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荷塘月色 学案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荷塘月色学案
梯级演练
检查我的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曲.折(qū)名曲.(qǔ)
独处.(chǔ)妙处.(chù)
B.参差.(cī)出差.(chāi)
六朝.(cháo)朝.阳(zhāo)
C.颤.动(zhàn)颤.栗(chàn)
敛裾.(jū)宛.然(wǎn)
D.纤.腰(xiān)纤.绳(qiàn)
单薄.(bó)薄.衫(báo)
解析:C项,“颤动”的“颤”应读“chàn”,“颤栗”的“颤”应读“zh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踱步袅娜脉脉斑驳
B.倩影寂漠风流消受
C.嬉游旋律和谐分辨
D.采莲彩练霎时刹那
解析:B项“寂漠”应为“寂寞”。
答案:B
3.下面对加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叶子却更见风致
..了。
(风致:写出了叶子的神态,这神态是做给流水看的,叶子与流水便沟通了感情。
)
B.叶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水。
(脉脉:本是形容人与人之间含情不语的神态,这里用在流水与叶子之间,赋予了它们人情味。
)
C.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的波痕。
(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这里把一闪即过的情景固定化,形成一幅恬静的画面,但静中有动。
)
D.零星地点缀
..着些白花。
(点缀:写出了满塘碧荷、荷花稀少的特点,与花相映成趣,更增添了荷塘的美。
)
解析:D项应为“与叶相映成趣”。
答案:D
4.(2006苏、锡、常、镇四市模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原本不属于那种大剧场商业演出的艺术形态,与园林艺术一样,更多地体现出文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气质。
B.“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物的命运沉浮,更激励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由与人性解放,甚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C.体制上的弊端、法制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等导致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这些方面近几年来政府做了很大努力,情况有所改善。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解析:A项,主语“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和宾语“艺术形态”搭配不当;C项,根据上
文,“这些方面”指代“体制上的弊端、法制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等”,表意错误;D项,末句应改为“常常会遭到破坏”或“常常有遭到破坏的危险”。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C.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解析:A、B、D三项应改分号为逗号。
答案:C
6.下列对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曲》《采莲赋》《西洲曲》都是古乐府诗。
B.《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都是朱自清的优秀散文。
C.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爱国知识分子。
D.从写作背景看,作者对当时的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极为不满,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问政治。
解析:A项《采莲赋》是赋体文;C项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家;D项错在“不问政治”,朱自清是一位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正因为关心祖国命运,面对月下荷塘的美景才会产生淡淡的忧愁。
答案:B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______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__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的□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第一段文字分别写了月下荷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作者注意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前两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描写,后两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描写。
参考答案:荷叶荷花荷香波痕静态动态
8.“田田”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写出荷叶的_____________的情状。
“亭亭”意思是______________,写出荷叶的______________的情状。
“袅娜”意思是______________,写出荷花的______________的情状。
“羞涩”意思是____________,写出荷花的______________的情状。
参考答案: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稠密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直立形容女子体
态轻盈柔美盛开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含苞待放
9.“缕缕清香”和“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二者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
作者将诉诸________觉的“歌声”来比喻诉诸________觉的“清香”,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__。
参考答案:若有若无,轻淡飘渺听嗅通感
10.在第二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在方框处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泻浮洗笼参差斑驳稀疏
11.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相同的一句是()
A.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解析:B项修辞用的是通感,与例句同。
答案:B
1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作者打了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小睡”又指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满月的状态月光朦胧不能朗照的状态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荷
朱群英
因一湾碧水,我便开始写荷。
在水之湄,荷亭亭如盖。
一叶叶碧绿平静地铺开,从水面缓缓地升起,水在荷叶的上面,亦在荷叶的下面,荷涌动,水便涌动,自池边往河心漫去。
于是想起伞,对天撑着,一束束的阳光收集在伞下。
没有风,没有雨,荷便显得格外的幽远、明丽。
目光踏着一片荷叶,一寸寸地远去,小小荷塘,竟无边的开阔。
荷是水中的君子,出污泥而不染纤尘。
画荷是一种意境,唱荷也是一种意境,写荷仍是一种意境。
平静的池面,荷叶慢慢升起,像一只张开翅膀的水鸟,又像一只小小的船横于水面。
阳光只是一片金黄色的落叶,与荷轻轻地摩擦,继而又被一阵风吹走,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雨中看荷,像是把自己平放在水上,细雨亲吻着嫩绿的荷叶,一种迷人的音乐把你融入荷叶之内,你摇动着,荷亦摇动着,便会有一种韵味,轻轻地咬你,细口细口地啄你。
雨水积在荷心,又一叶一叶地倒入水中,宁静的荷捕捉着一种清新的动感,一滴晶莹的水珠,悬在荷心,挂在你的眼角。
雨过以后,一弯彩虹横于荷塘,那聚在荷心的水滴,亮闪闪地滚动着,颤抖着,像是从荷叶上亮起的一盏小小油灯。
夏日的荷变得无边的茂密,整个荷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把一个一个荷池连成一个整体。
间或有一枝红红的荷花,倏地跃出水面,大摇大摆地把花瓣放开,露出黄黄的花蕊。
含苞欲放的荷躲在叶下,很不容易被人看到,像是怕羞,再往上长,一直高进荷叶,花蕾慢慢地养大,像要胀开似的。
有一线蜻蜓,一直飞进来,落在花蕾上,停住后一动不动。
夏日的荷由浅入深,像是一种境界,放眼望去,竟有一种无限的空阔感。
夜幕降临,清新的荷塘便掠起一绺微风,轻轻地袭来,有一种沁凉,沿着荷叶一圈圈地荡开。
月光很轻,从荷上移动。
月下的荷塘,萌生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朦胧,一朵莲花,仿佛开在梦里。
一片一片的花瓣,挤开浓浓的黑夜,仿佛从污泥里抽出。
配上蛙鼓,荷塘便喧
闹起来。
探荷的人仿佛一片荷叶轻飘飘地浮在水上,借着月色,荷叶依然的清脆、碧透。
像水一样青嫩的荷绿仿佛一池易碎的翡翠,没有月光的晚上有一缕清香自荷中掠起,沾在袖上,掸也掸不去。
荷在宁静的夜色中,浓浓地抒情,于恬静的田园岁月是一种精致的点缀。
天亮了,荷也一一地亮起来。
莲子熟时,一条窄窄的小船划破荷塘,向深处驶去,采莲女藕节一样的手像一尾鱼,在碧翠的荷叶中游动着。
碧的水、绿的叶、红的花、白的手,无一不成为夏日荷塘的主题,便有一种斑斓,借荷为一种寄托,寓荷为一种归宿。
于是伏案写荷,纸上的荷渐渐地醒了过来,便有轻轻地摇曳。
(选自2003年第3期《散文天地》)13.作者写荷,主要是从哪些场景展开描写的?突出了哪些景物特征?
参考答案:雨打荷叶时清新的动感,雨后荷心水滴的亮丽;夏日荷花的秀美、挺拔;月下荷塘的朦胧美;蛙声的热闹;荷叶的清香。
14.“有一线蜻蜓,一直飞进来,落在花蕾上,停住后一动不动。
”你能联想起一句意境相似的古诗吗?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类似的诗句也可以,但句中必须出现“蜻蜓”“荷”。
)
15.文中“像”字句共有10句:①像一只张开翅膀的水鸟,②又像一只小小的船,③像是把自己平放在水上,④像是从荷叶上亮起的一盏小小油灯,⑤整个荷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⑥像是怕羞,⑦像要胀开似的,⑧像是一种境界,⑨像水一样青嫩的荷绿仿佛一池易碎的翡翠,⑩采莲女藕节一样的手像一尾鱼。
答:表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幻觉、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比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④⑤⑨⑩③⑥⑦⑧⑨
16.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荷,既写出了荷的静态美,又写出了荷的动态美,动静结合,给人灵动的美感。
B.本文写荷,用了比喻、拟人、联想、幻觉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C.本文的荷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也象征修养高、境界高的俊男婧女。
D.本文语言优美、清丽、俊爽,是诗化语言写成的散文,具有散文的意境美。
解析:C项,本文没用象征手法,这种说法牵强附会。
答案:C
17.请找出本文中一句通感文句,并说出是哪两种感觉相通。
参考答案:“没有月光的晚上有一缕清香自荷中掠起,沾在袖上,掸也掸不去。
”嗅觉通触觉。
18.学习《荷塘月色》的写法,运用比喻、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300字左右。
(开放性试题)
答案:略。