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交感角度浅谈中医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阴阳交感角度浅谈中医养生
标签:医易同源;阴阳既济;头冷;脚热;八分饱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本文从阴阳交感角度浅谈“头冷脚热八分饱”的中医养生观点,此观点暗含泰卦之象:头冷为坤在上,阴气下降;脚热为乾在下,阳气升腾,因而阴阳交济互根而生命泉源不止。
八分饱则脾胃真气流通,而助心肾坎离交媾。
只有阴阳交感,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医易同源
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即阴阳之未分,宇宙混沌一体;阴阳分为二;阴阳及其相互交感为三,只有阴阳的交感作用方才有世间的万事万物,此所谓三生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讲的也就是阴阳之间相互交感,即“和”的状态。
道是什么?作为群经之首、百家之脉、万法之宗的《周易》,在《周易·系辞》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庄子·天下》也说:“《易》以道阴阳”。
《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半数表示“吉”,有半数表示“凶”,吉均是能交感者,凶均是不能交感的[1]。
2头冷脚热八分饱的具体阐述
2.1头宜冷十二经脉所有阳经交汇于头部,故“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而火性炎上,故脑病以阳亢、火盛为多。
《素问·通气论篇》:“阳气者,大怒则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金·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分析眩晕病时也指出:“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火性炎上,唯风上巅,提示了脑病病因大多与风、火相关。
故养生头宜冷宜静,如冷水洗脸可潜阳、泻火以制易亢之阳。
冷水会使面部和鼻腔内的血管收缩,当刺激消失后,这些血管又会迅速扩张起来,这一张一弛,便是一种良好的血管体操,它对血管的弹性和鼻腔黏膜的耐寒力是个很好的锻炼,并能大大提高呼吸道与血管神经方面抵御疾病的能力[3]。
处事宜当头脑冷静,不可头脑过热。
道教养脑的方法就是练静坐,通过练习静坐,让心神安定。
现代医学已知:成人脑的重量约1400 g,占总体重的3%左右,但心脏输出的血液约有16~17%供应脑,每分钟有350 mL血液经颈动脉进入脑部,通过椎基底动脉供应100~200 mL[4]。
所以头颅的亚低温疗法降低脑的代谢而广泛用于治疗中枢性高热、脑出血、肝性脑病、缺血性脑卒中、颅脑损伤等诸多疾病。
这些都是头宜冷在现代医学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2.2脚宜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脚处至阴之地,养之当宜温热。
民谚有:“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健牙固齿;热水泡脚,胜吃补药”之说,并有“若要安,脚要暖”;“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养树需护根,养人要护脚”;“病从脚上来,双脚如树根,治脚治全身”等等说法,强调了养护脚的重要作用。
热水泡脚、按
摩脚底、闲余散步的“脚热”,可使人舒筋活骨,益寿延年;“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快的“脚热”,则能使人积累才干,成就事业。
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天才源自勤奋。
2.3八分饱《素向·痹论》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素向·五常政大论》又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饱食过甚是脾胃患病病因,亦是整个机体患病的重要病因。
因脾胃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也是心肾坎离交媾的中心环节,更是整个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
清·吴东旸《医学求是》云:“中气为升降之源,脾胃为升降之枢轴”,“中气旺则脾升胃降,四象得以斡旋。
”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亦云:“阴阳未判,一气混茫。
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清浊之间,是谓中气。
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
化火则热,化水则寒。
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
是以养生重在脾胃,“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
”
饮食过饱不仅脾胃自伤,且易致气机逆乱。
《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以十三方之一半夏秫米汤和胃化痰降逆治之,有“覆杯而卧”之效。
同样所谓“金童玉女、黄婆为媒”的磁朱丸中的神曲就是发挥健脾消食以利气机升降的作用而治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诸症。
三国·魏时文学家应璩作三叟长寿歌。
全文为:“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上叟前致词:室内妪粗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三国·魏时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嵇康在《稽中散集·答难》中,将“滋味不饱”作为养生中的“五难”之一。
清·袁开昌《养生三要》亦明示:“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食只八分……”。
“头冷脚热八分饱”的中医养生观点为泰卦之象的直接体现:八分饱则气血生化无穷,出入升级不息;头疼脚热为阴阳交济互根而生命泉源不止。
参考文献:
[1]张介居,杜献琛.《周易》交济观念在中医学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1990,3(21):9.
[2]清·蒋宝素.《问斋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60.
[3]刘国应.冷水洗脸好处多[N].中国医药报.2000,24(8).
[4]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