逐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41.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容积率、人均居住面积定额、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区人口密度。

42.菊花的卫生学意义:①调节和改善小气候②净化空气,降低噪音③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43.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s):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44.城市规划的目的:李永和增加对人群健康有利的、自然的城市的环境因素,消除和控制不利因素,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45.居住区的卫生学要求:①最抓哟的事选择城市中日照良好,风景优美,环境宁静和清洁的地段②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③必须有足够的面积④每个聚居区应配置成套的生活医疗服务设备。

46.绿地系统分类:①公园绿地②生产绿地③防护绿地④附属绿地⑤其他绿地。

47.健康城市:是指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并且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实施生活功能和发挥他们最大潜力中互相支持——让健康的人生活在健康的世界。

48.化妆品对皮肤的不良影响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②变应性接触性皮炎③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④光毒性皮炎⑤接触性荨麻疹⑥化妆品痤疮⑦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49.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的或者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50.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指环境中的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物质能够起到类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

51.预防生殖发育真该发生一级预防措施:①预付应掌握一些孕期安全用药知识②预防物理因素③预防化学因素④预防生物因素⑤预防不良生活作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