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测试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
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
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
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
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
A.汉字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这是它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同时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解析】A项主要内容是介绍“汉字的生命力”及其主体功能,不属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的表述。
【答案】 A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因为担心汉字会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但废除不成只能限用。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解析】是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而不是“担心”。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就固定了。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汉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解析】不是“就固定了”,而是“稳定少变”。
【答案】 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
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
登第,为扬子尉。
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
”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
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
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
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
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
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
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
三司使包拯护弗遣。
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
”拯惧,立遣
吏。
拜枢密副使。
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
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
”宿以老,数乞谢事.。
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左右复问辟:使……避开
B.宿取具.狱繙阅具:准备
C.泾卒固悖.慢悖:违逆
D.宿以老,数乞谢事.事:职务,官位
【解析】具:全部。
【答案】 B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清谨忠实的一组是(3分)( )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④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⑤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⑥宿以老,数乞谢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①勤政为民;⑥弃官回家。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宿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个“杀人犯”将被处死,他怀疑判决有误,经单独询问、细究案卷记录,终使案情水落石出。
B.胡宿性格耿直,坚持正义。
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主张“外和”的外交策略。
对于北人“捕鱼伐苇”等引发的“侵诬尺寸”,胡宿认为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D.胡宿务实为民,主持公道。
他曾为民修水塘防水患;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胡宿认为三司官员也有过错,不得已就将相关官吏打发走了。
【解析】不得已将官吏打发了的是包拯。
【答案】 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县里发洪水,老百姓遭水淹,县令不能拯救他们,胡宿带领公私船只救活了数千人。
(译出大意2分;“被溺”“率”“活”各1分。
)
(2)却暗中袖手旁观,等他离开后便指责他,这难道就是古人分谤的意思吗?(译出大意
2分;“阴”“俟”“非”各1分。
)
参考译文: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
胡宿为人清白谨慎,忠诚老实,内心坚强,外表平和。
中举后任扬子县尉。
县里发洪水,老百姓遭水淹,县令不能拯救他们,胡宿带领公私船只救活了数千人。
凭他人推荐做了馆阁校勘,后升任集贤校理。
任宣州通判时,有一个杀人的囚犯将被处死,胡宿怀疑判决有误而重新审讯,囚犯害怕受刑不敢翻供。
胡宿让周围的人避开后又问,很长时间后囚犯才说:“我早晨将要往田里劳动,县吏把我绑到这里,我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胡宿拿来全部案卷(诉状)查看,仔细探究原来的记录,原来是一个妇女与奸夫合谋共同杀害了她的丈夫,却捉住这个农民来诬告他。
(后)任湖州知州。
前任太守滕宗谅大办学校,耗费几十万钱。
宗谅离任后,下属官员都怀疑滕宗谅有贪污行为,不肯如实地记录下来。
胡宿责问他们说:“你们辅佐滕宗谅很久了,如果他有过错,为什么不早点指出纠正呢?却暗中袖手旁观,等他离开后便指责他,这难道就是古人分谤的意思吗?”在场的有关人员很惭愧地道歉。
这以后湖州的学校是东南地区办得最好的,胡宿出力最多。
(曾经)修筑石塘百里,抵御水患,老百姓称之为“胡公塘”,文人们为他修建了生祠。
唐介被贬逐到岭南,皇上派中使护送他前往。
胡宿说:“事情有不可预料之处,唐介如果不幸死在路上,陛下就要蒙受杀死耿直大臣的罪名。
”皇上明白过来,让人追回了护送的使者。
泾州的士兵因为军饷发放不及时,放出坏话,并且想相互煽动叛乱。
(朝廷)已经对想谋反的人进行了制裁,又下令弹劾(与此事相关的)三司吏。
三司使包拯保护属吏不予追责。
胡宿说:“泾州士兵确实违逆、傲慢,然而应该给的东西,超过八十五天还不给,管理人员怎么能无罪呢?包拯不知自我省察,公然抗拒皇帝命令,法纪更加无用了。
”包拯害怕了,立即查办了三司吏。
(胡宿)又被授任为枢密副使。
曾公亮掌管雄州,赵滋专门管理宋辽界河之事。
胡宿对英宗说:“忧患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地方,发生在人们疏忽的地方。
自从赵滋驻守边防以来,北地的人捕鱼割苇草都被禁止,因而常常发生争斗。
南北通好六十年了,内外都安宁,近年来边界纠纷急剧上升(或译为边境警报增多),不过是侵占尺寸之地的小事,这是城寨小吏相互通信就足以辨别清楚的,何至于大动干戈呢?现在官员中有些人耻于燕蓟被辽人占据,(但)天时人事的条件还不具备,却妄想难以成功的收复失地的事。
希望能坚守两朝的法度,以使人民休养生息,天下就非常幸运了。
”胡宿因为年纪大,几次提出退休。
治平三年,退去枢密副使一职做了观文殿学士、杭州知府。
第二年,以太子少师身份退休,没来得及向皇上谢恩就死了,时年七十二岁。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8~9题。
(11分)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
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8.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
“别有”即“另有”。
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
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鸟声、风声,而啼鸟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答案】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
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9.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尹诗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
“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
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
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
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孟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答案】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
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自己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的情形。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3)陶渊明《饮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的超凡脱俗。
【答案】
(1)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琥珀手链
聂鑫森
年近半百的湘楚大学考古系教授柏寒冰,业余爱好除了看书、著述之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抽闲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
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看过去,金石、字画、瓷器、杂项,在一种高雅而古典的气氛中,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
他不着意于收藏,但偶尔也会买上几件被店主看漏了眼的小玩意,价格便宜,又“真”又“古”,作平日休憩时的把玩,那一份快意只有他自个儿知道。
古玩街的店铺,他太熟悉了,有经营专项的,也有啥都上柜出售的,前者历练已久,属于“老江湖”了,后者往往初入此道,于杂乱中显出一种热闹。
柏寒冰特别留意于后者,往
往在这种地方,可以“拣漏”,淘到称心的宝贝。
在午后稀薄的阳光下,柏寒冰走进了这家新开张的“赏奇斋”。
他清楚地记得,这家店铺原名“悦古斋”,专营古旧家具,店主是个白发老爷子,大概是赚够了钱,把店铺转让了。
里面的格局,已经全变了,古旧家具一件不见,墙上挂着字画,博物架上摆着铜壶、瓷瓶、佛像,柜台里胡乱搁着一些钱币、项链、灯具,一看就知道店主应是个品位不高的新手。
柜台里果然站着个年轻人,不到三十岁,长得很粗壮,浓眉、大眼、高鼻,下巴上蓄着一小撮胡子。
看见有客人进来,他只是点点头,连问候都没有一声,不是过于自矜,就是有点傻愣。
柏寒冰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进门时,从墙上挂着的营业证上,知道这个店主叫毕聪,本想主动打个招呼,喉结蠕动了一下,到底还是忍住了。
柏寒冰先看字画,真的、好的,少!有一幅黄胄画的《毛驴图》,初看,题款是真的,可那几只毛驴用笔用墨虽有几分相似,但不是黄胄画的,缺那么一点精气神。
看得出是一张黄胄的真迹,分成了两张画,这张是真款假画,另一张呢,只可能是真画假款,没挂出来罢了。
他再看博物架上的玩意,最终也只是摇了摇头。
然后踱到柜台前,俯下身子,细细地看。
他的眼睛突然一亮,那不是一串琥珀手链么?但说明卡上只是标着“旧式手链”四个字。
他相信他的眼力不会错,这串暗红色的琥珀手链,是用八颗琢磨好的琥珀珠穿成的,每一颗都有拇指甲那么大。
此刻他只是想知道,毕聪是否明白这串手链是琥珀的就行了。
柏寒冰问道:“请问这手链是什么材质的?”毕聪说:“不知道。
是从一个老宅子里收购来的,应该是个老玩意吧。
”
“出价多少?”毕聪想了好一阵,咬了咬牙,说:“五百元吧。
”
柏寒冰心里笑了,这样大的琥珀珠,每颗应在两百元左右,可见毕聪真没看出这是琥珀手链。
“请拿给我看看?”“好。
好。
”
柏寒冰并不是真要看,只是做出看了又看的样子罢了,然后说:“可以少点儿吗?”
“多少呢?你说个价。
”“四百元怎么样?”
毕聪装出很犹豫的样子,吞吞吐吐地说:“你就再加五十元吧。
”“行。
我要了!”
柏寒冰付了款,转身准备走时,毕聪很恭敬地说:“你是柏寒冰教授吧?”
柏寒冰愣了,问:“是。
我并不认识你呀。
”
“我买过你一本谈考古的书,上面有你的照片。
我叫毕聪,请你记住我,日后还请你多多关照。
”
“小毕,我‘拣漏’了,这是琥珀手链,你居然没有看出来!”
“是吗?我高兴啊,今天认识了你这位大教授。
”
又过了些日子,立冬了。
本市的一家拍卖公司,从古玩街征集了一批古玩,准备邀请企业界人士竞拍,响应者甚众。
在竞拍之前,拍卖公司先请文物专家前来鉴定、估价。
还特意通知了有古玩送审的店主到会场旁听,以便增长见识。
柏寒冰当然在受邀的专家之列,当他走到会场门口时,毕聪立刻迎了上来。
“柏教授,你好!”
“啊,是小毕,你送了什么好玩意?”
“一张已故大画家黄胄的《毛驴图》,很多企业家都看中了这张画哩,出价不会低的。
”
“就是挂在你店里墙上的那一幅?”
“对,就是那一幅,还得请你美言几句啊。
那串琥珀手链,你觉得满意吗?我店里还有几个琥珀佩件,你什么时候来看看吧。
”
柏寒冰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那天他去买琥珀手链,还自以为是哩,分明钻进了毕聪设的“套”里!这小子哪会不懂琥珀?为的是让他尝点甜头,在关键时刻好说出违心的话。
他拍拍毕聪的肩,说:“你年纪虽小,心眼却多,真让我长了记性。
”然后,一昂首走进了会场。
轮到柏寒冰发言时,他公正地评说了所有送审的古玩,重点谈了对《毛驴图》的意见:款识虽真,画却是伪造的,一定要撤下来!
毕聪痛苦地垂下了头。
第二天,柏寒冰特意去了古玩街的“赏奇斋”,把那串琥珀手链放在柜台上,钱也不要退还,扭头飞快地走出了店堂。
(摘编自2010年20期《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柏寒冰教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叩访城南的古玩街,目的是想享受一种高雅古典的气氛,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
B.新开张的赏奇斋老板毕聪不经营专项,柜上出售的东西杂乱无章,因此柏寒冰教授可以“拣漏”,淘到称心的宝贝。
C.柏寒冰教授进入“赏奇斋”时,有意识地将它和“悦古斋”做了对比,意在突出毕聪初入此道,而后者历练已久。
D.文中交代了黄胄《毛驴图》的真假,为下文毕聪和柏寒冰教授在拍卖会上相见的情节作铺垫,有利于塑造二人的形象。
E.本文通过结缘赏奇斋、拍卖会相见以及送还琥珀手链三个片段,来展现精巧的故事情节、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思想主题。
(2)小说第一段重点介绍了柏寒冰的身份、专业和爱好,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奇斋的老板毕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琥珀手链”为题,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结合全文,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项因果关系不当。
柏寒冰教授可以淘到称心的宝贝不是因为不经营专项,东西杂乱无章,而是毕聪的有意逢迎。
C项说柏寒冰教授进入赏奇斋时,有意识地将它与悦古斋做了对比,这一点不对,柏寒冰教授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并非有意对比;另外,联系先前的悦古斋不是想说他阅历已久,而是为了突出毕聪的初入此道。
A项中的表述和原文不是太一致,原文强调在一种高雅而古典的气氛中,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愉悦,强调后者;而题中所述是为了享受一种高雅古典的气氛,有一些出入。
(2)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内容上,先交代人物的情况,有利于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况。
在情节方面,首段的作用就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写了三个场面:结缘赏奇斋、拍卖会相见和送还琥珀手链,而这每一个场面都和教授的身份相关。
正因为他是考古系教授,所以才会去古玩店淘宝,从而去买琥珀手链,认识毕聪;又因为他是考古系教授,
所以会被作为专家去鉴赏文物,这样就又能进一步展现各自性格中的另一面;还是因为他是考古系教授,是知识分子,所以最后会保持正义,公正评价,最后归还了手链。
这一切的发生无不和他的考古系教授的身份相联系。
(3)解答此题要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相关语言、行为、细节描写等,据此进行分析归纳。
(4)本题重点考查题目的作用。
文中提示非常清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围绕这三个方面答题即可。
小说中的实物在文中的结构性的作用就是线索;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就是让回答这一物品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主题思想方面的考虑,就是让回答小说的主旨。
【答案】(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柏寒冰是考古系教授,喜欢古玩、懂得古玩,为下文买琥珀手链作铺垫。
②他是考古方面的专家,为下文毕聪的有意逢迎以求照顾埋下伏笔。
③也因为他是教授,是知识分子,到最后出现情节的转折放回琥珀手链也在情理之中。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3)①工于心计,善于表演。
毕聪城府很深,他明知手链珍贵,见柏寒冰教授来买就装作外行压低价格,谋求以后照顾;②处心积虑,较为世俗和拜金。
以利益收买人心,关键时刻企图让教授美言几句的做法,以小利获大利。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
(4)观点一:情节结构方面:“琥珀手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①柏寒冰教授与毕聪因琥珀手链相识;②又因为琥珀手链的关系让他们在拍卖会上相见;③最后因为柏寒冰教授评价客观公正,最终又归还了手链。
观点二:人物塑造方面:琥珀手链可以很好地展现人物心理。
①起初,柏寒冰看到琥珀手链后沾沾自喜,而毕聪认出他是考古系教授后,也在打心理战,明知它价值昂贵却在有意识地压低价格,巴结讨好;②拍卖会上,因为毕聪说出琥珀手链的材质之后,柏寒冰教授感到极为震惊,知道中了圈套;而毕聪也为先前的明智自喜,相信柏寒冰一定会为他美言几句;
③当柏寒冰客观公正地评价了黄胄图之后,义无反顾地归还了琥珀手链。
观点三:主题思想方面:琥珀手链便于作者揭示小说的主题。
①在世俗的社会里,有些人极有城府、心计很深,试图用利益来收买人心,磨灭公正,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中丑恶现象的鞭挞;②柏寒冰教授归还手链的做法表明,社会中总有人能够抵制诱惑,拒绝利益,保持社会的客观公正,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肯定与赞扬。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气象大家——叶笃正
2005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
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认识了学长钱三强。
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
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
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
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
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50年1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