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4课 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1)(鲁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1)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0分)
篁.竹()清洌.()为坻.()为屿.()
为嵁.()摇缀.()参差
..()佁.然()
俶.尔()翕.忽()
二、填空(14分)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代文学家。

字,河东解人,世称。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16分)
1、隔篁竹
.. 2、心乐.之
3、水尤清.洌.
4、蒙络.摇缀
5、佁.然.不动
6、俶.尔.远逝
7、参差披拂
.. 8、潭中鱼可百许.头
四、根据要求默写课文(14分)
1、作者“心乐之”的原因:,,。

2、写鱼儿轻灵游动姿态的句子:,。

3、间接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4、小石潭得名的原因:,,,,,
,。

五、翻译下列句子。

(6分)
l.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六、背诵课文1-2节,完成同步练习(20分)
1、第一小节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位置,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4分)
4、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一句话中可以看出?(4分)
5、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

如第②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

请你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出潭水的特点的?(4分)
七、阅读语段回答问题(20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围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1、对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命仆过江(于是)
B、斫.榛莽(砍)
C、始指.异之(手指)
D、外与天际.(接)
2、对下面加点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岈.然洼然:(像深山,名词作状语)
B、攒蹙累.积(积累到一起)
C、山之特.立(独立出众)
D、萦青.缭白.(青:青山,白:白云)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用原文语句填空(6分)
(1)写作者赴西山揽胜过程的句子是、、、。

(2)写西山辽阔壮美的语句是、、。

(3)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语句是、。

5、列举任意一组骈句。

(2分)
、。

6、本段文字运用最多的两种表达方式是、。

(4分)
7、对文中中感情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以冷峻的口吻写他的欢娱旷达,看似“浩浩”,实乃“戚戚之忧”。

B、作者写西山之景,突出其高大渺远,广阔无边,作者即景抒情,顿觉眼高胸阔,神逸意远。

C、作者在西山之游非常惬意,在漫游中完全摆脱了贬谪“是州”“恒惴栗”的愁闷。

D、写西山之游,似乎惬意,达到忘我境界,其实正是作者思想苦闷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huáng liè chí yǔ kān zhuì cēncī yǐ chù xī
二、《柳河东集》柳宗元唐子厚柳河东《永州八记》文体
三、1、成林的竹子。

2、以……为乐 3、清澈 4、缠绕 5、愣住的样子 6、忽然 7、随风飘荡 8、上下,左右
四、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五、1、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3、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六、1、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因为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所以水与各种形状的石头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3、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4、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
者相乐”的描写可知。

5、从鱼的空游、阳光直射水底、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石头等角度写出水的清澈透明。

七、1、C 2、B 3、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1)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伐。

(2)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3)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施施而行,漫漫而游6、描写,抒情7、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