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一)
1.1_声音是什么
![1.1_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37250ebc8d376eeaeaa3158.png)
(4)声波
• 声音以什么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式传播?
(5)声波具有能量
• 视频:随音乐跳舞的火焰
声波传递能量
超声波松土
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
声波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机
清洗物件: 精密电子产品、机械配件 眼镜、首饰、钟表等。
声波传递能量
超声波洗牙
声波传递能量
超声波加湿器采用超
声波高频振荡原理将水
快 , 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更____
小涛听到的第一声是由______ 铁管 传来的,
空气 传来的。 第二声是由______
(3)声速 • 声音在空气中15℃时,速度为 __________ 340m/s 。
空气中,声音一分钟能走多少米?
340m/s × 60s
(3)声速
光 的速度远远大 • 声速已经很快了,但___
回声有关……
(6)回 声 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 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 哪里常听到回声? 山里
很大的空房间 很大的地下停车场
(6)回 声
• 教室里听得见回声吗? 听不见
(6)回 声
• 问:为什么教室里听不见回声? • 人的反应时间是0.1s,回声比原声 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 声区分开。
一、声现象
陕师大附中 董梦
1.1 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 (4)声波,声能 (5)回声 (6)回声定位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静止时,鳞片不发声 振动时,鳞片发声
敲打锣振动,锣发声 握住锣静止时,不发声
鼓面静止时,不发声
敲打鼓面振动,鼓发声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由振动产生
1.1.1声音是什么—产生和传播
![1.1.1声音是什么—产生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a356bfb524de518974b7d0d.png)
课题声音是什么(1)课型新授主备人单小芳审核人
班级姓名时间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学法
【要点2】声音的传播
〖活动2〗小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并进行总结。
把衣架放在细绳中间,让另一同学敲击发声,此时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
传入你的耳朵的?
。
用食指堵住耳朵,另一同学再次敲击衣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
将两石块在筒中的水里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中
的,说明了什么?
。
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吊在广口瓶中,在把瓶中的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C.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振动的物体不一定会发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课练》上的相关题目。
2、预习下一节:声音是一种波。
自主反思:
3、用手摸着你的喉头,然后发声,这时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4、击打音叉,让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你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或接触水面溅出水花、弹起乒乓球)
【提问】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
【结论】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3、实验方法:比较法、转化法、归纳法。
总动琴弦,可以能听到悦耳的琴声。这悦耳的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声音是什么.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声音是什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84248f4783e0912a2162af9.png)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1.1声音是什么
一、声音产生的条件
知识点: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辅导:我们把固体、液体和气体统称为物体。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振动,都可以作为声源。
只有正在振动的物体才能称之为声源。
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有物体的振动。
二、声音传播的条件
知识点: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辅导:图1-2(a)说明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空气是最常见的气体,所以推广得到: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同理,图1-2(b)说明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图1-3说明声音还能在液体中传播,这里都用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再通过总结得到: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重要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辅导:真空是指没有空气的环境。
由于玻璃瓶内的空气抽不干净,所以真空很难实现。
但我们可以在空气逐渐变稀薄的过程中,注意到声音逐渐变小的事实,再经过推理,如果达到理想的真空环境,应该听不到声音,从而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所以,这个结论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这类实验叫做理想化实验。
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是要有物体传递振动。
三、声音是一种波
用水波引入声波的学习方法-类比法
四、通常情况的声速340m/s;固体中声速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
指导: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固体不易变形,所以传递振动最快。
五、声能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声能
桑水。
1.1声音是什么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声音是什么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79c2ff1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e.png)
1.1 声音是什么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1节“声音是什么”。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具体教学章节和内容如下: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变化。
强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3.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耳廓、耳膜、听小骨、听觉神经等部位的作用。
4. 声音的特性: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特性对声音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变化,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鼓、锣等)、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不同的乐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特点,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变化。
强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3.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耳廓、耳膜、听小骨、听觉神经等部位的作用。
4. 声音的特性: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特性对声音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0分钟)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1声音是什么1
![1.1声音是什么1](https://img.taocdn.com/s3/m/67ca3d4a33687e21af45a996.png)
1.1声音是什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波,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4.知道在固、液、气三态介质中声速的相对大小。
[课本解读]一、声音的产生1、探究活动:同学们用手摸自己的喉部,注意观察喉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
2、将一橡皮筋拉长,橡皮筋___(发出、没有发出)声音,因为________,用手拨动皮筋,皮筋____(发出、没有发出)声音,因为___________。
3、在一面锣上放上一些黄豆,用锤子打锣,现象是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要想使锣的声音立即消失,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大量发声现象都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
叫做声源。
二、发声体1、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发出声音的有_____________。
2、①钢琴②二胡③口吹笔帽④潺潺流水⑤古筝⑥编钟⑦惊涛拍岸,在以上物理现象中,属于固体发声的有______,属于液体发声的有____,属于气体发声的有______。
(填编号)三、声音的传播1、气体、液体和固体能传声的有______,____的传声性能较好。
以下各种现象分别属于什么传声。
①在水槽内的水中敲击两块小石块,可以听见敲击声:____。
②将耳朵紧贴桌面,用手指轻敲桌面,可听见敲击声:____。
(下课后可以利用楼梯扶手或墙壁)③“土电话”____④用牙齿分别咬住与不咬住铅笔,敲打铅笔,比较这两种情况下我们所能感觉到的声音,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⑤在衣服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并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双手上,比较以下两种情况下耳朵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
【2024新教材】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 课件
![【2024新教材】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5dfd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9.png)
(2)回声测距原理: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出发到回到声源处所走过的路程,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其中,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 为声音的传播速度.如图是海洋测量船利用回声测量海深的示意图.
2.声源 正在发声(一个物体能够发声,但它并没有发声,不能称为声源)的物体叫作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典例1 [溧阳期末改编]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当用锤敲击音叉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声源是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舱外其他干扰声音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解析] 太空是真空 航天员对话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
1.声波声音在物质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例如,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将音叉(声源)的振动传播到远方,如图所示.声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与水波具有类似的特性,我们通过可观察的水波想象声波的形成及相关特性.
1.感受发声物体的振动
图示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_
轻压喉部,同时说话或唱歌
发声时,手指感觉到喉部在振动
固体(声带)振动发声
图示
操作
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是什么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是什么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0875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d.png)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的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
难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气球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然后提问:“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声音传播条件的学习。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敲鼓时离鼓近的人觉得声音大?”6.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什么?2.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1. 声音的产生条件是物体的振动,传播条件是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如吹笛子时,吹得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如敲鼓时,敲得越重,声音越大;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如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曲目,音色不同。
1.1声音是什么
![1.1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55c619ddaef5ef7ba0d3cb8.png)
课题: 1.1声音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
2.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2)利用声音传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物质。
3.情感目标:(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三、教学方法:将本节中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这两个问题按照探究方式展开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以此化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都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乡村夜晚稻田中的蛙声,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想知道与声音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做一做]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
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具体方案]:(1)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体验]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样的感觉。
1.1声音是什么(集成优化)
![1.1声音是什么(集成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4c253e3968011ca300918c.png)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习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 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 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 了 。 答:振动
3.声音的传播需要: 传声物质(介质) __________________ 4.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声源) ①振动物体 _____________ 有传声物质(介质) ②__________________
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 也听不见,这是为什么?那么宇航 员在太空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交 流呢?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还有哪些物体可以 是声源?
《黄河大合唱》歌词(部分)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固体 液体 气体 都可以是声源。
1.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2.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3.气体也能传播声音吗?真空呢?
声音的传播
• • • •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铁轨中传播—可以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以水中传播—可以液体中传播 声音在哪里不可以传播— 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09杭州)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 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 播得慢些 答案:B
(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
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 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 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 空气
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261cdaf0029bd64783e2cc5.png)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物理导学案初二()班组学号:姓名: ___ 课题:1.1声音是什么(一) 展示评价:小组评价:【预习指南】知识点一: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利用身边的物体(如小纸片、橡皮筋、笔帽、水、三角板等),使它们发出声音我是用_______来探究声音产生的.通过观察,我发现所有发声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发现有的物体发声振动明显,有的物体振动的不明显.人讲话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在振动呢?我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这样来验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同学交流,看他们是如何探究声音产生的.比较谁的实验做的好,并作出你的评价.我们都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同学们这就是给物理名词下定义.)物理学上还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你能列举自然界或身边那些物体是声源.固体:液体:气体:注意:正确理解“正在发声”.一个物体只有在发声时才是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到人的耳朵里来的呢?我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身边的见闻或设计实验来加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细阅读课本活动1.2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请回答:1、图1-2所示实验分几步骤,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步验证的问题是:3、第二步验证的问题是:4、和同学配合做一做,看两次听到的声音是否一样。
____哪一次听到的声音大一些。
试着得出你的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1-3实验所验证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得出你的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图1-4实验所验证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得出你的结论(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一下,我们真的能把瓶内空气都抽完吗?当然不可能,但是随着瓶内空气的不断减少你会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声音是什么《课堂笔记》苏科版(解析版)
![1.1声音是什么《课堂笔记》苏科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78ee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c.png)
第1章第1节声音是什么※※模块一:学列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模块二:梳理基础知识明晰识记要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小实验(右图):
敲击音叉,看到与其接触的乒乓球反复弹起。
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转换法)。
4.会识别发声体:发声体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各种声源的发声体:
弦乐乐器:琴弦,比如二胡、京胡、板胡、马头琴、吉他等;
管乐乐器:空气柱;比如箫、笛、唢呐、笙、萨克斯等;
打击乐:被击打物体;比如鼓、梆子、木鱼、锣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方法:实验加推理或理想实验法)
■知识点三:声波
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疏密波)。
2.声音具有能量,也能传递能量。
3.声速: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1)与介质关系:V固>V液>V气。
(2)温度: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知识点四:回声
1.定义: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现象。
2.回声测距离:
测出声音自发出返回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1.1声音是什么ppt
![1.1声音是什么ppt](https://img.taocdn.com/s3/m/e5b2300dff00bed5b9f31d85.png)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纸片
撕 搓 揉 弾 … 如何使一张纸发出声音? 你能用几种方法呢?
搅 晃 敲 …
吹 扇 …
讲话时,摸一下自己的喉咙有什么感觉。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思考一:是不是物体不振动就不产生声音? 思考二:气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思考三:液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声源: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想一想 今天老师讲课,你听到的声音 的声源是什么?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 到你的耳朵中的?
二、声音的传播 固体能传播声音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气体也能传播声音吗?真空呢?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波 的形式 传播的,我们称之为声波
你பைடு நூலகம்过吗?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春节在家看到远 方的烟花是否还会听到声音? 看到烟花火光与声音是同时到达的吗? 不能同时到达说明了什么? 声音有一定的传播速度
能量 我们把这种能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表明声具有______, 声能 量叫做_______.
1.1声音是什么
![1.1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270eedb49649b6649d74705.png)
镇江第十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课题:§1.1声音是什么课型:_________主备:_________复核: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有介质2、培养利用手边的工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品质,以及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课前预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____、___和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____,声音具有______。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学习过程】1.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咽喉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示实验一:将塑料盆倒扣并在其底部放上放一些小纸片,用木棍敲击盆底,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演示实验三: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吊在线上的小球,你会发现,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01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79bd01df18583d0496459bd.png)
一、预习目标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
二、预习流程活动一:取出一张纸,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比比看,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活动二:拿出一杯水和一只空杯子(可用其它辅助器材),怎样使水发出声音?比比看,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活动三:你见过气体能发出声音吗?说出你的事例或演示给同学们看。
活动四:通过观察和感受各种发声的物体,我们得到: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________________叫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发出声音,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声源。
活动五:将一铁制茶杯(或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别人用铅笔轻敲时,你听到什么?________当你将细绳两端绕在食指并堵在两耳上,重复上面的操作,感受一下声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_____体可以传声,并且它的传声效果________。
活动六:在家中或宿舍里,两手各拿一小石块,将它们浸在深水中并相互撞击,能否听到声音?答案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体也能传播声音。
活动七: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_________气传播的,从而可以知道,______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活动八: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玻璃罩内,并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玻璃罩内空气,我们听到声音越来越_______,最后几乎________,我们可以推理:当罩内成真空(一点空气也没有)时,我们将_________。
根据活动五至八小结:声音可以在_____体、_______体、________体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
声音是什么(教案第一课时)
![声音是什么(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48cef88b14e852458fb57be.png)
生:没有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开始阐述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物体发声时在“动”、“抖”
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亲切、自然,让学生能感觉学习物理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探
究
声
音
的
产
生
“动”、“抖”叫做物体的“振动”。你现在知道物体发声的原因了吗?
也就是说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是吧?(教师板书)
不知道
显然是第二次的声音小(耳朵都堵起来了)
学生开始实验
第一次声音小,第二次声音大
一样
声音第一次是在空气中传过来的,第二次是从绕在手指上的绳子中传过来的
①学生轻轻的敲课桌的一端,另外一名学生用耳朵贴在桌子上清楚的听到
②铁轨也能传声
。。。。。。
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脑海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并且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是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演示:
(手摸正在发声的喉节)
教师演示
(音叉发音)
问:听到声音了吗
问:同学们看到了音叉振动了吗?
述:同学们自己来做一做,用手摸摸看呢?
问: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
述:由此可见,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声音的确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板书)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教师举例:锣鼓咚咚响,树叶沙沙响,北风呼呼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活动,要求讲出发声物体的声源。)
那现在我们班的广播是不是声源
师:刚才这些活动中声源的振动是不是总是看的见的呢?
有些振动我们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其他方法使这个振动间接的展现出来?
请同学们敲响音叉并把它放入水中(教师模拟演示),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1.1声音是什么(原卷版)_1
![1.1声音是什么(原卷版)_1](https://img.taocdn.com/s3/m/0c6b60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8.png)
1.1 声音是什么(原卷版)本节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特点;3.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了解常见声音的产生;4.了解声速。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要点诠释: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声音的产生:常见的实验验证有:(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3)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4)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5)说话时,用手按住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6)音箱发声时,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7)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典例】(2020·山东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变式1】(2019·南京)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将发声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变式2】(2020·江西)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入人耳。【变式3】(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教案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907c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a.png)
教案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案一、引言1.1声音的基本概念1.1.1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1.1.2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等1.1.3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1.1.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状态1.2声音的感知1.2.1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1.2.2声音通过振动鼓膜,经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1.2.3大脑对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进行解读,形成听觉感知1.2.4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听觉体验1.3声音的重要性1.3.1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3.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1.3.3声音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1.3.4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二、知识点讲解2.1声音的高低音调2.1.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2.1.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1.3人耳能感知的音调范围约为20Hz到20kHz2.1.4音阶是衡量音调高低的单位,如Do、Re、Mi等2.2声音的强弱音量2.2.1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2.2.2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2.2.3人耳对音量的感知是非线性的,符合对数关系2.2.4分贝(dB)是衡量音量大小的单位2.3声音的质感音色2.3.1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2.3.2不同波形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2.3.3音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来源2.3.4音色的改变可以影响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三、教学内容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1.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3.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1.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2声音的特性与应用3.2.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3.2.2音调与频率有关,音量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波形有关3.2.3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2.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3.3声音的控制与保护3.3.1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3.3.2防止声音污染,保护听力健康3.3.3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3.3.4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4.1.2学生能够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4.1.3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进行简单的控制和应用4.1.4学生能够了解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2.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的特性4.2.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4.2.4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和传播声音作品4.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3.1学生能够培养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3.2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4.3.3学生能够关注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形成环保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5.1.2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5.1.3声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如音量调节和音效处理5.1.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实践,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5.2教学重点5.2.1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5.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控制和应用5.2.3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影响5.2.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和视频6.1.2音频播放器,用于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6.1.3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和频率计,用于测量声音特性6.1.4声音控制设备,如调音台和音效器,用于演示声音控制技术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6.2.2实验材料,如橡皮筋、纸杯和吸管,用于制作声音产生器6.2.3科技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和音乐制作软件,用于创作声音作品6.2.4合作学习工具,如讨论板和投票器,用于小组讨论和互动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引起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7.1.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7.1.3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7.1.4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声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7.2探究学习7.2.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7.2.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7.2.3运用科技手段,让学生创作和传播自己的声音作品7.2.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特性的重要性7.3.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控制和应用的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7.3.3展示一些声音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审美观7.3.4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声音的基本概念:音调、音量、音色8.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介质、声波8.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音调与频率、音量与振幅、音色与波形8.1.4声音的控制与保护:音量控制、听力保护、声音资源利用8.2关键概念8.2.1声波:机械波的一种,通过介质传播8.2.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8.2.3音量: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8.2.4音色: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8.3教学流程8.3.1导入新课:引起兴趣,回顾已学知识8.3.2探究学习: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科技创作九、作业设计9.1基础练习9.1.1解释声音的基本概念,如音调、音量和音色9.1.2描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如振动、介质和声波9.1.3分析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如频率、振幅和波形9.1.4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音乐和影视9.2实践活动9.2.1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产生器,如橡皮筋琴9.2.2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创作一段包含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片段9.2.3设计一个声音控制的应用场景,如智能音响系统9.2.4调查和研究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9.3拓展阅读9.3.1阅读关于声音科学和技术的文章,了解声音的最新研究9.3.2阅读关于声音艺术和文化的文章,了解声音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9.3.3阅读关于声音环境和保护的书籍,了解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的重要性9.3.4阅读关于声音心理学和哲学的文章,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0.1.2反思教学难点是否解决,学生是否理解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10.1.3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声音特性进行控制和应用10.1.4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声纳技术和声音识别10.2.2研究声音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创作,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10.2.3关注声音环境和保护,如噪声污染和听力保护的研究10.2.4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如音乐疗法和心理声学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以及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今天老师讲课,你听到的声音 的声源是什么?
3、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 到你的耳朵中的?
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伴你学》第3页达标导测8个小题 必做题: 第1、2、3、4 小题 选做题: 第5、6、7小题 思考题: 第8小题
下课交上来。
(物体在发声的同时都怎样?) 物体发声的同时都在振动。
活动二:用手摸着你的喉咙,感受一下 不说话和说话时, 感觉有什么不同?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不说话时,声带停止振动。
想一想:
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1、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不发声时,振动停止。 2、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 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如图所 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 D )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 声。
物理心语
心 灵 将 得 以 旖 旎 的 熏 陶 ! 聆 听 自 然 的 心 声 ,
声在 音这 给鸟 我语 们花 以香 心的 灵世 的界 交里 流, ,
一、声音是什么(一)
主备人: 王海英 上课时间:9月3日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2、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 3、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 4、知道一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
结论:
固体 、液体 气体 都能传声, ____ ____、____ 科学推理 真空 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
不能传声。
(实验+推理)
介质 。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练一练
1、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 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 空气 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2、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 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 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 法是利用铁管能:( A ) 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
下列现象你看过吗?
用语言描述你所见过的现象
水将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水波
声音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
————声波
1、声波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 2、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 形成回声。
检测:
1.航天员有时要离开空间站到外面作业. 太空是一个完全没有空气的真空世界,在 这个空间里(不借助其他设备),他们能听 见彼此的谈话声吗?为什么?
结论:
振动 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
声源: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试一试:
指出下列声音的声源 • 嘹亮的歌声 ( 声带 ) • 风在吼 ( 空气 ) • 黄河在咆哮( 黄河水 )
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在气体 中传播(如:平时说话) 2、声音可以在细线中传播—可以固体中 传播(如:隔墙有耳、敲山震虎) 3、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可以液体中传 播(如:听到在水中发声的手机、钓鱼 时不要大声讲话吓跑鱼儿) 4、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不能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8—9页内容,思考以 下问题: 1、声音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2、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什么? 3、什么叫声源?哪些介质可以作为声源? 4、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5、声波是什么样的波?
5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好。
声音的产生
活动一:怎样使一张纸或一根橡皮筋、 一个笔帽、一杯水发出声音? 想一想:刚才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的 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