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平衡 例题解析人教版选修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例题解析
【例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35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分析】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既能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又能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任何可逆反应,反应物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转化为生成物。
若反应向右进行,则X2、Y2、Z三种物质的浓度范围依次是:0~0.1mol/L、0.2mol/L~0.3mol/L、0.2mol/L~0.4mol/L;若反应向左进行,则X2、Y2、Z 三种物质的浓度范围依次是:0.1~0.2mol/L、0.3mol/L~0.4mol/L、0mol/L~0.2mol/L。
【答案】A、B。
【例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B.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生成n mol B2 D.任何时间内A2、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知识点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和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混和物的百分组成一定可引伸为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反应物的转化率(利用率)一定。
化学平衡的特征: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v正=v逆≠0。
(动)
⑵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和压强等)不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定)
说明:化学平衡状态与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无关。
⑶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直
至达到新的化学平衡。
(变)
【分析】因为左边化学计量数之和为2,右边也为2,所以无论从左边反应开始,还是从右边加入生成物开始,总过程,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所以B是错误的。
根据化学计量数关系,如果正反应速率看作单位时间AB生成为2mol的话,逆反应生成B2或A2各1mol,是平衡状态,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了。
(C)是正确的,任何时间内A2和B2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都是1:1,但初始加的A2和B2如果不同,那么它们在反应混合物中物量的量之比不可能为定值。
【答案】C
【例3】某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是50,在这个温度下使H2与I2(g)发生反应,反应开始时,碘蒸气的浓度是1mol/L,当达到平衡时c(HI)=0.9mol/L,求H2的转化率。
【知识点拨】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化学平衡常数:
式中A、B、C、D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
化学平衡常数K 的意义:①K 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转化率越大。
②K 的大小只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K 值越大(一定温度下)说明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
【分析】H 2的转化率=%10022⨯的起始浓度
的转化浓度H H 根据题给条件可知,H 2的转化浓度应该是HI 平衡浓度的一半为0.45mol/L 。
因此要求出H 2的转化率必然应求出H 2的起始浓度。
而H 2的起始浓度为H 2的转化浓度和H 2平衡浓度之和。
解:设c (H 2)的起始浓度为x mol/L 。
c (H 2)的平衡浓度为y mol/L 。
H 2 + I 2(g) 2HI 起始浓度(mol/L ) x 1 0
转化浓度(mol/L ) 29.0 2
9.0 0.9 平衡浓度(mol/L ) y 0.55 0.9
∴5055.09.0]][[][2222===y
I H HI K
y=0.0295mol/L
x=0.0295+0.45=0.4795mol/L
∴H 2转化率= 4795
.045.0100%=93.8% 【答案】93.8%
【例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 和1mol B ,发生反应:2A(g)+B(g) 3C(g)+D(g) 达平衡时,c (C)=w mol/L 。
若维持容器内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 浓度仍为w mol/L 的是( )
A. 1mol A +0.5mol B +1.5mol C +0.5 D
B. 2mol A +1mol B +3mol C +1mol D
C. 3mol C +1mol D +1mol B
D. 3mol C +1mol D
【知识点拨】等价转化是一种数学思想,借用到化学平衡中,可以简化分析过程。
它指的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即不论可逆反应是从正方向开始,还是从逆方向开始,抑或从中间状态开始,只要起始所投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当,则可达到等效平衡
状态。
这里所说的“相当”即是“等价转化”的意思。
【分析】根据反应:2A(g)+B(g) 3C(g)+ D(g)
A 1mol 0.5mol 1.5mol
0.5mol
可看作1.5mol C和0.5mol D是A、B投料后反应的
生成物,即它们相当于A和B分别投料1mol和0.5mol,则原始A、B各投料2mol和1mol。
D中是从逆反应开始,但起始浓度与正反应起始浓度相当,所以A、D是正确
选项。
而B相当于正反应起始浓度4mol A和2mol B,
则平衡时c (C)>w mol/L,而C相当于正反应起始浓度
为2mol A和2mol B,则平衡时A的转化率提高,c(C) >w mol/L。
【答案】A D
【例5】(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g) H2(g) +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w(HI)=w(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2时,
⑤c(HI):c(H2):c(I2)=2:1:1时,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2NO2N2O4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知识点拨】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常用方法的归纳:项目m A(g)+n B(g) p C(g)+q 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
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
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的同时生成
m molA,
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B的同时消耗
p molC,
即v(正)=v(逆)
平衡
【分析】观察第(1)题反应的特征可知:此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即在反应的任何一个阶段,容器内压强不发生改变。
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观察第(2)题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改变,因此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密度都发生改变,当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都不再改变,此时c(NO2)恒定,颜色不再变化。
【答案】(1)②⑥⑨(2)⑥⑦⑧⑨⑩
【例6】已知293K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克/100克水及在0.9282Pa的二氧化碳压力下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109克/100克水。
请用计算说明,当持续把二氧化碳(压强为0.982 Pa,下同)通入饱和石灰水,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会否完全“消失”?
在多次实验中出现了下列现象,请解释。
1.把由碳酸钙和盐酸(6mol/L)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直接通入饱和石灰水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通二氧化碳时生成的沉淀到最后完全“消失”。
若使生成的二氧化碳经水洗后再通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则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到最后就不能完全“消失”,为什么?
2.把饱和石灰水置于一敞口容器中,过了一段时间后溶液表面有一层硬壳。
把硬壳下部的溶液倒入另一容器中,再通入经水洗过为二氧化碳,最后能得清液,请解释。
若把硬壳取出后,全部放回到原石灰水溶液中,再持续通入经水洗过的二氧化碳,最后能得清液吗?
3.用适量水稀释饱和石灰水溶液后,再持续通入经水洗过的二氧化碳,结果是因稀释程度不同,有时到最后能得清液,有时得不到清液。
请估算用水把饱和石灰水稀释多少倍时,谁能得到清液?(设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即293K)
【分析解答】饱和石灰水浓度0.0223mol/L;在0.982Pa下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109mol/L;不能全溶。
1.由于生成的CO2中带有HCl气体之故;
2.硬壳是CaCO3,其生成并取出使石灰水浓度减小,再通CO2于其中则生成的CaCO3量小于上条件下CaCO3溶解浓度,所以可得清液。
(略)
3.1.05倍
【例7】(江苏省1998年奥赛初赛试题)在5.00L 的烧瓶中,导入35.7g五氯化磷,维持在250℃发生反应PCl5(g) PCl3(g)+Cl2(g)。
达平衡时,分析平衡混合物,发现其中有8.75g氯气,则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
平衡常数K c =c (PCl 3)·c (Cl 2)/c (PCl 5)最接近( )
A.0.0633
B.0.315
C.2.56
D.15.8
【分析解答】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求出平衡时的
c (Cl 2)、c (PCl 3)、c (PCl 5),即可求出K c 的值。
PCl 5(g)
PCl 3(g) + Cl 2(g)
起始浓度(mol ·L -1)
55.2087.35⨯ 0 0
平衡浓度(mol ·L -1)
55.2087.35⨯-57175.8⨯ 5
7175.8⨯ 57175.8⨯ 可求得K c 最接近(A )选项的值。
【思维误区】因为烧瓶的容积为5L ,故求算平衡
时各组分浓度时,切不可忘记除以5L ,否则将得出K c =0.315的结果,错选B 。
【视野拓展】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弄清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四者之间的互换关系,并列出下面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