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版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 6.21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岳麓版八年级下)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同步检测(有解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同步检测(有解析)

第六单元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一、选择题1.我国科学家同心协力,攻破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为祖国点燃了饱含我国科学家智慧和力量的神奇之火,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材料中的“神奇之火”指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题中的关键信息“神奇之火”“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可知与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有关。

故选A。

2.在旧报纸上我们往往能找到过去的记忆,从历史长河中发现点点滴滴的往事。

那么,通过右侧这张头版标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人民日报,你能推断出这份报纸出版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966年10月B.1964年10月C.1970年10月D.2003年10月【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2015·烟台学业考)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

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邓稼先的主要贡献。

邓稼先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在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答案选C。

4.“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A.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氢弹、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C.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导弹、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中国的“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5.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岳麓版练习题十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岳麓版练习题十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岳麓版练习题十第1题【单选题】“两弹一星”中,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1964年10月B、1966年10月C、1967年6月D、1970年4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建国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 )A、建立人民空军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研制“两弹一星”D、实施“863计划”【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A、邓稼先B、钱学森C、杨振宁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文中的“他”指新中国著名科学家( )A、李四光B、袁隆平C、邓稼先D、钱学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城一号B、嫦娥一号C、神舟一号D、东方红一号【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焦裕禄D、王进喜【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

某同学在教材推荐的历史网站上以“革命精神”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内容,按其形成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两弹一星”精神②延安精神③大庆精神④井冈山精神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 )A、长征1号B、长征2号C、东方红1号D、神州5号【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指出下了材料中的错误并给出理由1959年,王爷爷从上海回到家乡福建农村,他看到广大农民以包产到家的形式经营农业生产,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种植着高产的籼型杂交水稻。

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期末综合检测(A)(岳麓版八年级下)

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期末综合检测(A)(岳麓版八年级下)

期末综合检测(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一个个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摆在中国“两会”面前。

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A.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D.采用公元纪年2.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一次战争结束后说:“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你知道今年(2013年)是这次战争结束( )3.(2012·海南中考) 观察下表,探寻数据背后的历史。

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筑三村阶级结构的变动情况表(单位:人)A.土地改革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C.人民公社建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4.右图是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而发行的特种邮票。

它发行的时间是(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66年5.(2012·泰州模拟)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较为关键的一年,这个年( )A.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2012·成都中考)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体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D.“文化大革命”的实行7.右图漫画讽刺的现象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8.(2012·合肥模拟)流行语代表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

1956—1976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发展阶段,你认为以下哪项的流行语不符合这段时期的发展特点(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9.(2012·威海学业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业发展之路实行了持续探索。

【金榜学案】12-13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8.21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精练精析 岳麓版

【金榜学案】12-13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8.21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精练精析 岳麓版

8.21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一、选择题1.《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下面作品中也出自此作者的是()A.《约翰·克利斯朵夫》B.《变形记》C.《美国的悲剧》D.《复活》2.20世纪2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在评论自己的著作时说: “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

”这本书是()3.(2012·都匀中考)20世纪上半期,奠定苏联文学基础的著名文学家是()A.海明威B.高尔基C.肖洛霍夫D.奥斯特洛夫斯基4.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出自()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美国的悲剧》C.《静静的顿河》D.《约翰·克利斯朵夫》5.(2012·株洲学业考)下图是一幅著名的反法西斯壁画《格尔尼卡》,画中的形象都是用变形重叠的立体主义手法画成,妇女、儿童和战士的尸体,有力地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

这幅壁画的作者是()A.凡·高 B.拉斐尔 C.达·芬奇 D.毕加索6.音乐来源于现实生活。

下列作品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不相符的是()A.《英雄交响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黄河大合唱》——反抗侵略的战歌C.爵士乐——第三次科技革命D.《国际歌》——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7.下图是被誉为“永远的摇滚之王”的“猫王”普雷斯利,他曾是流行音乐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

流行音乐起源于()A.非洲B.美国C.欧洲D.英国8.“拥有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汇集了‘梦工厂’等著名电影公司,以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闻名世界。

”根据上述内容推断,这一地点是()A.柏林B.好莱坞C.戛纳D.威尼斯9.著名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将动物人格化,想象力丰富,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喜、怒、哀、乐,妙趣横生,长期受到世界各国儿童的喜爱。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导学案2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导学案2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科技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知道我国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成果、发展现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863”计划是怎么来的。

2.通过探究演练检测预习成果。

3.通过完成拓展提升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新知预习:1.阅读P107—108,标记“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及取得的重要成果。

2.阅读P109,标记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名称及因为发明这种水稻获得荣誉。

3.阅读P110,标记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发展历程、应用的领域。

4.阅读P110,标记863计划的含义。

三、探究演练:1.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

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成功爆炸。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发射成功。

197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2.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功“”,被誉为“”。

3.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小型计算机。

1983年,“”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能力达每秒1亿次。

年联想推出每秒运算能力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我国计算机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计算机应用从科学计算扩展到过程控制、、经济管理、情报检索、等方面。

“”为汉字印刷告别了铅字开辟了通途。

4.1986年年底制订了《》,为纪念科学家们的提议,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计划。

四、拓展提升: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五、知识整理及反思:六、成果检测:1.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

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应在()A.1949年B.1956年C.1964年D.1978年2.1970年4月,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事件是()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3.“两弹一星”不包括()A.导弹B.原子弹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4.2003年发射成功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A.神舟一号B.神舟三号C.神舟五号D.神舟七号5.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陈芳允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十五年前的深秋季节,在我们祖国的上空,一声春雷般的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名师教案 粤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名师教案 粤教版
重点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深远意义。
难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
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钱学森、邓稼先等努力下;②1960年11月成功发射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1号”;③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4年第一颗通信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
课题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备课时间
月日
执行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讲述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2)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毛泽东在1956年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不久,尽管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旧中国底子太薄,综合国力强。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并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教学纲要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学案 岳麓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学案 岳麓版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学习目标1.我要记住“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我能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学习难点)3.我要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巧妙记忆(1)快乐自学:学生带着目标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本课大概内容,试着找出本课的重点,并完成好自学检测。

自学方法指导:默读法、标记法(将重点内容划好横线)、写疑法(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或写在草稿纸上)自学检测_____年___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制导弹“_____________”。

2._____年___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3._____年___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两弹一星”是指_____弹、_____弹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5.________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6.1986年底,国务院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被命名为_____________。

(2)巧妙记忆:比比谁记得最快最准,并写下自己有效而独特的记忆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求真知1.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学生质疑师生解疑四、知识小结1._____年___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

_____年___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_____年___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袁隆平首先培育出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训练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2.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杨振宁B.华罗庚C.钱学森D.邓稼先3.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4.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精品练习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精品练习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一、单项选择题1.863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主要是为了【】A.发展特殊农业,解决吃饭问题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C.发展交通运输,提高运行速度D.发展军事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2.小明是一个中学生,他的下列上网行为不恰当的是【】A.浏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B.给网友发电子邮件C.在家里超时无节制上网D.上网做别人设计的试题3.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批准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后称为《863计划纲要》。

那么,实施“863”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B.增强国家竞争力C.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D.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4.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地球逐渐成为了一个大的村庄,这主要得益于【】A.高速公路的发展B.信息技术的发展C.航空技术的发展D.原子能技术的发展5.以下两项科技成就体现了863计划中的哪一领域的成就【】A.航天技术领域B.信息技术领域C.新材料技术领域D.生物技术领域二、非选择题6.下面是王晓华同学在上《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时做的笔记,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信。

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立刻作了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

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经过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

实施863计划以来,“复制”“基因”“器官移植”等已经成为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生物名词。

2009年,中国还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如期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

863计划对揭开生命奥秘,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1)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岳麓版 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同步检测

岳麓版 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同步检测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课时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C.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D.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2.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D.打击美国对台政策3.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不是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

”人们常用它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唐·帕尔伯格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中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

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他是【】A.邓小平B.袁隆平C.侯光炯D.钱学森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老一辈科学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远大的报国志向,积极献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

短短几年间,我国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

我国的原子弹、导弹相继研制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的科技力量。

我国在核技术、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

12-13版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 6.22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岳麓版八年级下)

12-13版初中历史金榜学案精练精析: 6.22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岳麓版八年级下)

课堂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八年级某班开展“品对联,颂国策”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挂出了“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的对联。

这副对联赞颂的国策是 ( )A.“一国两制”B.对外开放C.“科教兴国”D.和平共处2.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C.“八六三计划”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的领域是( )A.教育B.高等教育C.航天技术D.能源技术4.下图题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时期教育的殷切希望,也为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你知道这位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的领导人是谁吗(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于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A.阳光工程B.希望工程C.211工程D.幸福工程6.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体育课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点科目,而且很多地方已经把体育课作为中考考试科目,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学生体质B.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水平C.培养体育专业人才D.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7.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2012年7月在伦敦成功举行。

右图是中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人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 )A.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B.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C.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D.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8.右图是中国体育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照。

该部电影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

而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数百名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以51枚金牌居于金牌榜首位,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说明(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③旧中国贫穷落后④所有奥运体育项目都已经成为中国的强项⑤中国不再被称为“东亚病夫”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 6.21《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同步练习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6.21《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同步练习 岳麓版

历史: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同步训练(岳麓版八年级下)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时间是()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再认能力。

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地位。

因此选A项。

答案:A2.右图是我国用运载火箭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该事件发生在20世纪()思路解析:注意与原子弹爆炸的时间相区别。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C3.(2005海南中考,28)他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与再认能力,可以直接确定答案。

答案:D4.接受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批示制定“863”计划的领导人是()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能力。

我们可以从制订于1986年这个时间来判断出答案。

答案:C5.(2006湖南长沙中考,8)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C6.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中国应对这一形势提出了()C.“863”思路解析: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的航天技术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起步。

1986年,邓小平接受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批示制定“863”计划。

答案:C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________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答案:东风1号19678.列举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取得的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列举题。

做好列举题,一定要认真理解题意,找出“题眼”;其次是根据题目的要求,采取适合题目要求的办法答题,注意所列各项均应符合题意要求。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作业1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   作业1

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作业1智能点拨【例1】 1996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第八个领域的是( )。

A生物技术 B海洋高技术 C航天技术 D自动化技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回忆可知A项生物技术、C项航天技术和D项自动化技术是在863计划纲要形成时选择的领域,时间是在1986年,而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该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答案】B。

【例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马克思 D邓小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回忆所学知识可知.A项和B项没有提出过这一论断,而C项的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没说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D。

随堂反馈大浪淘沙1、“863计划”最初得到( )的重视并作了批示。

A邓小平 B.周恩来 C毛泽东 D江泽民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的国家是( )。

.A日本 B西欧 C苏联 D美国3、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的国家是( )。

A日本 B西欧 C苏联 D美国4、“863计划”提出是在( )。

A 1978年B 1986年C 1990年D 1996年5、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开始于( )。

A 20世纪末B 2l世纪C 20世纪初D 19世纪末6、据调查,在我国几千万的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了( )。

A 80%以上B 90%以上C 95%D 98%以上7 、2001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 )。

A l亿人B 2亿人C 3亿人D 5亿人8、下列关于网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网络可以查阅各种信息资料 B网络可以进行过程教学C网络可以迅速传递信息 D网络有利无害,无需自护意识友情联盟时间与事件:A 1986年 a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B 1996年 b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C 2001年 c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5亿思维提速列一列被列人“863计划”的八个高科技领域。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单元 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习题精选第一百篇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单元 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习题精选第一百篇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单元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习题精选第一百篇第1题【单选题】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A、邓稼先B、钱学森C、杨振宁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天宫系列飞船相继发射。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氢弹B、导弹C、原子弹D、人造地球卫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这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C、“东方红1号”卫星遨游太空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辱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扬眉吐气的时刻。

这个时刻是( )A、导弹部队的建成B、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1966年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

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80年,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成为中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

该技术的发明人是( )A、袁隆平B、焦裕禄C、邓稼先D、黄继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杨振宁D、袁隆平【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指的是1964年(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成功C、中国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物是( )A、黄继光B、王进喜C、邓稼先D、焦裕禄【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焦裕禄B、钱学森C、邓稼先D、王进喜【答案】:【解析】:第12题【辨析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习题精选八十九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习题精选八十九
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改革开放开始的会议-------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请完成下列空白。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
______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答案】:
【解析】:
我国是继______、美国、______、日本之后,世界上第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答案】:
【解析】:
相关链接题
杂交水稻之父-----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主席是-----
文化大革命最大冤案谁是受害者------
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进行的形式------
B、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
C、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
D、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答案】:
【解析】:
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答案】:
【解析】:
籼型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普通水稻增产在( )
A、30%以上
B、20%以上
C、10%以上
D、25%以上
【答案】:
【解析】: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D、“东方红1号”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淮安中考)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 )
A.建立人民空军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863”计划
2.(2012·徐州模拟)“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3.(2011·长沙学业考)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下列图片中为此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4.《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是1964年中国某报纸头版的题目。

它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右图)在2012年6月18日执
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地掌
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
熟。

而标志着中国开始掌握航天技术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于( )
A.1960年
B.1970年
C.1975年
D.1980年
6.右图为中国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其最基本的用途是照相侦
察。

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吗( )
A.一
B.二
C.三
D.四
7.(2012·滨州学业考)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8.有人说,“世界可以没有比尔·盖茨,不可以没有袁隆平”。

这是因为袁隆平
( )
A.发明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B.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C.提议制定“863”计划,推动了我国高科技的发展
D.培育和推广了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
9.下列对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表述错误的是( )
A.1958年,我国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B.我国相继研制出“银河Ⅰ型”“银河Ⅱ型”“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
C.“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的出现,表明我国计算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D.“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10.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
①“两弹”成功研制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曾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此事”指的是( )
A.研制“两弹一星”
B.发展教育事业
C.制定实施“863”计划
D.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12.“863”计划实施以来,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协同合作,大力攻关,很快使我国高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
员刘洋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们为之奉献的领域是( )
A.能源技术
B.信息技术
C.载人航天技术
D.海洋高技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二下面是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材料三“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千克。

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材料二中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誉为什么?
(3)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和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垄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地位。

【概念链接】“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识能力。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B、C、D分别是袁隆平、邓稼先、焦裕禄和雷锋。

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为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导弹的研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科技强军作出杰出贡献。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由“蘑菇云突起”“1964年”,可判定该历史事件是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再认能力。

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粮食安全”
“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考查“他”与“粮食安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的关系,链接所学可知,袁隆平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焦裕禄是兰考县委书记,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故A项与题意相符。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就是培养和推广了“籼型杂交水稻”,对于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是正确的,而C项是错误的,因为标志我国计算机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是2002年联想推出的超级计算机。

10.【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

“两弹”成功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事实的能力。

由“1986年3月”“邓小平”可判定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863”计划的制定是在1986年3月,4位科学家提议,经邓小平批示督促实现的,名字的由来与之也有密切关系。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中三位航天员驾驶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太空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这属于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又一骄人成就。

故本题选C项。

【拓展延伸】实施“863”计划的原因
历史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新时期的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世界的新形势和科技竞争的新特点,作出前瞻性的决
策,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跟踪新科技发展的进程,为21世纪我国的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主动创造条件。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他们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农村改革最早开始于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主要是指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便可完成(1)(2)题的解答。

第(3)题,从题中材料我们可获取这样的信息:邓小平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政策的调整,使农民富裕起来,袁隆平通过推广“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依此可归纳出发展农业的关键是政策支持,科技发展。

答案:(1)邓小平。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3)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