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双阳样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双阳样板”
作者:曲春雨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22年第12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长春市双阳区是中国梅花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区委紧紧围绕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和长春市“六城联动”战略部署,明确“打造活力新城、建设魅力之区、铸就实力双阳”战略定位,突出特色优势,加速产业融合,全面建设长春现代农业城示范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双阳样板”。

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振兴
围绕构建现代农业“圈”状发展格局,创新建立“四型农业”发展模式,着力推动农业发展从生产功能向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延伸融合。

做强特色农业。

聚焦全省打造梅花鹿千亿级产业目标,抢抓长春市打造“十大产业链”契机,坚持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加快建设梅花鹿“规模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特色文化”五大基地,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梅花鹿产品和东北名优特产集散中心。

目前,全区梅花鹿总量达到31万头,鹿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亿元。

双阳区先后获评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区、国家梅花鹿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双阳梅花鹿”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做活休閑农业。

围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与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引领,加快打造休闲康养、生态观光、特色体验、农耕研学等精品乡村旅游线,全力推动两湖新区、神鹿峰二期、蓝城农旅等融合型项目成为全新引爆点,精心组织梅花鹿节、消夏节等系列活动,特色推出“双阳有礼”系列乡村旅游商品,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值超40亿元,双阳正朝着“长春微度假首选地、吉林新周末样板地”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做大精品农业。

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4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45万亩,全国经济作物(蔬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评审。

加快打造面向长春都市圈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全速推进鹿业、果蔬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6户,富硒米、生态肉、有机菜、洋菇娘等特色农产品打入高端市场,双阳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考评”中位居县域首位。

做优数字农业。

加快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与全省首家县域数字农业农村试点建设,持续升级“双阳农云”平台,注册应用“吉农码”1.6万余人(户),奢爱良蔬、博
文鹿业等数字化应用典型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瑞禾农业、欣铭农业成功获批全省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太平镇小石村成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典型村。

全领域综合整治,推动生态振兴
围绕生态强省战略,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聚焦农村垃圾治理,率先在长春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实行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治理模式,农村垃圾治理实现运行规范化、处理科学化、监督常态化,双阳区被评为全省生活垃圾治理达标市(县)。

聚焦农村污水治理,坚持水岸同治,累计投资超10亿元实施了饮马河、双阳河、石溪河流域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砖瓦窑桥国控断面保持四类以上标准,域内28条河流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实现从断面达标到全流域改善。

聚焦厕所粪污治理,累计投资1.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4.9万户,投资1200万元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站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实现全覆盖。

聚焦村容村貌提升,高标准推进千村示范创建,建设了一批以小石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型、以将军村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型、以黑鱼村为代表的三产融合型“一品村”,黑鱼、肚带河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太平、齐家、双营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双阳区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深层次塑形铸魂,推动文化振兴
始终把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乡村内涵的有力抓手,外塑形象、内铸灵魂,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和文明素养。

注重文化传承。

鹿文化博物馆、马文化博物馆、蜜蜂文化科普馆触及文化根脉,五家子遗址、锡伯古国等历史文化嵌入记忆符号,花棒秧歌、鹿神舞分别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双阳区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注重文化惠民。

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中心、村屯文化小广场实现全覆盖,农民文化节、“送文化下乡”、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唱响文化主旋律,电视剧《鹿鸣春晓》有望登陆央视。

注重文明引领。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文明村屯创建等活动,双阳好人、最美系列人物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奢岭镇、太平镇、鹿乡镇镇区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开放式外引内培,推动人才振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着力形成双阳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广开门路“引”。

成立区人才服务局,实施“双阳工匠”“乡土专家”等11个人才引进专项工程,两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近400人。

精准培训“育”。

依托乡村振兴学院、田间学苑等,年均培训高素质农民、农村劳务经纪人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近万人,培树了全国十佳农民李华靓、青年返乡创业典型李成鹏等一批乡土人才典型,双阳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优化环境“留”。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紧盯人才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提供“一站式”引进、“保姆式”服务,对67名高端人才发放奖励及补贴100余万元,形成人才集聚“磁极效应”。

大力度固本强基,推动组织振兴
突出以党建为根本,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切实形成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建强队伍促发展。

组织实施“头雁领富、能人治村”工程,全区项目支书达127人、占比95%。

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中展现风采、体现价值。

党建引领强治理。

坚持把支部建在屯上,创新实施“1+3+X”基层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路。

鹿乡镇信家村、齐家镇张家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基层治理案例入选国家《乡村治理动态》,双阳区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县区,“双阳之治”已成为全国典范。

壮大经济增实力。

深入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模式,2021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现有脱贫人口2526户、4675人,均已实现稳定脱贫。

奋楫争先风帆劲,乡村振兴正当时。

双阳区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聚焦聚力“五大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抢抓契机、攻坚突破,奋力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加快推动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双阳力量。

(作者系中共长春市双阳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艾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