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第10课 “冷战”与“热战”课后练习第八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0课
“冷战”与“热战”课后练习第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于(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苏联
B、达到称霸世界的野心
C、稳定资本主义
D、扶植反动势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在砖瓦废墟中缓缓拉开大幕,这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冷战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肯尼迪说:“通过援外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策略是(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冷战与雅尔塔体系密切相关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班开展“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探究活动。
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十月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北约”“华约”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观察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控制西欧国家
②阻止西欧崛起
③提升英镑地位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组织“北约” ④成立“华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是( )
A、美苏“冷战”
B、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南北战争
D、欧盟的形成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答案】:
【解析】:
第12题【判断题】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
近年,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材料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
美国国务聊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请写出一例美国为称霸世界挑战这一趋势的典型事例。
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探究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做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
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反别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
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泽东。
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
《时代》内文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列宁说:“通往巴黎的道路经过北京”。
材料二:1972年3月6日。
尼克松的“中国长征”。
“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
很少有美国总统花这么长时间,整整一个星期,呆在异国他乡,而且,这个国家,甚至还没有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虚拟的敌人。
”《时代》周刊如是说。
材料三:2005年6月27日。
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
这一期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封面为什么红色为基调并配以蝗虫?
尼克松要进行“中国长征”的背景是什么?它对中美有何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故去的毛泽东再次登上《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