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的学科,而复习资料是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

我们首先需要掌握整数的概念,即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正整数与正整数相加、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负整数与负整数相加的规律。

例如:1. 3 + 5 = 82. 3 + (-5) = -23. (-3) + (-5) = -8二、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

在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找到它们的公共分母,然后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运算。

例如:1/4 + 2/4 = 3/43/5 - 1/5 = 2/5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中,我们还需要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而四边形则是由四条边和四个角组成的图形。

我们需要掌握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例如:1. 三角形根据边长的不同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2. 四边形根据边的性质可以分为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四、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面积和周长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基础知识。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例如:1.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乘以宽度来计算,周长可以通过将长度和宽度相加再乘以2来计算。

2. 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周长可以通过边长乘以4来计算。

3.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乘以高再除以2来计算,周长可以通过三条边的和来计算。

五、时间和日历的应用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中,我们还需要学习时间和日历的应用。

我们需要掌握钟表的读法,包括小时和分钟的表示。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日历的基本知识,例如星期的顺序和月份的天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1第一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25×4=100,25×8=200,25×16=400,125×8=1000,125×16=2000,24×5=120,11×11=121,12×12=144,13×13=169,14×14=196,15×15=225,16×16=256第二单元、升和毫升1、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叫做这个容器的容量。

2、1升(L)=1000毫升(ml 、mL)3、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

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毫升。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称为棱长)4、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一瓶眼药水大约15毫升。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6、1升水重1千克,1毫升水大约20滴。

第三单元、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边关系):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数的整数和负数
- 数的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算、衡量事物多少的概念。

- 整数和负数的概念:整数是自然数、0和负整数的统称,负数是0和负整数的统称。

- 整数的比较:比较整数大小时,绝对值越大的整数越小。

- 负数的认识:负数表示欠债、方向向下或温度低等概念。

2. 分数的认识
-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两个整数表示的比值,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分数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被分成的份数。

- 分数的简化: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它们没有公因数,得到最简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等时,分子越大的分数越大;当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等时,可以通过通分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3. 数的四则运算
- 加法: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进行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 减法: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 乘法:数的乘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 除法:数的除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数按照另一个数的倍数进行分组,确定几个倍数,得到商。

4.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点、线、面的概念: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面有长度和宽度。

- 二维和三维图形:平面图形是只有两个维度的图形,立体图形是有三个维度的图形。

- 平面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不同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基础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基础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基础知识点
1. 数字
- 认识0到100之间的数字
-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数字的大小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3. 乘法和除法
- 乘法口诀表
- 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法
-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4. 分数
-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 时钟和日历
- 读懂时钟上的时间
- 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 计算时间间隔
- 使用日历解决问题
6. 长度和重量
- 厘米、米、千米的换算
- 克、千克的换算
- 使用标尺和天平测量长度和重量
7. 三角形和四边形
-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
- 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 识别并绘制简单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8. 数据和图表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呈现方式:统计表、柱状图和折线图
- 读懂和分析图表的信息
9. 变量和方程
- 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 简单方程的解法
- 简单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10. 量和单位
- 时间、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单位
-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 使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交换律、结合律1)交换律:加法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例如:a +b=b+a。

2)结合律: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加,可以改变它们的先后顺序,和不变。

例如:(a+b)+c=a+(b+c)。

2.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1)交换律:乘法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例如:a×b=b×a。

2)结合律: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乘,可以改变它们的先后顺序,积不变。

例如:(a×b)×c=a×(b×c)。

3)分配律: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积再相加。

例如:a×(b+c)=a×b+a×c。

3.运算的优先级1)先乘除后加减。

2)括号内的运算先于括号外的运算。

3)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一、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为加数和和。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为被减数、减数和差。

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为因数和积。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为被除数、除数和商。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有关的运算为a+0=a,a-0=a,a-a=0,×a=,÷a=(a≠)。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乘法知识点: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1、练习: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2、28×79的积是()位数。

124×65的积是()位数。

【填空】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末尾没有0)1、用竖式计算17×243= 308×65= 175×24= 203×19=2、小杰每分钟打135个字,他打一篇文章用了28分钟,还有650个字没有打完,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3、商店购进845个书包,卖出537个。

(1)卖出的书包单价是85元,共收入多少元?(2)剩下的书包按单价65元卖,还能收入多少元?4、全国13家调查机构于1999年底对北京、大连等14个城市进行居民生活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这14个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是821元。

这14个城市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元?5、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的公路干线中,最长的是京拉线,最短的是京塘线。

京塘线的长度是142千米,京拉线的长度大约是京塘线的27倍。

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末尾有0)练习:1、40×25的积末尾一共有()个0。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填空】2、幼儿园的王阿姨要买100个玩具模型,她带了4000元,可以买()【选择】①45元的坦克②42元的公共汽车③38元的小轿车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填空】□□×□□=1600 □□×□□=2400 □□□×□□=36004、下面四道算式中,与其他三道的积不相等的是()【选择】①190×70 ②19×700 ③19×7×10 ④19×7×1005、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3个0,这两个乘数的积的末尾至少也有3个0。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的认识与应用
1. 1~999之间的数的认识
2. 数的分类及比较大小
3. 加减法的概念
4. 加减法的应用
二、简便算术
1. 10以内的加减法
2. 10以内的连加减法
3. 乘法的概念
4. 乘法口诀表
5. 乘法的简便算术
6. 除法的概念
三、面积和周长
1. 面积的认识
2. 长方形的面积
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 比较不同形状的面积
5. 周长的认识
6. 长方形的周长
7. 正方形的周长
8. 比较不同形状的周长
四、分数
1. 分数的认识
2. 单位分数
3. 带分数
4.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五、时间和钟表
1. 秒、分、时的认识
2. 时间的读写
3. 时钟的认识
4. 分钟刻度时钟的读写
5. 五分钟刻度时钟的读写
六、长度和重量
1. 长度的认识
2. 米、厘米的换算
3. 克、千克的认识
4. 克、千克的换算
七、数据统计
1. 柱形图的认识
2. 折线图的认识
3. 数据的图形表示
总结
四年级下册涵盖了数学中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与应用、简便算术、面积和周长、分数、时间和钟表、长度和重量、数据统计。

其中,加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方式是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好。

面积和周长、分数、长度和重量等则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应用题中,要善于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四年级下册的学习,能够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数学重点知识(四年级下)- 第一篇一、加减法在四年级下学期中,加减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学习内容都建立在加减法的基础上。

下面是一些需要掌握的加减法知识:1. 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2. 向前进位,向后借位。

进位指将一个进位单位(如10个)移到高位,而借位是从高位借1个单位。

3. 按步骤进行计算。

4. 普通的加减法。

除此之外,还需要熟悉例如用加法与乘法互推的技巧,比如$6*7=6*(5+2)=30+12=42$。

这是一个简单的乘法口诀,但实际上,它也是加减法的一种计算方式。

二、数的大小和多样化1. 在四年级下学期中,数字的多样化和大小是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需要学会比较、排序和计数数字。

2. 排序:把数字排成升序或降序的方式。

3. 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们需要理解“大于”和“小于”的符号,并正确地使用它们来比较数字。

4. 计数:学生们需要掌握计数的方法。

同时,对于时间的计算和理解也有重要作用。

5. 除此之外,四年级下学期中还包括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的学习。

三、几何和位置在四年级下学期中,几何和位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以下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几何和位置相关的知识:1. 学生需要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测量角度、直线和距离。

3. 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写方位(如东、南、西和北)。

四、统计和概率在四年级下学期中,统计和概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统计和概率相关的知识:1. 统计:学生需要掌握收集、组织、展示和解释数据的方式。

2. 概率:学生需要了解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概率。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学期数学重点知识的介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并且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加减法
1. 计算加法和减法的结果
2. 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
3. 利用进位和借位进行加减法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
二、乘法
1. 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计算乘法的结果
3. 掌握乘法表的前十行
4. 计算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5.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计算
三、除法
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计算除法的结果,包括整除和带余数
3. 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 利用乘法解决除法的问题
四、数的应用
1. 通过图表和自然现象认识大数和小数
2. 用大数计算问题
3. 用小数计算问题
4. 利用数表和数轴解决问题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正确读写四位数和五位数
2. 写出可以四舍五入后相等于给定数的最简小数
六、图形的认识
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 知道多边形有几个边和角
3. 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4. 知道相同形状图形的面积大小相等
七、位置与方向
1. 了解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2. 根据指令行走和转向
3. 掌握左右前后的概念
4. 利用方位词比较位置
总结:
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数的应用、数的读法和写法、图形的认识、位置与方向。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打下了数学学习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 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 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 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 除以一个非0 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0 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一、四则运算。

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加数;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 差 = 被减数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差。

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 =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 商 = 被除数÷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除数×商。

-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 - 余数)÷商;商=(被除数 - 余数)÷除数。

3. 有关0的运算。

-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4.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四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以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认识更大的整数,如亿以上的数。

- 学习整数的比较大小。

-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

- 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乘法表的扩展。

2.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 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点的作用。

-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四则运算:-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掌握运算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5. 面积的计算:-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

6. 周长的计算:-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7. 简单的几何图形:-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 学习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

8. 位置与方向:- 学习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 理解东、南、西、北等基本方向。

9.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整理。

10. 简单的统计:- 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计算平均数。

11. 解决问题:- 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四年级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多思考、多实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 4+56÷56-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四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将学习更多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整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 整数的大小比较。

- 整数的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2.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简单的分数加法和减法。

3. 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 面积单位的换算。

4.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 容积单位的换算。

5. 长度单位和数据的收集整理- 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统计图表。

6. 简单的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特性。

- 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

7. 应用题的解决- 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数学思维的培养- 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抽象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9. 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10. 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数学下总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总复习知识点

1.整数:正整数、负整数、绝对值、相反数、正负数的比较等概念和
运算规则。

2.小数:认识小数、小数的读法、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加减法
和乘除法。

3.分数: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法、相等分数、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带分数、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面积: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的单位换算等。

5.周长: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的单位换算等。

6.长度: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换算、长度的加减法运算等。

7.容量:毫升、升之间的换算、容量的加减法运算等。

8.质量:克、千克之间的换算、质量的加减法运算等。

9.时钟:认识时钟、小时与分钟的关系、读取时间、时间的加减法运
算等。

10.万位数和千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万位、千位、百位、十位、
个位数的概念。

11.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退位等。

12.乘法与除法: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运算、带余数的除法、乘法
和除法的交换律等。

13.排列组合:认识排列和组合、用树状图表示排列组合等。

14.图形与图形的关系:图形的对称性、相似图形、全等图形等概念。

15.数据的图表表示: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读取和制作等。

这些知识点是四年级数学下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们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以上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四、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己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除法中,己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五、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

(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a+0=a(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0=a a-a=a(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

a×0=0 ; 0×a=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0÷a=0(a≠0)2.0不能作除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5×4×8
=25×4+25×8
=100×8
=100+200
=800
=300
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
注意:认真审题,先看算式的特点,再看数的特点进行简算。
知识点七 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65+35) =528—128—89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姓名:
知识点一 四则运算(默写)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 X 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乘、减形式 6、连减:a—b—c=a—(b+c)
7、连除: a÷b÷c=a÷(b×c) 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
知识点五 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注意:一定先分级,改写和求近似数后一定要写单位。
知识点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 1 条背诵)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 0,
一般要把 0 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三位数的加减法: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2. 乘法口诀表:通过背诵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运算。

3. 除法运算:学习除法运算,包括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4. 分数:了解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加减运算。

5. 小数:初步了解小数的概念,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小数的加减运算。

6. 时、分、秒的换算:学习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包括小时换算成分钟和秒钟,分
钟换算成秒钟等。

7. 长度、容积、质量的初步认识:学习长度、容积和质量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

8.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绘制:学习平面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绘制方法,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9.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通过绘制图表来进行数据统计。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孩子们进行练习和巩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1. 大数的认识:是10的4次方。

是10的5次方。

是10的6次方。

是10的7次方。

(5)1亿=10^8,1兆=10^12。

2. 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

(3)直角的度量:直角的度数是90度,直角是角的一种,它的大小固定,只有一种。

(4)角的分类:锐角<90度,直角=90度,钝角>90度和平角、周角。

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就是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面到下底面作垂直线段,垂足落在底边上。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计算能力1. 大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大数的四则运算,需要掌握运算的优先级,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同时,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需要进行验算。

2.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四则运算与大数相似,但需要注意小数的特殊性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数值的影响。

3. 混合运算:在混合运算中,需要遵循运算的优先级,并注意括号的处理。

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简化计算和验算。

三、逻辑思维能力1. 逻辑推理:通过已知条件和逻辑规则,推导出未知量的值或关系。

常见的逻辑推理问题包括条件推理、真假判断等。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逻辑关系,运用排除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推理。

2. 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或物体,想象其旋转、翻转或组合后的形状或位置关系。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想象力,同时需要掌握常见的几何变换和运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二 运算定律(默写)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1、 加法交换律:a+b=b+a 2、 加法结合律:(a+b) +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 4、 乘法结合律:(a×b)×c=a×(b×c) 5、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个因数;当一个因数等于 1 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在( )里填上>、<或=。 756×0.9( )756 1×0.94( )1 4.25×1.1( )4.25 1.26×0.7( )
0.7 9.72×1( )9.72 3.589×0( )0 (四)积的近似值 先求出积的准确值,再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数位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77 (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连乘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乘加、乘减,先乘后加减。 (六)小数乘法简算 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知识点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 1 条背诵)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 0, 一般要把 0 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知识点八 小数的乘法(第 1 条背诵)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1、小数乘法的意义 (1)乘法是整数时,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 1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 1000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 10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 10000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长度: 1 千米=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知识点三 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65+35) =528—100
=528—128—89 =400—89
=428
=311
二、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三、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四年级下册数学背诵或默写知识点
知识点一 四则运算(背诵)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 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 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二、合并式
135×12—135×2 =135×(12—2) =135×10 =1350 四、特殊 2 45×102 =45×(100+2) =45×100+45×2 =4500+90 =4590 六、特殊 4 35×8+35×6—4×35 =35×(8+6—4) =35×10 =350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 3 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的两条边,那第三边大于 这两边的差小于这两边的和。)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其两锐角之和等于 90°)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其两锐角之和小于 90°)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三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 1 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 1 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其三个角都是 60°)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 14、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是特殊的梯形。 等腰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6、我们学习过的轴对称有圆(有无数条对称抽)、长方形(2)、正方形(4)、 等腰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3)、等腰梯形(1)、菱形◇(4)。. 17、用 2 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用 2 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 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9、用 2 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 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在余数后面添上( )再继续除。②被除数小于除
数时,即整数部分不够商 1 时,要用“0”占位,并在这“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同时要在被除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继续除。
(3)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去掉除数
的小数点,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
1 分米=100 毫米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面积: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人民币: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4、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 点
小数部分

万千百十个
位…位 位 位 位 位
十百千万
分 位
分 位
分 位
分 位

·

万千百十一
十百千万
数 单

( 个
分 之
分 之
分 之
分 之



一一一一
5、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 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
运算。
例:0.5×5 表示求 0.5 的 5 倍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 5 个 0.5 相加是多少?
(2)乘数是小数时,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例:5×0.5 表示求 5 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例 1] 说一说下面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8×0.753.8 的百分之七十五是多少。 4.2×94.2 的 9 倍是多少。10×3.510 是
知识点五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 7、10 条默写,其它
要理解)
我要拿 100 分
得分: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 0.01、
0.001……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
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 10。
50+98+50 =50+50+98 =100+98 =198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488+40+60 =488+(40+60) =488+100 =588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25×4×56 =100×56 =5600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99×125×8 =99×(125×8) =99×1000 =99000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 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写几个 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 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
知识点九 小数的除法(第 1 条背诵)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1、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 )的小
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法的末尾仍然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面添( )继续除。
(2)整数除整数①被除数大于除数时,个位上的数除完还有余数,要在商的
256—58+44 =256+44—58
250÷8×4 =250×4÷8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528—(150+128) =528—128—150 =400—150 =250
=300—58 =242
=1000÷8 =125
知识点四 图形的认识(第 1 条到第 16 条要背诵)
得分: 我要拿 100 分
3.5 倍的多少。
[例 2] 只列式不计算:
(1)0.82 的 5 倍是多少?
(2)3.9 的百分之二十五是多少?
(3)5 个 1.2 是多少?1.2×5
(4)1.25 的 4.5 倍是多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
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 4 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 8 位即在亿位的右 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 掉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