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企三新典型经验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企三新典型经验做法
我跟你们说,这两企三新啊,我可算是折腾老久了,现在总算有点经验了。
先说这俩企业吧。
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从哪下手搞这个什么两企三新。
我就笨办法,一家一家企业去了解情况。
我去其中一家企业的时候,一开始就直接去找他们老板聊,想从高层那得到些核心的东西。
结果呢,人家老板忙得很,没说几句就走了,我得到的信息寥寥无几,这就失败了一次。
后来我就想啊,不能这样干,我得从下面的员工开始。
于是我找了那些在企业工作比较久的老员工,和他们拉家常似的聊天。
我就说“大哥大姐啊,咱企业有啥新玩意儿没?”他们就慢慢跟我说起来,说企业进来新设备了,还有新流程了,虽然他们说的很零散,但我记下来整理整理也得到不少有用的资料。
这就给了我个教训,办事不能总想着走捷径,基础调查得做好。
那三新呢,这个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就更得花费心思了。
比如说那个技术新,我为了解一个企业的新技术到底是啥,我参加了他们内部技术人员的小研讨会。
进去差点懵了,那些专业术语就像天书。
我心里想这可咋整呢。
我就死皮赖脸地旁边问人那最简单的是啥意思啊。
其中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就给我打了个比方说这新技术就像盖房子,以前是一块砖一块砖垒,现在就有个大的整体骨架,就快多了。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些。
然后我又从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找相似的东西,自己慢慢研究。
说到工艺新呢,我到企业生产线上观察。
我发现光看是不行的,于是我试着自己动手在老员工的指导下参与局部的工序,在这个过程里我才体会到这个新工艺到底新在哪,跟老工艺有啥区别。
比如说有个零件打磨的工序,新工艺通过一个机器屏幕就能控制各种力度和角度啥的。
产品新这部分,我去查市场口碑,也调查内部评测数据。
一开始我不断犯错误,就找那些表面的数据,发现都看不出深度。
于是我开始找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对比试验报告,从里头分析新产品针对市场需求的改进之处。
再就是这两企三新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企业的新东西可能影响另一个企业,而且三新之间也扯不断关系,有了新技术可能就会产生产品新之类的。
我在摸索的时候,就好几次把它们弄混看成单独的个体,后来发现错了又回头重新梳理。
就这么不断地试错,问人,自己琢磨,才慢慢把两企三新的经验摸索出来,不过我知道我可能还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呢,还得继续学习补充。
之前我还试过对比不同企业的同类三新,想直接找共同点和差异点。
初期想得挺美好,真正做起来好麻烦呀。
就说那产品新的部分,不同企业的产品定位、市场目标都不一样,好多数据都不是直接能拿来比的。
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
这就是我在两企三新方面一些真实的经验做法了。
希望对你们有点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