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
A .只有①和③
B .只有①和④
C .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③和④
D
【解析】 ①容器质量相等,容器内的液体质量也相等,所以总重相等,即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F 甲=F 乙,故①错误; ②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乙容器越往上,口径越大,所以乙中液体体积大,根据m V ρ=
可知,乙的密度小,故ρ甲>ρ乙,故②错误;
③因为ρ甲>ρ乙,且液面相平,根据p gh ρ=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甲>p 乙,故③正确; ④总重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 G p S S
=
=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故④正确; 故选D .
点睛:关键是判断出两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根据图可知,乙液体体积大,而两液体质量相等,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密度大小,再判断其它就没有难度了.
2.如图所示,斜面长 5m ,高 1m ,木块重 100N ,小明用 F=32N 的力将物体从底端沿斜面匀速拉到顶端,则
A .小明做的有用功为 32J
B .小明做的总功为 160J
C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20%
【解析】
A 、小明做的有用功:001100W Gh l N m J ==⨯=有用,故A 错误;
B 、小明做的总功(即拉力对物体做的功):325160W Fs N m J ==⨯=总,故B 正确;
C 、斜面的机械效率:100100%100%62.5%160W J W J
η=⨯=⨯=有用总,故C 错误; D 、因为W W W =+总有用额,所以额外功16010060W W W J J J =-=-=额总有用,由W fs =额 得摩擦力:60125W J f N s m
===额
,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使用斜面时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摩擦力的计算,明确使用斜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是关键.
3.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 1、V 1和F 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 1、V 1和F 1,现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若m 1>m 1,则F 1一定小于F 1若m 1=m 1,则F 1一定大于F 1若V 1=V 1,则F 1一定小于F 1若V 1>V 1,则F 1一定大于F 1.
A .(1)(3)
B .(1)(4)
C .(1)(3)
D .(1)(4)
C
【解析】 ①苹果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即F 1=G 1;
而梨子沉底,说明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即F 1<G 1;
若m 1>m 1,即G 1>G 1,则苹果的浮力一定大于梨子的浮力,即F 1一定大于F 1,故①错误;
②根据①的分析可知,若m 1=m 1,即G 1=G 1,则F 1一定大于F 1,故②正确;
③若V 1=V 1,因为苹果有部分跳出水面,所以水面下的部分小,根据F gV ρ=浮水排知苹果受到的浮力小,即F 1一定小于F 1,故③正确;
④若V 1>V 1,又因为苹果有部分跳出水面,所以不能比较两者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则不能比较浮力的大小,故④错误;
故C 正确.
4.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与温度高低有关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D.用冰块冷却食物,因为冰块含有的热量少
B
【解析】
【详解】
A、雪花是固体冰晶,是由无数的分子组成的,雪花飞舞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

故A错误;
B、扩散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所以热水中扩散快,冷水中扩散慢。

故B正确;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隙太大,已经失去了相互作用力。

故C错误;
D、用冰块冷却食物,是冰块温度低,食物温度高,热量可以从食物传递到冰块,但冰块本身不含有热量。

故D错误。

5.铭牌均为“220V 100W”的电风扇、电视机、电热毯,将它们分别接到220V的电源上。

在相同的时间里,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电热毯B.电视机C.电风扇D.一样多
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电热和电功,明白对于不同的电器二者的关系.并结合不同用电器中的能量转化做出判断.
解:三个用电器虽然功率一样,但是电风扇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热量较小;电视机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发热量也很小;只有电热毯是利用电热,电能全部变成内能.故电热毯产生的热量最多.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家用电器的作用,在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并体会电功和电热的区别.
6.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A
【解析】
A. 海棉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海棉本身有很多空隙,故A错误;
B. 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 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
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故选BCD.
【点睛】
分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在固体、液体中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运动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7.一位“法师”在铺有塑料地毯的舞台上表演不怕电的“功夫”,他将一盏普通白炽灯泡接到两导线头A、B之间,灯泡正常发光;随后将灯取下,“法师”两手分别抓住两导线头A、B,如图所示,其助手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及“法师”的皮肤,发现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对此表演的合理解释是
A.“法师”有特异功能,确定不怕电
B.“法师”的两手均戴有特制绝缘手套
C.在人、灯交替过程中,助手将零线断开了
D.在人、灯交替过程中,助手将火线断开了
C
【解析】
【分析】
(1)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
(2)只有当人体通过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发生触电事故。

【详解】
用测电笔接触“法师”,氖管发光说明此时“法师”身体带电,而他没有触电,是因为把零线断开后,加之舞台上铺有塑料地毯,电流无法形成回路,所以选项C解释正确;
故选:C。

8.小明游玩了意大利比萨斜塔后,买了一个模型,当模型塔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小明对模型塔分析不正确的是()
B .以跑动的小狗为参照物塔是运动的
C.塔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D.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斜塔在水平方向上静止不动,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 正确;塔相对于狗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塔是运动的,故B 正确;塔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故C 正确;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塔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 错误;应选D 。

【考点定位】力和运动
9.如图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 .甲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更多
C .乙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D .乙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左侧的小
B
【解析】
图甲装置中一个5Ω的电阻与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右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的电流相等,也就是说两容器内的电阻相等,
但电流不相等,所以不能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A 错误;同时根据2Q I Rt =,左侧电流大,
产生的热量多,故B 正确;
图乙,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产生热
量跟电阻的关系,C 错误;根据2Q I Rt =右侧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右侧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
左侧的大.
故选B .
A.甲图中,用吸管吸饮料,饮料进入口中
B.乙图中,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水平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硬币跳过木块
C.丙图中,用力沿着纸条上方向前吹气,纸条向上运动
D.丁图中,用空心塑料管向两乒乓球中间用力吹气,两球相互靠近
A
【解析】
【详解】
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不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
B、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气,因为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硬币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硬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硬币跳过木块。

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变小。

下方的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

纸条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飘起来。

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空心塑料管向两乒乓球中间用力吹气,乒乓球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外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

在这个压强差造成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两只乒乓球向中间移动,即靠近。

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砂壶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B.桔槔利用了杠杆原理
C.正在发声的青瓷缶一定在振动
D.石磨与谷物的接触面刻有花纹,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
ABC
【解析】
【详解】
A.紫砂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了连通器,故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桔槔符合杠杆的定义,所以利用了杠杆原理,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声的青瓷缶一定在振动,故C正确;
D.石磨与谷物的接触面刻有花纹,目的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故D错误.12.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B.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
C.洗澡时水的温度大约为15℃
D.教室内每盏日光灯电功率大约是40W
ABD
【解析】
【详解】
A、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1
3.6
m/s≈1.1m/s左右,接近1.2m/s,故B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低到15℃,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风扇的功率是40W,教室中日光灯的功率与此差不多,在40W左右,故D符合实际。

13.目前国际上酒的度数表示法有三种,其中一种称为标准酒度,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ml 酒液中所含酒精量的亳升数.中国也使用这种表示法,它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制定的,又称盖•
103kg/m 3,不考虑酒液混合后体积减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60度酒液的密度为0.88×103 kg/m 3
B .30度酒液的密度为0.84×103 kg/m 3
C .若想获得42度、1000毫升的酒液,则需30度的酒600ml ,60度的酒400ml
D .若想获得52度、1000毫升的酒液,则需30度的酒400ml ,60度的酒600ml
AC
【解析】
【详解】
A 、“60度酒”是指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60毫升;
则V 酒精=60mL =60cm 3,V 水=V ﹣V 酒精=100cm 3﹣60cm 3=40cm 3,
酒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m 酒精=ρ酒精V 酒精=0.8g/cm 3×60cm 3=48g ,
m 水=ρ水V 水=1.0g/cm 3×40cm 3=40g ,
则100ml 酒液的质量:m 1=m 酒精+m 水=48g+40g =88g ;
60度酒液的密度:ρ1=1m V =388100g cm
=0.88g/cm 3=0.88×103kg/m 3;故A 正确; B 、“30度酒”是指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30毫升;
则V 酒精′=30mL =30cm 3,V 水′=V ﹣V 酒精′=100cm 3﹣30cm 3=70cm 3,
m 酒精′=ρ酒精V 酒精′=0.8g/cm 3×30cm 3=24g ,
m 水′=ρ水V 水′=1.0g/cm 3×70cm 3=70g ,
则100ml 该酒液的质量:m 2=m 酒精′+m 水′=24g+70g =94g ;
30度酒液的密度:ρ2=2m V =394100g cm
=0.94g/cm 3=0.94×103kg/m 3;故B 错; C 、42度酒液是指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42毫升,那么1000毫升的酒液中所含的酒精毫升数就是420毫升;设需要30度酒液的体积为V ,则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1000ml ﹣V ),根据题意有:30%V+60%(1000ml ﹣V )=420ml ,解得:V =600ml ,则想获得42度、1000毫升的酒液,需要30度酒液的体积为600ml ,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400ml ,故C 正确;
D 、52度酒液是指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是52毫升,那么1000毫升的酒液中所含的酒精毫升数就是520毫升;
设需要30度酒液的体积为V ′,则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1000ml ﹣V ′),
根据题意有:30%V ′+60%(1000ml ﹣V ′)=520ml ,
解得:V ′=8003
ml =267ml , 则想获得52度、1000毫升的酒液,需要30度酒液的体积为267ml ,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733ml ,故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1=20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0.3A;再闭合S1,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则电源电压U=_____V,电阻R2=_____Ω.闭合开关S、S1时,R2的功率P=_____W。

630 1.2
【解析】
【详解】
闭合S,断开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
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0.3A×20Ω=6V;
若再闭合S1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不变,仍然为0.3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
所以,干路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则通过R2的电流I2=0.2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R2的阻值:
R2===30Ω,
R2的功率:P=UI2=6V×0.2A=1.2W。

15.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_____Ω。

【详解】
×1000的位置对应的数是5,×100的位置对应的数是6,×10的位置对应的数是8,×1的位置对应的数是7,故是5687Ω。

16.小斌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皮卷尺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他先观察了皮卷尺的______为20m、分度值为
1cm,接着将皮卷尺的A点与黑板的一端对齐,沿着黑板测量其长度,他测量前缺少的步骤是:__________.
量程确定零刻度线是否在A点
【解析】
【详解】
测量前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20m反映的是该皮卷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测量时,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小斌将皮卷尺的A点与黑板的一端对齐前,应确定A点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17.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厢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400N.独轮车有关尺寸如图所示.该独轮车是一个_____杠杆,动力F=_______N.为了省力,工人师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省力420将砖块靠近车轮
【解析】
图中的独轮车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独轮车是一个省力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m=1400N×0.3m;解得F=420N,为了更省力,可采取减少阻力臂或增大动力臂,具体做法是:将砖块靠近车轮或受远离车轮.
18.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某透明的介质中,测得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的夹角是9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105°,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
45°30°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如下:
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AOD=∠DOB=α.由题意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90°,则反射角等于
1
2
×90°=45°,则由题意知180°−α−β=110°,则β=180°−105°−45°=30°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电源电压恒定,R 1、R 2是定值电阻,R 1=10Ω,滑动变阻器R 3标有“20Ω 0.5A”字样.只闭合开关S 1,电流表的示数为0.9A ;再闭合开关S 2、S 3,电流表的示数变为1.5A ,求:
(1)电源电压、R 2电阻值;
(2)开关S 1、S 2、S 3都闭合时,R 2在10s 内产生的热量; (3)只闭合开关S 3,移动变阻器滑片时,R 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 (1)9V,15Ω (2)54J (3)0.9-2.5W 【解析】 【详解】
(1)由电路图知,只闭合开关S 1时,只有R 1连入电路,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U=I 1R 1=0.9A×10Ω=9V
由电路图知,开关S 1、S 2、S 3都闭合时,变阻器短路,R 1与R 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为并联电路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 1的电流不变,仍然为0.9A ,则通过R 2的电流 I 2=I-I 1=1.5A-0.9A=0.6A 且
U=U 1=U 2=9V 由欧姆定律U
I R
=
可得R 2的电阻值 229V 150.6A
U R I =
=Ω= (2)开关S 1、S 2、S 3都闭合时,R 1与R 2并联,在10s 内R 2产生的热量 Q 2=W 2=UI 2t=9V×0.6A×10s=54J
(3)由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 3,R 1、R 3串联,若滑片在右端时,只有R 1连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电流0.9A ,
由变阻器规格可知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5A ,此时R 1的电功率最大,则 P 1最大=I 最大2R 1=(0.5A )2×10Ω=2.5W
当滑片在左端时,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电路中电流最小,此时R 1的功率最小,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139V
0.3A 1020U I R R =
==+Ω+Ω

所以
P 1最小=I 小2R 1=(0.3A )2×10Ω=0.9W 所以R 1电功率变化范围为 0.9W ~2.5W
答:(1)电源电压为9V ;R 2=15Ω;
(2)开关S 1、S 2、S 3都闭合时,R 2在10s 内产生的热量为54J ;
(3)只闭合开关S 3,移动变阻器滑片时,R 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0.9W ~2.5W 。

20.如图所示,质量为100g 、底面积为50cm 2、高为11cm 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底面积为10cm 2、高为8cm 的实心圆柱体置于水平桌面上。

容器内盛有某种液体,当液体深度为10cm 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800Pa ;若把圆柱体轻轻地浸没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圆柱最终静止时,沉在容器底部,这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比未放入圆柱体时增大了152Pa .圆柱体不吸水也不溶于水。

求:
液体的密度;圆柱体沉底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圆柱体最初置于水平桌面上时,
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

(1)800kg/m 3(2)0.64N (3)1000Pa 【解析】 【详解】
(1)当液体深度为10cm 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800Pa ,由p =ρgh 得,液体的密度:ρ液=
P
gh
=800Pa
10N /kg 0.1m
⨯=800kg/m 3;
(2)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V 柱=S 柱h 柱=10cm 2×8cm =80cm 3=8×10﹣5m 3,圆柱体沉底时所受浮力的大小:F 浮=ρ液gV 排=800kg/m 3×10N/kg ×8×10﹣5m 3=0.64N ;
(3)溢出液体的体积:V 溢=V 排﹣S 容器h ′=8×10﹣5m 3﹣50×10﹣4m 2×0.01m =3×10﹣5m 3,溢出液体的
重力:G 溢=mg =ρV 溢g =800kg/m 3×10N/kg ×3×10﹣5m 3=0.24N ,由p =
F
S
得,容器对桌面增大的压力:△F =△pS 容器=152Pa ×50×10﹣
4m 2=0.76N ,圆柱体的重力:G =△F+G 溢=0.76N+0.24N =1N ,圆柱体
最初置于水平桌面上时,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 =G =1N ,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p =
F
S 柱

42
1N
1010m
-⨯=1000Pa 。

21.如图所示,两轮自平衡电动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倍受年轻人的喜爱,下表是某型号两轮自平衡电动车的主要技术参数,求:
整车质量 20kg 锂电池电压 48V 锂电池容量 12A •h 电动车额定电压 48V 电动机额定功率
480W
(1)该电动车在额定功率下行驶时的电流;若电动机的工作效率为80%,锂电池充足一次电后,电动车在额定功率下行驶的最长时间为多少小时;锂电池充足一次电所消耗的电能,若用热值为7.2×107J/kg 的某新型燃料提供,至少所需的燃料质量。

(1)10A ;(2)0.96h ;(3)0.0288kg 。

【解析】 【详解】
(1)由P =UI 得,该电动车在额定功率下行驶时的电流:I =
P U =
480W
48V
=10A ; (2)锂电池容量为12A •h ,锂电池电压为48V ,则锂电池充足一次电储存的电能: W 电=UI ′t =48V ×12A ×3600s =2.0736×106J ,
电动机做的功:W =80%W 电=2.0736×106J ×80%=1.65888×106J ,
由W
P t =可得最多可骑行的时间:t '=
W P 电=61.6588810J 480W
⨯=3456s=0.96h ; (3)根据题意可知,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Q =W 电=2.0736×106J ,
由Q =mq 得,需要燃料的质量:m=Q q =
672.073610J
7.210J /kg
⨯⨯=0.0288kg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P为镜前的一点,试画出从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线的光路图.
【解析】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S’”,连接S’P与平面镜交于O2,O2即为入射点,连接SO2、O2P则为从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线的光路图.
23.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如图甲所示,请画出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如
图乙所示,重90N的球用绳子挂在竖直墙壁上,请画出球所受的重力和墙壁所受的压力.
【解析】
【分析】
(1)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且指向接触面;根据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确定出压力的作用点,然后过作用点表示压力的方向
【详解】
(1)对于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如图所示: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是球与墙壁的接触点,然后过作用点作垂直于墙壁,并指向墙里面的压力。

如下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

[()7
4.210J /kg ]q =⨯n 酒℃
(4)若本次实验共消耗酒精20g ,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发出的热量是________q 酒=3.07
10J /kg ⨯。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等于 98 2.1×103 6×10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应选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所以使用天平目的是: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2)[2]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加热10min ,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3]由图象可知,水的温度达到98℃,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4]当两种液体温度都升高到98℃时,煤油用时10min ,水用时20min .即Q 水=2Q 煤油, 因为
Q 水=c 水m (t -t 0), Q 煤油=c 煤油m (t -t 0), 所以
c 水m (t -t 0)=2c 煤油m (t -t 0),
4.2×103J/(kg•℃)m (98℃-68℃)=2c 煤油m (98℃-68℃), 解得:
c 煤油=2.1×103J/(kg•℃) (4)[5]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qm=3.0×107J/kg×0.02kg=6×105J
25.某班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金属的密度”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金属块、细线、烧杯和水。

小蕾组的实验方案如下:
A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液面的示数
B .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录此时液面示数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把游码放在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E .小蕾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后,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金属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
(填序号);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入已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cm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这时应该_____,直至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g;实验过程中老师强调实验时要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_____实验结束,小蕾发现小华组与自己组所测金属块规格相同,但测量的密度值有较大差别,小华说小蕾组的实验方案存在不足,请你指出小蕾组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_____。

C→D→A→B→E 30 取下最小的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82.4 量筒内的水能够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并且总体积不超过量程小蕾测金属块体积后直接测量质量,金属块上沾有水导致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
【解析】
【详解】
(1)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液面的示数;
B.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
E.小蕾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后,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所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C→D→A→B→E;
(2)在用量筒测固体体积时,要用两次的体积之差求出固体的体积。

金属块的体积V=80mL﹣50mL=30mL=30cm3;
(3)当放上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向右偏,取下它,指针向左偏,应取下最小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4)游码的位置和右盘中的砝码如图已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的质量是50g+20g+10g+2.4g =82.4g。

(5)“适量”的含义是量筒内的水能够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并且总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6)小蕾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小蕾测金属块体积后直接测量质量,金属块上沾有水导致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