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交分道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交分道岔
一、复式交分道岔简介:
复式交分道岔,是缩短车站咽喉长度、减少车道用地、提高调车作业效率的良好设备。
其长度略长于单开道岔,而其作用相当于两组对向单开道岔,因此可以缩短站场长度,特别在复线及多线区间的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等衔接的咽喉区,采用复式交分道岔配合交叉渡线,更为明显。
二、复式交分道岔的常见病害及原因:
1.曲尖轨侧磨严重
道岔铺设先天不良及侧线接发车多是曲尖轨侧磨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锐角辙叉部分无论甲股还是乙股,无论前锐角辙叉,还是后锐角辙叉,与前后连接线路是否直顺成为复交道岔能否保证养护维修质量的关键。
复式交分道岔往往作为正线咽喉道岔的连接道岔,如果两组道岔的型号不一致,辙叉的转辙角度不同,势必在正线道岔与复交道岔锐角辙叉间形成一条不规范的曲线,成为原始病害。
这样,在复式交分道岔曲股过车的情况下,恶化了列车通过的条件,增大了对曲尖轨及直基本轨的撞击,缩短了设备使用的寿命。
2.转辙器电务方钢安设不正确
(1)在转换过程中有“绷劲”,造成电动转辙机动作电流大,扳动不灵活。
ZD6型转辙机一般情况下动作电流多≤2.2 A,而现场的复式交分一般调整为2.5 A,且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
(2)复式交分道岔转辙器安装不良造成道岔拉杆在转换过程当中有蹭碰木枕或表示杆与拉杆丁字铁互相摩擦的现象,现场为防止这类现象,往往通过劈裂木枕边缘,打磨掉丁字铁一侧等方法加以克服,治标不治本。
3.可动心轨跳动及双头螺栓折断
由于轨下基础薄弱,捣固质量不高,通过总重达到一定数量等原因,可动心尖轨跟端5孔鱼尾板辗轧变形、间隔铁磨耗极易造成尖轨跟端双头螺栓折断,严重时出现可动心尖轨跳动现象。
4.转辙机动作电流大,存在反弹现象
(1)转辙部分尖轨跟端轨底部分与基本轨轨底接触,造成ZD6型转辙机动作电流过大。
(2)尖轨跟端或可动心尖轨跟端整治轨端不平顺时,在双头螺栓与五孔鱼尾板间加垫弹簧垫圈或铁片,造成反弹。
(3)因为双头螺栓容易折断,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存在把第二条双头螺栓改
为普通鱼尾螺栓的现象,造成尖轨跟端过死,扳动不灵活。
5.转辙部分曲股轨距扩大,难以保持
木枕复式交分道岔直股基本轨外侧螺纹道钉孔受外闯力影响,钉孔增粗变大,轨距不易保持,容易造成动态情况下轨距扩大,影响电务表示杆卡口。
木岔枕经反复改道,钉孔疏松,枕木失效,增加了维修难度和工作量。
硷枕复式交分道岔基本轨外侧轨距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有缝隙,经过列车长时间的辗轧,造成框架尺寸扩大,其次,由于岔枕爬行造成框架尺寸扩大;再者,由于岔枕螺栓与垫板孔有磨耗,造成轨下滑床板或轨撑垫板外移。
6.钢轨鱼鳞起皮、剥落掉条,轨端飞边
由于列车制动或启动情况下喷沙防滑,基本轨鱼鳞起皮,曲尖轨剥落掉条,轨端飞边现象反复发生,严重时能够造成道岔转换卡阻或飞边铁屑掉人拉杆丁字铁与尖轨垫片间,封连轨道电路、电压下降形成“红光带”,影响行车,需要经常进行打磨。
7.捣固质量难以保证,木枕道岔处普遍存在空吊板
道岔拉杆枕盒内;尖轨、可动心轨跟端大铁板;锐角辙叉等薄弱处所,受电务表示杆或动作杆影响,受复式交分道岔联结零配件多等因素影响,普通手段的捣固作业,捣固质量难以保证,上述位置普遍存在空吊板现象。
也是轨件产生飞边及伤损的重要原因。
8.轨下铁垫板伤损
(1)受有害空间的影响,列车通过护轨段时,振动力增大,在锐角辙叉心轨宽50 mm以下处所对应的下股护轨垫板加上受曲股过车导曲线半径小的制约,经常发生护轨垫板辗轧出现凸台、折断,护轨磨耗严重等现象。
(2)转辙部位滑床板有开焊现象。
(3)转辙部分个别滑床板作用面有压痕,形成凸台,严重时影响道岔的转换
9.护轨螺栓扭矩难以保持,护轨垫片易窜出
护轨螺栓松动起不到制约车轮运行方向的作用,无法保证车辆通过辙叉有害空间时列车的安全,护轨垫片窜出甚至直接侵人限界,造成影响行车的事件。
三、复式交分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措施:
1.曲尖轨侧磨的整治措施
(1)对原始铺设不良的尽量调整进路,增加行车平顺度。
(2)木枕地段捣固作业时,对复式交分道岔中间两股钢轨重捣,下股轻捣,以在曲尖轨处保持3~5 mm的水平,防止出现“船形”枕木,额外增大对曲尖轨的冲击。
(3)定期涂油,以减小侧面磨耗。
(4)消灭空吊板,改善行车平稳性。
(5)保持岔前连接轨方向直顺,轨距递减率不大于1‰,防止车辆蛇形运动加剧侧磨。
2.转辙器方钢安设不正确的整治措施
复式交分道岔在安装电务转辙机时,和普通单开道岔的安装有明显不同。
普通单开道岔转辙机的安装,方钢是垂直于直股后量取合适位置进行安装;而复式交分道岔转辙机的安装要求方钢垂直于复式交分的纵轴,也就是垂直于两锐角辙叉理论起点的连线来进行安装。
3.可动心轨跳动及双头螺栓折断的整治措施
(1)加强尖轨跟端,可动心轨跟端的捣固,减小对跟端接头处的冲击。
(2)发现可动心轨跳动和双头螺栓反复折断、压痕或跟端鱼尾板、间隔铁磨耗时,要统一进行更换处理,防止新旧联结零件磨损不一致,导致局部受力,再次发生病害。
(3)尖跟铁板上大轨撑一般情况下离缝较大,在日常保养中容易被忽视,注意要经常保持大轨撑的密、贴、靠、正,增加尖跟接头的强度。
(4)对于尖跟接头处非标的双头螺栓或鱼尾螺栓,在更换时要一并换下,以保证尖跟铁板处大轨撑立螺栓的位置正确,作用良好。
4.转辙机动作电流大、存在反弹现象的整治措施
(1)打磨尖轨跟端轨底与基本轨轨底接触部分,消灭轨件铸造公差,保证转辙机在转换过程中的卡阻现象。
(2)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严格按标准图进行,杜绝有害作业。
例如为整治轨端不平顺,在双头螺栓与五孔鱼尾板间加垫弹簧垫圈;把尖跟第二条双头螺栓改为普通鱼尾螺栓等现象。
(3)保持尖轨中部稍软于尖跟接头和叉趾接头,防止尖轨中部过硬,增大转辙机的动作电流。
(4)对于尖轨和可动心轨的硬变,利用合适轨温在线下进行矫直,效果不良时,严禁上道再用。
5.转辙部分曲股轨距扩大、难以保持的整治措施
(1)可以通过在直基本轨下滑床板外侧焊接加长铁垫板以增加外口螺纹道钉数量;转辙部位安装中φ36mm绝缘轨距杆,增加轨撑数量等方法有效抵抗离心力,防止动态情况下横移,撞击曲尖轨。
(2)日常改道作业时,钉孔要填充饱满,用φ125 mm钻头钻孔,严禁道钉冲孔,严禁锤击螺纹道钉。
(3)转辙部位失效、“船形”弯曲枕木、持钉力不强的木枕要及时更换。
(4)砼枕道岔,要加强扣件的养护维修,经常保持足够的扭力,通过加垫铁条,改道片等手段,消灭“离缝”,消灭岔枕螺栓与垫板孔间的磨耗现象。
6.钢轨鱼鳞起皮、剥落掉条、轨端飞边的整治措施
定期进行打磨,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仿型打磨机进行打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且提高了保证作业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空吊板的整治措施
(1)加强薄弱处所的捣固,对辙叉;转辙部分;两内股钢轨;尖轨、可动心轨跟端采取优化枕盒内道碴的颗料级配,增加捣固镐数,加强跟踪保养力度的方法,提高捣固质量。
(2)采用汽油破碎机,加大机械化养路程度,利用先进的维修手段来消灭空吊板效果十分明显。
(3)更换钢轨时,新旧钢轨的错牙应及时消灭,防止轨面不平顺造成空吊板的形成。
8.护轨垫板折断及滑床板开裂的整治措施
(1)更换折断、开裂的护轨垫板及伤损滑床板,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的安全。
(2)天窗点内,拆下有凸台的滑床板,利用手砂轮对滑床板进行打磨。
9.护轨螺栓扭矩难以保持、垫片易窜出的整治措施
(1)制作六角套筒扳手,经常保持护轨螺栓扭矩,一条松动复拧时,要把全部护轨螺栓复拧达标。
(2)护轨侧磨达到一定限度时,要及时更换,以保证护轨螺栓扭矩。
(3)把原有的“倒U型”护轨垫片改为圆孔护轨垫片,上下,左右都不能移动,确保护轨的安全。
四、复式交分道岔作业程序标准:
五、复式交分道岔检查方法:
1、复式交分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
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2、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
3、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
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5、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
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在前后两锐角辙叉的跟端,分别量取其后开口的中点;于该两中点之间拉一
弦线(即长轴线)为基准线,以短轴与该弦线的交点为支距原点0,分别量取甲股导曲线前后部及乙股导曲线前、后部各支距点的支距,如下图所示。
6、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及其记录表
(1)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应根据现场检查的实际地点正确点对应到记录表上填写。
部位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